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1. (八)腫脹門
2. 1.受風水腫
邑北境劉氏婦,年過三旬,因受風得水腫證。
病因,時當孟夏,農家忙甚,將飯炊熟,復自饁田間,因作飯時受熱出汗,出門時途間受風,此後即得水腫證。
證候,腹中脹甚,頭面周身皆腫,兩目之腫不能開視,心中發熱,周身汗閉不出,大便乾燥,小便短赤。其兩腕腫甚不能診脈,按之移時,水氣四開,始能見脈。其左部弦而兼硬,右部滑而頗實,一息近五至。
診斷,《金匱》辨水證之脈,謂風水脈浮,此證脈之部位腫甚,原無從辨其脈之浮沉,然即其自述,謂於有汗受風之後,其為風水無疑也。其左脈弦硬者,肝膽有鬱熱也,其右脈滑而實者,外為風束胃中亦浸生熱也。至於大便乾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熱之所致也。當用《金匱》越婢湯加減治之。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細),滑石(四錢),生杭芍(四錢),麻黃(三錢),甘草(二錢),大棗(四枚掰開),生薑(二錢),西藥阿斯匹林(一瓦)
中藥七味,共煎湯一大盅,當煎湯將成之時,先用白糖水將西藥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將所煎之湯藥溫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便當利,腫即可消矣。
復診,如法將藥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發熱,小便遂利,腹脹身腫皆愈強半,脈象已近和平,擬再治以滋陰利水之劑以消其餘腫。
處方,生杭芍(六錢),生薏米(六錢搗碎),鮮白茅根(一兩)
藥共三味,先將前二味水煎十餘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劑,其腫全消,俾每日但用鮮白茅根一兩,煎數沸當茶飲之以善其後。
或問,前方中用麻黃三錢原可發汗,何必先用西藥阿斯匹林先發其汗乎?答曰:麻黃用至三錢雖能發汗,然有石膏、滑石、芍藥以監製之,則其發汗之力頓減,況肌膚腫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擬復多加麻黃,而其性熱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藥阿斯匹林,其性涼而能散,既善發汗又善清熱,以之為麻黃之前驅,則麻黃自易奏功也。
或問,風襲人之皮膚,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積成水腫?答曰:小便出於膀胱,膀胱者太陽之腑也。襲入之風由經傳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黃能祛太陽在腑之風,佐以石膏、滑石,更能清太陽在腑之熱,是以服藥汗出而小便自利也。況此證肝中亦有蘊熱,《內經》謂「肝熱病者小便先黃」,是肝與小便亦大有關係也。方中兼用芍藥以清肝熱,則小便之利者當益利。至於薏米、茅根,亦皆為利小便之輔佐品,彙集諸藥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白話文:
[1.感受風邪引發水腫]
北郊劉姓婦女,年逾三十,因感受風邪而患上水腫。
病因,正值初夏,農事繁忙,她煮好飯後,前往田間送餐,在煮飯時因天熱而出汗,出門途中又遭遇風吹,自此後便出現了水腫症狀。
症狀,腹部劇烈脹滿,頭部、面部乃至全身都出現腫脹,雙眼腫到無法正常張開,感到心煩熱,全身汗腺堵塞不出汗,排便困難且大便乾燥,小便短少且色澤深紅。由於手腕嚴重腫脹,無法正常診脈,需按壓一段時間,讓水氣散開才能看到脈搏。左手脈象弦硬,顯示肝膽有鬱熱;右手脈象滑實,表示外感風邪,胃部亦產生熱象。呼吸間脈搏接近五次。
診斷,根據《金匱要略》,風水症的脈象特徵是浮脈,此病患脈象部位嚴重腫脹,無法明確判斷脈象浮沉,但根據她描述,是在出汗後感受風邪,確定為風水無疑。左脈弦硬,表明肝膽有鬱熱;右脈滑實,顯示外感風邪,胃部亦產生熱象。大便乾燥,小便短赤,都是肝胃有熱的表現。應採用《金匱要略》中的越婢湯,稍作調整來治療。
處方,生石膏(一兩,研細)、滑石(四錢)、生杭芍(四錢)、麻黃(三錢)、甘草(二錢)、大棗(四枚,掰開)、生薑(二錢),西藥阿斯匹林(一片)。
將上述中藥七味煎煮成一大碗湯,待湯即將煮好時,先用白糖水吞服阿斯匹林,等待全身出汗(若不出汗可再服用一片)。將煎好的藥湯溫熱服用,出汗會更為明顯,小便也會變得順暢,水腫應可逐漸消退。
後續診療,照此方法服用完藥物,果然全身得到徹底出汗,心中不再感到煩熱,小便順暢,腹部脹滿及全身水腫大為改善,脈象趨於平和。擬進一步使用滋陰利水的藥物,以消除殘餘的水腫。
處方,生杭芍(六錢)、生薏米(六錢,研碎)、鮮白茅根(一兩)。
將前三味藥材先用水煎煮十多分鐘,然後加入白茅根,再煮四五分鐘,取出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效果,連續服用十劑後,水腫完全消失,建議每日用一兩鮮白茅根煎水當茶飲,以鞏固療效。
疑問解答,問:前面處方中已有三錢麻黃能促進出汗,為什麼還需先用西藥阿斯匹林促進出汗呢?答:雖然三錢麻黃確實能促進出汗,但在石膏、滑石、芍藥的影響下,其出汗效果會大幅降低,尤其皮膚嚴重水腫時,汗水更難以排出。若想增加麻黃用量,其性質燥熱,並非適合選擇。而西藥阿斯匹林,性質清涼且具散熱作用,既能促進出汗,又能清熱,作為麻黃的先導,使麻黃的功效得以發揮。
疑問解答,問:風邪侵襲皮膚,為何會導致小便不暢,形成水腫?答:小便由膀胱控制,膀胱屬於太陽腑。風邪進入人體,由經絡傳至腑臟,造成膀胱功能失調,導致小便不暢。麻黃能驅除太陽腑的風邪,配合石膏、滑石,能清除太陽腑的熱毒,因此服用藥物後出汗,小便自然順暢。此外,此病患肝臟也有潛在熱毒,《內經》提到「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說明肝臟與小便有密切關係。處方中使用芍藥清肝熱,有利於小便順暢。薏米、茅根也能輔助利尿,綜合各藥材組成處方,效果顯著。
3. 2.陰虛水腫
鄰村霍氏婦,年二十餘,因陰虛得水腫證。
病因,因陰分虛損,常作灼熱,浸至小便不利,積成水腫。
證候,頭面周身皆腫,以手按其腫處成凹,移時始能復原。日晡潮熱,心中亦恆覺發熱。小便赤澀,一日夜間不過通下一次。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弦而微硬,其數六至。
診斷,此證因陰分虛損,腎臟為虛熱所傷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脈弦細,則肝之疏泄力減。可致小便不利,右脈弦硬,胃之蘊熱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積成水腫也。宜治以大滋真陰之品,俾其陰足自能退熱,則腎炎可愈,胃熱可清。肝木得腎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足,再輔以利小便之品作嚮導,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積之水腫亦不難徐消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六錢),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大甘枸杞(五錢),沙參(四錢),滑石(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四劑,小便已利,頭面周身之腫已消弱半,日晡之熱已無,心中仍有發熱之時,惟其脈仍數逾五至,知其陰分猶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補其真陰而少輔以利水之品。
處方,熟懷地黃(一兩),生杭芍(六錢),生懷山藥(五錢),大甘枸杞(五錢),柏子仁(四錢),玄參(四錢),沙參(三錢),生車前子(三錢裝袋),大雲苓片(二錢),鮮白茅根(五錢)
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水煎十餘沸,再入鮮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湯一大盅,溫服。若無鮮白茅根,可代以鮮蘆根。至兩方皆重用芍藥者,因芍藥性善滋陰,而又善利小便,原為陰虛小便不利者之主藥也。
效果,將藥連服六劑,腫遂盡消,脈已復常,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熬作粥,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後。
白話文:
[2.陰虛型水腫]
在鄰村有個姓霍的婦女,年約二十多歲,因為陰虛導致了水腫症狀。
病因,是因為她的陰氣不足,常感到身體發熱,進而影響到排尿功能,逐漸形成了水腫。
症狀,她的臉部、頭部和全身都出現了浮腫,用手按壓浮腫部位會留下凹陷,過一段時間才恢復。到了傍晚時刻,她的體溫會升高,心裡總是感覺到發熱。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出困難,一天一夜可能只排尿一次。她左手脈搏細弱且呈弦狀,右手脈搏也呈弦狀且微硬,心跳速率每分鐘約六十次。
診斷,這是由於陰氣不足,腎臟受到虛火的侵蝕而產生炎症,因此無法正常排水,導致小便不順暢。而且她的左手脈象細弱,顯示肝臟的疏泄能力下降;右手脈象硬而緊繃,顯示胃部有熱毒,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水腫的形成。治療上應使用大量滋養陰氣的藥物,一旦陰氣充足,體內熱度自然降低,腎炎得以治癒,胃熱也能得到清除。肝臟獲得腎臟水分的滋潤,疏泄功能也會增強。再輔以利尿藥物,小便必然會變得順暢,水腫的問題也能逐漸消除。
處方,懷山藥(一兩)、懷地黃(六錢)、杭芍(六錢)、玄參(五錢)、枸杞(五錢)、沙參(四錢)、滑石(三錢)。
將以上藥材煎煮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追蹤,連續服用四劑藥後,小便已經變得順暢,頭面部和全身的浮腫減輕了一半,傍晚的發熱症狀已經消失,但偶爾還是會感到心中發熱,脈搏每分鐘超過五十次,顯示陰氣尚未完全恢復。仍需重視滋養陰氣,並輔以少量利尿藥物。
處方,熟地黃(一兩)、杭芍(六錢)、懷山藥(五錢)、枸杞(五錢)、柏子仁(四錢)、玄參(四錢)、沙參(三錢)、車前子(三錢,包裝)、茯苓片(二錢)、鮮白茅根(五錢)。
將前十種藥材用水煎煮十幾次沸騰後,再加入鮮白茅根,煮四五次沸騰後取一大碗湯,溫熱服用。如果找不到鮮白茅根,可以用鮮蘆根代替。兩份處方中都大量使用芍藥,因為芍藥既能滋陰,又能利尿,是陰虛型小便不順的主要治療藥物。
療效,連續服用六劑藥後,浮腫完全消退,脈搏恢復正常,於是停止服用湯藥,改為每天食用懷山藥細末,煮成粥,再加入一點新鮮梨的自然汁液,作為餐後點心,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