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10)
四、醫話 (10)
1. 26.答王××問《神州醫藥學報》何以用真武湯治其熱日夜無休止立效
《傷寒論》真武湯乃仲景救誤治之方。其人本少陰煩躁,醫者誤認為太陽煩躁而投以大青龍湯,清之散之太過,遂至其人真陽欲脫,而急用真武湯以收回其欲脫之元陽,此真武湯之正用也。
白話文:
《傷寒論》中的真武湯是仲景用來補救誤診誤治的方劑。
患者原本是少陰證,但醫生誤診為太陽證,給予了大青龍湯。這個方劑清熱散表太過,導致患者的真陽(身體內的熱量和生命力)即將流失。這時,急用真武湯可以收回即將流失的元陽。這就是真武湯的正確用法。
觀《神州醫藥學報》所述之案,原系外感在半表半裡,中無大熱,故寒熱往來,脈象濡緩,而投以濕溫之劑,若清之散之太過,證可變為裡寒外熱(即真寒假熱),其元陽不固較少陰之煩躁益甚,是以其熱雖日夜無休止,口唇焦而舌苔黃膩,其脈反細數微浮而濡也。若疑脈數為有熱,而數脈與細浮濡三脈並見實為元陽搖搖欲脫之候,猶火之垂垂欲滅也。
白話文:
根據《神州醫藥學報》記載的病例,起初是外感半表半裡證,沒有嚴重的發熱,所以出現寒熱交替,脈象濡緩。使用溫濕劑治療,如果清熱散邪過度,症狀可能會轉變為裡寒外熱(即真寒假熱),元氣不足,煩躁比少陰證更嚴重。因此,雖然發熱日夜不停,口脣乾裂,舌苔黃膩,但脈象卻細數微浮而濡。如果懷疑脈數是因為發熱,但數脈和細浮濡三種脈象同時出現,實際上是元陽虛衰欲脫之兆,就像火焰將要熄滅一樣。
急用真武湯以迎回元陽,俾複本位,則內不涼而外不熱矣。是投以真武湯原是正治之法,故能立建奇功,此中原無疑義也。特其語氣激昂,務令筆鋒搖曳生姿,於病情之變更,用藥之精義皆未發明,是以閱者未能瞭然也。
白話文:
急用真武湯來恢復元陽,讓元陽回到它的本位,這樣內部就不會發涼,外部也不會發熱了。開用真武湯本來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所以可以立即建立奇效,這其中的道理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它的語氣激昂,意在讓筆鋒搖曳生姿,對於病情變化和用藥精妙之處都沒有闡明,所以讀者不能完全明白。
2. 27.答劉××問七傷
(1)大飽傷脾:因脾主運化飲食,飲食太飽,脾之運化力不足以勝之,是以受傷。其作噫者,因脾不運化,氣鬱中焦,其氣鬱極欲通,故噫以通之;其欲臥者,因脾主四肢,脾傷四肢痠懶,是以欲臥;其色黃者,因脾屬土。凡人之五臟,何臟有病,即現何臟所屬之本色。此四診之中,所以望居首也。
白話文:
(1)吃得太飽會傷脾:因為脾主掌消化食物,吃得太飽,脾的消化能力不足以應付,因此受傷。會打嗝是因為脾不消化,氣鬱結在中焦,這股氣鬱極欲宣洩,所以打嗝來宣洩;會想躺著是因為脾主掌四肢,脾受傷後四肢痠軟無力,所以想躺著;會臉色發黃是因為脾屬土。一般來說,人的五臟中哪個臟器有病,就會出現哪個臟器所屬的顏色。在四診法中,所以將望診排在首位。
(2)大怒氣逆傷肝:因肝屬木,木之條上達,木之根下達。為肝氣能上達,故能助心氣之宣通(肝系下連氣海,上連心,故能接引氣海中元氣上達於心)。為肝氣能下達,故能助腎氣之疏泄(腎主閉藏,有肝氣以疏泄之,二便始能通順)。大怒,其氣有升無降,甚而至於橫行,其中所藏之相火,亦遂因之暴動(相火生於命門,寄於肝膽,遊行於三焦),耗其血液,所以傷肝而血即少。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傷血少,所以其目暗也。
白話文:
(2)生氣過度會傷肝:因為肝臟屬木,木的枝條向上生長,木的根部向下延伸。肝氣可以向上通達,因此能夠幫助心氣的宣通。(因為肝臟下方連接丹田,上方連接心臟,所以能夠引導丹田中的元氣上升到心臟。)肝氣也能夠向下通達,因此能幫助腎氣的疏泄。(腎臟負責閉藏精氣,有肝氣來疏泄,大小便才能順暢。)如果生氣過度,氣只會上升不會下降,甚至會橫行無忌,而肝臟中寄存的相火,也會因此受到牽動,消耗肝臟的血液,所以會傷肝,並且導致血量減少。肝臟開竅於眼睛,眼睛得到血液的濡養才能視物,如果肝臟受傷,血量不足,因此會導致視力模糊。
(3)形寒飲冷傷肺:因肺為嬌臟,冷熱皆足以傷之也。蓋肺主皮毛,形寒則皮毛閉塞,肺氣不能宣通,遂鬱而生熱,此肺之因熱而傷也。飲冷則胃有寒飲留滯,變為飲邪,上逆於肺而為懸飲,此肺之因冷而傷也。肺主氣,開竅於鼻,有病則咳,肺傷,所以氣少、咳嗽、鼻鳴也。
白話文:
(3)身體受寒、飲用冰涼食物會損傷肺部:因為肺臟是一個嬌弱的器官,冷熱都會對它造成傷害。肺臟主皮毛,當身體受寒時,皮毛會閉塞,肺氣無法宣通,就會鬱結而生熱,這是肺部因熱而受傷。飲用冰涼食物時,胃中會殘留寒飲,轉化成飲邪,上逆於肺部而導致懸飲,這是肺部因寒而受傷。肺臟主氣,通竅於鼻子,一旦肺臟生病,就會咳嗽。肺部受傷,所以會氣少、咳嗽、鼻鳴。
(4)憂愁思慮傷心:因人之神明藏於腦,故腦為精明之府(《內經》脈要精微論),而發出在心,故心為君主之官(《內經》靈蘭秘典),神明屬陽,陽者主熱。憂愁思慮者,神明常常由心發露,心血必因熱而耗,是以傷心也。心傷,上之不能充量輸血於腦,下之不能充量輸血於肝,腦中之神失其憑藉,故苦驚喜忘,肝中之魂,失其護衛,故夜不能寐,且肝中血少,必生燥熱,故又多怒也。
白話文:
(4) 憂愁思考會傷心:人的神志藏於大腦,所以大腦是神智的精髓所在(《內經》脈要精微論)。而神志發出於心,所以心是主宰君主的身體器官(《內經》靈蘭祕典)。神志屬陽,陽主熱。憂愁思考的人,神志經常從心頭發出,心血因熱而耗損,因此會傷心。心傷了,向上不能輸血到腦,向下不能輸血到肝;腦中的神失了依託,因此容易驚慌、喜怒無常,忘記事物。肝中的魂失了保護,因此夜晚不能安眠。而且肝中血少,必然會產生乾燥熱氣,因此容易發怒。
(5)強力入房久坐濕地傷腎:因腎有兩枚,皆屬於水,中藏相火,為真陰中之真陽,以統攝下焦真陰真陽之氣。強力入房則傷陰,久坐濕地則傷陽,腎之真陰真陽俱傷,所以傷腎。腎傷則呼吸之時,不能納氣歸根,所以短氣。腰者腎之腑,腎傷所以腰疼。骨者腎所主,腎傷所以腳骨作疼。至於厥逆下冷,亦腎中水火之氣,不能敷布之故也。
白話文:
(5)頻繁過度房事和長時間坐臥在潮濕環境中會損傷腎臟:腎臟有兩個,都屬於水性,其中隱藏著相火,這相火是真陰中的真陽,管理著下焦的真陰真陽之氣。頻繁過度房事會損傷腎陰,長時間坐臥在潮濕環境中會損傷腎陽,腎臟的真陰真陽同時受損,因此傷腎。腎臟受損,呼吸時無法將氣息導歸丹田,所以會氣短。腰部是腎臟的腑屬,腎臟受損,腰部就會疼痛。骨頭受腎臟支配,腎臟受損,所以腳骨會疼痛。至於厥逆(手腳冰冷)和下冷(小便頻急),也是因為腎臟中的水火之氣無法正常運行所造成的。
(6)風雨寒暑傷形:因風雨寒暑,原天地之氣化,雖非若癘疫不正之氣,而當其來時或過於猛烈,即與人身之氣化有不宜。乃有時為時勢所迫,或自不經意,被風雨寒暑之氣侵,其身體氣弱,不能捍禦,則傷形矣。形傷則發落,肌膚枯槁,此猶木傷其本,而害及枝葉也。
白話文:
(6)風雨寒暑對身體的傷害:風、雨、寒、暑是天地間正常的氣候變化,雖然不像瘟疫那樣邪氣不正,但當它們來勢過於猛烈時,就會與人體的氣機運行不相協調。如果人體氣血虛弱,不能抵禦風雨寒暑的侵襲,就會導致身體受傷。身體受傷則頭髮脫落,皮膚枯槁,這就像樹木根部受傷,最終也會影響枝葉的健康。
(7)大恐懼不節傷志:因志者為心之所之,必以中正之官輔之,此志始百折不回。中正之官者,膽也,若過恐懼,則膽失其司,即不能輔心以成志,所以傷志。志傷,則心有所圖而畏首畏尾,所以恍惚不樂也。
白話文:
(7)過度恐懼會影響意志力:因為意志力是由心靈支配的,必須有正確的身體機能輔助,這樣意志力才能堅定不移。正確的身體機能是指膽量,如果過度恐懼,膽量就會失去作用,也就無法協助心靈達成意志,所以會傷害意志力。意志力受損,心靈就會瞻前顧後,所以會猶豫不決、不快樂。
3. 28.答劉××問濕溫治法之理由
濕溫病狀,純系濕熱鬱中,致經絡閉塞,故其外雖覺寒涼,而內則小便短澀赤黃也。為小便難,水氣必多歸大腸,所以兼泄瀉也。其肢體痠痛者,濕而兼風也。胸膈痞滿者,濕氣挾飲也。欲治此症,甚屬易易,用滑石兩許煎湯,送服阿斯匹林一片半,汗出即愈。蓋二藥一發汗,一利水,可令內蘊之濕,由汗與小便而解。
白話文:
濕熱型溫病的症狀,主要是濕熱鬱結在體內,導致經絡閉塞。因此,患者雖然在外面感覺寒冷,但內部卻出現小便短、澀、赤黃的症狀。由於小便困難,水液就會大量積聚在大腸,出現腹瀉的症狀。如果患者出現肌肉痠痛,則是由於濕氣結合風邪所致。如果患者出現胸悶腹脹,則是由於濕氣夾帶津液所致。要治療這種疾病,方法非常簡單,可以使用滑石煎湯服用,再服用半片阿司匹林,出汗後即可痊癒。因為滑石具有發汗利尿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氣。
且二藥之性皆涼,其熱亦可隨之而解。阿斯匹林又善愈關節疼痛也。余用此方,連治數人,皆一汗而愈。若熱劇者,滑石或多用,或加生石膏數錢與滑石同煎,亦莫不隨手奏效也。
白話文:
這兩種藥物都具有涼性的性質,可以幫助散熱。而阿斯匹林也能有效緩解關節疼痛。我使用這個方子治療了許多人,他們都只出了一次汗便痊癒了。如果體熱嚴重,可以使用更多的滑石,或者加入幾錢生的石膏與滑石一起煎煮,也能立刻見效。
4. 29.答劉××問肝與脾之關係及肝病善作疼之理
(附:肝脾雙理丸)
肝脾者,相助為理之臟也。人多謂肝木過盛可以克傷脾土,即不能消食。不知肝木過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蓋肝之系下連氣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為其連氣海也,可代元氣布化,脾胃之健運實資其輔助。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脾胃之飲食更賴之熟腐。故曰肝與脾相助為理之臟也。
白話文:
肝臟和脾臟是相互協助,維持身體機能的臟器。一般人認為肝屬木,過於旺盛會剋制脾屬土,進而導致消化不良。但其實肝屬木過於虛弱,無法疏通脾屬土,一樣會導致消化不良。
因為肝臟的經絡系統與氣海相連,同時還有相火依附其中。由於它連接氣海,可以代替元氣進行氣血化生,脾胃運作順暢其實仰賴肝臟的協助。而由於相火依附其中,藉由火氣可以溫煦脾屬土,脾胃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更依賴於相火將食物燉煮腐熟。因此說肝臟和脾臟相互協助,纔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關鍵。
特是肝為厥陰,中見少陽,其性剛果,其氣條達,故《內經》靈蘭秘典名為將軍之官。有時調攝失宜,拂其條達之性,恆至激發其剛果之性而近於橫恣,於斯脾胃先當其衝,向之得其助者,至斯反受其損。而其橫恣所及,能排擠諸臟腑之氣致失其和,故善作疼也。
白話文:
肝臟屬厥陰之氣,又見少陽之陽,它的性質剛強果斷,氣機運行通暢,所以《內經》中的《靈蘭祕典》稱它為將軍之官。但有時調養不當,違背了肝臟氣機通暢的特性,就會激發它的剛強果斷之性,使其接近於橫衝直撞。此時,脾胃首當其衝,原本得到肝臟幫助的脾胃,反而受到它的損害。而肝臟的橫衝直撞會排擠其他臟腑之氣,導致它們失去平衡,所以肝臟容易引起疼痛。
於斯,欲制肝氣之橫恣,而平肝之議出焉。至平之猶不足制其橫恣,而伐肝之議又出焉。所用之藥,若三稜、莪朮、青皮、延胡、鱉甲諸品,放膽雜投,毫無顧忌,獨不思肝木於時應春,為氣化發生之始,若植物之有萌芽,而竟若斯平之伐之,其萌芽有不挫折毀傷者乎?豈除此平肝伐肝之外,別無術以醫肝乎?何以本屬可治之證,而竟以用藥失宜者歸於不治乎?愚近擬得肝脾雙理丸,凡肝脾不和,飲食不消,滿悶脹疼,或呃逆噯氣嘔吐,或泄瀉,或痢疾,或女子月事不調,行經腹疼,關於肝脾種種諸證,服之莫不奏效。爰錄其方於下。
【肝脾雙理丸】
白話文:
此刻,要制止肝氣的放縱,於是提出了平肝的建議。平肝仍然不足以制止它的放縱,於是伐肝的建議又出現了。所使用的藥物,例如三稜、莪朮、青皮、延胡、鱉甲等,大膽地混合使用,毫無顧忌。難道沒有想過肝木在時序上對應春天,是氣化生成的開始,就像植物發芽一樣,而竟然這樣平伐它,它的萌芽還能不遭受挫折和損傷嗎?難道除了平肝伐肝之外,就沒有別的方法來調理肝臟了嗎?為什麼原本可以治癒的病證,最後卻因為用藥不當而歸於無法治癒呢?我最近研擬出了肝脾雙理丸,凡是肝脾不和,飲食不消,滿悶脹痛,或呃逆噯氣嘔吐,或腹瀉,或痢疾,或女子月經不調,行經腹痛,涉及肝脾的各種病證,服用了幾乎都會見效。現在就把藥方記錄在下面。
甘草(十兩細末),生杭芍(二兩細末),廣條桂(兩半去粗皮細末),川紫樸(兩半細末),薄荷冰(三錢細末),冰片(二錢細末),硃砂(三兩細末)
白話文:
甘草(10兩,研成細末)、生杭芍(2兩,研成細末)、廣條桂(2兩,去掉粗皮,研成細末)、川紫樸(2兩,研成細末)、薄荷冰(3錢,研成細末)、冰片(2錢,研成細末)、硃砂(3兩,研成細末)
上藥七味。將硃砂一兩與前六味和勺,水泛為丸,桐子大,晾乾(忌曬),用所餘二兩硃砂為衣,勿令餘剩,上衣時以糯米濃汁代水,且令堅實光滑方不走氣。其用量:常時調養,每服二十粒至三十粒;急用除病時,可服至百粒,或一百二十粒。
白話文:
製作藥丸需要七種成分。將一兩硃砂與前六種成分研磨混合,加水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般(注意:不要暴曬),用剩下的二兩硃砂作為藥丸外衣,不能有剩餘。製作外衣時,使用糯米濃汁代替水,並確保外衣堅實光滑,以防止藥效揮發。
藥丸用量:日常保健,每次服用 20-30 粒;緊急治療疾病時,可服用至 100 粒或 120 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