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4)
一、醫方 (14)
1. 4.健脾化痰丸
治脾胃虛弱,不能運化飲食,以至生痰。
生白朮(二兩),生雞內金(二兩,去淨瓦石糟粕)
上藥二味,各自軋細過羅,各自用慢火焙熟(不可焙過),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白朮為健補脾胃之主藥,然土性壅滯,故白朮多服久服,亦有壅滯之弊;有雞內金之善消瘀積者以佐之,則補益與宣通並用。俾中焦氣化,壯旺流通,精液四布,清升濁降,痰之根柢蠲除矣。
又此方不但治痰甚效,凡廉於飲食者,服之莫不飲食增多。且久服之,並可消融腹中一切積聚。
初擬此方時,原和水為丸。而久服者間有咽乾及大便燥結之時。後改用蜜丸,遂無斯弊。
白話文:
【4. 健脾化痰丸】
這個處方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無法正常消化飲食,進而產生痰的情況。
使用生白朮(約60克)和生雞內金(約60克,需去除所有雜質如瓦石和糟粕)。
以上兩種藥材,分別磨成細粉,再各自用慢火烘烤至熟(注意不要烤過頭)。使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9克,用開水吞服。
白朮是強健補充脾胃的主要藥材,但因其屬性可能導致阻滯,所以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有阻滯的問題;而雞內金具有良好的消除淤積作用,能輔助白朮,達到補益與宣通的雙重效果。讓中焦的氣機活躍流暢,精液四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痰的根源就能被消除。
此外,這方不僅對治療痰疾非常有效,對於飲食慾望較低的人來說,服用後大多能增加食慾。長期服用,甚至可以消融腹部的一切積聚物。
最初設計這個處方時,原本是用水調和成丸。但長期服用者偶爾會出現咽喉乾燥和大便乾結的情況。後來改用蜂蜜製成丸,這些副作用就不再出現了。
2. 5.期頤餅
治老人氣虛,不能行痰,致痰氣鬱結,胸次滿悶,脅下作疼。凡氣虛痰盛之人,服之皆效,兼治疝氣。
生芡實(六兩),生雞內金(三兩),白麵(半斤),白沙糖(不拘多少)
先將芡實用水淘去浮皮,曬乾,軋細,過羅。再將雞內金(中有瓦石糟粕去淨分量還足)軋細,過羅,置盆內浸以滾水,半日許。再入芡實、白糖、白麵,用所浸原水,和作極薄小餅,烙成焦黃色,隨意食之。
雞內金,以補助脾胃,大能運化飲食,消磨瘀積。食化積消,痰涎自除。再者,老人痰涎壅盛,多是下焦虛憊,氣化不攝,痰涎隨沖氣上泛。芡實大能斂沖固氣,統攝下焦氣化。且與麥面同用,一補心,一補腎,使心腎相濟,水火調和,而痰氣自平矣。
或問:老人之痰,既由於氣虛不行,何不加以補助氣分之品?答曰:凡補氣之藥,久服轉有他弊。此方所用藥品,二穀食,一肉食,復以沙糖調之,可作尋常服食之物,與他藥餌不同。且食之,能令人飲食增多,則氣虛者自實也。
此方去芡實,治小兒疳積痞脹,大人癥瘕積聚。
白話文:
【5.期頤餅】
治療老年人因氣虛無法排痰,導致痰氣鬱結,胸口感到滿悶,脅下產生疼痛。所有氣虛痰多的人,服用後都會有效,同時也能治療疝氣。
使用生芡實(六兩),生雞內金(三兩),白麪粉(半斤),白砂糖(不限量)
首先將芡實用水清洗去其浮皮,曬乾,研磨成細粉,過篩。然後將雞內金(其中的瓦石糟粕需清除乾淨,確保分量充足)研磨成細粉,過篩,放入盆中浸泡滾水,大約半天時間。之後加入芡實、白糖、白麪粉,使用原本浸泡的水,和成極薄的小餅,烙至焦黃色,可以隨意食用。
雞內金能幫助補脾胃,極大促進消化吸收,消除積滯。消化吸收良好,痰涎自然消除。另外,老人痰涎過多,多數是因爲下焦虛弱,氣化功能失調,痰涎隨衝氣上湧。芡實能夠收斂衝氣,穩固氣,調節下焦的氣化功能。並且與麥面一同使用,一方面補心,另一方面補腎,使心腎相互配合,水火調和,痰氣自然平息。
有人問:老人的痰,既然源於氣虛無法運行,爲何不加一些補氣的藥物?回答是:凡補氣的藥物,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其他弊端。此方所用藥材,兩種穀物食品,一種肉類食品,再以砂糖調味,可作爲日常食物,與其他藥餌不同。而且食用後,能讓人食慾增加,氣虛者自然會變得充實。
此方去掉芡實,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脹,成人症瘕積聚。
3. 6.治痰點天突穴法
(附:捏結喉法、明礬湯、麝香香油灌法)
點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針灸者,大抵知之。而愚臨證體驗,尤曲盡點法之妙。穴在結喉(頸間高骨)下宛宛中。點時屈手大指(指甲長鬚剪之)以指甲貼喉,指端著穴,直向下用力(勿斜向里),其氣即通。指端,當一起一點,令痰活動,兼頻頻撓動其指端,令喉癢作嗽,其痰即出。
一婦人,年二十許。數日之前,覺胸中不舒,一日忽然昏昏似睡,半日不醒。適愚自他處歸,過其村。病家見愚喜甚,急求診治。其脈沉遲,兼有閉塞之象。唇瞤動。凡唇動者,為有痰之徵。脈象,當系寒痰壅滯上焦過甚。遂令人扶之坐,以大指點其天突穴,俾其喉癢作嗽。約點半點鐘,咳嗽十餘次,吐出涼痰一碗,始能言語。又用乾薑六錢,煎湯飲下而愈。
歲在甲寅,客居大名之金灘鎮。時當孟春,天寒,雨且雪,一兵士衣裝盡濕,因凍甚,不能行步,其夥舁之至鎮,昏不知人。呼之不應,用火烘之,且置於溫暖之處,經宿未醒。聞愚在鎮,曾用點天突穴法,治愈一人,求為診治。見其僵臥不動,呼吸全無。按其脈,彷彿若動。
以手掩其口鼻,每至呼吸之頃,微覺有熱,知猶可救。遂令人扶起俾坐,冶以點天突穴之法,兼捏其結喉。約兩點鐘,咳嗽二十餘次,共吐涼痰碗半,始能呻吟。亦飲以乾薑而愈。
【捏結喉法】,得之滄州友人張××,其令人喉癢作嗽之力尤速。欲習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結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則得其法矣。然當氣塞不通時。以手點其天突穴,其氣即通。捏結喉,必癢嗽吐痰後,其氣乃通。故二法宜相輔並用也。
按:,西人謂,凍死者若近火,則寒氣內迫,難救。宜置寒冷室中,或樹陰無風處,將衣服脫除,用雪團或冷水,周身摩擦;或將身置冷水中,周身摩擦。及四肢漸次柔軟,行人工呼吸法,此時摩擦,更不宜間斷。迨患者自能呼吸,先被以薄衾,繼用稍厚之被,漸移入暖室。
按:,此法必周身血肉,凍至冰凝,呼吸全無者,方宜用之。若凍猶不至若是之劇,用其法者又宜斟酌變通。究之其法雖善,若果有寒痰杜塞,必兼用點天突穴,捏結喉法,方能挽救。人工呼吸法,即患者呼吸全無,以法復其呼吸之謂也。其法,先將患者仰臥,俾其頭及胸稍高。啟其口,將舌周遭纏以細布條,緊結之,防舌退縮,及口之收閉。救護者跪於頭之旁,以兩手握患者之兩肘,上提過頭,俾空氣流入肺中,以助其吸後,須臾,將兩肘放下,緊壓於胸脅之際,以助其呼(助其呼時更有人以兩手心按其胸及心窩更佳)。如此往復,行至患者自能呼吸而止。此為救急之良方,凡呼吸暴停者,皆可用此方救之。
【明礬湯】,生白礬,長於治頑痰熱痰,急證用之,誠有捷效。惟涼痰凝滯者,斷不可用。一婦人,年二十餘。因悲泣過度,痰涎杜塞胃口,其胃氣蓄極上逆,連連乾嘔。形狀又似呃逆,氣至咽喉不能上達。劇時,渾身抖戰,自掇其發,有危在頃刻之狀。醫者,用生薑自然汁灌之,益似不能容受。愚診視之,其脈左手沉濡,右三部皆無。然就其不受生薑觀之,仍當是熱痰杜塞,其脈象如此者,痰多能瘀脈也。且其面有紅光,亦系熱證。遂用生白礬二錢,化水俾飲之,即愈。此方愚用之屢次,審知其非寒痰杜塞,皆可隨手奏效。即痰厥至垂危者,亦能救愈。
【麝香香油灌法】,嚴用和云:「中風不醒者,麝香清油灌之。」曾治一人,年二十餘。因夫妻反目,身軀忽然後挺,牙關緊閉,口出涎沫。及愚診視,已閱三點鐘矣。其脈閉塞不全,先用痧藥吹鼻,得嚏氣通,忽言甚渴。及詢之,仍昏昏如故,惟牙關微開,可以進藥。因憶嚴用和麝香清油灌法,雖治中風不醒,若治痰厥不醒,亦當有效。況此證形狀,未必非內風掀動。遂用香油二兩燉熱,調麝香一分,灌之即醒。
又:硼砂四錢化水,治痰厥可代白礬,較白礬尤穩妥。若治寒痰杜塞,用胡椒三錢搗碎,煎湯灌之,可代生薑自然汁,與乾薑湯。
附錄:
滄縣董××來函:
朱姓婦,產後旬余,甚平順。適伊弟來視,午後食煮包一大碗,伊弟去後,竟猝然昏倒,四肢抽搐,不省人事。延為診視,六脈皆伏。當系產後五內空虛,驟而飽食填息,胸中大氣不能宣通,諸氣亦因之閉塞,故現此證。取藥不及,急用點天突穴及捏結喉法,又用針刺十宣及少商穴,須臾咳吐稠痰若干,氣順腹響,微汗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