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2)
二、藥物 (2)
1. 1.石膏解
故凡用生石膏者,宜買其整塊明亮者,自監視軋細(凡石質之藥不軋細,則煎不透)方的。若購自藥房中難辨其煅與不煅,迨將藥煎成,石膏凝結藥壺之底,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藥湯即斷不可服。
且嘗歷觀方書,前哲之用石膏,有一證而用至十四斤者(見《筆花醫鏡》);有一證而用至數十斤者(見《吳鞠通醫案》);有產後亦重用石膏者(見徐靈胎醫案然須用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然所用者皆生石膏也。
【附案】,子××,七歲時,感冒風寒,四五日間,身大熱,舌苔黃而帶黑。孺子苦服藥,強與之即嘔吐不止。遂單用生石膏兩許,煎取清湯,分三次溫飲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兩,亦徐徐溫飲下,病又見愈。又煎生石膏三兩,徐徐飲下如前,病遂全愈。夫以七歲孺子,約一晝夜間,共用生石膏六兩,病愈後飲食有加,毫無寒中之弊,則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係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兩,且分三次服下,猶未確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試驗加多以盡石膏之能力乎?
同邑友人趙××之妻,年近六旬得溫病,脈數而洪實,舌苔黃而干,聞藥氣即嘔吐。俾單用生石膏細末六兩,以作飯小鍋(不用藥甑,恐有藥味復嘔吐)煎取清湯一大碗,恐其嘔吐,一次只溫飲一口,藥下咽後,覺煩躁異常,病家疑藥不對證。愚曰:「非也,病重藥輕故也」,飲至三次,遂不煩躁,閱四點鐘盡劑而愈。
同邑友人毛××之三子××,年三十二歲,素有痰飲,得傷寒證,服藥調治而愈。後因飲食過度而復,服藥又愈。後數日又因飲食過度而復,醫治無效。四五日間,延愚診視,其脈洪長有力,而舌苔淡白,亦不燥渴,食梨一口即覺涼甚,食石榴子一粒,心亦覺涼。
愚舍證從脈,為開大劑白虎湯方,因其素有痰飲,加清半夏數錢,其表兄高××在座,邑中之宿醫也,疑而問曰:「此證心中不渴不熱,而畏食寒涼如此,以余視之雖清解藥亦不宜用,子何所據而用生石膏數兩乎?」答曰:「此脈之洪實,原是陽明實熱之證,其不覺渴與熱者,因其素有痰飲濕勝故也。其畏食寒涼者,因胃中痰飲與外感之熱互相膠漆,致胃府轉從其化與涼為敵也。
」毛××素曉醫學,信用愚言,兩日夜間服藥十餘次,共用生石膏斤余,脈始和平,愚遂旋里。隔兩日復來相迎,言病人反復甚劇,形狀異常,有危在頃刻之慮。因思此證治愈甚的,何至如此反復。既至(相隔三里強),見其痰涎壅盛,連連咳吐不竭,精神恍惚,言語錯亂,身體顫動,診其脈平和無病,惟右關胃氣稍弱。
愚恍然會悟,急謂其家人曰:「此證萬無閃失,前因飲食過度而復,此次又因戒飲食過度而復也。」其家人果謂有鑑前失,數日之間,所與飲食甚少。愚曰:「此無須用藥,飽食即可愈矣。」其家人慮其病狀若此,不能進食。愚曰:「無庸如此多慮,果系由餓而得之病,見飲食必然思食。
白話文:
所以,凡是使用生石膏的人,應該購買整塊明亮、沒有雜質的石膏,自己監督把它碾磨成細粉(凡是石質的藥材不磨細,煎煮時藥效就無法完全釋放)。如果從藥房買來,難以分辨是否煅燒過,等到藥煎好後,石膏凝結在藥壺底部,倒也倒不出來,那必定是煅燒過的石膏,這種藥湯絕對不能服用。
我曾多次翻閱醫書,發現前人使用石膏,有的病症用到十四斤(出自《筆花醫鏡》);有的病症用到數十斤(出自《吳鞠通醫案》);有婦女產後也大量使用石膏(出自徐靈胎醫案,但必須使用白虎加人參湯,用玄參代替知母,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然而,他們所使用的都是生石膏。
【附案例】
有個姓子的七歲孩童,感冒風寒,四五天內,全身發熱,舌苔黃而帶黑。這孩子怕吃藥,強迫餵他就會嘔吐不止。於是,我單獨用生石膏約兩兩,煎煮取清湯,分三次溫服,病情稍微好轉。又煎煮生石膏二兩,也慢慢地溫服,病情又見好轉。再煎煮生石膏三兩,慢慢地像之前一樣溫服,病就完全好了。以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大約一天之內,總共用了生石膏六兩,病癒後食慾增加,毫無因藥性寒涼而產生的弊病,那麼石膏真的是非常寒涼嗎?還是只是稍微寒涼呢?這是我第一次大量使用石膏。所以第一次只用一兩,而且還分三次服用,仍然不太確定石膏的藥性。世上不敢大量使用石膏的人,不妨像我一樣多做嘗試,來了解石膏的真正能力呢?
同鄉友人趙先生的妻子,將近六十歲,得了溫病,脈搏跳動快速而有力,舌苔黃而乾燥,聞到藥味就嘔吐。我讓她單獨使用生石膏細末六兩,用小鍋(不用藥罐,恐怕會有藥味又引起嘔吐)煎煮取出一大碗清湯,怕她嘔吐,一次只溫服一口,藥吞下後,感覺煩躁異常,病人家屬懷疑藥不對症。我說:「不是的,是病情太重,藥量太輕的緣故」,喝到第三次,就不再煩躁了,過四個小時就完全好了。
同鄉友人毛先生的三兒子,三十二歲,平時有痰飲的毛病,得了傷寒,服藥調治好了。後來因為飲食過度又復發,服藥又好了。過了幾天,又因為飲食過度而復發,醫治無效。四五天後,請我去診治,他的脈象洪大有力,舌苔卻是淡白色,也不口渴,吃一口梨子就覺得很涼,吃一粒石榴子,心裡也覺得涼。
我根據脈象判斷,為他開了大劑量的白虎湯,因為他平時有痰飲,加了幾錢的清半夏。他的表哥高先生也在場,是本地很有經驗的醫生,他懷疑地問:「這病症心中不渴不熱,而且害怕吃寒涼的東西成這樣,依我看,即使是清熱解毒的藥也不宜用,你依據什麼用這麼多生石膏呢?」我回答說:「這脈象洪大有力,本來就是陽明實熱的病症,他之所以不覺得口渴和發熱,是因為他平時有痰飲,體內濕氣太重的緣故。他害怕吃寒涼的東西,是因為胃裡的痰飲和外感發熱相互膠著,導致胃氣轉而與寒涼為敵。」
毛先生平時也懂一些醫學,相信我的話,兩天兩夜內服藥十多次,總共用了生石膏一斤多,脈象才開始平和。我於是就回家了。隔兩天他又來接我,說病人病情反覆很嚴重,情況很危險。我心想這病症明明治好了,怎麼會反覆成這樣。到了他家(相隔三里多),看到他痰涎壅盛,一直咳嗽吐個不停,精神恍惚,語無倫次,身體顫抖,診斷他的脈象卻平和無病,只有右關的胃氣稍弱。
我突然醒悟,急忙告訴他的家人說:「這病絕對沒問題,之前是因為飲食過度而復發,這次又因為戒食過度而復發。」他的家人果然說因為之前有過教訓,這幾天給他的飲食很少。我說:「這不用吃藥,吃飽飯就好了。」他的家人擔心他病成這樣,無法進食。我說:「不用太擔心,如果真的是因為餓而生病,看到食物自然會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