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15)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15)

1. 1.噎膈

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證。

病因,處境恆多不順,且又秉性褊急,易動肝火,遂得斯證。

證候,得病之初期,覺飲食有不順時,後則常常如此,始延醫為調治,服藥半年,更醫十餘人皆無效驗。轉覺病勢增劇,自以為病在不治,已停藥不服矣。適其友人何××勸其求愚為之診治,其六脈細微無力,強食餅乾少許,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時偶覺齟齬即作嘔吐,帶出痰涎若干。惟飲粳米所煮稠湯尚無阻礙,其大便燥結如羊矢,不易下行。

白話文:

患者最初感到飲食不順,後來經常如此,才開始找醫生調理,吃藥半年,換了十幾個醫生都沒有效果。後來病情加重,患者認為病情無法治癒,便停止服藥。

這時,患者的朋友何××勸他請我診治。我為他把脈,脈象細弱無力。他勉強吃了一點餅乾,必須嚼得很碎才能吞下去。吞嚥時偶爾會覺得噎住,就會嘔吐,吐出一些痰涎。只有喝稀飯時沒有問題。他的大便乾結如羊糞,排便困難。

診斷,楊素園謂:「此病與失血異證同源,血之來也暴,將胃壁之膜衝開則為吐血;其來也緩,不能衝開胃膜,遂瘀於上脘之處,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則名為胃癌,所謂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與楊氏之說正相符合,其為瘀血致病無疑也。其脈象甚弱者,為其進食甚少氣血兩虧也。至其便結如羊矢,亦因其飲食甚少,兼胃氣虛弱不輸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輔以培養氣血之品。

白話文:

楊素園在診斷中說:「這種疾病與失血的症狀不同,但病因相同。血液湧上來的速度快,沖破了胃壁的粘膜,就會吐血。血液湧上來的速度慢,不能沖破胃粘膜,就會在上腹部瘀積,導致食道狹窄,形成噎膈。」西醫稱之為胃癌,所謂的「癌」,就像山石上的巖壁,形狀凸出。這與楊素園的說法一致,這種疾病是由瘀血造成的。脈象非常虛弱,是因為進食很少,氣血兩虧的緣故。至於大便乾結如羊糞,也因為飲食很少,加上胃氣虛弱,無法向下輸送所致。治療這種疾病,應化瘀血,同時引血向下行,再輔助調理氣血的藥物。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野臺參(五錢),生懷山藥(六錢),天花粉(六錢),天冬(四錢),桃仁(三錢去皮搗),紅花(二錢),土鱉蟲(五枚搗碎),廣三七(二錢搗細)

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白話文:

處方:

  • 生赭石(1 兩,研磨成細粉)
  • 野山參(5 錢)
  • 生懷山藥(6 錢)
  • 天花粉(6 錢)
  • 天冬(4 錢)
  • 桃仁(3 錢,去皮搗碎)
  • 紅花(2 錢)
  • 土鱉蟲(5 枚,搗碎)
  • 廣三七(2 錢,搗碎成細末)

方解,方中之義,桃仁、紅花、土鱉蟲、三七諸藥,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兩,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臺參、山藥者,所以培養胃中之氣化,不使因服開破之藥而有傷損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將益乾結,故借其涼潤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颱參之因補生熱也。

白話文:

中醫的藥方,其意義在於:

  • 桃仁、紅花、土鱉蟲、三七等藥物,用於消散瘀血。
  • 生赭石重用至一兩,用於引血下行。
  • 使用臺參、山藥,用於滋養脾胃之氣,防止因服用破血開瘀之藥而傷損脾胃。
  • 使用天冬、天花粉,因為擔心胃液不足,導致瘀血更乾結。因此借用它們涼潤之力滋養胃液,同時也可以預防臺參補益生熱。

效果,將藥服至兩劑後,即可進食,服至五劑,大便如常。因將赭石改用八錢,又服數劑,飲食加多,仍覺胃口似有阻礙不能脫然。俾將三七加倍為四錢,仍分兩次服下,連進四劑,自大便瀉下膿血若干,病遂全愈。

白話文:

效果:服藥兩次後,就能進食。服藥五次後,大便恢復正常。由於將赭石改為八錢,再服藥幾次,飲食量增加了,但仍然感覺胃口有點阻礙,無法完全通暢。於是,將三七加倍為四錢,仍分兩次服用。連續服用四次後,大便瀉下膿血一些,疾病就痊癒了。

說明,按噎膈之證,有因痰飲而成者,其胃口之間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謂窠囊),本方去土鱉蟲、三七,加清半夏四錢,數劑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縮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鱉蟲、三七,將赭石改為八錢,再加當歸、龍眼肉、枸杞子各五錢,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贅以致成噎膈者(「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詳論),然此證甚少,較他種噎膈亦甚難治,蓋瘤贅之生,恆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於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則百中無一二也。

白話文:

根據噎膈的症狀,有因痰飲導致的,其胃口之間會生出痰囊(也就是喻氏《寓意草》中所說的窠囊),這個方子去除土鱉蟲、三七,加入清半夏四錢,服用幾劑就能痊癒。有因胃上脘枯槁萎縮導致噎膈的,這個方子去除土鱉蟲、三七,將赭石改為八錢,再加入當歸、龍眼肉、枸杞子各五錢,多服用就能痊癒。有因胃上脘生長瘤贅導致噎膈的(「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詳細論述),但這種情況很少見,而且比其他種類的噎膈更難治療,因為瘤贅的生長,通常是在胃的下脘形成反胃,而長在胃上脘造成噎膈的,則百中無一二。

2. 2.反胃吐食

天津陳××,年五十六歲,得反胃吐食證,半年不愈。

病因,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傷脾胃,廉於飲食,後又因處境不順心多抑鬱,致成反胃之證。

證候,食後消化力甚弱,停滯胃中不下行,漸覺噁心,久之,則覺有氣自下上衝,即將飲食吐出。屢經醫診視,服暖胃降氣之藥稍愈,仍然反復,遷延已年餘矣。身體羸弱,脈弦長,按之不實,左右皆然。

白話文:

症狀:飯後消化不良,食物停滯在胃裡下不去,逐漸感到噁心,久了會覺得有氣從下面上竄,最後把食物吐出來。多次看過醫生,服用了暖胃降氣的藥物後稍有改善,但仍會反覆發作,拖了已經有一年多了。身體虛弱,脈搏細長,按壓沒有力氣,左右兩側的脈象都一樣。

診斷,此證之飲食不能消化,固由於脾胃虛寒,然脾胃虛寒者,食後恆易作泄瀉,此則食不下行而作嘔吐者,因其有沖氣上衝,並迫其胃氣上逆也。當以溫補脾胃之藥為主,而以降胃鎮沖之藥輔之。

白話文:

診斷:

這個病症的消化不良,固然是脾胃虛寒所致,但是脾胃虛寒的人,飯後通常容易腹瀉。而這個病人卻是食物吃不下去就嘔吐,那是因為有氣血逆行向上衝,並迫使胃氣也向上逆行導致的。

治療原則:

應以溫補脾胃的藥物為主,輔以讓胃氣下行的藥物來鎮定氣血上衝的情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白朮(三錢炒),乾薑(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赭石(六錢軋細),炙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60克)
  • 白朮(15克,炒過)
  • 乾薑(15克)
  • 生雞內金(15克,黃色部分搗碎)
  • 生赭石(30克,研磨成細粉)
  • 炙甘草(10克)

效果,將藥煎服後,覺飲食下行不復嘔吐,翌日頭午,大便下兩次,再診其脈不若從前之弦長,知其下元氣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鎮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錢(用頭煎和次煎之湯,分兩次送服)、蘇子二錢,日煎服一劑,連服十劑霍然全愈。蓋赤石脂為末送服,可代赭石以降胃鎮沖,而又有固澀下焦之力,故服後不復滑瀉也。

白話文:

服藥後,感覺食物順利向下運行,不再嘔吐。隔天中午,大便排放兩次。再次診脈時發現,脈象不像之前那樣弦而長,可見其下元氣化不穩固,無法承受赭石的鎮降作用。因此,去掉了赭石,添加赤石脂 5 錢(先將其研磨成粉,再用頭煎和次煎的湯藥送服,分兩次服用),蘇子 2 錢。每天煎服一劑,連服 10 劑,症狀完全痊癒。赤石脂研磨成粉服用,可以代替赭石來降胃、鎮沖,同時又能固澀下焦。因此,服用後不再出現滑瀉的情況。

3. 3.胃脘疼悶

天津徐氏婦,年近三旬,得胃脘疼悶證。

病因,本南方人,久居北方,遠懷鄉里,歸寧不得,常起憂思,因得斯證。

證候,中焦氣化凝郁,飲食停滯艱於下行,時欲呃逆,又苦不能上達,甚則蓄極綿綿作疼。其初病時,惟覺氣分不舒,服藥治療三年,病益加劇,且身形亦漸羸弱,呼吸短氣,口無津液,時常作渴,大便時常乾燥,其脈左右皆弦細,右脈又兼有牢意。

白話文:

症狀是:中焦氣化瘀滯不通暢,飲食停留在中焦難以下行,有時想嘔又吐不出來,嚴重時積聚在中焦,持續疼痛。發病初期,只是覺得氣機運行不暢,服藥治療三年,病情反而加重,身體也逐漸虛弱,呼吸短促,口乾舌燥,經常口渴,大便經常乾燥,兩手的脈象都弦細,右手的脈象又有緊實的感覺。

診斷,《內經》謂脾主思,此證乃過思傷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為其脾氣不上升,是以口無津液,呃逆不能上達;為其胃氣不降,是以飲食停滯,大便乾燥。治之者當調養其脾胃,俾還其脾升胃降之常,則中焦氣化舒暢,疼脹自愈,飲食加多而諸病自除矣。

白話文:

診斷:

《黃帝內經》中記載,脾臟負責思考。而這個症狀是過度思考損傷了脾臟,導致脾臟無法提升、胃氣無法下降。

因為脾氣無法上升,所以口中沒有津液,打嗝也無法順利排出;因為胃氣無法下降,所以食物停留在胃中,大便乾硬。

治療方法:

治療時應調養脾胃,讓脾臟能提升、胃氣能下降,恢復正常的狀態。這樣一來,中焦的運化功能就能恢復正常,疼痛和脹氣自然會好轉,食量也就能增加,其他症狀也會因此而消失。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箭耆(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麥芽(三錢),玄參(三錢),天花粉(三錢),天冬(三錢),生杭芍(二錢),桂枝尖(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三枚掰開)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1 兩
  • 大甘枸杞:8 錢
  • 生箭耆:3 錢
  • 生雞內金:3 錢(黃色的研磨成粉末)
  • 生麥芽:3 錢
  • 玄參:3 錢
  • 天花粉:3 錢
  • 天冬:3 錢
  • 生杭芍:2 錢
  • 桂枝尖:1.5 錢
  • 生薑:3 錢
  • 大棗:3 枚(掰開)

方解,此方以山藥、枸杞、黃耆、薑、棗培養中焦氣化,以麥芽升脾(麥芽生用善升),以雞內金降胃(雞內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氣之當升者遇之則升,氣之當降者遇之則降),又用玄參,花粉諸藥,以調劑薑、桂、黃耆之溫熱,則藥性歸於和平,可以久服無弊。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原理是:

  • 山藥、枸杞、黃耆、薑、棗:這些藥材能滋養中焦,幫助消化和運化水液。
  • 麥芽:生用能提升脾胃功能。
  • 雞內金:生用能降低胃氣。
  • 桂枝:既能提升脾氣,又能降低胃氣(氣需要上升的,遇到桂枝就會上升;氣需要下降的,遇到桂枝就會下降)。
  • 玄參、花粉等藥材:這些藥材能調節薑、桂、黃耆的溫熱性,讓藥性變得平和,適合長期服用,不會產生副作用。

復診,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大輕減,而胃疼仍未脫然,右脈仍有牢意。度其疼處當有瘀血凝滯,擬再於升降氣化藥中加消瘀血之品。

白話文:

再次看診,連服五帖藥後,各項症狀都大大減輕,但胃痛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右脈仍有鬱滯感。推測其疼痛處可能有瘀血凝滯,打算在升降氣化的藥方中再加入化瘀血的藥材。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箭耆(三錢),玄參(三錢),天花粉(三錢),生麥芽(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杭芍(二錢),桃仁(二錢去皮炒搗),廣三七(二錢軋細)

白話文:

藥方:

  • 生淮山藥:1 兩
  • 大甘枸杞:8 錢
  • 生箭耆:3 錢
  • 玄參:3 錢
  • 天花粉:3 錢
  • 生麥芽:3 錢
  • 生雞內金:2 錢(搗碎成黃色粉末)
  • 生杭芍:2 錢
  • 桃仁:2 錢(去皮,炒熟後搗碎)
  • 廣三七:2 錢(研磨成細粉末)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餘一半。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安然不疼,諸病皆愈,身形漸強壯。脈象已如常人,將原方再服數劑以善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