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7)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7)

1. 3.大氣下陷身冷

天津宋氏婦,年四旬,於仲夏得大氣下陷,周身發冷證。

病因,稟賦素弱,居恆自覺氣分不足,偶因努力搬運重物,遂覺呼吸短氣,周身發冷。

證候,呼吸之間,恆覺氣息不能上達,時當暑熱,著夾衣猶覺寒涼,頭午病稍輕,午後則漸劇,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氅猶或寒戰,飲食少許,猶不消化。其脈關前沉細欲無,關後差勝亦在沉分,一息不足四至。

診斷,此上焦心肺之陽虛損,又兼胸中大氣下陷也。為其心肺陽虛,是以周身惡寒而飲食不化,為其胸中大氣下陷,是以呼吸短氣,頭午氣化上升之時是以病輕,過午氣化下降之時所以增劇也。擬治以回陽升陷湯加黨參之大力者以補助之。

處方,生箭耆(八錢),野臺黨參(四錢),乾薑(四錢),當歸身(四錢),桂枝尖(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氣息已順,而兼有短氣之時,周身已不發冷,惟晚間睡時仍須厚復,飲食能消化,脈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黨參,將乾薑、桂枝皆改用二錢,又加生懷山藥八錢,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說明,心為君火,全身熱力之司命,肺與心同居膈上,一系相連,血脈之循環又息息相通,是以與心相助為理,同主上焦之陽氣。然此氣雖在上焦,實如日麗中天,照臨下土,是以其熱力透至中焦,胃中之飲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門之相火因之生旺,內溫臟腑,外暖周身,實賴此陽氣為布護宣通也。特是,心與肺皆在胸中大氣包舉之中,其布護宣通之原動力,實又賴於大氣。此證心肺之陽本虛,向賴大氣為之保護,故猶可支持,迨大氣陷而失其保護,遂致虛寒之象頓呈。此方以升補胸中大氣為主,以培養心肺之陽為輔,病藥針芥相投,是以服之輒能奏效也。

白話文:

[3.大氣下陷導致全身冰冷]

天津的宋姓婦女,年約四十歲,在夏季中期罹患了大氣下陷,導致全身感到寒冷。

病因,她原本體質就較虛弱,平時總感覺自己的氣力不足。某次因為用力搬運重物,之後便開始覺得呼吸困難,全身感到冰冷。

症狀,在呼吸時,總是感覺到氣息無法順利上達。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穿著夾克仍舊感覺寒冷。上午病症較輕微,但到了下午病情就會逐漸加重,必須費力才能呼吸。即使穿著厚重的大衣,還是會冷到打顫。吃少量的食物,也會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她的脈搏在關脈前部沉細,幾乎無法感受到,關脈後部雖然較強,但也只是在沉脈的範圍,每分鐘的脈搏不到四次。

診斷,這是上焦的心肺陽氣虛損,加上胸中大氣下陷所導致。因為心肺陽氣虛損,所以全身怕冷且消化不良;胸中大氣下陷,所以呼吸困難。在上午,身體氣化上升時病情較輕,但到了下午,氣化下降時病情就會加重。我打算使用回陽升陷湯加上大量的黨參來治療。

處方,生箭耆8錢,野生黨參4錢,乾薑4錢,當歸身4錢,桂枝尖3錢,甘草2錢。一起煎煮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療效,連續服用了三劑藥後,呼吸已變得順暢,即使偶爾還有呼吸短促的時候,全身也不再感到冰冷。晚上睡覺時仍需要蓋厚被子,但是食物能夠消化,脈象也有了明顯的好轉。於是,我將原方中的黨參去掉,乾薑和桂枝都減為2錢,並加入生懷山藥8錢,讓她再繼續服用幾劑,以鞏固療效。

說明,心臟如同君王的火,掌控著全身的熱量。肺部與心臟在同一位置,兩者緊密相連,血液循環也息息相通,因此與心臟協同工作,共同維持上焦的陽氣。然而,這股氣雖在上焦,卻像太陽高懸空中,照射大地,使熱力穿透至中焦,促進胃部食物的消化;更穿透至下焦,激發命門的相火,由內溫暖臟腑,由外暖和全身,全靠這股陽氣的保護和流通。特別的是,心臟與肺部都在胸中大氣的包圍中,其保護和流通的原始動力,實際上依賴於胸中大氣。這個病例中,心肺的陽氣本來就虛弱,以往仰賴胸中大氣的保護,所以還能勉強支撐,但當胸中大氣下陷,失去保護,虛寒的症狀立即顯現。這個處方主要提升胸中大氣,輔助培養心肺的陽氣,病與藥恰如其分地配合,因此服藥後立即見效。

2. 4.大氣陷兼消食

李××,年二十六歲,得大氣下陷兼消食證。

病因,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覺呼吸短氣,初未注意。繼因校中功課勞心短氣益劇,且覺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證。

證候,呼吸之間,覺吸氣稍易而呼氣費力,夜睡一點鐘許,即覺氣不上達,須得披衣起坐,遲移時,氣息稍順,始能再睡。一日之間,進食四次猶飢,飢時若不急食,即覺怔忡。且心中常覺發熱,大便乾燥,小便短赤,其脈浮分無力,沉分稍實,至數略遲。

診斷,此乃胸中大氣下陷,兼有伏氣化熱因之成消食也。為其大氣下陷,是以脈象浮分無力,為其有伏氣化熱,是以其沉分猶實,既有伏氣化熱矣,而脈象轉稍遲者,因大氣下陷之脈原多遲也。蓋胃中有熱者,恆多化食,而大氣下陷其胃氣因之下降甚速者,亦恆能多食。今既病大氣下陷,又兼伏氣化熱,侵入胃中,是以日食四次猶飢也。此宜升補其胸中大氣,再兼用寒涼之品以清其伏氣所化之熱,則短氣與消食原不難並愈也。

處方,生箭耆(六錢),生石膏(一兩搗細),天花粉(五錢),知母(五錢),玄參(四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四劑,短氣已愈強半,發熱與消食亦大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箭耆(六錢),天花粉(六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淨萸肉(三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氣所化之熱所餘無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將花粉、知母諸涼藥加重者,因花粉諸藥原用以調劑黃耆之溫補生熱,而今則兼用之以清伏氣所化之餘熱,是以又加重也。至於前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斂大氣之渙散,俾大氣之已升者不至復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氣最厚,酸斂之中大具條暢之性,雖伏氣之熱猶未盡消,而亦不妨用之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四劑,病遂全愈。俾停服湯藥,再用生箭耆、天花粉等分軋為細末,每服三錢,日服兩次以善其後。

或問,脈之遲數,恆關於人身之熱力,熱力過盛則脈數,熱力微弱則脈遲,此定理也。今此證雖有伏氣化熱,因大氣下陷而脈仍遲,何以脈之遲數與大氣若斯有關係乎?答曰:胸中大氣亦名宗氣,為其實用能斡旋全身,故曰大氣,為其為後天生命之宗主,故又曰宗氣。《內經》謂宗氣積於胸中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深思《內經》之言,知肺葉之闟闢,固為大氣所司,而心機之跳動,亦為大氣所司也。今因大氣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機之跳動亦受其病而脈遂遲也。

白話文:

[4.大氣下陷和消化加速的案例]

患者李姓,年紀26歲,他患有大氣下陷及消化加速的病症。

病因,在生病前的兩年,他經常感到呼吸困難,起初他並未特別在意。後來因為學校的課業壓力導致精神疲憊,呼吸困難的情況變得更嚴重,而且他發現自己的食量增加了許多,這就是消化加速的症狀。

症狀,在他呼吸時,他覺得吸氣比較容易但呼氣卻非常費力。晚上睡覺約一小時左右,就感覺到無法正常呼吸,必須起身坐著,過一段時間,呼吸才會稍微順暢,然後才能再次入睡。一天要吃四餐還是會感到飢餓,如果不馬上進食,就會感到心悸。他還常常覺得胸口發熱,大便乾燥,小便顏色深紅,他的脈搏浮動時無力,沉下時稍顯堅實,脈搏的速度稍微慢了一些。

診斷,這是胸中大氣下陷,加上潛藏的熱氣引發消化加速。因為大氣下陷,所以脈象在浮動時無力;因為潛藏的熱氣轉化為熱能,所以脈象在沉下時依然堅實。即使有潛藏的熱氣轉化為熱能,脈象反而稍微慢了,這是因為大氣下陷的脈象通常較慢。胃部有熱量的人,通常消化能力較強;而大氣下陷,導致胃氣快速下降,也會增加食慾。現在他同時有大氣下陷和潛藏熱氣轉化為熱能的情況,所以一天吃四餐還是會感到飢餓。他應該提升和補充胸中的大氣,再搭配寒涼的藥物來清除潛藏熱氣轉化的熱能,這樣呼吸困難和消化加速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治療方案,使用生箭耆(六錢)、生石膏(一兩,研磨成細粉)、天花粉(五錢)、知母(五錢)、玄參(四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同煎煮成一大杯湯藥,趁溫熱服用。

後續診療,連續服用了四劑藥物後,呼吸困難的問題已經改善了許多,發熱和消化加速的症狀也大大減輕。於是稍微調整藥方,讓他繼續服用。

治療方案,使用生箭耆(六錢)、天花粉(六錢)、知母(六錢)、玄參(六錢)、淨萸肉(三錢)、升麻(錢半)、柴胡(錢半)、甘草(錢半)共同煎煮成一大杯湯藥,趁溫熱服用。

解釋藥方,去除生石膏的原因是潛藏熱氣轉化為熱能的現象已經不多。在去除了生石膏之後,將天花粉、知母等涼性藥物的份量加重,因為這些藥物原本用來調節黃耆溫補產生的熱量,現在則用來清除殘餘的潛藏熱氣轉化的熱能,所以份量加重。此外,在原先的藥方中加入淨萸肉,目的是為了收斂大氣的散失,讓已經提升的大氣不會再度下陷。而且淨萸肉具有濃厚的木氣,雖然潛藏熱氣尚未完全消除,但是使用淨萸肉也沒有問題。

治療結果,他又連續服用了四劑藥物,病情完全恢復。停止服用湯藥後,改用生箭耆、天花粉等分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每天服用兩次,以便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

疑問,脈搏的速度和人體的熱能有密切關係,熱能過剩則脈搏速度快,熱能不足則脈搏速度慢,這是一定的規律。現在這個案例雖然有潛藏熱氣轉化為熱能的情況,但是因為大氣下陷,脈搏速度仍然偏慢,為什麼脈搏速度和大氣有這樣的關係呢?回答:胸中的大氣又稱為宗氣,它能調節全身的運作,因此稱為大氣;它是後天生命的主宰,所以又稱為宗氣。根據《內經》的說法,宗氣在胸中積聚,貫穿心臟和血管,控制呼吸。深入思考《內經》的觀點,可以知道肺部的開闔是由大氣控制,心臟的跳動也是由大氣控制。現在因為大氣下陷,失去控制功能,不僅肺部受到影響,心臟的跳動也受到影響,所以脈搏速度變慢。

3. 5.大氣陷兼疝氣

天津陳××,年三十八歲,得大氣下陷兼疝氣證。

病因,初因勞心過度,浸覺氣分不舒,後又因出外辦事勞碌過甚,遂覺呼吸短氣,猶不以為意也。繼又患疝氣下墜作疼,始來寓求為診治。

證候,呼吸之際,常覺氣短似難上達,勞動時則益甚。夜間臥睡一點鐘許,即覺氣分不舒,披衣起坐移時將氣調勻,然後能再睡。至其疝氣之墜疼,恆覺與氣分有關,每當呼吸不利時,則疝氣之墜疼必益甚。其脈關前沉而無力,右部尤甚,至數稍遲。

診斷,即此證脈參之,其呼吸之短氣,疝氣之下墜,實皆因胸中大氣下陷也。此氣一陷則肺臟之闟闢失其斡旋,是以呼吸短氣,三焦之氣化失其統攝,是以疝氣下墜。斯當升補其下陷之大氣,俾仍還其本位,則呼吸之短氣,疝氣之墜疼自皆不難愈矣。

處方,生箭耆(六錢),天花粉(六錢),當歸(三錢),荔枝核(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生五靈脂(三錢),柴胡(錢半),升麻(錢半),小茴香(一錢炒搗)

共煎湯一大盅,溫飲下。

復診,將藥連服三劑,短氣之病已大見愈,惟與人談話多時,仍覺短氣。其疝氣已上升,有時下墜亦不作疼,脈象亦大有起色。此藥已對證,而服藥之功候未到也。爰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箭耆(六錢),天花粉(六錢),淨萸肉(四錢),當歸(三錢),荔枝核(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生五靈脂(三錢),柴胡(錢半),升麻(錢半),廣砂仁(一錢搗碎)

共煎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呼吸已不短氣,然仍自覺氣分不足,疝氣亦大輕減,猶未全消。遂即原方去萸肉,將柴胡、升麻皆改用一錢,又加黨參、天冬各三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5.大氣下陷和疝氣的綜合病症]

天津的陳先生,現年三十八歲,同時患有大氣下陷和疝氣的問題。

病因方面,起初是因為過度勞心,漸漸感覺到身體的氣力不順暢。後來,他外出辦事時過度勞累,開始感到呼吸困難,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直到後來,他出現了疝氣下垂疼痛的症狀,這才讓他來找醫生診治。

症狀方面,他在呼吸的時候經常覺得氣短,好像氣力無法順利上達,特別是在勞動時情況更嚴重。晚上睡覺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感到氣力不舒暢,需要起身披衣,坐著調整一段時間才能再次入睡。至於他的疝氣下垂疼痛,他總覺得這和氣力不順暢有關。每當他呼吸不順時,疝氣的疼痛感就會更強烈。從脈象看,他的脈搏在關前部分呈現沉而無力的狀態,尤其是右側更為明顯,脈搏跳動的頻率也稍微偏慢。

診斷結果顯示,根據他的症狀和脈象,他呼吸的困難和疝氣下垂,其實都是因為胸中的大氣下陷造成的。一旦這種氣力下陷,肺臟的運作就會失去平衡,導致呼吸困難。同樣地,三焦的氣化功能也會失調,引發疝氣下垂。因此,我們需要提升和補充他下陷的大氣,使其恢復到原本的位置,這樣呼吸的困難和疝氣的疼痛自然就能得到改善。

處方方面,我們使用了生箭耆、天花粉、當歸、荔枝核、生明沒藥、生五靈脂、柴胡、升麻、小茴香等草藥煎煮成一大杯藥湯,讓患者溫熱服用。

經過三次連續服藥後,在複診時發現,患者的短氣症狀已經大大改善,但長時間說話還是會感到氣短。他的疝氣也有所上升,偶爾下垂時也不會感到疼痛,脈象也有很大的改善。這個處方已經很適合他的病情,但服藥的時間還不夠。因此,我們在原處方上做了些微調整,讓他繼續服藥。

第二次的處方中,我們使用了生箭耆、天花粉、淨萸肉、當歸、荔枝核、生明沒藥、生五靈脂、柴胡、升麻、廣砂仁等草藥煎煮成一大杯藥湯,讓患者溫熱服用。

最終效果方面,患者連服四劑後,呼吸已不再感到困難,但仍自覺氣力不足,疝氣的症狀也大幅減輕,但仍未完全消除。因此,我們在原處方上刪除了淨萸肉,並將柴胡和升麻的用量都改為一錢,另外加入了黨參和天冬各三錢,讓他多服幾劑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