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78)
一、醫方 (178)
1. 7.羊肝豬膽丸
治同前證,因有熱而益甚者。
羊肝一具,切片曬乾(冬日可用,慢火焙乾)。
上一味軋細,用豬膽汁和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日再服。
按:,此方若用熊膽為丸更佳。內地鮮熊膽不易得,至乾者又難辨其真偽,不如徑用豬膽汁為穩妥也。
【附方】護眉神應散,治一切眼疾。無論氣蒙、火蒙、肉螺、雲翳、或瞳人反背。未過十年者,皆見效。方用爐甘石一兩煅透,童便淬七次。珍珠二顆,大如綠豆以上者,納通草中煅之,珠爆即速取出。血琥珀三分,真梅片二分,半兩錢、五銖錢(俗名馬鐙錢)、開元錢各一個,皆煅紅醋淬七次,共為細末,乳調塗眉上,日二三次。
一室女。病目年餘,醫治無效,漸生雲翳。愚為出方,服之見輕,停藥仍然反復。後得此方,如法制好,塗數次即見輕,未盡劑而愈,妙哉。按此方若加薄荷冰二分更效。
瞳人反背之證,最為難治,以其系目系神經病也。蓋目系神經,若一邊縱,一邊縮,目之光線必斜,視物即不真。若縱、縮之距離甚大,其瞳人即可反背。治此證者,當以養其目系神經為主。此方多用金石珍貴之品,其中含有寶氣。凡物之含有寶氣者,皆善能養人筋肉,使筋肉不腐爛。
目系神經,即腦氣筋之連於目者。以此藥塗眉上,中有冰片之善通竅透膜者,能引藥氣直達腦部,以養目系神經,目系神經之病者自愈。而瞳人反背及一切眼疾,亦自愈矣。
【附方】,治暴發眼便方。其眼疾初得腫疼者,用生薑三四錢、食鹽一大撮,同搗爛,薄布包住,蘸新汲井泉水,擦上下眼皮。屢蘸屢擦,以擦至眼皮極熱為度。擦完用溫水將眼皮洗淨。輕者一次即愈,重者一日擦兩次亦可愈。然擦時須緊閉其目,勿令藥汁入眼中。
【附案】,晉書盛彥母氏失明,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母病既久,至於婢使,數見捶鞭。婢憤恨,伺彥暫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彥見之,抱母慟哭,絕而復甦。母目豁然,從此遂愈。
按蠐螬生糞土中,形狀如蠶(俗名地蠶)遍處皆有。《神農本草經》謂,主目中淫膚、青翳、白膜。其善治目翳可知。內障宜油炙服之,外障宜取其汁,滴目中。
白話文:
[7.羊肝豬膽丸]
治療前面所述的症狀,特別是因為體內有熱而症狀更加嚴重的情況。
使用一整隻羊肝,切片後在陽光下曬乾(冬天的話,可以使用慢火烘乾)。
將曬乾的羊肝磨成細粉,用豬膽汁來和成丸狀,大小像梧桐子一樣,再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吞服,一天服用兩次。
附註:如果能用熊膽來做成藥丸效果會更好。但在內陸地區新鮮的熊膽不容易取得,而乾燥的熊膽又很難判斷真假,所以使用豬膽汁會更為穩妥。
【附方】護眉神應散,用來治療各種眼疾。不管是氣蒙、火蒙、肉螺、雲翳、或是瞳孔反轉等情況,只要不超過十年,都能見到療效。藥方為:將一兩的爐甘石煅燒透徹,用孩童尿液淬煉七次。兩顆大如綠豆以上的珍珠,放在通草中煅燒,等到珍珠爆裂就迅速取出。加上三分的血琥珀,兩分的真梅片,半兩錢、五銖錢(俗稱馬鐙錢)、開元錢各一個,這些都煅燒至紅色再用醋淬煉七次,共同磨成細粉,調和乳液後塗抹在眉毛上,一天二到三次。
有個室女,眼睛患病一年多,尋醫治療都沒有改善,逐漸產生了雲翳。我為她開了藥方,服用後症狀稍微減輕,但停藥後又反覆發作。後來得到了這個方子,按照方法製成藥膏,塗抹幾次後病情就有明顯改善,還沒用完藥膏就完全痊癒了,真是神奇。附註:這個方子如果能再加上兩分的薄荷冰,效果會更好。
瞳孔反轉的病症是最難治療的,因為這涉及到眼睛神經的問題。眼睛神經如果一邊鬆弛,一邊收縮,眼睛的光線就會偏斜,看東西就不會清楚。如果鬆弛和收縮的差距很大,瞳孔就可能反轉。治療這種症狀,主要應以養護眼睛神經為主。這個方子使用的多是金石珍貴的材料,其中含有寶氣。所有含寶氣的物質,都有助於養護人的肌肉,防止肌肉腐爛。
眼睛神經,也就是連接眼睛和腦部的神經。將這個藥膏塗抹在眉毛上,其中有冰片這種能夠穿透肌膚、通暢氣血的成分,可以將藥力直接帶到腦部,養護眼睛神經,眼睛神經的疾病自然就能痊癒。而瞳孔反轉以及其他的各種眼疾,也就隨之痊癒了。
【附方】,用來治療突然發生的眼疾。如果剛開始眼睛腫痛,可以用三四錢的生薑、一大把的食鹽,一起搗碎,用薄布包起來,沾上新打上來的井泉水,擦上下眼皮。不斷地沾水不斷地擦,直到眼皮感覺極熱為止。擦完後用溫水清洗眼皮。輕微的病情一次就能痊癒,嚴重的病情一天擦兩次也能痊癒。但在擦的時候要緊閉眼睛,不要讓藥汁進入眼中。
【附案】,根據晉書記載,盛彥的母親失明,他親自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母親吃飯都是由他餵食。母親生病已久,對於僕人,經常施以責打。僕人憤怒,趁著盛彥不在,拿了一條蠐螬烤熟餵給母親吃,母親覺得味道不錯,但懷疑是奇怪的食物,於是偷偷保存起來給盛彥看。盛彥看到後,抱住母親痛哭,哭到昏厥過去又醒來。母親的眼睛卻因此豁然開朗,從此病情就好轉了。
附註:蠐螬生長在糞土中,外形像蠶(俗稱地蠶),到處都能找到。根據神農本草經的記載,蠐螬主要用於治療眼睛中的異常組織、青色或白色的障礙物。由此可知它對治療眼睛障礙的效果。如果是內障,應該用油烤熟後服用;如果是外障,則應該取它的汁液,滴入眼睛中。]
2. (三十一)治咽喉方
3. 咀華清喉丹
治咽喉腫疼。
大生地黃(一兩,切片),蓬砂(錢半,研細)
將生地黃一片,裹蓬砂少許,徐徐嚼細嚥之,半日許宜將藥服完。
生地黃之性能滋陰清火,無論虛熱實熱服之皆宜。蓬砂能潤肺,清熱化痰,消腫止疼。二藥並用,功力甚大。而又必細細嚼服者,因其病在上,煎湯頓服,恐其力下趨,而病轉不愈。且細細嚼咽,則藥之津液常清潤患處也。此方愚用之屢矣,隨手奏效者不勝紀矣。
咽喉之證,有熱有涼,有外感有內傷。《白喉忌表抉微》一書,此時盛行於世。其所載之方,與所載宜用、宜忌之藥,皆屬穩善。惟其持論,與方中所用之藥,有自相矛盾處。諄諄言忌表矣,而其養陰清肺湯,用薄荷二錢半,豈非表藥乎?至於他方中,所用之葛根、連翹亦發表之品也。蓋白喉之證,原亦溫病之類。
人之外膚肺主之,人之內膚三焦主之。蓋此證心肺先有蘊熱,外感之邪又襲三焦,而內逼心肺。則心肺之熱,遂與邪氣上並,而現證於喉。既有外邪,原宜發表,因有內熱,實大忌用辛熱之藥發表。惟薄荷、連翹諸藥,辛涼宣通,復與大隊涼潤之藥並用,既能散邪,尤能清熱,所以服之輒效也。
若其內熱熾盛,外感原甚輕者,其養陰清肺湯亦可用,特其薄荷,宜斟酌少用,不必定用二錢半也。至謂其喉間腫甚者加煅石膏四錢,微有可議。夫石膏之性,生則散、煅則斂。熾盛之火散之則消,斂之則實,此又不可不知也。況石膏生用,原不甚涼,故《神農本草經》謂微寒,又何必如此之小心乎。
今將其養陰清肺湯,詳錄於下,以備採用。
【附方】養陰清肺湯,大生地一兩、寸麥冬六錢、生白芍四錢、薄荷二錢半、玄參八錢、丹皮四錢、貝母四錢、生甘草二錢。喉間腫甚者,加生石膏(原用煅石膏)四錢。大便燥結者,加清寧丸二錢、玄明粉二錢。胸下脹悶,加神麯、焦山楂各二錢。小便短赤者,加木通、澤瀉各一錢,知母二錢。燥渴者,加天冬、馬兜鈴各三錢。面赤身熱,或舌苔黃色者,加金銀花四錢,連翹二錢。
白喉之證,間有服《白喉忌表抉微》諸方不效,而反加劇者。曾治一貴州人,孫××,年二十,得白喉證。屢經醫治,不外《白喉忌表抉微》諸方加減。病日增重,醫者諉謂不治。後愚為診視,其脈細弱而數,黏涎甚多,須臾滿口,即得吐出。知系脾腎兩虛,腎虛氣化不攝,則陰火上逆,痰水上泛。
而脾土虛損,又不能制之(若脾土不虛,不但能制痰水上泛,並能制陰火上逆),故其咽喉腫疼,黏涎若是之多也。投以六味地黃湯,加於術,又少加蘇子,連服十劑全愈。
咽喉之證,熱者居多。然亦兼有寒者,不可不知。王洪緒曰:「咽喉之間,素分毫無病,頃刻之間,或疼或悶,此係虛寒陰火之證。用肉桂、炮薑、甘草各五分,置碗內浸以滾水,仍將碗置於滾水中,飲藥一口,徐徐嚥下立愈。或用烏附之片,塗以鮮蜜,火炙透至黑,取一片口含咽津,至片不甜時,再換一片,亦立愈。」按王氏之說,咽喉陡然疼悶者,皆系因寒。
白話文:
這個方子能治療咽喉腫痛。
主要藥材是大生地黃(一兩,切片)和蓬砂(錢半,磨成細粉)。
使用方法是,將一片生地黃包上少量蓬砂,慢慢咀嚼,將藥汁吞下,大約半天的時間要把藥吃完。
生地黃的藥性能滋養陰液、清除火氣,不管是虛熱還是實熱的病症都適合使用。蓬砂能潤肺、清熱化痰、消腫止痛。這兩種藥材一起使用,效果非常好。之所以要慢慢咀嚼服用的原因是,因為病位在咽喉上方,如果煎湯一次喝下,藥力容易往下走,反而不能治好病。而且慢慢咀嚼吞咽,藥汁就能經常潤澤患處。這個方子我多次使用,效果都很好。
咽喉的病症,有熱性的,也有寒性的,有外感引起的,也有內傷引起的。《白喉忌表抉微》這本書,現在很流行。書中所記載的方子,以及推薦和禁用的藥物,都相當穩妥。但是,書中的理論和所用藥物,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它一再強調要避免使用發散的藥物,但是它的養陰清肺湯卻用了薄荷二錢半,這難道不是發散的藥物嗎?至於其他方劑中使用的葛根、連翹也都是發散的藥物。白喉這種病,本來就屬於溫病的一種。
人體的皮膚由肺主管,體內的皮膚由三焦主管。這種病,通常是心肺先有鬱積的熱氣,外感又侵襲了三焦,使得熱氣逼向心肺。這樣一來,心肺的熱氣和外邪一起向上,就在咽喉處表現出來。既然有外邪,本來應該使用發散的藥物,但因為有內熱,所以非常忌諱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散。只有薄荷、連翹這類藥物,性質辛涼,能夠宣通,再配合大量清涼滋潤的藥物一起使用,既能散去外邪,又能清除熱氣,所以服用後通常有效。
如果體內熱氣很旺盛,外感又很輕微,那麼養陰清肺湯也可以使用,只是薄荷的用量要酌情減少,不必一定要用二錢半。至於書中提到喉嚨腫得很厲害的要加鍛石膏四錢,我認為可以再斟酌一下。石膏的性質,生用有發散的作用,鍛燒後有收斂的作用。如果火氣旺盛,用發散的方法可以消除,用收斂的方法反而會使火氣更盛,這點必須要知道。而且生石膏本身也不是很涼,所以《神農本草經》才說它性質微寒,又何必如此小心謹慎呢。
現在我把養陰清肺湯的詳細藥方記錄如下,以供參考:
【附方】養陰清肺湯:大生地一兩、寸麥冬六錢、生白芍四錢、薄荷二錢半、玄參八錢、丹皮四錢、貝母四錢、生甘草二錢。如果喉嚨腫得很厲害,可以加入生石膏(原本用的是鍛石膏)四錢。如果大便乾燥結實,可以加入清寧丸二錢、玄明粉二錢。如果胸口下方脹悶,可以加入神麯、焦山楂各二錢。如果小便短少發紅,可以加入木通、澤瀉各一錢,知母二錢。如果口渴,可以加入天冬、馬兜鈴各三錢。如果臉色發紅、身體發熱,或者舌苔發黃,可以加入金銀花四錢,連翹二錢。
白喉這種病,有時候服用《白喉忌表抉微》的方子效果不好,反而加重病情。我曾經治療過一個貴州人,孫XX,二十歲,得了白喉。多次治療,用的都是《白喉忌表抉微》的方子加減。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醫生都說沒救了。後來我為他診斷,發現他脈搏細弱而數,口中黏液很多,很快就滿口,隨即就吐出來。我知道這是脾腎兩虛,腎虛氣化不足,導致虛火上逆,痰水上泛。
而且脾土虛弱,也不能制約這些(如果脾土不虛,不僅能制約痰水上泛,還能制約虛火上逆),所以他的咽喉才會腫痛,黏液才會這麼多。我用六味地黃湯,加了白朮,又稍微加了蘇子,連續服用了十劑就痊癒了。
咽喉的病症,熱性的比較多。但也有兼有寒性的,這點必須知道。王洪緒說:「咽喉之間,原本沒有任何疾病,突然之間,就感到疼痛或者悶脹,這屬於虛寒陰火的症狀。可以用肉桂、炮薑、甘草各五分,放在碗裡用滾水浸泡,再把碗放在滾水中,喝一口藥,慢慢吞下,就能立刻見效。也可以用烏附子的薄片,塗上新鮮蜂蜜,用火烤透到變黑,取一片含在口中吞咽藥液,等到薄片不甜了,再換一片,也能立刻見效。」按照王洪緒的說法,咽喉突然疼痛悶脹,都是因為寒氣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