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回本書目錄

1. 五、醫案

2. (一)虛勞喘嗽門

3. 1.虛勞證陽亢陰虧

天津張媼,年九十二歲,得上焦煩熱病。

病因,平素身體康強,所稟元陽獨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後陰分浸衰,陽分偏盛,胸間恆覺煩熱,延醫服藥多用滋陰之品始愈。迨至年過九旬,陰愈衰而陽愈亢,仲春陽氣發生煩熱,舊病反復甚劇。

證候,胸中煩熱異常,劇時若屋中莫能容,恆至堂中,當戶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氣。有時,覺心為熱迫怔忡不寧。大便乾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藥始通。其脈左右皆弦硬,間現結脈,至數如常。

診斷,證脈細參,純系陽分偏盛陰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實賴元陽充足。此時陽雖偏盛,當大滋真陰以潛其陽,實不可以苦寒瀉之。至脈有結象,高年者雖在所不忌,而究系氣分有不足之處,宜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而少加補氣之品以調其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玄參(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生懷地黃(八錢),天冬(八錢),甘草(二錢),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五錢),野臺參(三錢),赭石(六錢軋細),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

共煎三大盅,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溫飲下。

方解,方中之義,重用涼潤之品以滋真陰,少用野臺參三錢以調其脈。猶恐參性溫升不宜於上焦之煩熱,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證原艱於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氣以通大便也。

用雞內金者,欲其助胃氣以運化藥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緩脈象之弦硬,且以調和諸涼藥之性也。

效果,每日服藥一劑至三劑,煩熱大減,脈已不結,且較前柔和。遂將方中玄參、生地黃皆改用六錢,又加龍眼肉五錢,連服五劑,諸病皆愈。

白話文:

[1.虛勞證陽亢陰虧]

天津有位姓張的老婦人,已經九十二歲了,她得了上半身煩躁發熱的疾病。

病因,她平時身體健康強壯,先天的陽氣特別旺盛,這也是她能夠活到這麼老的原因。但到了八十歲之後,體內的陰氣逐漸衰退,陽氣變得更盛,她經常感覺胸口非常煩躁發熱。請醫生看診,服用滋陰的藥物後病情纔有所好轉。然而,當她年過九十,體內的陰氣更衰弱,陽氣更旺盛,春天來臨,陽氣生發,舊病再次反覆發作,而且症狀更為嚴重。

證候,她胸口的煩躁發熱非常嚴重,最劇烈的時候,她覺得連屋子都待不住,常常走到院子裡,坐在門口,長時間吸入庭院中的新鮮空氣。有時候,她會感到心臟被熱氣逼迫,心跳加速,無法平靜。她的大便乾燥,每隔四、五天才排一次,有時必須靠吃藥才能排便。她的脈搏左邊和右邊都很堅硬,偶爾會出現結脈,脈搏的頻率和平時一樣。

診斷,詳細檢查她的症狀和脈象,完全顯示出體內陽氣過剩,陰氣不足的情況。然而,她之所以能夠活到這麼大的年紀,確實是因為她先天的陽氣充足。現在雖然陽氣過剩,應該大量滋養真陰,讓陽氣得以平衡,實在不能用苦寒的藥物來抑制它。至於脈象出現結象,雖然老年人通常不用太擔心,但這確實表示體內的氣分有不足的地方,應該以滋養真陰的藥物為主,稍微添加補氣的藥物來調節脈象。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玄參(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生懷地黃(八錢)、天冬(八錢)、甘草(二錢)、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五錢)、野臺參(三錢)、赭石(六錢,研磨細碎)、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碎)

以上藥材一起煎煮,得到三大杯藥汁,作為一天的藥量,慢慢分多次溫熱飲用。

方解,這個處方的主要意義是,大量使用涼潤的藥物來滋養真陰,少量使用野臺參(三錢)來調節脈象。但考慮到野臺參的性質溫暖,可能不適合治療上半身的煩躁發熱,因此加倍使用生赭石,引導藥物下行,並且這種情況下排便困難,赭石也能幫助降胃氣,促進排便。

使用雞內金,是希望它能幫助胃氣運化藥力;使用甘草,是因為它能緩和脈象的堅硬,同時調和各種涼藥的性質。

效果,每天服用一劑藥,連續三天,她的煩躁發熱症狀大大減輕,脈象不再出現結象,而且比之前更加柔和。於是將處方中的玄參和生地黃用量都改成六錢,再加入龍眼肉五錢,連續服用五劑,所有的病症都痊癒了。

4. 2.虛勞兼勞碌過度

天津寧氏婦,年近四旬,素病虛勞,偶因勞碌過甚益增劇。

病因,處境不順,家務勞心,飲食減少,浸成虛勞,已病倒臥懶起床矣。又因訟事,強令公堂對質,勞苦半日,歸家病大加劇。

證候,臥床閉目,昏昏似睡,呼之眼微開不發言語,有若能言而甚懶於言者。其面色似有浮熱,體溫38·8℃,問其心中發熱乎?覺怔忡乎?皆頷之。其左脈浮而弦硬,右脈浮而芤,皆不任重按,一息六至。兩日之間,惟少飲米湯,大便數日未行,小便亦甚短少。

診斷,即其脈之左弦右芤,且又浮數無根,知系氣血虧極有陰陽不相維繫之象。是以陽氣上浮而面熱,陽氣外越而身熱,此乃虛勞中極危險之證也。所幸氣息似稍促而不至於喘,雖有咳嗽亦不甚劇,知尤可治。斯當培養其氣血,更以收斂氣血之藥佐之,俾其陰陽互相維繫,即可安然無虞矣。

處方,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八錢),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八錢搗碎),大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生懷地黃(六錢),玄參(五錢),沙參(五錢),生赭石(五錢軋細),生杭芍(四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飲下。

復診,將藥連服三劑,已能言語,可進飲食,浮越之熱已斂,體溫度下降至37.6℃,心中已不發熱,有時微覺怔忡,大便通下一次,小便亦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野臺參(四錢),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淨萸肉(六錢),生懷地黃(五錢),甘草(二錢),玄參(五錢),沙參(五錢),生赭石(四錢軋細),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中加雞內金者,因虛勞之證,脈絡多瘀,《金匱》所謂血痹虛勞也。用雞內金以化其血痹,虛勞可以除根,且與臺參並用,又能運化參之補力不使作脹滿也。

效果,將藥連服四劑,新得之病全愈,其素日虛勞未能盡愈。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少加白糖當點心服之。每服時送服生雞內金細末少許以善其後。

白話文:

[2.虛弱勞累過度的情況]

天津有位姓寧的女士,年約四十,平時就身體虛弱,偶爾因為工作太過勞累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病因,她的生活環境不順心,家務繁重讓她精神耗損,飲食逐漸減少,漸漸形成了虛弱的狀況,病倒在牀上,連起身都困難。後來又因為官司糾紛,被迫到公堂去作證,勞累了一整天,回家後病情更加惡化。

症狀,她躺在牀上,眼睛半閉,好像在昏睡,叫她也只是微微睜開眼睛,但什麼都不說,好像有話想說卻很懶得開口。她的臉色看起來好像有些發燒,體溫達到38.8℃,問她心裡是否感到發熱,或是心跳加速,她都點頭表示是。她的左手脈搏浮動而且緊繃,右手脈搏則是浮動但空虛,兩手脈搏都不能承受重壓,心跳速度很快。這兩天,她只喝了一些稀飯,已經好幾天沒有大便,小便也很少。

診斷,從她的脈象來看,左手脈搏緊繃,右手脈搏空虛,而且浮動、頻率快,毫無根基,可以判斷是氣血極度虧損,陰陽失調的症狀。所以才會出現臉部發熱和全身發熱,這是虛弱情況中非常危險的徵兆。幸運的是,她的呼吸雖然急促但還不到喘的程度,即使有咳嗽,也不是非常厲害,還有治療的機會。應該要培養她的氣血,再輔以收斂氣血的藥物,讓陰陽得以平衡,就可以安穩無恙了。

處方,使用了野山參、生懷山藥、淨萸肉、生龍骨、大甘枸杞、甘草、生懷地黃、玄參、沙參、生赭石和生杭芍等藥材,煎煮成一大杯湯藥,分兩次溫服。

複診,連續服用了三劑藥,已經可以正常說話,也能進食,過高的體溫已經降下來,現在只有37.6℃,心裡也不再感到發熱,偶爾會有點心悸,大便已經排泄一次,小便也恢復正常,於是稍微調整藥方,讓她繼續服用。

處方,藥方中包含了野山參、生懷山藥、大甘枸杞、淨萸肉、生懷地黃、甘草、玄參、沙參、生赭石和生杭芍,以及生雞內金,煎煮成一大杯湯藥,溫熱服用。

解釋,藥方中加入雞內金的原因是,虛弱的症狀通常伴隨著血液循環不暢,《金匱》中提到的「血痹虛勞」就是這個意思。用雞內金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根除虛弱的問題,同時和野山參一起使用,可以幫助消化,避免脹氣。

結果,連續服用了四劑藥,新產生的病症已經痊癒,但是長期的虛弱狀況還未能完全康復。建議她停止服用藥湯,每天食用生懷山藥細末煮成的粥,稍微加一些白糖作為點心,每次食用時,再搭配少量的生雞內金細末,以鞏固療效。

5. 3.肺勞咳嗽由於伏氣化熱所傷證

瀋陽高××,三十二歲。因伏氣化熱傷肺,致成肺勞咳嗽證。

病因,臘底感受寒涼,未即成病,而從此身不見汗。繼則心中漸覺發熱,至仲春其熱加甚,飲食懶進,發生咳嗽,浸成肺勞病。

證候,其咳嗽晝輕夜重,時或咳而兼喘,身體羸弱,筋骨痠疼,精神時昏憒,腹中覺飢而飲食恆不欲下咽。從前惟心中發熱,今則日昳時身恆覺熱。大便燥,小便短赤,脈左右皆弦長,右部重按有力,一息五至。

診斷,此病之原因,實由伏氣化熱久留不去。不但傷肺而兼傷及諸臟腑也。按此證自述,因臘底受寒,若當時即病,則為傷寒矣。乃因所受之寒甚輕,不能即病,惟伏於半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流通,是以從此身不見汗,而心漸發熱。迨時至仲春,陽氣萌動,原當隨春陽而化熱以成溫病(《內經》謂「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乃其所化之熱又非如溫病之大熱暴發能自里達表,而惟緣三焦脂膜散漫於諸臟腑,是以胃受其熱而懶於飲食,心受其熱而精神昏憒,腎受其熱而陰虛潮熱,肝受其熱而筋骨痠疼,至肺受其熱而咳嗽吐痰,則又其顯然者也。治此證者,當以清其伏氣之熱為主,而以滋養津液藥輔之。

處方,生石膏(一兩搗碎),黨參(三錢),天花粉(八錢),玄參(八錢),生杭芍(五錢),甘草(錢半),連翹(三錢),滑石(三錢),鮮茅根(三錢),射干(三錢),生遠志(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半,分兩次溫服。若無鮮茅根,可以鮮蘆根代之。

方解,方中之義,用石膏以清伏氣之熱,而助之以連翹、茅根,其熱可由毛孔透出;更輔之以滑石、杭芍,其熱可由水道瀉出;加花粉、玄參者,因石膏但能清實熱,而花粉、玄參兼能清虛熱也;用射干、遠志者,因石膏能清肺寧嗽,而佐以射干、遠志,更能利痰定喘也;用甘草者,所以緩諸涼藥之下趨,不欲其寒涼侵下焦也;至加黨參者,實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因身體虛弱者,必石膏與人參並用,始能逐久匿之熱邪外出也。

復診,將藥連服四劑,熱退三分之二,咳嗽吐痰亦愈強半,飲食加多,脈象亦見緩和。知其伏氣之熱已消,所餘者惟陰虛之熱也,當再投以育陰之方,俾多服數劑自能全愈。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玄參(五錢),生懷地黃(五錢),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遠志(二錢),川貝母(二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中加雞內金者,不但欲其助胃消食,兼欲借之以化諸藥之滯泥也。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病遂全愈。而夜間猶偶有咳嗽之時,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粥,調以白糖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後。

白話文:

[3.肺部勞損咳嗽源自潛藏熱氣傷害的症狀]

瀋陽的高先生,32歲。由於潛藏的熱氣傷害了肺部,導致他出現了肺部勞損伴隨咳嗽的症狀。

病因,在年末時他遭受了寒冷,但並未立即生病,自此他的身體就不再出汗。之後,他開始感覺到心中有熱感,到了春季中期,這種熱感變得更嚴重,對飲食失去興趣,並且開始咳嗽,漸漸地發展成了肺部疾病。

症狀,他的咳嗽白天輕微,夜晚加重,有時咳嗽還會伴隨著喘息。他的身體瘦弱,筋骨痠痛,精神時常恍惚,肚子雖然餓但卻沒有食慾。以前只有心臟部位感到熱,現在每天下午時,全身都會感到熱。大便乾燥,小便短且呈紅色,雙手脈搏都呈現弦長狀,右手部分用力按壓有力,心跳每分鐘五次。

診斷,這病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潛藏的熱氣久久未能消散。不僅傷害了肺部,同時也影響了其他的臟腑。根據他的描述,他在年末時受到寒冷,如果當時就生病,那會是感冒。然而因為他受到的寒冷並不嚴重,無法立即引發疾病,只是潛藏在半表半里的三焦脂膜中,阻礙了氣血的正常運行,所以從那時起,他就不再出汗,而且心中開始發熱。到了春季中期,陽氣開始萌動,本應隨著春天的陽氣轉化為熱氣,形成溫病(《內經》中有"冬天受寒,春天必患溫病"的說法),但他轉化的熱氣並不像溫病那樣爆發性地從體內向外散發,而是擴散到各個臟腑。因此,他的胃受到熱氣影響而對食物失去興趣,心臟受到熱氣影響而精神恍惚,腎臟受到熱氣影響而出現潮熱,肝臟受到熱氣影響而筋骨痠痛,肺部受到熱氣影響而咳嗽吐痰。治療這種情況,主要應該清除潛藏的熱氣,同時輔以滋養津液的藥物。

處方,生石膏(搗碎,一兩),黨參(三錢),天花粉(八錢),玄參(八錢),生杭芍(五錢),甘草(錢半),連翹(三錢),滑石(三錢),鮮茅根(三錢),射干(三錢),生遠志(二錢)

以上藥材煎湯一大碗半,分兩次溫服。若找不到鮮茅根,可用鮮蘆根代替。

方解,這個處方的意義在於,使用生石膏來清除潛藏的熱氣,再配以連翹和茅根,讓熱氣能通過毛孔排出;再輔以滑石和杭芍,讓熱氣能通過尿液排出;加入天花粉和玄參,因為生石膏只能清除實熱,而天花粉和玄參則能清除虛熱;使用射干和遠志,因為生石膏能清肺止咳,而射干和遠志能幫助化痰定喘;使用甘草,以緩和其他涼藥的下降趨勢,防止其寒涼侵入下焦;至於加入黨參,則是借鑒白虎加人參湯的做法,因為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必須同時使用生石膏和人參,才能驅除長期潛藏的熱邪。

複診,連續服用四劑藥後,熱度減少了三分之二,咳嗽和吐痰的症狀也大大改善,食慾增加,脈象也變得平和。可以知道,潛藏的熱氣已經被清除,剩下的只有陰虛的熱度。應該再使用滋養陰液的藥方,讓他多服用幾劑,就能完全康復。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玄參(五錢),生懷地黃(五錢),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遠志(二錢),川貝母(二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錢半)

以上藥材煎湯一大碗溫服。處方中加入雞內金,不僅為了幫助胃部消化,也想利用它來化解藥物的滯留。

效果,連續服用五劑藥後,病情完全康復。但夜晚仍偶爾會咳嗽,建議他停止服用湯藥,每天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調以白糖當做點心食用,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