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22)
五、醫案 (22)
1. 2.痢疾
天津張姓幼女,年五歲,於孟秋得痢證。
病因,暑日恣食瓜果,脾胃有傷,入秋以來則先瀉後痢。
證候,前因泄瀉旬日,身體已羸弱,繼又變瀉為痢,日下十餘次,赤白參半,下墜腹疼。屢次服藥不愈,身益羸弱,其脈象亦弱,而左脈之力似略勝於右。
白話文:
症狀:一開始是因為腹瀉持續了十天,身體已經非常虛弱,後來又變成痢疾,每天腹瀉十多次,大便中混雜著血和膿液,排便時腹痛。多次服用藥物都沒有好轉,身體更加虛弱,脈象也很虛弱,但是左邊脈搏的力量似乎比右邊略強。
診斷,按其左右脈皆弱者,氣血兩虛也。而左脈之力似略勝於右脈者,知其肝膽虛而挾熱,是以痢久不愈。然此熱非純系實熱,不可用過涼之藥,因其虛而挾熱,其虛又不受補,是必所用之補品兼能瀉熱,俾肝膽之虛熱皆愈而痢自愈矣。
處方,鴨肝一具,調以食料,烹熟服之,日服二次。
白話文:
根據左右脈搏都顯得虛弱的診斷結果,患者是氣血兩虛。且左脈的力量似乎略勝於右脈,說明患者肝膽虛弱,並伴有熱氣,因此痢疾才會長期不愈。然而,這種熱氣並非純粹的實熱,不能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因為患者虛弱且伴有熱氣,虛弱的部分又無法進補,所以必須使用既能進補又能清熱的藥物,才能同時治療肝膽虛熱和痢疾。
效果,如法將鴨肝烹食兩日全愈,此方愚在遼寧得之友人齊××。嘗閱李氏《本草綱目》,鴨肉性涼善治痢,鴨蛋之醃咸者亦善治痢,而未嘗言及鴨肝。然痢之為病,多系肝火下迫腸中,鴨肉涼想鴨肝亦涼,此證先瀉後痢,身體羸弱,其肝經熱而且虛可知,以鴨肝瀉肝之熱,即以鴨肝補肝之虛,此所謂臟器療法,是以奏效甚速也。且又香美適口,以治孺子之苦於服藥者為尤宜也。
白話文:
效用: 按照此方法烹煮鴨肝兩天即可完全痊癒,這個方子是我在遼寧從朋友齊先生那裡得知的。我曾查閱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鴨肉性涼,適合治療痢疾,醃鹹的鴨蛋也適合治療痢疾,但沒有提到鴨肝。然而,痢疾這種疾病,大多是肝火下移到腸道中所致,鴨肉涼性,推測鴨肝也涼性,這名患者先是拉肚子,接著痢疾,身體虛弱,可知他的肝經既熱又虛弱,用鴨肝瀉熱,同時滋補肝臟的虛弱,這就是所謂的臟器療法,因此效果迅速。而且鴨肝味道香美,特別適合難以服藥的兒童。
2. 3.痢疾
天津鄭××,年五旬,於孟秋得下痢證。
病因,連日勞心過度,心中有熱,多食瓜果,遂至病痢。
證候,腹疼後重,下痢赤白參半,一日夜七八次,其脈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浮而濡重按不實,病已八日,飲食減少,肢體痠軟。
白話文:
症狀:
- 腹痛,感覺有東西壓著
- 下痢,紅色和白色相間,一天可以達七八次
- 左脈弦而有力,右脈浮而濡重,按下去不實
- 持續八天,食慾降低,四肢痠軟
診斷,證脈合參,當系肝膽因勞心生熱,脾胃因生冷有傷,冷熱相搏,遂致成痢。當清其肝膽之熱,兼顧其脾胃之虛。
白話文:
根據診斷結果,脈象和症狀一致,判斷是肝膽因為思慮過度而上火,脾胃因為飲食生冷而受損,寒熱交錯作用,導致腹瀉。因此需要清肝膽之火,同時顧護脾胃的虛弱。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一兩),當歸(六錢),炒薏米(六錢),金銀花(四錢),竹茹(三錢碎者),甘草(三錢),生薑(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藥方:
生懷山藥(60克) 生杭芍藥(60克) 當歸(36克) 炒薏米(36克) 金銀花(24克) 竹茹(18克,切碎) 甘草(18克) 生薑(18克)
復診,服藥兩劑,腹疼後重皆除,下痢次數亦減,且純變為白痢。再診脈左部已和平如常,而右部之脈仍如從前,斯再投以溫補脾胃之劑當愈。
白話文:
再次看診,服藥兩劑後,腹痛和下墜感都已經消失,腹瀉次數也減少了,而且便便已經變成純白色的稀便。再次診斷脈象,左邊脈象已經平穩正常,而右邊脈象還像以前一樣,這時再服用溫補脾胃的藥方應該就能痊癒。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炒薏米(五錢),龍眼肉(五錢),山楂片(三錢),乾薑(二錢),生杭芍(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煎湯服兩劑痢遂全愈。
白話文:
醫生開了藥方,包括生懷山藥一兩、炒薏米五錢、龍眼肉五錢、山楂片三錢、乾薑二錢、生杭芍二錢,將這些藥材一起煎成一大盅湯,溫熱服用。服用了兩劑藥後,痢疾就完全治好了。
說明,按欲溫補其脾胃而復用芍藥者,防其肝膽因溫補復生熱也。用山楂片者,以其能化白痢之滯,且與甘草同用則酸甘化合,實有健運脾胃之功效也。
白話文:
如果要溫補脾胃,還要再用芍藥,要防止肝膽因為溫補而再次生熱。使用山楂片,是因為它能消化白痢的停滯,並且與甘草一起使用時,酸和甜的結合,確實有健運脾胃的功效。
3. 4.噤口痢
天津施××,五十六歲,得噤口痢證。
病因,舉家數口,寄食友家不能還鄉,後友家助以資斧令還鄉,道路又復不通,日夜焦思,頻動肝火,時當孟秋,心熱貪涼,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白話文:
發生疾病的原因:
全家人都寄居在朋友家,無法返回家鄉。後來,朋友給了他們錢幫助他們回鄉,但道路不通暢,無法通行。他們日夜焦慮,肝火鬱結。正值初秋,天氣燥熱,貪吃瓜果解暑,導致腹瀉。
證候,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帶鮮血,後重甚劇,腹偶覺疼即須入廁,便後移時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進食,惟一日之間強飲米湯數口。其脈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心中發熱常覺噁心。
白話文:
症狀:
一天一夜腹瀉十五六次,大便帶有鮮血,有嚴重的便意感,腹部偶爾疼痛,一疼痛就必須上廁所,上完廁所後疼痛才稍稍緩解。病情持續五天,完全無法進食,只在一天中勉強喝了幾口米湯。
脈象:
- 左脈弦且硬
- 右脈弦且浮
- 搏動頻率為每分鐘五至六次
- 心中發熱,經常感到噁心
診斷,此肝火熾盛,肝血虛損,又兼胃氣挾熱上逆,是以下痢甚劇,而又噤口不食也。當治以滋陰、清熱、平肝、降胃之品。
白話文:
診斷:
患者肝火旺盛,肝血不足,同時胃氣夾雜熱氣上逆,因此出現嚴重的腹瀉,並且拒絕進食。
治療方針:
採用滋陰、清熱、平肝、降胃的藥物來治療。
處方,生杭芍(一兩),生懷山藥(一兩),滑石(七錢),白頭翁(五錢),秦皮(三錢),碎竹茹(三錢),甘草(三錢),鴉膽子(成實者五十粒去皮)
白話文:
藥方:
- 生地黃(1 兩)
- 淮山(1 兩)
- 滑石(7 錢)
- 野菊花(5 錢)
- 黃連皮(3 錢)
- 天竹黃(3 錢)
- 甘草(3 錢)
- 鴉膽子(50 粒,完整果實,去皮)
先用白糖水囫圇送服鴨膽子仁,再將余藥煎湯一大盅,溫服下。
白話文:
先將整顆鴨膽子用白糖水吞服,然後將其餘藥材煎煮成一大盅湯藥,趁溫熱時服下。
復診,將藥如法服兩劑,痢中已不見鮮血,次數減去三分之二。其脈左部較前和平,右部則仍有浮弦之象,仍然不能飲食,心中仍然發熱,然不若從前之噁心,此宜用藥再清其胃腑必然能食矣。
白話文:
再次看病時,藥方有條理地服用了兩劑後,腹瀉中已不見鮮血,次數也減少了三分之二。他的脈搏左邊較之前平和了一些,右邊仍然有浮弦的現象。他依然不能進食,心中仍然發熱,但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噁心了。這樣看來,應該再用藥清熱解毒他的胃腸,這樣一來必定能進食。
處方,生懷山藥(兩半),生石膏(兩半搗細),生杭芍(六錢),白頭翁(四錢),秦皮(二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
白話文:
藥方:
- 生山藥(兩塊,各切半)
- 生石膏(兩塊,搗碎)
- 生杭芍(6錢)
- 白頭翁(4錢)
- 秦皮(2錢)
- 甘草(2錢)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即能進食,痢已不見,變作泄瀉,日四五次,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粥,少調以白糖服之,三日全愈。
白話文:
功效:煎服一帖藥後,患者就能進食,痢疾也消失了,轉變為腹瀉,一天四至五次。於是,用生淮山藥磨成細末煮粥,加少許白糖服下,三天後痊癒。
或問,石膏為治外感實熱之藥,今此證未夾雜外感,何以方中亦用之?答曰:石膏為治陽明胃腑有實熱者之聖藥,初不論其為外感非外感也。蓋陽明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若有熱則其氣多不下行而上逆,因其胃氣挾熱上逆,所以多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若但知清其熱而不知降其氣,治之恆不易見效。惟石膏性涼質重(雖煎為湯,仍有沉重之力),其涼也能清實熱,其重也能鎮氣逆,是以凡胃氣挾實熱上逆令人不思飲食者,服之可須臾奏效。若必謂石膏專治外感實熱,不可用治內傷實熱,則近代名醫徐氏、吳氏醫案中皆有重用石膏治愈內傷實熱之案,何妨取以參觀乎?
白話文:
有人問,石膏是治療外感實熱的藥物,既然這個病例沒有外感,為什麼方劑中也用石膏?
回答:石膏是治療陽明胃腑有實熱的良藥,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陽明胃氣自然向下運行,如果有熱,胃氣就會上逆,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如果只知道清熱,而不知道降氣,治療起來往往難以見效。
石膏性涼質重(即使煎成湯,也依然有沉重的力道),它的涼性可以清實熱,它的重量可以鎮壓氣逆。因此,凡是胃氣挾實熱上逆導致食慾不振的,服用石膏都能很快見效。如果一定要說石膏只能治療外感實熱,不能治療內傷實熱,近代名醫徐氏和吳氏的醫案中都有大量使用石膏治癒內傷實熱的案例,不妨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