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9)
一、醫方 (19)
1. 5.保元清降湯
治吐衄證,其人下元虛損,中氣衰憊,沖氣胃氣因虛上逆,其脈弦而硬急,轉似有力者。
野臺參(五錢),生赭石(八錢,軋細),生芡實(六錢),生山藥(六錢),生杭芍(六錢),牛蒡子(二錢,炒搗),甘草(錢半)
附錄:
友人毛××曾治一少年吐血證。其人向經醫者治愈,旋又反復。毛××診其脈弦而有力,知其為沖胃之氣上逆也。遂於治吐血方中,重用半夏、赭石以降逆,白芍、牡蠣(不煅)以斂沖瀉熱,又加人參以補其中氣,使中氣健旺以斡旋諸藥成功。有從前為治愈之醫者在座,頗疑半夏不可用,毛××力主服之。
一劑血止,再劑脈亦和平,醫者訝為異事。毛××曉知曰:「此證乃下元虛損,沖氣因虛上逆,並迫胃氣亦上逆,脈似有力而非真有力,李士材四字脈訣所謂:直上直下,衝脈昭昭者,即此謂也。若誤認此脈為實熱,而恣用苦寒之藥涼其血分,血分因涼而凝,亦可止而不吐,而異日瘀血為恙,竟成勞瘵者多矣。
今方中用赭石、半夏以鎮沖氣,使之安其故宅,而即用白芍、牡蠣以斂而固之,使之永不上逆。夫血為氣之配,氣為血之主,氣安而血自安矣,此所以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況又有人參之大力者,以參贊諸藥,使諸藥之降者、斂者,皆得有所憑藉以成功乎。」
白話文:
[5.保元清降湯]
治療咳嗽出血或鼻出血的情況,患者下焦腎氣虛弱,中焦脾胃氣虛,導致胃氣及衝脈之氣因虛而上逆,脈象呈現弦緊且急速,看似有力的狀態。
配方如下:野臺參(15克),生赭石(24克,研磨成細粉),生芡實(18克),生山藥(18克),生杭芍(18克),炒牛蒡子(6克,炒後研碎),甘草(4.5克)。
附錄:
我的朋友毛先生曾經治療過一位年輕的咳血病人。這位病人先前由醫生治療好後,不久病情又反覆。毛先生診斷他的脈象緊繃且有力,知道這是胃氣及衝脈之氣上逆所致。因此他在治療咳血的處方中,大量使用了半夏和赭石來降低上逆的氣,使用白芍和未煅燒的牡蠣來收斂衝脈及清熱,同時加入人參來補充他的中焦脾胃氣,讓中焦脾胃氣更強壯以輔助其他藥物的效果。當時,之前治癒過這位病人的醫生也在場,對使用半夏表示懷疑,但毛先生堅持讓他服用。
服用了一劑後,出血停止;再服用一劑,脈象也恢復平和,醫生們都驚訝這是一件奇事。毛先生解釋說:「這種情況是因為下焦腎氣虛弱,衝脈之氣因虛而上逆,並且迫使胃氣也上逆,脈象看似有力,實際上並非真正有力,就像李士材的四字脈訣所描述的:直上直下,衝脈昭昭。如果誤以為這樣的脈象是實熱,然後無節制地使用苦寒藥物來冷卻血液,血液會因為冷卻而凝固,雖然可以暫時止血,但未來可能因瘀血導致疾病,最終可能發展成肺結核。
現在的處方中,使用赭石和半夏來鎮定衝脈之氣,使其回到原本的位置,同時使用白芍和牡蠣來收斂並固定它,防止它再次上逆。血液和氣是相配的,氣是血液的主宰,氣安定,血液自然也會安定,這就是為什麼不直接治療咳血,而咳血自己會停止的原因。而且還有強大的人參,能支持其他藥物,讓其他藥物的降逆和收斂效果都有所依託,以達成療效。」
2. 6.秘紅丹
治肝鬱多怒,胃鬱氣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證屢服他藥不效者,無論因涼因熱,服之皆有捷效。
川大黃(一錢細末),油肉桂(一錢細末),生赭石(六錢細末)
上藥三味,將大黃、肉桂末和勻,用赭石末煎湯送下。
一婦人,年近三旬,咳嗽痰中帶血,劇時更大口吐血,常覺心中發熱。其脈一分鐘九十至,按之不實。投以滋陰寧嗽降火之藥數劑無效。因思此證,若用藥專止其嗽,嗽愈其吐血亦當愈。遂用川貝九錢,煎取清湯四茶盅,調入生山藥細末一兩,煮作稀粥。俾於一日連進二劑,其嗽頓止(此方可為治虛嗽良方),吐血證亦遂愈。
數日後,覺血氣上潮,肺復作癢而嗽,因此又復吐血。自言夜間睡時,常作生氣惱怒之夢,怒極或夢中哭泣,醒後必然吐血。據所云云,其肝氣必然郁遏,遂改用舒肝(連翹薄荷不可多用)瀉肝(龍膽楝子)之品,而以養肝(柏子仁生阿膠)鎮肝(生龍骨生牡蠣)之藥輔之,數劑病稍輕減。而猶間作惱怒之夢,夢後仍復吐血。
欲辭不治,病家又信服難卻。再四躊躇,恍悟平肝之藥,以桂為最要,肝屬木,木得桂則枯也(以桂作釘釘樹,其樹立枯),而單用之則失於熱。降胃止血之藥,以大黃為最要(觀《金匱》治吐衄有瀉心湯重用大黃可知),胃氣不上逆,血即不逆行也,而單用之又失於寒。若二藥並用,則寒熱相濟,性歸和平,降胃平肝,兼顧無遺。
況俗傳方,原有用此二藥為散,治吐血者,用於此證當有捷效。而再以重墜之藥輔之,則力專下行,其效當更捷也。遂用大黃、肉桂細末各一錢和勻,更用生赭石細末煎湯送下,吐血頓愈,惱怒之夢,亦從此不作。後又遇吐血者數人,投以此方,皆隨手奏效。至其人身體壯實而暴得吐血者,又少變通其方:大黃、肉桂細末各用錢半,將生赭石細末六錢與之和勻,分三次服,白開水送下,約點半鐘服一次。
白話文:
[6.祕紅丹]
這帖藥適用於肝氣鬱結導致易怒,以及胃氣鬱滯氣逆,引發吐血、鼻血等症狀,即便使用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下,無論是因為寒涼或是熱盛,服用此藥都能見效迅速。
所需藥材包括:川大黃(細末一錢)、油肉桂(細末一錢)、生赭石(細末六錢)。
將大黃和肉桂粉末混合均勻,以生赭石粉末煎成湯液送服。
有一名年近三十的婦女,咳嗽時痰中帶血,嚴重時甚至大口吐血,經常感到心中燥熱。她的脈搏每分鐘跳動九十次,但觸摸下去並不顯得強勁。雖服用滋陰、止咳、降火的藥物多劑,卻毫無改善。經過思考,決定採用對症下藥的方式,專門針對她的咳嗽問題,認為咳嗽好了,吐血的狀況也應隨之改善。於是使用川貝九錢,煎成清湯,加入生山藥細末一兩,煮成稀粥。讓她一天內連續服用兩劑,結果咳嗽立即停止,吐血的症狀也跟著好了。
然而幾天後,她感覺到血氣上湧,肺部再度出現癢感而咳嗽,再次開始吐血。她自述晚上睡覺時,常常做生氣惱怒的夢,情緒激動到極點,甚至在夢中哭泣,醒來後必定會吐血。根據她的描述,可以推測她的肝氣受到抑制,於是改用疏肝(例如連翹、薄荷不宜過量使用)、瀉肝(如龍膽、楝子)、養肝(如柏子仁、生阿膠)、鎮肝(如生龍骨、生牡蠣)的藥物。雖然病情稍微減輕,但仍偶爾會做惱怒的夢,夢醒後仍然吐血。
本想放棄治療,但病人對治療有信心,無法拒絕。經過一番考慮,突然想到平肝的藥物中,肉桂是最關鍵的成分,因為肝臟屬木,肉桂能使其枯萎(如同將肉桂作為釘子釘在樹上,樹會立刻枯萎)。然而單獨使用肉桂的話,性質偏熱。對於降胃止血的藥物來說,大黃是最關鍵的(參考《金匱》中治療吐血和鼻血的瀉心湯,大量使用大黃可見一斑),當胃氣不再上逆,血液就不會反向流動。但單獨使用大黃,性質偏寒。若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寒熱相互補充,性質變得溫和,既降胃又平肝,全面照顧到所有問題。
民間偏方中,確實有用這兩種藥物製成散劑,治療吐血的例子,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會有快速的效果。再加上使用重沉藥物輔助,力量專注向下,效果應會更快。於是使用大黃和肉桂細末各一錢混合均勻,再以生赭石細末煎湯送服,吐血馬上得到控制,惱怒的夢境也自此消失。之後又遇到幾個吐血的病人,使用此方,都能立即見效。對於身體健康但突然出現吐血的人,稍作調整:大黃和肉桂細末各使用一錢半,將生赭石細末六錢混合均勻,分三次服用,用開水送服,每隔半小時服用一次。]
3. 7.二鮮飲
治虛勞證,痰中帶血。
鮮茅根(四兩,切碎),鮮藕(四兩,切片)
煮汁常常飲之,旬日中自愈。若大便滑者,茅根宜減半。再用生山藥細末兩許,調入藥汁中,煮作茶湯服之。
茅根善清虛熱而不傷脾胃,藕善化瘀血而兼滋新血,合用之為涵養真陰之妙品。且其形皆中空,均能利水,血亦水屬,故能引氾濫逆上之血徐徐下行,安其部位也。
至於藕以治血證,若取其化瘀血,則紅蓮者較優。若用以止吐衄,則白蓮者勝於紅蓮者。
堂兄××,年五旬,得吐血證,延醫治療不效。脈象滑數,搖搖有動象,按之不實。時愚在少年,不敢輕於疏方,因擬此便方,煎湯兩大碗,徐徐當茶溫飲之,當日即見愈,五六日後病遂脫然。自言未飲此湯時,心若虛懸無著,既飲後,覺藥力所至,若以手按心,使復其位,此其所以愈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7.二鮮飲]的療效與使用方法,適用於虛弱勞累導致的痰中帶血的情況。
所需材料為新鮮的茅根四兩(切成小塊)和新鮮的蓮藕四兩(切成薄片)。將這些材料煮成汁液,經常飲用,通常在十天內病情就會好轉。如果患者有大便不成形的情況,茅根的份量應減半。此外,可加入約兩錢的生山藥粉末,攪拌入藥汁中,煮沸後像茶一樣飲用。
茅根具有清除虛火的功效,但不會損傷脾胃,蓮藕則能幫助消除瘀血,同時滋補新血,兩者結合是一種極佳的滋養真陰的配方。由於它們的形狀都是中空的,都有利尿的效果,血液也是水的一種,因此可以將逆流上行的血液慢慢引導向下,使其回到正確的位置。
至於使用蓮藕來治療出血,如果目的是要消除瘀血,那麼紅蓮藕的效果更佳。如果是要止住吐血或鼻血,則白蓮藕的效果比紅蓮藕更好。
舉例來說,我的堂兄,五十歲左右,得了吐血的病,請醫生治療但效果不佳。他的脈象顯示滑數,有浮動的跡象,但按下去卻沒有實感。當時我還年輕,不敢輕易開藥方,於是想出了這個簡單的療法,煮了兩大碗藥汁讓他慢慢溫飲,當天就見到病情改善,五、六天後病情就完全恢復。他自己說,在喝這藥汁之前,感覺心臟好像懸空,沒有著落,喝了之後,感覺藥力到達心臟,就像用手把心臟按回原位,這就是他病情好轉的原因。
4. 8.三鮮飲
治同前證兼有虛熱者。
即前方加鮮小薊根二兩。
大、小薊皆能清血分之熱,以止血熱之妄行,而小薊尤勝。凡因血熱妄行之證,單用鮮小薊根數兩煎湯,或榨取其自然汁,開水沖服,均有捷效,誠良藥也。
小薊莖中生蟲,即結疙瘩如小棗。若取其鮮者十餘枚搗爛,開水沖服,治吐衄之因熱者甚效。鄰村李××曾告愚曰:「余少年曾得吐血證,屢次服藥不效,後得用小薊疙瘩便方,服一次即愈。因呼之謂清涼如意珠,真藥中之佳品也。」
白話文:
[8.三鮮飲]
用於治療前面所述病症,但同時伴有虛熱的情況。
在原先的處方中,加入新鮮的小薺菜根四兩。
無論是大薺菜還是小薺菜,都能清除血液中的熱氣,防止因血熱導致的出血,而小薺菜的效果更為顯著。對於因血熱而出血的情況,單獨使用新鮮小薺菜根幾兩煮湯,或是榨取其原汁,用熱水沖服,都有快速的效果,確實是一種良藥。
小薺菜的莖中若生了蟲,就會結出像小棗一樣的疙瘩。如果取十幾個這種新鮮的疙瘩搗碎,用熱水沖服,對於因熱引起的嘔血和鼻血非常有效。鄰村的李先生曾經告訴我:「我年輕時曾患過吐血的病,多次吃藥都沒有效果,後來用了小薺菜疙瘩的偏方,只服了一次就痊癒了。因此我稱它為清涼如意珠,真是藥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