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72)
一、醫方 (172)
1. 12.和血熄風湯
按:,傅氏之論甚超。特其雖有外感,不必祛風二句,不無可議。夫產後果有外感,原當治以外感之藥,惟宜兼用補氣生血之藥,以輔翼之耳。若其風熱已入陽明之府,表裡俱熱,脈象洪實者,雖生石膏亦可用。故《金匱》有竹皮大丸,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方中原有石膏。《神農本草經》石膏治產乳,原有明文。特不宜與知母並用,又宜仿白虎加人參湯之意,重用人參,以大補元氣,更以玄參代知母,始能托邪外出,則石膏之寒涼,得人參之溫補,能逗留胃中,以化燥熱,不至直趨下焦,而與產婦有礙也(石膏解下曾詳論之)。
【附方】,《醫林改錯》治產後風,有黃耆桃紅湯,方用生黃耆半斤,帶皮尖生桃仁三錢搗碎,紅花二錢,水煎服。按產後風項背反張者,此方最效。
【附方】,俗傳治產後風方,當歸五錢,麻黃、紅花、白朮各三錢,大黃、川芎、肉桂、紫菀各二錢,煎服。按此方效驗異常,即至牙關緊閉,不能用藥者,將齒拗開灌之,亦多愈者。人多畏其有大黃而不敢用,不知西人治產後風,亦多用破血之藥。蓋以產後有瘀血者多,此證用大黃以破之,所謂血活風自去也。況猶有麻、桂之辛熱,歸、術之補益以調燮之乎。
白話文:
傅青主的論述非常高明。不過他所說的「即使有外感,也不必用祛風藥」這兩句話,我覺得有商榷的空間。產後如果真的有外感,本來就應該用治療外感的藥,只是應該同時搭配補氣養血的藥物來輔助。如果風熱已經侵入陽明經(胃腸系統),導致表裡都有熱,脈象又洪大有力,那麼即使使用石膏也是可以的。《金匱要略》中就有竹皮大丸,用來治療婦女產後乳房虛弱、心煩嘔吐,方劑中本來就有石膏。《神農本草經》中也明確記載石膏可以用於治療產後乳疾。只是不適合與知母一起使用,另外應該仿照白虎加人參湯的思路,多用人參來大補元氣,並且用玄參來代替知母,這樣才能將邪氣托出體外,這樣石膏的寒涼之性,就能夠得到人參的溫補,停留在胃中轉化燥熱,不會直接趨向下方,對產婦造成不利影響(關於石膏的瀉下作用,之前已經詳細討論過了)。
【附方】,《醫林改錯》中記載的治療產後風的黃耆桃紅湯,方子用生黃耆半斤,連皮帶尖的生桃仁三錢搗碎,紅花二錢,用水煎服。根據經驗,產後風導致頸項僵硬、身體反張的情況,這個方子效果最好。
【附方】,民間流傳治療產後風的方子,用當歸五錢,麻黃、紅花、白朮各三錢,大黃、川芎、肉桂、紫菀各二錢,煎服。根據經驗,這個方子效果非常顯著,即使到牙關緊閉、無法服藥的情況,把牙齒撬開灌入藥汁,也大多能治好。很多人因為方中有大黃而不敢使用,卻不知道西方人治療產後風,也經常使用破血的藥物。因為產後有瘀血的情況很常見,這個方子使用大黃來破除瘀血,也就是所謂的「血活則風自去」。更何況方中還有麻黃、肉桂的辛熱之性,以及當歸、白朮的補益之效來調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