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12)
二、藥物 (12)
1. 3.西洋參解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參湯中之人參,仍宜用黨參而不可代以西洋參,以其不若黨參具有升發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神農本草經》謂人參味甘,未嘗言苦,適與黨參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參,即今之黨參,若西洋參與高麗參,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於古方不宜也。
西洋參產於法蘭西國,外帶粗皮則色黃,去粗皮則色白,無論或黃或白,以多有橫紋者為真。愚用此參,皆用黃皮多橫紋者,因偽造者能造白皮西洋參,不能造黃皮西洋參也。
白話文:
西洋參的解析如下:西洋參的味道有點甜但帶點苦,它的性質偏涼。它既能補充身體的氣力,也能滋補血液,因為它屬涼性補品,對於那些想用人參進補,卻又受不了人參的溫熱補性的人都可以選擇西洋參作為替代。然而,在「白虎加人參湯」這種方劑中的人參,還是應該使用黨參,不能用西洋參代替,因為西洋參不像黨參那樣具有提升發散的力量,能幫助石膏驅邪出體。
再者,《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味道甘甜,並未提到苦味,這和黨參的味道相吻合,因此,古人所說的人參,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黨參。而西洋參和高麗參,其味道雖甘甜但也帶有苦味,所以用在古方中可能不太適合。
西洋參產自法國,外表若保留粗皮的話會呈現黃色,去掉粗皮就會變為白色。無論是黃色或是白色,只要有多條橫紋的就是真的西洋參。我使用西洋參時,都是選用帶黃皮且有多條橫紋的,因為造假者能製作出白色的西洋參,卻無法做出帶黃皮的西洋參。
2. 4.黃耆解
黃耆:性溫,味微甘。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即宗氣,為肺葉闟闢之原動力)下陷。《神農本草經》謂主大風者,以其與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同用,更能熄內風也。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表虛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虛。
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虛下陷而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為其補氣之功最優,故推為補藥之長,而名之曰耆也。
【附案】,滄州董氏女,年二十餘。胸脅滿悶,心中怔忡,動則自汗,其脈沉遲微弱,右部尤甚,為其脈遲,疑是心肺陽虛,詢之不覺寒涼,知其為胸中大氣下陷也。其家適有預購黃耆一包,俾用一兩煎湯服之。其族兄××在座,其人頗知醫學,疑藥不對證。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錯,余職其咎。」服後,果諸病皆愈。其族兄疑而問曰:「《神農本草經》黃耆原主大風,有透表之力,生用則透表之力益大,與自汗證不宜,其性升而能補,有膨脹之力,與滿悶證不宜,今單用生黃耆兩許,而兩證皆愈,並心中怔忡亦愈,其義何居?」答曰:「黃耆誠有透表之力,氣虛不能逐邪外出者,用於發表藥中,即能得汗,若其陽強陰虛者,誤用之則大汗如雨不可遏抑。惟胸中大氣下陷,致外衛之氣無所統攝而自汗者,投以黃耆則其效如神。至於證兼滿悶而亦用之者,確知其為大氣下陷,呼吸不利而作悶,非氣鬱而作悶也。至於心與肺同懸胸中,皆大氣之所包舉,大氣升則心有所依,故怔忡自止也。」繼加桔梗二錢,知母三錢,又服兩劑以善其後。
一婦人產後四五日,大汗淋漓,數日不止,形勢危急,氣息奄奄,其脈微弱欲無,問其短氣乎?心中怔忡且發熱乎?病人不能言而頷之。知其大氣下陷,不能吸攝衛氣,而產後陰分暴虛,又不能維繫陽分,故其汗若斯之脫出也。遂用生黃耆六錢,玄參一兩,淨萸肉、生杭芍各五錢,桔梗二錢,一劑汗減,至三劑諸病皆愈。從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邑王氏女,年二十餘,心中寒涼,飲食減少,延醫服藥,年餘無效,且益羸瘦。後愚診視,其左脈微弱不起,斷為肝虛證。其父知醫,疑而問曰:「向延醫診治,皆言脾胃虛弱,相火衰損,故所用之方皆健脾養胃,補助相火,曾未有言及肝虛者,先生獨言肝虛,但因左脈之微弱乎?抑別有所見而云然乎?」答曰:「肝臟之位置雖居於右,而其氣化實先行於左,試問病人,其左半身必覺有不及右半身處,是其明徵也。」詢之,果覺坐時左半身下墜,臥時不敢向左側,其父方信愚言,求為疏方。
遂用生黃耆八錢,柴胡、川芎各一錢,乾薑三錢,煎湯飲下,須臾左側即可安臥,又服數劑,諸病皆愈。惟素有帶證尚未除,又於原方加牡蠣數錢,服數劑帶證亦愈。其父復疑而問曰:「黃耆為補肺脾之藥,今先生用以補肝,竟能隨手奏效,其義何居?」答曰:「肝屬木而應春令,其氣溫而性喜條達,黃耆之性溫而上升,以之補肝原有同氣相求之妙用。
白話文:
黃耆:藥性溫和,味道微甘。能夠補氣,同時也能夠提升氣的運行,特別擅長治療胸中大氣(也就是宗氣,是肺葉開合的動力來源)下陷的狀況。《神農本草經》說它主要治療大風,是因為它和發散藥物一起使用,可以驅除體表的外風;和滋陰清熱藥物一起使用,更能平息體內的內風。說它主要治療癰疽、久治不癒的瘡瘍,是因為它的補益作用能夠生長肌肉,使膿液自然排出。體表虛弱導致的自汗,可以用它來鞏固體表虛弱的氣。小便不利而導致腫脹,可以用它來利小便。婦女因為氣虛下陷導致的崩漏、白帶,可以用它來固澀止帶。因為它補氣的功效最好,所以被推崇為補藥中的首選,因此命名為「耆」。
【附帶案例】 滄州董姓女子,二十多歲。胸部和脅肋感到悶脹,心悸不安,稍微活動就自汗,脈象沉緩微弱,尤其右邊脈象更為明顯,因為脈象遲緩,懷疑是心肺陽氣虛弱,但詢問後她並不覺得寒冷,才知道是胸中大氣下陷。她家裡正好有一包預先購買的黃耆,就讓她用一兩煎湯服用。她的一位懂醫學的堂兄在場,懷疑藥不對症。我說:「不要多疑,如果有差錯,我會承擔責任。」服藥後,果然各種病症都好了。她堂兄疑惑地問:「《神農本草經》說黃耆原本主要治療大風,有透表的力量,生用它的透表力量更大,不適合自汗的症狀。它的藥性升提而能補益,有膨脹的力量,不適合胸悶的症狀。現在單用生黃耆一兩多,竟然兩種症狀都好了,連心悸也好了,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回答:「黃耆的確有透表的力量,氣虛不能將邪氣驅趕出去的,用於發散的藥物中,就能夠發汗;如果陽氣旺盛陰氣虛弱的人,誤用黃耆會導致大汗不止。只有胸中大氣下陷,導致體表防禦之氣沒有統攝而自汗的,用黃耆效果才像神助一般。至於兼有胸悶症狀也用黃耆的,確實是因為大氣下陷,呼吸不順暢導致悶脹,而不是氣鬱導致的悶脹。心臟和肺臟都懸於胸中,都靠大氣包舉,大氣上升,心臟才能有所依附,所以心悸就自然停止了。」後來又加入桔梗二錢,知母三錢,再服兩劑來鞏固療效。
一位婦女產後四五天,大汗淋漓,連續幾天不止,情況危急,氣息微弱,脈象極其微弱,問她是否短氣?是否有心悸和發熱?病人不能說話只是點頭。知道這是大氣下陷,不能吸攝衛氣,產後陰液大量虧虛,又不能維繫陽氣,所以汗液才會大量脫出。於是用了生黃耆六錢,玄參一兩,淨萸肉、生杭芍各五錢,桔梗二錢,一劑下去汗就減少了,到三劑時各種病症都好了。之前五六天沒有大便,到這時大便也通暢了。
縣城王姓女子,二十多歲,心中發冷,飲食減少,看醫生吃藥,一年多都沒有效果,反而更加消瘦。後來我給她診斷,她的左脈微弱無力,判斷為肝虛證。她父親懂醫術,疑惑地問:「之前看的醫生都說脾胃虛弱,相火衰退,所以用的藥方都是健脾養胃、補助相火的,從來沒有人說過肝虛,先生您單單因為左脈微弱就說是肝虛嗎?還是有其他的見解?」我回答:「肝臟的位置雖然在右邊,但它的氣化實際上先行於左邊,你問問病人,她左半身一定感覺不如右半身,這就是明顯的證據。」問過病人,她果然感覺坐著時左半身下墜,睡覺時不敢朝左側睡,她父親才相信我的話,請求我開藥方。
於是用了生黃耆八錢,柴胡、川芎各一錢,乾薑三錢,煎湯喝下,很快左側就可以安穩地睡覺了,又服了幾劑,各種病症都好了。只是原本有的白帶症狀還沒有消除,又在原方中加入牡蠣數錢,服了幾劑,白帶症狀也好了。她父親又疑惑地問:「黃耆是補肺脾的藥,現在先生用它來補肝,竟然能立刻見效,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回答:「肝屬木而應春季,它的氣溫和而喜歡舒暢條達,黃耆的藥性溫和而上升,用它來補肝有同氣相求的巧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