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32)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32)

1. 9.風溫兼伏氣化熱

天津陳××,年四十六歲,得風溫兼伏氣化熱病。

病因,因有事乘京奉車北上時,當仲夏歸途受風,致成溫熱病。

證候,其得病之翌日,即延為診視,起居如常,惟覺咽喉之間有熱上衝,咳嗽吐痰音微啞,周身似拘束痠軟。脈象浮而微滑,右關重按甚實,知其證雖感風成溫,而其熱氣之上衝咽喉,實有伏氣化熱內動也。若投以拙擬寒解湯原可一汗而愈。然當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劑,彼將疑而不肯服矣。遂遷就為之擬方。蓋醫以救人為目的,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處方,薄荷葉(三錢),青連翹(三錢),蟬蛻(二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天花粉(六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翌日復延為診視,言服藥後周身得微汗,而表裡反大熱,咳嗽音啞益甚,何以服如此涼藥而熱更增加,將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懼者。診其脈洪大而實,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謂之曰:此病乃伏氣化熱,又兼有新感之熱,雖在初得亦必須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四兩,今日必愈,吾能保險也。問石膏四兩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數次服,病愈則停服耳。為出方,蓋因其有恐懼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處方,生石膏(四兩搗細),粳米(六錢)

共煎湯至米熟,取湯四盅,分四次徐徐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飲至熱退而止。大便若有滑瀉,尤宜將藥急停服。

復診,翌日又延為診視,相迎而笑曰:我今熱果全消矣,惟喉間似微覺疼,先生可再為治之。問藥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當服至三盅後,心猶覺稍熱,是以全服,且服後並無大便滑瀉之病,石膏真良藥也。再診其脈已平和如常,原無須服藥,問其大便,三日猶未下行。為開滋陰潤便之方,謂服至大便通後,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藥勿服矣。

白話文:

[9.風溫兼伏氣化熱]

天津的陳先生,46歲,得了由風邪引發且夾雜潛伏熱氣轉化的風溫病。

病因,他在仲夏時節,因事乘坐京奉列車北上,在回家途中受了風邪,導致了溫熱病的產生。

症狀,他得病的第二天,邀請我進行診斷。他的日常生活如常,只是感覺到咽喉部位有熱氣往上沖,咳嗽時會吐出痰,聲音略顯沙啞,全身似乎被束縛著,感到痠痛乏力。脈象呈現輕浮而帶微滑,右手關部脈象重按下去十分實硬,由此可知,他雖然是因為感受風邪而發病,但熱氣向上沖擊咽喉,實際上是潛伏的熱氣在內部活動。如果直接使用我自製的寒解湯,可能一次發汗就能治好。然而,在這種病剛開始時,就直接使用大量的石膏,他可能會懷疑而拒絕服用。因此,我選擇妥協,設計了一個折衷的處方。醫生的目的是為了救人,不妨適當地迂迴來實現這個目標。

處方,薄荷葉(3錢),青連翹(3錢),蟬蛻(2錢),知母(6錢),玄參(6錢),天花粉(6錢),甘草(2錢)

以上藥材煎煮成一大杯湯,溫熱服用。

二次診療,第二天他又邀請我進行診療,他說服藥後全身微微出汗,但表皮和內部反而非常熱,咳嗽聲音更加沙啞,為什麼服用了這麼多涼性藥物,熱度反而增加了,難道這個病不好治嗎?他看起來非常害怕。我診了他的脈,脈象洪大且實,左右手都一樣,知道非大量使用石膏不可。我告訴他:這個病是由於潛伏的熱氣轉化,同時還有新近感受的熱氣,即使在剛開始得病時,也必須使用石膏來清除熱氣才能治癒。如果真的能用四兩的生石膏,今天一定能痊癒,我能保證。他問四兩的石膏是一次全部服用嗎?我回答:不是。可以分幾次服用,病好了就停止服用。我開了處方,因為他有恐懼的心態,這樣讓他更願意信任我。

處方,生石膏(四兩磨細),粳米(6錢)

以上藥材煎煮成湯,直到米煮熟,取出四杯湯,分四次慢慢溫熱飲下。病好了就不必把剩下的藥喝完,喝到熱度退去就可以停止。如果大便出現滑瀉的情況,更應該立即停止服用藥物。

三次診療,第三天他又邀請我進行診療,他笑著迎接我,說:我現在的熱度已經完全消失了,只是喉嚨還有些微疼痛,先生可以再幫我治療一下。我問他,四杯藥湯全都喝完了嗎?他回答:全都喝完了。當喝到第三杯的時候,心裡還覺得有點熱,所以就全部喝完了,而且喝完後並沒有出現大便滑瀉的情況,看來石膏真是好藥。再次診他的脈,已經恢復正常,其實已經不需要再服用藥物。我問他大便的情況,他說三天都還沒排便。我開了滋養陰液、潤腸通便的藥方,告訴他,等到大便通暢後,喉嚨的疼痛一定也會自行消失,那時候就可以停止服用藥物了。

2. 10.溫病兼痧疹

天津舒××,年四十五歲,於仲夏得溫病兼痧疹。

病因,舒××原精醫術,當溫疹流行之時,屢次出門為人診病,受其傳染因得斯病。

證候,其前數日皆系自治,屢次服表疹清熱之藥,疹已遍身出齊而熱仍不退,因求愚為診治。其表裡俱覺發熱,且又煩躁異常,無片時寧靜,而其脈則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黃,大便日行一次不幹不溏,小便赤澀短少。

診斷,此證當先有伏氣化熱,因受外感之傳染而激發,緣三焦脂膜竄入少陰遏抑腎氣,不能上與心火相濟,是以舌苔已黃,小便短赤,陽明腑熱已實,而其脈仍然無力也。其煩躁異常者,亦因水火之氣不相交也。此雖溫病,實與少陰傷寒之熱者無異,故其脈亦與少陰傷寒之脈同。當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將原方少為變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輔之。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大潞參(四錢),天花粉(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鮮茅根(四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花粉與知母,皆能清熱,而花粉於清熱之外又善解毒,山藥與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藥於和胃之外又能滋腎。方中之義,用白虎湯以治外感實熱,如此變通則兼能清其虛熱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參更可治證實脈虛之熱,引以鮮茅根並可治溫病下陷之熱也。

復診,將藥煎服一劑,熱退強半,煩躁亦大輕減,可安睡片時。至翌日過午,發熱煩躁又如舊,脈象仍然無力,因將生石膏改用三兩,潞參改用五錢,俾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後其病亦見愈,旋又反復,且其大便一日兩次,知此寒涼之藥不可再服。乃此時愚恍然會悟,得治此證之的方矣。

處方,鮮白茅根(六兩切碎)

添涼水五盅,在爐上煎一沸,即將藥罐離開爐眼,約隔三寸許,遲十分鐘再煎一沸,又離開爐眼,再遲十分鐘,視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約可取清湯三盅,乘熱頓飲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此方如法服兩劑,其病脫然愈矣。

說明,按此證其伏氣之化熱,固在三焦,而毒菌之傳染,實先受於上焦,於斯毒熱相併隨上焦之如霧而瀰漫於全身之臟腑經絡不分界限。茅根涼而能散,又能通達經絡臟腑無微不至。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劑重用至六兩,其涼散之力,能將臟腑經絡間之毒熱盡數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證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時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今此證兩次用之無效,而竟以鮮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時會悟後則屢次用之皆效,故特詳之以為治溫疹者開一法門也。若其脈象洪滑甚實者,仍須重用石膏清之,或石膏、茅根並用亦可。又按白茅根必須用鮮者,且必如此煎法方效。但依之成功多用可至十兩,少用亦須至四兩,不然此證前兩方中皆有茅根四錢未見效驗,其宜多用可知矣。又藥房中若無鮮者,可自向窪中剖之,隨處皆有。若剖多不能一時皆用,以濕土埋之永久不壞。

白話文:

[10.溫病兼痧疹]

天津的舒先生,年齡四十五歲,在夏季中期得了溫病,同時伴有痧疹。

病因方面,舒先生原本精通醫術,在溫疹流行的期間,他多次出門為人看病,因此受到感染,導致自己也得了這種病。

症狀表現上,他在前幾天都是自我治療,頻繁地服用一些表疹清熱的藥物,雖然疹子已經全身爆發,但是高燒一直沒有退去。因此,他來尋求我的診治。他感到全身發熱,並且異常煩躁,片刻不得安寧,脈搏微弱,舌苔薄且微微泛黃,大便每天一次,既不乾燥也不稀軟,小便色紅且短少。

經過診斷,他的病症首先是由潛藏的氣血化為熱毒,再加上外感病毒的感染而激發。因為三焦脂膜竄入少陰,抑制了腎氣,無法與心火相濟,所以舌苔呈現黃色,小便色紅量少。陽明腑熱已實,但是脈搏依然無力。他的異常煩躁,也是由於水火之氣未能相交所致。儘管這是一種溫病,但實際上與少陰傷寒的熱病並無差異,因此其脈象也與少陰傷寒的脈象相同。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使用白虎加人參湯,稍微調整原方,並加入一些幫助排毒的藥物。

藥方如下:生石膏(二兩,搗碎),大潞參(四錢),天花粉(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鮮茅根(四錢),甘草(二錢)。將這些藥材煎成兩碗湯,分兩次溫服。

此方即為白虎加人參湯,其中以天花粉替代知母,生懷山藥替代粳米,再加入鮮茅根。天花粉和知母都能清熱,而天花粉除了清熱之外,還能解毒;山藥和粳米都能調和胃部,而山藥除了和胃之外,還能滋養腎臟。方中的道理是,用白虎湯來治療外感實熱,通過這種變通,可以同時清除虛熱和疹毒,而且加上人參,更可以治療證實脈虛的熱病,再加入鮮茅根,也能治療溫病下陷的熱病。

再次診治時,他服用了一劑藥,高燒減退了大半,煩躁的情況也大大緩解,能夠安睡片刻。但到了第二天下午,發熱和煩躁的情況又恢復到之前,脈象依然無力。因此,我將生石膏的用量增加到三兩,潞參的用量增加到五錢,煎成三碗湯,分三次溫飲下。每次飲用時,加入一個生雞蛋黃。服用後,病情有所改善,但很快又反復,而且他一天大便兩次,知道這種寒涼的藥不能再服用了。就在這個時候,我恍然大悟,找到了治療這種病的確切方法。

新的藥方:鮮白茅根(六兩,切碎)。加入五碗冷水,在爐上煮沸一次,然後將藥罐移離爐眼,大約隔三寸左右,等十分鐘再煮沸一次,再移離爐眼,再等十分鐘,直到看到茅根都沉入水底,湯就完成了。如果茅根還未沉入水底,可以再煮沸一次,大約可以得到三碗清澈的湯,趁熱一次性喝完,最好能微微出汗。

按照這種方法,服用兩劑藥後,病情完全康復。

根據這種病症,其潛藏的熱毒固然在三焦,而病毒的感染,實際上最先是在上焦受到影響,這些病毒和熱毒一起,隨著上焦像霧一樣彌漫到全身的臟腑和經絡,不分界限。茅根性涼且能散熱,還能通達經絡和臟腑,無微不至。只是它的性質非常平和,不多用是無法發揮效果的。因此,我在一方中重用六兩茅根,其散熱的力量,能將臟腑和經絡之間的病毒和熱毒全部排出(茅根能微汗和利小便,這就是它排熱毒的通道),病毒和熱毒清除後,煩躁的情況自然消失。我臨牀五十年,使用白虎加人參湯的次數不計其數,通常都能立刻見效。但對於這種病症,我使用了兩次都無效,最終卻以鮮白茅根取得了療效。這並不是我原本就知道的,而是在一時的靈感啟示後,我多次使用都見效,因此詳細記錄下來,希望能為治療溫疹的人提供一個新的方法。如果脈象洪滑且非常實,仍需重用石膏來清熱,或者石膏和茅根一起使用也可以。此外,白茅根必須使用新鮮的,且必須按照這種煎法纔有效。根據經驗,一般用量可達到十兩,最少也要四兩。否則,前面兩個藥方中都有四錢茅根,但效果不佳,這表明用量應該要更多。此外,如果藥房中找不到新鮮的茅根,可以自己到低窪處挖取,隨處可見。如果挖取的茅根太多,一時用不完,可以用濕土埋起來,這樣就不會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