《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5)
五、醫案 (45)
1. 2.霍亂吐瀉
天津李姓媼,年過六旬,於仲夏得霍亂證。
病因,天氣炎熱,有事出門,道途受暑,歸家又復自炊,多受炭氣,遂病霍亂。
證候,噁心嘔吐,腹疼泄瀉,得病不過十小時,吐瀉已十餘次矣。其手足皆涼,手涼至肘,足涼至膝,心中則覺發熱,其脈沉細欲無,不足四至。
白話文:
症狀:
- 噁心、嘔吐
- 腹痛、腹瀉
- 發病時間不超過 10 小時,嘔吐和腹瀉已發生十幾次
- 手腳冰涼,手涼到肘部,腳涼到膝蓋
- 心中感覺發熱
- 脈搏微弱細小,幾乎感覺不到,每分鐘不足 4 次
診斷,此霍亂之毒菌隨溽暑之熱傳入臟腑也。其心臟受毒菌之麻痹,跳動之機關將停,是以脈沉細且遲;其血脈之流通無力,不能達於四肢,是以手足皆涼;其毒菌侵入腸胃,俾腸胃之氣化失和,兼以臟腑之正氣與侵入之邪氣,互相格拒,是以噁心腹疼,吐瀉交作;其心中發熱者固系夾雜暑氣,而霍亂之屬陽者,即不夾雜暑氣,亦恆令人心中發熱也。此宜治以解毒清熱之劑。
白話文:
診斷:
霍亂是細菌隨著暑氣進入人體後引起的一種疾病。心臟受細菌麻痺,跳動減慢,所以脈搏沉細緩慢;血管中的血液流動無力,不能到達四肢末梢,所以手腳冰冷;細菌入侵腸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並與人體的正氣相衝突,所以噁心、腹痛、嘔吐、腹瀉同時出現;心中發熱一方面是因為暑氣,另一方面是因為霍亂本身屬於陽證,即使沒有暑氣,也會令人心中發熱。
治療:
應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
處方,衛生防疫寶丹(百六十粒),離中丹(四錢),益元散(四錢)
白話文:
藥方:
- 衛生防疫寶丹:160 粒
- 離中丹:4 錢(約 6 克)
- 益元散:4 錢(約 6 克)
先將衛生防疫寶丹分三次用開水送服,約半點多鐘服一次,服完三次,其噁心腹疼當愈,嘔吐泄瀉亦當隨愈。愈後若仍覺心中熱者,再將後二味藥和勻,亦分三次用開水送服。每一點鐘服一次,熱退者不必盡服。
白話文:
先將「衛生防疫寶丹」分成三次服用,每次用溫開水送服,服用間隔約半小時。服完三次後,噁心腹痛通常會痊癒,嘔吐腹瀉也會跟著痊癒。
如果痊癒後仍覺得心中發熱,則將後面的兩種藥材混合均勻,也分成三次用溫開水送服。每次服用的間隔為一小時。如果發熱症狀已退,不必將藥全部服完。
效果,將衛生防疫寶丹分三次服完,果噁心、嘔吐、腹疼、泄瀉皆愈。而心中之熱,未見輕減,繼將離中丹、益元散和勻,分三次服完,其熱遂消,病全愈。
白話文:
在服用衛生防疫寶丹三次後,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都痊癒了。然而,心裡的燥熱感並未減輕。接著又將離中丹和益元散混合,分三次服用完畢後,燥熱感隨即消退,疾病痊癒。
2. 3.霍亂脫證
遼寧寇姓媼,年過六旬,得霍亂脫證。
病因,孟秋下旬染霍亂,經醫數人調治兩日,病勢垂危。
證候,其證從前吐瀉交作,至此吐瀉全無。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體甚涼,六脈全無。詢之猶略能言語,惟覺心中發熱難受。
白話文:
症狀
病人的症狀從一開始的嘔吐腹瀉兼作,到現在完全停止了嘔吐和腹瀉。病人奄奄一息,昏昏欲睡,四肢非常冰冷,六脈全無。詢問患者時還能勉強說話,只是覺得心中發熱難受。
診斷,此證雖身涼脈閉,而心中自覺發熱,仍當以熱論。其所以身涼脈閉者,因霍亂之毒菌竄入心臟,致心臟行血之機關將停,血脈不達於周身,所以內雖蘊熱而仍身涼脈閉也。此當用藥消其毒菌,清其內熱,並以助心房之跳動,雖危險仍可挽回。
白話文:
在診斷上,儘管這個症狀表現為身體發冷、脈搏微弱,但患者主訴感覺發熱,仍應以熱性病症來診斷。之所以出現身體發冷、脈搏微弱,是因為霍亂的毒菌侵入心臟,導致心臟的血液循環功能將停止,血液無法順利輸送到全身,因此內部雖然有熱,但身體仍然發冷,脈搏微弱。此時,必須用藥物清除毒菌,清除體內熱氣,並幫助心房跳動,儘管病情危急,仍有機會挽回。
處方,鏡面硃砂(錢半),粉甘草(一錢細面),冰片(三分),薄荷冰(二分)
共研細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鐘服一次,病緩者一點鐘服一次,開水送下。
白話文:
處方:
- 硃砂(半錢,研成粉末)
- 甘草(一錢,研成細粉)
- 冰片(三分)
- 薄荷冰(二分)
復診,將藥末分三次服完,心熱與難受皆愈強半。而脈猶不出,身仍發涼,知其年過花甲,吐瀉兩日,未進飲食,其血衰憊已極,所以不能鼓脈外出以溫暖於周身。
白話文:
病人回診時,藥末分三次服用後,心口灼熱感和不適感都明顯減緩。但脈象仍然無力,身體還是感到寒冷。我知道他已經年過七十,又吐又拉了兩天,還沒有進食,身體虛弱得極為嚴重,所以氣血無法鼓動脈搏輸出,以溫暖全身。
處方,野臺參(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淨萸肉(八錢),甘草(三錢蜜炙)
煎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
白話文:
處方:
- 野山參:一兩
- 生懷地黃:一兩
- 生懷山藥:一兩
- 去核的枸杞子:八錢
- 甘草(用蜂蜜炙過的):三錢
方解,方中之義,用臺參以回陽,生懷地黃以滋陰,萸肉以斂肝之脫(此證吐瀉之始,肝木助邪侮土、至吐瀉之極,而肝氣轉先脫),炙甘草以和中氣之漓。至於生山藥其味甘性溫,可助臺參回陽,其汁漿稠潤又可助地黃滋陰。且此證胃中毫無穀氣,又可惜之以培養脾胃,俾脾胃運化諸藥有力也。
白話文:
方劑的意義在於運用不同的藥物來達到治療目的。本方中使用人參以溫補陽氣,用生地黃以滋養陰分,用山茱萸肉以收斂肝氣外脫(此證剛開始吐瀉時,肝氣助邪氣侵犯脾胃,吐瀉嚴重時,肝氣反而會先虛脫),用炙甘草以調和中氣的虛脫。至於生山藥,其味甘性溫,可以幫助人參溫補陽氣,其汁液黏稠滋潤,又可以幫助生地黃滋補陰分。而且此證胃中毫無糧食消化後的精微物質,須藉助山藥來滋養脾胃,讓脾胃有力氣運化其他藥物。
效果,將藥兩次服完,脈出周身亦熱,惟自覺心中餘火未清,知其陰分猶虧不能潛陽也。又用玄參、沙參、生山藥各六錢,煎湯服下,病遂全愈。
白話文:
效果:服用完兩劑藥後,脈象顯示全身發熱,但自己感覺心中餘火未消,知道是陰液不足,不能抑製陽氣。於是又使用玄參、沙參、生山藥各六錢煎湯服用,之後疾病終於痊癒了。
3. 4.霍亂暴脫證
邑北境劉氏婦,年近四旬,得霍亂暴脫證。
病因,受妊五六個月,時當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覺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遂急延為診視。
白話文:
病因:
病人懷孕五六個月,正值壬寅年秋天,當時霍亂流行。病人受到了傳染,嘔吐腹瀉了一整天。病情看似稍有緩解,但胎兒突然滑落出來。病人自覺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彷彿無法支撐。於是急忙請我前去看診。
證候,迨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於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愚曰:此係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視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
白話文:
我到達時,準備為病人診視,但病情已經急轉直下,病人已經穿好壽衣,正要抬上牀鋪,病人家人說不必診治。我說:這是突然死亡的徵兆,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有挽救的可能。於是,我勉強進去看了一下,病人的呼吸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大聲呼喚也不回應,脈象模糊不清,像水面上漂浮的水草一樣,無法辨別脈搏的次數。
診斷,此證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複流產,則氣血暴脫,故仍可用藥挽救。夫暴脫之證,其所脫者元氣也。凡元氣之上脫必由於肝(所以人之將脫者,肝風先動),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於呼吸之間。
白話文:
診斷: 如果這個病是舊疾,這個時候就肯定難以治療了。但是由於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非常嚴重,而且又流產,所以元氣和氣血都嚴重虧損,因此仍然可以使用藥物來挽救。突然元氣虧損的情況,其實虧損的是人體的元氣。凡是元氣上脫,必定是肝臟出了問題(所以人將要死亡的時候,肝風會先發作)。此時就要使用酸味的收斂藥物,直接作用於肝臟,以達到收斂元氣的目的。這樣就可以堵住元氣上脫的道路,再使用補氣的藥物輔助治療。即使病勢危重到了極點,也有可能在瞬間挽救生命。
處方,淨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 藥材清單:
- 淨杭萸肉:二兩
- 野黨參:一兩
- 生懷山藥:一兩
方雖開就而藥房相隔數里,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是愚表兄,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白話文:
雖然藥方已開好,但藥房距離好幾裏遠,取藥等不及。還好隔壁的劉××是我的表哥,他有我開的藥方。取了兩劑藥後還沒服用,裡面共有六錢肉蓯蓉,我急忙取來,用大火煎成湯液灌到他口中。
效果,將藥徐徐灌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瞭。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惟在喉間,細聽可辨。須臾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自能服藥。俾分三次溫服下,精神頓復,可自動轉。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日兩次,如此將養五六日以善其後。
白話文:
效果:
將藥物緩緩灌入病人體內,過了不久,病人的氣息略微加重,能應答呼喚。再快速煎煮藥渣並灌下,病人神志比之前更加清醒。
詢問病人感覺如何,病人表示非常難受,聲音只能在喉嚨間發出,細聽才能分辨。
片刻之後,藥物開始顯效。立即煎煮兩茶杯藥湯,這時病人已經可以自己服用藥物了。
讓病人分三次將溫熱的藥湯服下,精神頓時恢復,可以自行翻身。
接著使用生山藥磨成細末,約八錢左右,煮成茶湯,調以白糖,令其口感適宜,讓病人當點心服用。
每日兩次,如此調理五六天,以促進病情的後續好轉。
說明,按人之氣海有二,一為先天之氣海,一為後天之氣海。《內經》論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為氣海,所藏者大氣,即宗氣也,養生家及針灸家皆以臍下為氣海,所藏者元氣,即養生家所謂祖氣也。此氣海之形狀,若倒提雞冠花形,純系脂膜結成而中空(剖解豬腹者,名之為雞冠油),肝臟下垂之脂膜與之相連,是以元氣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氣之上脫,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內經》謂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藉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而元氣即可不脫矣。所最足明徵者,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證,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實遠勝人參。蓋人參以救無氣之下脫,猶足恃,而以救元氣之上脫,若單用之轉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俞氏《寓意草》),以其性溫而兼升也。至萸肉則無論上脫下脫,用之皆效。蓋元氣之上脫由於肝,其下脫亦由於肝,誠以肝能為腎行氣(《內經》謂肝行腎之氣),即能瀉元氣自下出也。為其下脫亦由於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白話文:
人體有兩個氣海,一個是先天氣海,一個是後天氣海。《黃帝內經》提到四個「海」,其中膻中(隔膜上面)為氣海,儲藏的是大氣,也就是宗氣。養生家和針灸家都認為臍下是氣海,儲藏的是元氣,就是養生家說的祖氣。這個氣海的形狀就像倒掛的雞冠花,是由脂膜組成的空腔(剖豬肚子的人稱之為雞冠油)。肝臟下垂的脂膜與氣海相連,所以元氣向上運行,原本是由肝臟分佈,而元氣向上逸散,也是由肝臟疏泄(《黃帝內經》說肝主疏泄)。
使用大量的肉蓯蓉具有酸收的作用,可以防止元氣疏泄,堵住元氣向上逸散的道路,這樣元氣就不會逸散了。最明顯的證據是,如果第一次服用開的方子就能治好這個病症,很多人會說人參的功勞很大,但如果取藥不夠,只單服用肉蓯蓉,而且只服用六錢就能建此奇功。由此可知,肉蓯蓉補救元氣逸散的功效,遠遠勝過人參。人參用於補救沒有元氣的下脫,還算靠得住,但用於補救元氣的上脫,如果單獨使用,反而會有氣太盛而不回頭的弊病(這個說法見俞氏的《寓意草》),因為人參性溫並兼有升發作用。而肉蓯蓉無論是元氣上脫還是下脫,用它都有效果。元氣的上脫是由於肝,下脫也是由於肝,這是因為肝能為腎運行氣(《黃帝內經》說肝行腎之氣),也就是能讓元氣從下面泄出。由於元氣的下脫也是由於肝,所以也可以大量使用肉蓯蓉來治療。
或問,同為元氣之脫何以辨其上脫下脫?答曰:上脫與下脫,其外現之證可據以辨別者甚多。今但即脈以論,如此證脈若水上浮麻,此上脫之徵也。若系下脫其脈即沉細欲無矣。且元氣上脫下脫之外,又有所謂外脫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萸肉最善斂汗,是以萸肉亦能治之。來復湯及山萸肉解後載有治驗之案數則,可參觀也。
白話文:
有人問,元氣脫離的情況下,如何分辨是上脫還是下脫?
回答是:上脫和下脫的表現徵狀可以根據外在表現加以分辨。現在只從脈象來論述,如果脈象浮在上邊,如同水上飄浮的藤類植物,這就是上脫的徵兆。如果脈象沉下且細弱,幾乎消失,那就是下脫。
除了元氣上脫、下脫之外,還有所謂的外脫,就是全身不停出汗的表現。萸肉最擅長斂汗,因此萸肉也能夠治療這種症狀。在《來復湯》和《山萸肉解》的後面,記載了許多治癒的案例,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