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46)
一、醫方 (146)
1. 7.一味萊菔子湯
治同前證。
萊菔子(生者一兩,熟者一兩),共搗碎,煎湯一大茶杯,頓服之。
奉天許××,年二十餘。得溫病。三四日覺中脘鬱結,飲食至其處不下行,仍上逆吐出。來院求為診治。其脈沉滑而實,舌苔白而微黃。表裡俱覺發熱,然不甚劇。自言素多痰飲,受外感益甚。因知其中脘之鬱結,確係外感之邪與痰飲相凝滯也。先投以蕩胸湯,兩點鐘後,仍復吐出。為擬此方,一劑結開,可受飲食。繼投以清火理痰之品,兩劑全愈。
按:,此證若服蕩胸湯,將方中赭石細末留出數錢,開水送下,再服湯藥亦可不吐,其結亦必能開。非萊菔子湯之力勝於蕩胸湯也,而試之偶效,尤必載此方者,為藥性較蕩胸湯尤平易,臨證者與病家,皆可放膽用之而無疑也。若此方不效者,亦可改用蕩胸湯,先將赭石細末送下數錢之法。
白話文:
[7.一味萊菔子湯]
治療方法與前面所述相同。
使用生萊菔子和熟萊菔子各一兩,將其共同搗碎,煎煮成一大茶杯的湯,一次性服用。
有位來自奉天,名叫許某的患者,年紀約莫二十多歲。他得了溫熱性疾病。在病發的三四天後,他感覺到胃部有種悶脹感,食物吃到這裡就無法往下消化,反而會往上反吐出來。他來到醫院請求診治。當時他的脈象呈現沉滑且實的狀態,舌苔白色略帶微黃。他自述全身都感到發熱,但並不是很嚴重。他說自己平時就有痰多的情況,在受到外界的感染後情況更加惡化。因此,醫生確定他胃部的悶脹是由外界感染所引發的邪氣與體內痰液相互凝滯所致。醫生首先讓他服用了蕩胸湯,但在兩個小時後,他仍然將藥物吐了出來。於是醫生考慮使用這個方子,患者服用一劑後,胃部的結塊打開,可以正常進食。之後再給予清熱化痰的藥物,服用兩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_補充說明:_對於這種症狀,如果服用蕩胸湯時,將方中的赭石粉末保留幾錢,用開水送服,再服用湯藥通常就不會引起嘔吐,而且胃部的結塊也能被打開。這並不是因為萊菔子湯的效果比蕩胸湯強,而是實踐中偶然發現的有效方法,所以特別記錄下這個方子。這是因為它的藥性相比蕩胸湯更為平和,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可以大膽使用而無需過度擔心。如果這個方子沒有顯效,也可以改用蕩胸湯,並採用先將赭石粉末送服幾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