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36)
五、醫案 (36)
1. 19.溫病兼下痢
天津姚姓媼,年六旬有二,於孟秋得溫病兼下痢。
病因,孟秋天氣猶熱,且自覺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當風乘涼,遂致病溫兼下痢。
證候,周身灼熱,心中熱且渴,連連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參半,後重腹疼,飲食懶進,噁心欲嘔,其脈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實,數近六至。延醫治療近旬日,病益加劇。
診斷,其左脈弦而兼硬者,肝血虛而膽火盛也。其右脈似有力而重按不實者,因其下痢久而氣化已傷,外感之熱又侵入陽明之腑也。其數六至者,緣外感之熱灼耗已久,而其真陰大有虧損也。證脈合參,此乃邪實正虛之候。擬用拙定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及通變白頭翁湯二方相併治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白頭翁(四錢),金銀花(四錢),秦皮(二錢),生地榆(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軋細),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共藥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鴉膽子各一半,再將余藥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至煎渣再服時,亦先服所餘之三七、鴉膽子。
復診,將藥煎服日進一劑,服兩日表里之熱皆退,痢變為瀉,仍稍帶痢,瀉時仍覺腹疼後重而較前輕減,其脈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劑溫補止其泄瀉,再少輔以治痢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大雲苓片(三錢),生杭芍(三錢),金銀花(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痢已淨盡而瀉未全愈,遂即原方去金銀花、芍藥,加白朮三錢,服兩劑其瀉亦愈。
白話文:
[19.溫病兼下痢]
天津有位姚姓老婦,年齡六十二歲,在初秋時節得了溫病並伴有下痢的情況。
病因,初秋時天氣仍然炎熱,她自覺心中有火,於是多吃瓜果,並且喜歡在風口乘涼,因此導致她同時患有溫病和下痢。
症狀,她全身發燒,心中感覺熱且口渴,不斷地呻吟,一天一夜下痢十多次,排出物紅白相間,腹部感到脹痛,對食物沒有胃口,常有惡心想要嘔吐的感覺,她的左手脈象弦且硬,右手脈象看似有力但深按下去卻顯虛弱,脈搏每分鐘跳動近六十次。經過醫生近十天的治療,病情反而加重。
診斷,左手脈象弦且硬,是因為肝血不足,膽火旺盛;右手脈象看似有力但深按卻虛弱,是因為長期下痢導致氣力消耗,加上外來的熱氣侵入腸胃。每分鐘脈搏跳動六十次,是因為體內的陰液因長時間高燒而大量流失。綜合症狀與脈象,這是一種邪氣實在,正氣虛弱的病情。我打算使用自己調配的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和通變白頭翁湯,兩方合併治療。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碎),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白頭翁(四錢),金銀花(四錢),秦皮(二錢),生地榆(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研磨細),鴉膽子(成熟的五十粒去皮)。
總共有十一種藥材,首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和鴉膽子的一半,然後將剩下的藥材煎成兩杯湯,分兩次溫服。再次煎藥渣服用時,同樣先服剩下的三七和鴉膽子。
再次診斷,每天服用一次煎好的藥,連續兩天後,體內外的熱度都已消退,下痢轉為普通腹瀉,雖然排便時仍有些許疼痛和脹感,但比之前輕微許多,脈象已接近平和,現在應該用大劑量的溫補藥物來止住腹瀉,並稍微輔以一些治療下痢的藥物。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懷山藥(一兩),龍眼肉(一兩),大雲苓片(三錢),生杭芍(三錢),金銀花(三錢),甘草(二錢)
煎一大杯湯,溫服。
療效,服用兩劑煎好的藥後,下痢完全停止,但腹瀉尚未痊癒,於是去掉金銀花和芍藥,加入白朮三錢,服用兩劑後,腹瀉也痊癒了。
2. 20.暑溫兼泄瀉
天津侯姓學徒,年十三歲,得暑溫兼泄瀉。
病因,季夏天氣暑熱,出門送藥受暑,表裡俱覺發熱,兼頭目眩暈。服藥失宜,又兼患泄瀉。
證候,每日泄瀉十餘次,已逾兩旬,而心中仍覺發熱懶食,周身痠軟無力,時或怔忡,小便赤澀發熱,其脈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頗實,搏近六至。
診斷,此暑熱鬱於陽明之腑,是以發熱懶食,而肝腎氣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瀉也。當清瀉胃腑,調補肝腎,病當自愈。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服藥一劑瀉即止,小便通暢,惟心中猶覺發熱,又間有怔忡之時,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八錢),生杭芍(六錢),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兩劑,其病霍然全愈。
說明,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加山萸肉、生麥芽也。
從來寒溫之熱傳入陽明,其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最為難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熱,則有礙下焦之滑瀉;欲補其下焦之滑瀉,則有礙上焦之燥熱,是以醫者對之恆至束手。然此等證若不急為治愈,則下焦滑瀉愈久,上焦燥熱必愈甚,是以本屬可治之證,因稍為遲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山藥與滑石並用,一補大便,一利小便。
而山藥多液,滑石性涼,又善清上焦之燥熱,更輔以甘草、芍藥以復其陰(仲景謂作甘草芍藥湯以復其陰),陰復自能勝燥熱,而芍藥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調大便,彙集四味為方,凡遇證之上焦燥熱下焦滑瀉者,莫不隨手奏效也。間有陽明熱實,服藥後滑瀉雖止而燥熱未盡清者,不妨繼服白虎湯。
其熱實體虛者,或服白虎加人參湯,若慮其復作滑瀉,可於方中仍加滑石三錢,或更以生山藥代粳米煎取清湯,一次只飲一大口,徐徐將藥服完,其熱全消,亦不至復作滑瀉。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陰清燥湯後,附有治愈多案可參觀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麥芽者,因其肝脈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補之,以生麥芽調之,所以遂其條達之性也。至於第二方中為瀉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
為心中猶怔忡,故將萸肉加重。為猶有餘熱未清,故又加生地黃。因其餘熱無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淨盡,無須服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也。
白話文:
[20.暑熱引發腹瀉]
在天津,有個姓侯的學徒,年僅十三,同時遭受暑熱和腹瀉的困擾。
病因,夏季炎熱,他在外出送藥時受了暑氣,全身感覺到熱度,伴有頭暈目眩。治療方式不當,結果導致他還出現了腹瀉。
症狀,每天腹瀉十多次,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二十天,他依然感到心煩熱燥,沒有食慾,全身酸軟無力,偶爾會心悸,小便色紅且灼熱。他的脈象顯示,左手脈搏微弱,右手脈搏強勁,每分鐘約跳動六十次。
診斷,這是由於暑熱在胃部積聚,導致他熱燥無食慾,肝腎功能失調,造成小便不順,進而引起腹瀉。我們應該清熱瀉火,調整肝腎功能,他的病情就會好轉。
治療方案,使用生懷山藥(兩半),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四錢),生麥芽(三錢),甘草(三錢)熬製成一大碗湯藥,溫熱服用。
回診,服用一次藥物後,腹瀉即刻停止,小便也變得通暢,但心煩熱燥的情況依然存在,偶爾仍會心悸,因此我們對藥方做了些許調整。
調整後的治療方案,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一兩),淨萸肉(八錢),生杭芍(六錢),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熬製成一大碗湯藥,溫熱服用。
療效,連續服用兩次藥物後,他的病情完全恢復。
解釋,初診使用的藥方,就是我設計的滋陰清燥湯加上山萸肉和生麥芽。
一般而言,當暑熱轉移到胃部,上焦燥熱下焦滑瀉的情況是最難治療的,因為治療上焦的燥熱可能影響下焦的滑瀉,反之亦然,使得醫生往往束手無策。然而,如果不立即治療,下焦的滑瀉越久,上焦的燥熱就會越嚴重,原本可以治療的病症可能會變得無法挽回。我的滋陰清燥湯,結合了山藥和滑石,一方面補充大便,另一方面利尿。山藥富含液體,滑石性涼,能清除上焦的燥熱,再加上甘草和芍藥,可以滋陰清熱。對於上焦燥熱下焦滑瀉的病症,這個藥方往往立竿見影。如果患者胃部熱實,即使滑瀉停止,燥熱仍未完全消除,可以改服白虎湯。對於體虛熱實的患者,可以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如果擔心再次滑瀉,可以在藥方中加入三錢滑石,或者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煮成清湯,每次只喝一口,慢慢把藥服完,這樣既能消除熱度,又不會再次滑瀉。我用這個方法拯救了很多人,滋陰清燥湯後面附有多個案例可供參考。回到這個病例,藥方中加入萸肉和生麥芽是因為他的肝臟脈象弱,所以用萸肉補肝,用生麥芽調節,以促進肝臟的正常運行。在第二次的藥方中,因為腹瀉已經停止,小便也已通暢,所以去掉了滑石。為了治療心悸,增加了萸肉的份量。為了清除殘餘的熱度,加入了生地黃。由於殘餘的熱度不多,這樣的治療方式就能完全消除,無需服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