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3)
四、醫話 (3)
1. 3.自述治愈牙疼之經過
愚素無牙疼病。丙寅臘底,自津回籍,因感冒風寒,覺外表略有拘束,抵家後又眠於熱炕上,遂陡覺心中發熱,繼而左邊牙疼。因思解其外表,內熱當消,牙疼或可自愈。服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半(此藥原以一瓦為常量),得微汗,心中熱稍退,牙疼亦覺輕。遲兩日,心中熱又增,牙疼因又劇。
方書謂上牙齦屬足陽明,下牙齦屬手陽明,愚素為人治牙疼有內熱者,恆重用生石膏少佐以宣散之藥清其陽明,其牙疼即愈。於斯用生石膏細末四兩,薄荷葉錢半,煮湯分兩次飲下,日服一劑。兩劑後,內熱已清,疼遂輕減。翌日因有重證應診遠出,時遍地雪深三尺,嚴寒異常,因重受外感,外表之拘束甚於初次,牙疼因又增劇,而心中卻不覺熱。
遂單用麻黃六錢(愚身體素強壯是以屢次用藥皆倍常量非可概以之治他人也),於臨睡時煎湯服之。未得汗。繼又煎渣再服,仍未得汗。睡至夜半始得汗,微覺肌膚松暢,而牙疼如故。劇時覺有氣循左側上潮,疼徹輔頰,且覺發熱。有時其氣旁行,更疼如錐刺。恍悟此證確係氣血挾熱上衝,滯於左腮,若再上升至腦部,即為腦充血矣。
遂用懷牛膝、生赭石細末各一兩煎湯服之,其疼頓愈,分毫不復覺疼,且從前頭面畏風,從此亦不復畏風矣。蓋愚向擬建瓴湯用治腦充血證甚效,方中原重用牛膝、赭石,今單用此二藥以治牙疼,更捷如影響,此誠能為治牙疼者別開一門徑矣,是以詳志之。
附錄:
唐山趙××來函:
二小兒年十二歲,右邊牙疼,連右腮亦腫疼。因讀先生自述治愈牙疼之經過,知腮腫系外感受風,牙疼系胃火熾盛,遂先用西藥阿斯匹林一瓦。服後微見汗。繼用生石膏二兩,薄荷葉錢半,連服三劑,全愈。
白話文:
[3.自述治療牙痛的過程]
我平時沒有牙痛的毛病。在丙寅年的冬天尾聲,從天津回家鄉,因為受到風寒,感覺到身體有些僵硬不適,回到家後躺在暖炕上,突然覺得心臟部位開始發熱,接著左邊的牙齒開始疼痛。我心想如果能夠解除身體表面的風寒,心中的熱度應該就會下降,牙痛或許就能自然好轉。於是服用了相當於正常劑量1.5倍的西藥阿斯匹林,微微出了些汗,心中的熱感稍稍退去,牙痛也減輕了。但過了兩天,心中的熱感再次增加,牙痛也因此更劇烈。
醫書上說,上排牙齦屬於足陽明經,下排牙齦屬於手陽明經。我以前幫人治療牙痛且伴隨體內有熱的症狀時,常常會大量使用生石膏,並配以少量的疏散性藥物來清除陽明經的熱,牙痛往往就能痊癒。基於這個經驗,我使用了四兩的生石膏粉末和半錢的薄荷葉煮成湯,分兩次飲下,一天服用一劑。服用兩劑後,體內的熱已經消退,牙痛也隨之減輕。第二天,因為有緊急的病情需要遠程診斷,當時地上積雪厚達三尺,天氣極度寒冷,因此再次受到風寒的侵襲,身體表面的僵硬比第一次更加嚴重,牙痛也再度加劇,但心中卻不再感到熱。
於是單純使用了六錢的麻黃,在睡前煎成湯服用。但是並未出汗。接下來,我再次煎煮殘渣再服,仍然沒有出汗。直到半夜才開始出汗,皮膚稍微感到舒緩,然而牙痛依然如舊。當牙痛劇烈時,我能感覺到有一股氣流沿著左側上沖,痛到臉頰,同時還感到發熱。有時這股氣流會向旁邊移動,痛感就像被針扎一樣。我恍然大悟,這個症狀確實是由於氣血夾帶熱氣向上衝擊,滯留在左側臉頰,如果再往上到達腦部,就會成為腦充血。
於是我使用了一兩的懷牛膝和一兩的生赭石粉末煎成湯服用,牙痛立刻得到了緩解,完全感覺不到疼痛,而且從前對風吹敏感的頭面部,從此也不再畏懼風了。因為我之前打算創立的「瓴湯」用於治療腦充血非常有效,方子中原本就重用了牛膝和赭石,現在單獨使用這兩種藥物來治療牙痛,效果更為迅速,這確實能為治療牙痛提供一個新的方法,所以我詳細記錄下來。
附錄:
唐山趙××來信:
我的兩個兒子,年紀十二歲,右側的牙齒疼痛,連右側臉頰也腫痛。由於閱讀了我的自述治療牙痛的經歷,瞭解到臉頰腫脹是因為外部受到風寒,牙痛是因為胃火旺盛,於是先使用了一瓦的西藥阿斯匹林。服用後微微出汗。接著使用了二兩的生石膏和半錢的薄荷葉,連續服用了三劑,完全康復。
2. 4.虛勞溫病皆忌橘紅說
半夏、橘紅皆為利痰之藥,然宜於濕寒之痰,不宜於燥熱之痰,至陰虛生熱有痰,外感溫熱有痰,尤所當忌。究之伍藥得宜,半夏或猶可用,是以《傷寒論》竹葉石膏湯、《金匱》麥門冬湯皆用之。至橘紅則無論伍以何藥,皆不宜用。試略舉數案於下以明之。
本邑于姓媼,勞熱喘嗽,醫治數月,病益加劇,不能起床,脈搏近七至,心中熱而且干,喘嗽連連,勢極危險。所服之方,積三十餘紙,曾經六七醫生之手,而方中皆有橘紅。其餘若玄參、沙參、枸杞、天冬、貝母、牛蒡、生熟地黃諸藥,大致皆對證,而其心中若是之熱而乾者,顯系橘紅之弊也。
愚投以生懷山藥一兩,玄參、沙參、枸杞、龍眼肉、熟地黃各五錢,川貝、甘草各二錢,生雞內金錢半。煎服一劑,即不覺干。即其方略為加減,又服十餘劑,全愈。
又:治奉天李××,得風溫證,發熱、頭疼、咳嗽。延醫服藥一劑,頭疼益劇,熱嗽亦不少減。其脈浮洪而長,知其陽明經府皆熱也。視所服方,有薄荷、連翹諸藥以解表,知母、玄參諸藥以清裡,而雜以橘紅三錢,諸藥之功盡為橘紅所掩矣。為即原方去橘紅,加生石膏一兩,一劑而愈。
又:治滄州孫××肺臟受風,咳嗽吐痰。醫者投以散風利痰之劑,中有毛橘紅二錢,服後即大口吐血,咳嗽益甚。其脈浮而微數,右部寸關皆有力。投以《傷寒論》麻杏甘石湯,方中生石膏用一兩,麻黃用一錢,煎湯送服旱三七細末二錢。一劑血止。又去三七,加丹參三錢,再服一劑,痰嗽亦愈。
方中加丹參者,恐其經絡中留有瘀血,釀成異日虛勞之證,故加丹參以化之。
統觀以上三案,橘紅為虛勞溫病之禁藥,不彰彰可考哉!而醫者習慣用之,既不能研究其性於平素,至用之病勢增進,仍不知為誤用橘紅所致,不將夢夢終身哉!
白話文:
[4.虛弱勞損和溫熱疾病都應避免使用橘紅的說明]
半夏和橘紅都是利痰的藥物,但適合用於濕寒型的痰,不適合用於燥熱型的痰。尤其是對於因陰虛而產生熱氣且有痰,或是外感溫熱導致有痰的情況,更應該避免使用。然而,如果藥物搭配得宜,半夏或許還可以使用,因此在《傷寒論》的竹葉石膏湯,以及《金匱》的麥門冬湯中都有使用到它。至於橘紅,無論和其他什麼藥物一起使用,都不適合。
讓我們來看幾個案例說明。
本鄉的一位於姓老婦人,勞損發熱、喘息咳嗽,經過數個月的治療,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甚至無法下牀,心跳頻率接近每分鐘70次,心裡感覺熱且乾燥,連連喘息咳嗽,情況非常危急。她所服用的藥方,累計超過30張,經過六、七位醫生的手,而這些藥方中都有橘紅。其餘像是玄參、沙參、枸杞、天冬、貝母、牛蒡、生熟地黃等藥物,大致上都對症,但她心裡的那種熱和乾燥感,明顯是因為使用了橘紅所導致的問題。
我開給她生懷山藥一兩,玄參、沙參、枸杞、龍眼肉、熟地黃各五錢,川貝、甘草各二錢,生雞內金錢半。煎煮服用一劑後,她就不再感覺乾燥。接著我稍微調整了一下她的藥方,再服用十多劑,她就完全康復了。
另外,我治療了一位來自奉天的李姓患者,他得了風溫病,發燒、頭痛、咳嗽。他找醫生開藥服用一劑後,頭痛更加嚴重,熱咳也沒有減輕。他的脈象浮洪而長,顯示他的陽明經府都在發熱。我看他所服用的藥方,有薄荷、連翹等藥物用來解表,知母、玄參等藥物用來清熱,但是卻混入了三錢的橘紅,這樣一來,其他藥物的功效都被橘紅所抵消了。我立刻將他原本的藥方中的橘紅去掉,加入一兩的生石膏,服用一劑後他就康復了。
另外,我治療了一位來自滄州的孫姓患者,他的肺臟受到風邪侵襲,咳嗽並吐痰。醫生給他開了散風利痰的藥方,其中含有二錢的毛橘紅,服用後他開始大量吐血,咳嗽也更嚴重了。他的脈象浮而微數,右手的寸關部位脈象有力。我開給他《傷寒論》中的麻杏甘石湯,方中生石膏用一兩,麻黃用一錢,煎湯後送服旱三七細末二錢。服用一劑後,他的出血停止了。然後我拿掉三七,加入三錢的丹參,再服用一劑,他的痰和咳嗽也都好了。
藥方中加入丹參的原因,是怕他身體的經絡中殘留有瘀血,可能會形成未來的虛損勞損病,所以加入丹參來化解。
總結以上三個案例,可以看出橘紅對於虛損勞損和溫熱疾病來說是禁忌的藥物,這一點不是很清楚嗎?然而醫生們習慣性地使用它,如果不瞭解它的性質,等到病情加重時,仍然不知道是錯誤使用橘紅所導致,這豈不是終身都在犯錯嗎?
3. 5.鱉甲、龜板不可用於虛弱之證
《神農本草經》論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金匱》鱉甲煎丸用之以消瘧母(脅下硬塊)。藥房又皆以醋炙,其開破肝經之力尤勝。向曾單用鱉甲末三錢,水送服,以治久瘧不愈,服後病者覺怔忡異常,移時始愈,由斯知肝虛弱者,鱉甲誠為禁用之品也。又龜板《神農本草經》亦主癥瘕,兼開濕痹。
後世佛手散用之,以催生下胎。嘗試驗此藥,若用生者,原能滋陰潛陽,引熱下行,且能利小便(是開濕痹之效)。而藥房中亦皆用醋炙之,若服至一兩,必令人泄瀉,其開破之力雖遜於鱉甲,而與鱉甲同用以誤治虛弱之證,實能相助為虐也。
乃後世方書用此二藥以治虛勞之證者甚多,即名醫如吳鞠通,其治溫邪深入下焦,熱深厥深,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此邪實正虛,肝風煽動將脫,當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龍骨、牡蠣,庶可挽回,而吳氏竟治以三甲復脈湯,方中鱉甲、龜板並用,雖有牡蠣之收澀,亦將何補?此乃名醫之偶失檢點也。
愚曾治一媼年近五旬,患溫病半月不愈。其左脈弦硬有真氣不斂之象,右脈近洪而不任重按,此邪實證虛也,為擬補正祛邪之劑。病者將藥飲一口,嫌其味苦不服。再延他醫,為開三甲復脈湯方,略有加減,服後煩躁異常,此心腎不交,陰陽將離也。醫者猶不省悟,竟於原方中加大黃二錢,服後汗出不止。
此時若重用山萸肉二兩,汗猶可止,汗止後,病仍可治,惜該醫見不及此,竟至誤人性命也。
白話文:
[5.鱉甲、龜板不適合用於體質虛弱的情況]
根據《神農本草經》,鱉甲主要用於治療心腹部位的結塊堅硬。在《金匱》裡,鱉甲煎丸用於消除脅下硬塊(即瘧疾後遺症)。藥房通常會用醋炙處理,這樣可以更強化其對肝經的作用。我曾經單獨使用三錢的鱉甲粉末,用水送服,來治療長期未愈的瘧疾,但病人在服用後感到心跳加速異常,過了一段時間才恢復正常,由此可知,對於肝臟虛弱的人來說,鱉甲確實應該避免使用。
另外,《神農本草經》中提到龜板也能用於治療結塊,還能改善濕痹。後世的佛手散使用龜板來幫助分娩。我曾試驗這藥物,如果使用生龜板,它能夠滋養陰氣,潛藏陽氣,引導熱氣下行,同時還能利尿(這就是它能改善濕痹的效果)。然而,藥房中也是用醋炙處理,若一次服用一兩,必定會導致腹瀉,雖然其開破的力量比鱉甲稍弱,但如果和鱉甲一起用來錯誤地治療體質虛弱的患者,實際上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然而,在後世的醫學書籍中,使用這兩種藥物來治療虛損勞累的病症非常普遍,即使是像吳鞠通這樣的名醫也不例外。吳鞠通在治療溫病深入下焦,熱度高,脈搏細微急促,心中劇烈跳動的情況,這是邪實正虛,肝風煽動將要脫離的徵兆,應當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上龍骨和牡蠣,才能挽回病情,但吳鞠通卻使用了三甲復脈湯,方中同時使用了鱉甲和龜板,即使有牡蠣的收澀作用,又有什麼好處呢?這是名醫偶爾的疏忽。
我曾經治療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婦女,她患有溫病半個月未能痊癒。她的左手脈象呈現弦硬,顯示真氣不收斂的現象,右手脈象接近洪大但不能承受重壓,這是邪實證虛的表現,我打算用補正祛邪的藥方。病人喝了一口藥,因為味道苦而不願服用。後來她又找了其他醫生,開出了三甲復脈湯的藥方,略有調整,但服用後出現了極度的煩躁,這是心腎不交,陰陽將要分離的徵兆。醫生仍然沒有醒悟,竟然在原方中添加了二錢的大黃,服用後汗流不止。
此時如果大量使用二兩的山茱萸,或許還能止汗,止汗後,病情仍有可能得到控制,可惜那位醫生沒有想到這一層,最終誤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