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4)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4)

1. 1.石膏解

從來產後之證,最忌寒涼。而果系產後溫病,心中燥熱,舌苔黃厚,脈象洪實,寒涼亦在所不忌。然所用寒涼之藥,須審慎斟酌,不可漫然相投也。愚治產後溫證之輕者,其熱雖入陽明之府,而脈象不甚洪實,恆重用玄參一兩,或至二兩,輒能應手奏效。若系劇者,必用白虎加人參湯方能退熱。

然用時須以生山藥代粳米,玄參代知母,方為穩妥。醫方篇中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下附有驗案可參觀。蓋以石膏、玄參,《神農本草經》皆明言其治產乳,至知母條下則未嘗言之,不敢師心自用也。

友人毛××曾治一少婦,產後十餘日,周身大熱,無汗,心中熱,而且渴。延醫調治,病勢轉增。甚屬危急。毛××診其脈,甚洪實,舌苔黃而欲黑,撮空摸床,內風已動。治以生石膏三兩,玄參一兩,野臺參五錢,甘草二錢。為服藥多嘔,取竹皮大丸之義,加竹茹二錢,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盡劑而愈。

觀此案,則外感之熱,直如燎原,雖在產後,豈能從容治療乎?孫思邈曰: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世俗醫者,遇此等證,但知心小,而不知膽大。豈病人危急之狀,漠不關於心乎?

在女子有因外感之熱內迫,致下血不止者,亦可重用白虎加人參湯治之。鄰村李氏婦,產後數日,惡露已盡,至七八日,忽又下血。延醫服藥,二十餘日不止,其脈洪滑有力,心中熱而且渴。疑其夾雜外感,詢之身不覺熱,舌上無苔,色似微白,又疑其血熱妄行,投以涼血兼止血之藥,血不止而熱渴亦如故。

因思此證實夾雜外感無疑,遂改用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生石膏重用三兩,更以生山藥代粳米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熱渴遂愈,血亦見止。又改用涼血兼止血之藥而愈。

痢證身熱不休,服一切清火之藥,而熱仍不休者,方書多諉為不治。夫治果對證,其熱焉有不休之理?此乃因痢證夾雜外感,其外感之熱邪,隨痢深陷,瀰漫於下焦經絡之間,永無出路,以致痢為熱邪所助,日甚一日而永無愈期。夫病有兼證,即治之宜有兼方也,斯非重用生石膏更助以人參以清外感之熱不可(通變白虎加人參湯後載有治王××驗案可參閱)。

表兄張××之妻高氏。年五十餘,素多疾病。於季夏晨起偶下白痢,至暮十餘次,秉燭後,忽然渾身大熱,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呼之不應。其脈洪而無力,肌膚之熱烙手。知其系氣分熱痢,又兼受暑,多病之身不能支持,故精神昏憒如是也。急用生石膏三兩、野黨參四錢,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至夜半盡劑而醒,痢亦遂愈,詰朝煎渣再服,其病脫然。

上所載痢證醫案,皆兼外感之熱者也。故皆重用生石膏治之,非概以其方治痢證也。拙著《衷中參西錄》中,治痢共有七方,皆隨證變通用之,確有把握,前案所用之方,乃七方之一也。愚用此方治人多矣,脈證的確,用之自無差忒也。

白話文:

從來產後的疾病,最忌諱使用寒涼的藥物。但如果屬於產後發生的溫病,出現心中燥熱、舌苔黃厚、脈象洪大有力等情況,使用寒涼的藥物也是可以的。然而,所使用的寒涼藥物,必須仔細斟酌,不可隨意濫用。我治療產後溫病較輕的患者,雖然熱邪侵入陽明經脈,但脈象並非十分洪大有力,通常會大量使用玄參一兩,甚至到二兩,往往能迅速見效。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必須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才能退熱。

然而在使用此方時,必須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玄參代替知母,這樣才比較穩妥。在醫方篇中,白虎加人參湯使用山藥代替粳米的用法,附有實際案例可以參考。因為石膏和玄參在《神農本草經》中都明確說明能治療產後乳汁問題,而知母的條文下並沒有提及,我不敢妄加揣測使用。

我的朋友毛先生曾經治療一位少婦,產後十幾天,全身發熱、沒有汗、心中煩熱口渴。經過其他醫生治療,病情反而加重,情況十分危急。毛先生診斷她的脈象,發現脈搏非常洪大有力,舌苔黃且有變黑的趨勢,並且出現手亂摸索、神志不清的症狀,判斷是內風已經發作。於是使用生石膏三兩,玄參一兩,野臺參五錢,甘草二錢。因為病人服藥容易嘔吐,便借用竹皮大丸的製作方法,加入竹茹二錢,煎成一大碗湯,慢慢溫服,一劑藥就痊癒了。

從這個案例來看,外感發熱來勢洶湧,即使是產後,也不能夠慢慢治療。孫思邈說:「智慧要圓融,行為要方正,膽子要大,心思要細。」世俗的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只知道小心謹慎,而不知道要膽大果斷。難道病人危急的狀況,就與他們無關嗎?

有些婦女因為外感發熱內侵,導致下血不止,也可以大量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鄰村的李氏婦人,產後幾天惡露已經排乾淨,到了七八天後,忽然又開始出血。經過其他醫生治療二十多天都沒停止,她的脈象洪大有力,心中煩熱口渴。懷疑是夾雜外感,詢問她自己卻不覺得發熱,舌頭也沒有舌苔,顏色稍微發白,又懷疑是血熱妄行,於是使用涼血兼止血的藥物,但血沒有止住,發熱口渴的情況也沒有改善。

因此我認為這個情況確實是夾雜外感無疑,於是改用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生石膏大量使用三兩,並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煎成三碗湯,分三次溫服,熱渴的情況就痊癒了,出血也停止了。之後再改用涼血兼止血的藥物就痊癒了。

痢疾發熱不止,服用各種清熱瀉火的藥物,熱仍然不退,許多醫書都歸咎為不治之症。如果治療對症,發熱怎麼可能不退呢?這是因為痢疾夾雜外感,外感的熱邪隨著痢疾深入體內,瀰漫在下焦經絡之間,沒有出路,導致痢疾被熱邪所助,日益嚴重而無法痊癒。疾病有兼證,治療就應該使用兼顧的方劑,因此必須大量使用生石膏,更要加上人參來清除外感之熱。(後面的《通變白虎加人參湯》有治療王先生的案例可以參考)。

我的表兄張先生的妻子高氏,五十多歲,平時就很多疾病。在夏季早晨偶然拉出白色的痢疾,到傍晚拉了十幾次,點上蠟燭後,忽然全身發熱,神志不清,手在亂摸索,呼叫沒有反應。她的脈象洪大但無力,皮膚發熱像火燙一樣。判斷是氣分熱痢,又加上中暑,身體虛弱無法承受,所以才會精神昏亂成這樣。緊急使用生石膏三兩、野黨參四錢,煎成一大碗湯,慢慢溫服。到半夜喝完藥就醒了,痢疾也好了,隔天早上再服煎過的藥渣,病就完全好了。

上面記載的痢疾醫案,都是兼有外感發熱的情況。所以都大量使用生石膏治療,並不是所有的痢疾都用這個方子治療。我寫的《衷中參西錄》中,治療痢疾共有七個方子,都是隨著不同的病症靈活運用,而且確有把握。前面的案例所使用的方子,是七個方子中的其中一個。我用這個方子治療過很多人,只要脈證符合,使用起來自然不會有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