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3)
一、醫方 (13)
1. 5.參麥湯
治陰分虧損已久,浸至肺虛有痰,咳嗽勞喘,或兼肺有結核者。
人參(三錢),干麥冬(四錢,帶心),生山藥(六錢),清半夏(二錢),牛蒡子(三錢,炒,搗),蘇子(二錢,炒,搗)生杭芍(三錢),甘草(錢半)
人參為補肺之主藥,而有肺熱還傷肺之虞,有麥冬以佐之,則轉能退熱。麥冬為潤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說,有半夏以佐之,則轉能止嗽。至於山藥,其收澀也能助人參以補氣,其黏潤也,能助麥冬以滋液。雖多服久服,或有壅滯,而牛蒡子之滑利,實又可以相濟。且牛蒡子能降肺氣之逆,半夏能降胃氣、沖氣之逆,蘇子與人參同用,又能降逆氣之因虛而逆。平其逆氣,則喘與嗽不治自愈矣。
用白芍者,因肝為肺之對宮,肺金虛損,不能清肅下行以鎮肝木,則肝火恆恣橫而上逆,故加芍藥以斂戢其火。且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即功近人參,而又為補肺之品也。
按:,古方多以麥冬治肺虛咳嗽,獨徐靈胎謂嗽者斷不宜用。蓋以其汁漿膠黏太甚,肺中稍有客邪,即可留滯不散,惟濟以半夏之辛燥開通,則不惟治嗽甚效。即治喘亦甚效。故仲景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有竹葉石膏湯,麥冬與半夏同用。治火逆上氣,有麥門冬湯,以麥冬為君,亦佐以半夏也。又肺虛勞嗽者,醫者多忌用半夏,是未知半夏之性者也。徐靈胎曰:「肺屬金喜斂而不喜散。」蓋斂則肺葉垂而氣順,散則肺葉張而氣逆。半夏之辛,與薑、桂之辛迥別,入喉則閉不能言,塗金瘡則血不復出,辛中滯澀,故能疏又能斂也。又辛之斂與酸之斂不同,酸則一主於斂,辛則斂中有發散之意,尤與肺投合也。又喻嘉言贊麥門冬湯中用半夏曰:「於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藥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以利嚥下氣,此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愚對於此證,悉心研究,知其治法,當細分為數種。腎傳肺者,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以清肺理痰之藥為佐,若拙擬之醴泉飲是也;肺傳腎者,以清肺理痰之藥為主,以滋補真,陰之藥為佐,若此參麥湯是也;其因肺腎俱病,而累及脾胃者,宜肺腎雙補,而兼顧其脾胃,若拙擬之滋培湯、珠玉二寶粥是也。
如此分途施治,斟酌咸宜,而又兼服阿斯匹林,凡其脈之稍有根柢可挽回者,需以時日皆愈也。至於但肺有結核,而未累及他臟者,可於斯編治肺病方中,酌其治法(論肺病治法,實合虛勞肺病詳細論之也,凡治虛勞及肺病者皆宜參觀)
阿斯匹林,其性涼而能散,善退外感之熱,初得外感風熱,服之出涼汗即愈。兼能退內傷之熱,肺結核者,借之以消除其熱,誠有奇效。又善治急性關節腫疼,發表痘毒、麻疹及腸,胃炎、肋膜炎諸證,西藥中之最適用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參麥湯,是治療因為身體陰液長期虧損,導致肺部也虛弱,出現痰多、咳嗽、勞累後氣喘,或者同時有肺結核等情況的。
藥方組成如下:人參(3錢)、麥冬(4錢,要去掉中間的芯)、生山藥(6錢)、清半夏(2錢)、炒過的牛蒡子(3錢,搗碎)、炒過的蘇子(2錢,搗碎)、生杭芍(3錢)、甘草(1錢半)。
人參是補肺的主藥,但它性溫,用多了可能會產生肺熱,反而傷肺。所以加入麥冬來輔助,就能轉而退肺熱。麥冬是潤肺的重要藥物,但有人說咳嗽時不宜使用,因為它滋膩。所以加入半夏來輔助,就能轉而止咳。至於山藥,它的收斂作用能幫助人參補氣,它的黏滑又能幫助麥冬滋潤。雖然多服久服可能會造成壅滯,但牛蒡子的滑利作用又能起到平衡作用。而且,牛蒡子能降逆肺氣,半夏能降逆胃氣、沖氣,蘇子與人參同用,又能降因虛而逆的氣。平息了逆氣,氣喘和咳嗽自然就會好轉。
使用白芍的原因是,肝和肺在五行中是對應的,肺金虛損,不能使氣清肅下行,來鎮肝木,那麼肝火就會旺盛上逆,所以用芍藥來收斂肝火。而且芍藥與甘草一起使用,甘味和苦味結合,味道接近人參,功效也接近人參,又是一種補肺的藥材。
說明: 古代的方子多用麥冬來治療肺虛咳嗽,但徐靈胎認為咳嗽的人絕對不應該用麥冬,因為它的汁液太過黏稠,如果肺裡稍微有點邪氣,就會被它黏住無法散開。只有用半夏這種辛味燥烈、能開通的藥材來輔助,才能不僅有效止咳,還能有效止喘。所以張仲景在治療傷寒痊癒後,身體虛弱、氣少、氣逆想吐的情況時,用了竹葉石膏湯,也是麥冬和半夏同用。治療火氣上逆時,有麥門冬湯,以麥冬為主藥,也輔以半夏。另外,治療肺虛勞嗽的醫生多半不敢用半夏,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半夏的藥性。徐靈胎說:「肺屬金,喜歡收斂而不喜歡發散。」因為收斂能讓肺葉下垂,氣息順暢,發散則會讓肺葉張開,氣息逆亂。半夏的辛味與薑、桂的辛味完全不同,放入口中會使喉嚨閉塞無法說話,塗在金瘡上則能止血,這種辛味是帶著澀滯的,所以既能疏通又能收斂。而且辛味的收斂與酸味的收斂不同,酸味只主收斂,辛味的收斂則帶有發散的意味,特別適合肺的特性。喻嘉言稱讚麥門冬湯中用半夏說:「在大量補中氣、生津液的藥方中,加入半夏這一味辛溫的藥,來幫助吞嚥和順氣,這不是半夏本身的功效,而是善用半夏的功效。」
我對這種病症,仔細研究,認為治療方法應該細分為幾種:如果是腎病傳到肺,應該以大補真陰的藥為主,用清肺理痰的藥來輔助,就像我擬定的醴泉飲;如果是肺病傳到腎,應該以清肺理痰的藥為主,用滋補真陰的藥來輔助,就像這個參麥湯;如果是肺腎都病,而且累及脾胃,則應該肺腎雙補,同時兼顧脾胃,就像我擬定的滋培湯、珠玉二寶粥。
這樣分清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恰到好處。同時再配合服用阿司匹林,凡是脈象稍微有點希望的,堅持一段時間都能治好。至於只是肺部有結核,而沒有累及其他臟器的,可以參考這本書中治療肺病的方子,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關於肺病治療方法,其實已經和虛勞肺病一起詳細論述了,凡是治療虛勞和肺病的人都應該參考)。
阿司匹林,性涼,能發散,善於退外感引起的發熱,剛患風熱感冒時,服用後出涼汗就會好。它也能退內傷引起的發熱,肺結核患者,借助它可以消除發熱,效果非常好。它也擅長治療急性關節腫痛,能幫助發表痘毒、麻疹,還能治療腸胃炎、肋膜炎等疾病,是西藥中最實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