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2)
一、醫方 (12)
1. 1.理飲湯
治因心肺陽虛,致脾濕不升,胃郁不降,飲食不能運化精微,變為飲邪。停於胃口為滿悶,溢於膈上為短氣,漬滿肺竅為喘促,滯膩咽喉為咳吐黏涎。甚或陰霾布滿上焦,心肺之陽不能暢舒,轉鬱而作熱。或陰氣逼陽外出為身熱,迫陽氣上浮為耳聾。然必診其脈,確乎弦遲細弱者,方能投以此湯。
白話文:
治療因心肺陽氣虛弱,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升發,胃氣不暢不能下降,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轉化為濕邪。濕邪停留在胃部會引起飽脹悶痛,溢出橫膈膜會引起呼吸短促,浸潤肺部會導致氣促,滯留在咽喉會引起咳嗽咳出黏液。嚴重時,濕邪會佈滿上部,心肺的陽氣無法暢通,轉化鬱熱。或者陰氣逼迫陽氣,陽氣外泄導致發熱,陽氣上浮導致耳聾。但必須診斷脈象,確診為弦脈遲脈細脈且脈搏微弱者,方能使用此方。
於朮(四錢),乾薑(五錢),桂枝尖(二錢),炙甘草(二錢),茯苓片(二錢),生杭芍(二錢),桔紅(錢半),川厚朴(錢半)
服數劑後,飲雖開通,而氣分若不足者,酌加生黃耆數錢。
白話文:
蒼朮(4 錢),乾薑(5 錢),桂枝尖(2 錢),炙甘草(2 錢),茯苓片(2 錢),生杭芍(2 錢),橘紅(1.5 錢),川厚朴(1.5 錢)
方中用桂枝、乾薑,以助心肺之陽,而宣通之。白朮、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濕,而淡滲之(茯苓甘草同用最瀉濕滿)。用厚朴者,葉天士謂:「厚朴多用則破氣,少用則通陽」,欲借溫通之性,使胃中陽通氣降,運水穀速於下行也。用桔紅者,助白朮、茯苓、甘草以利痰飲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中使用桂枝、乾薑,幫助心和肺的陽氣,疏通氣血。白朮、茯苓、甘草可以調節脾胃濕氣,利尿祛濕(茯苓和甘草一起使用,利濕效果最好)。使用厚朴的原因,根據葉天士的說法:「厚朴用得多會破氣,用得少會通陽」,這裡是利用它的溫通性質,讓胃裡的陽氣通暢,氣血下降,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用桔梗,是為了幫助白朮、茯苓、甘草,促進痰液的排出。
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熱藥之上僭(平者主降),若取其酸斂之性,可制虛火之浮游(《神農本草經》謂芍藥苦平,後世謂芍藥酸斂,其味實苦而微酸)。且藥之熱者,宜於脾胃,恐不宜於肝膽,又取其涼潤之性,善滋肝膽之陰,即預防肝膽之熱也。況其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飲自減乎。
白話文:
至於白芍,如果取用它的苦平屬性,可以防止熱性藥物上升(平屬性主於下降);如果取用它的酸斂屬性,可以抑制虛火上浮(《神農本草經》說芍藥苦平,後世說芍藥酸斂,它的味道實際上是苦而微酸)。而且熱性的藥物,應該用於脾胃,恐怕不適合用於肝膽。再取用它的涼潤屬性,善於滋養肝膽的陰液,也就是預防肝膽上火。況且它善於利小便,小便通暢,痰飲自然會減少。
一婦人,年四十許。胸中常覺滿悶發熱,或旬日,或浹辰之間,必大喘一兩日。醫者用清火理氣之藥,初服稍效,久服轉增劇。後愚診視,脈沉細幾不可見。病家問:系何病因?愚曰:此乃心肺陽虛,不能宣通脾胃,以致多生痰飲也。人之脾胃屬土,若地輿然。心肺居臨其上正當太陽部位(膈上屬太陽,觀《傷寒論》太陽篇自知),其陽氣宣通,若日麗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納水穀,實借其陽氣宣通之力,以運化精微而生氣血,傳送渣滓而為二便。
白話文:
一位大約四十歲的婦人,胸口經常感到悶熱,有時持續十天,有時只持續一天,常常會突然喘不過氣一兩天。醫生開了清熱理氣的藥,一開始服用有些效果,但服用時間長了,病情反而加重。後來我為她診脈,脈象沉細幾乎摸不到。病家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說:這是因為她的心肺陽氣虛弱,無法疏通脾胃,導致痰液增多。人的脾胃屬土,就像地面的位置一樣。心肺位於脾胃之上,正好位於太陽部位(膈膜以上屬太陽,參看《傷寒論》的太陽篇便知)。陽氣疏通就像太陽高掛天空,溫暖的光芒普照大地。而胃中所吃的食物和水,就是藉助陽氣疏通的力量,來運化精微物質產生氣血,並傳送廢物排出體外。
清升濁降,痰飲何由而生?惟心肺陽虛,不能如離照當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運化傳送,於是飲食停滯胃口,若大雨之後,陰霧連旬,遍地汙淖,不能幹滲,則痰飲生矣。痰飲既生,日積月累,鬱滿上焦則作悶,漬滿肺竅則作喘,阻遏心肺陽氣,不能四布則作熱。醫者不識病源,猶用涼藥清之,勿怪其久而增劇也。
遂為制此湯,服之一劑,心中熱去,數劑後轉覺涼甚。遂去白芍,連服二十餘劑,胸次豁然,喘不再發。
白話文:
人體保持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痰飲怎麼會產生呢?主要是因為心肺陽氣虛弱,不能像太陽懸空那樣發揮作用,於是脾胃就不能借用陽氣的疏通力量來運化消化輸布,因此食物滯留在胃裡,就像大雨過後,陰霧連綿數日,地面污濁泥濘,無法乾透滲入地面,這樣痰飲就會產生了。痰飲一旦產生,日積月累,充滿上焦就會導致胸悶,浸潤肺部就會導致喘息,阻遏心肺陽氣,不能運布全身就會發熱。醫生如果不懂得病因,仍然使用寒涼藥物來清熱,那就不必奇怪病勢會越來越嚴重。
一婦人,年三十許。身形素豐。胸中痰涎鬱結,若礙飲食,上焦時覺煩熱。偶服礞石滾痰丸有效,遂日日服之。初則飲食加多,繼則飲食漸減,後則一日不服,即不能進飲食。又久服之。竟分毫無效,日僅一餐,進食少許,猶不能消化。且時覺熱氣上騰,耳鳴欲聾,始疑藥不對證。
白話文:
一位大約 30 歲的婦女。身體一向很健康。胸中痰液積聚,影響進食,上腹部有時會感到發熱。偶然服用過一種叫「礞石滾痰丸」的藥,效果不錯,於是每天都服用。一開始,食量有所增加,之後食量逐漸減少。後來,一天不服用,就無法進食。長期服用後,藥效完全失效,一天只能吃一餐,而且進食量很少,還消化不良。加上時常感到熱氣上衝,耳朵嗡嗡作響,幾乎要聾了,才開始懷疑用藥不對症。
求愚診治,其脈象浮大,按之甚軟。愚曰:此證心肺陽虛,脾胃氣弱,為服苦寒攻瀉之藥太過,故病證脈象如斯也。擬治以理飲湯。病家謂,從前醫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難再用熱藥。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藥,況又些些用之,病重藥輕,宜其不受。若拙擬理飲湯,與此證針芥相投,服之必無他變。
白話文:
有人請我診斷病情,他的脈象浮大而軟弱。我說:這個病是心肺陽氣虛弱,脾胃氣虛,這是因為服用過多苦寒攻瀉的藥物造成的,所以出現了這樣的病症和脈象。我打算用理飲湯來治療。
病家說,之前看診的醫生開的藥方裡,如果加了一點桂附,他就承受不住,擔心再次用溫熱藥物會加重病情。
我說:桂附原本就不是治療心肺脾胃的常用藥,而且我們只用了很少的量,藥重病輕,所以他不耐受是正常的。如果用我開的理飲湯,對這個病症來說是正對症狀的,服用了肯定不會有其他不良反應。
若畏此藥,不敢輕服,單用乾薑五錢,試服亦可。病家依愚言,煎服乾薑後,耳鳴即止,須臾覺胸次開通。繼投以理飲湯,服數劑,心中亦覺涼甚。將乾薑改用一兩,又服二十餘劑,病遂除根。
白話文:
如果害怕服用此藥,不敢輕易服用,單獨使用五錢乾薑,試著服用也可以。患者聽從我的建議,煎服乾薑後,耳朵鳴叫立即停止,不一會兒就覺得胸腔通暢了。接著喝了理飲湯,服用好幾劑,心中也覺得很涼爽。將乾薑改用一兩,又服用二十多劑,疾病就根除了。
一婦人,年四十許。上焦滿悶煩躁,思食涼物,而偶食之,則滿悶益甚。且又黎明泄瀉,日久不愈,滿悶益甚,將成臌脹。屢次延醫服藥,多投以半補半破之劑,或佐以清涼,或佐以收澀,皆分毫無效。後愚診視,脈象弦細而遲。知系寒飲結胸,阻塞氣化。欲投以理飲湯,病家聞而遲疑,似不敢服。
白話文:
有一位約莫四十歲的婦人,胸悶煩躁,想吃涼的東西,但偶爾吃了之後,胸悶會更嚴重。而且每天早上都會腹瀉,長久以來沒有好轉,胸悶越來越厲害,快要變成腹脹。她多次找醫生看病吃藥,大多開了一半補養一半驅散邪氣的藥方,有的加了一些清涼的藥,有的加了一些收斂的藥,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我看診時,她的脈象細細的,而且跳動得很慢。我知道是寒氣凝聚在胸中,阻礙氣血運行。我想開理飲湯給她服用,不過病人聽了以後猶豫不決,似乎不敢喝。
亦俾先煎乾姜數錢服之,胸中煩躁頓除。為其黎明泄瀉,遂將理飲湯去厚朴、白芍,加生雞內金錢半,補骨脂三錢,連服十餘劑,諸病皆愈。
白話文:
同時,先煎煮適量的乾薑服用,胸中的煩躁感就會立刻消除。因為患者凌晨會腹瀉,於是就把理飲湯中的厚朴和白芍去掉,加人生雞內金半兩,補骨脂三兩,連續服用了十幾劑,所有的病症都痊癒了。
一婦人,年近五旬,常覺短氣,飲食減少。屢次延醫服藥,或投以宣通,或投以升散,或投以健補脾胃,兼理氣之品,皆分毫無效。浸至飲食日減,羸弱不起,奄奄一息,病家亦以為不治之證矣。後聞愚在其鄰村,屢救危險之證,復延愚診視。其脈弦細欲無,頻吐稀涎。詢其心中,言覺有物杜塞胃口,氣不上達,知其為寒飲凝結也。
白話文:
有一位婦人,接近五十歲。常常覺得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她多次請醫生看病吃藥,有的醫生給她開了宣發肺氣的藥,有的醫生給她開了升提氣血的藥,有的醫生給她開了健脾養胃兼理氣的藥,但是都沒有絲毫效果。逐漸地,她的食慾越來越差,身體越來越虛弱,奄奄一息。她的家人也認為她的病無藥可治了。後來聽說我在附近的村莊治好過很多危重的病人,於是又請我去看病。她的脈象細弱得幾乎沒有,而且經常吐出稀薄的口水。我問她心裡的感受,她說覺得有什麼東西堵住了胃口,氣息上不來。我知道這是寒飲凝結引起的。
遂投以理飲湯,方中乾薑改用七錢,連服三劑,胃口開通。又覺呼吸無力,遂於方中加生黃耆三錢,連服十餘劑,病全愈。方書謂,飲為水之所結,痰為火之所凝,是謂飲涼而痰熱也。究之飲證亦自分涼熱,其熱者,多由於憂思過度,甚則或至癲狂,雖有飲而恆不外吐。其涼者,則由於心肺陽虛,如方名下所言種種諸情狀。
白話文:
於是用理飲湯治療,方中的乾薑改用七錢,連續服用了三劑,胃口打開了。又覺得呼吸無力,於是方中加了生黃耆三錢,連續服用了十幾劑,疾病完全痊癒。醫書上說,飲是由水凝結而成,痰是由火凝結而成,所以說飲是寒涼的,而痰是熱性的。仔細研究飲證也有寒熱之分,熱飲證,多是由於憂思過度導致,嚴重時甚至會瘋狂,雖然有飲,但通常不會向外吐出。寒飲證,則是由於心肺陽氣虛弱導致,就像方名下所說的各種症狀。
且其證,時吐稀涎,常覺短氣,飲食廉少,是其明徵也(後世謂痰之稀者為飲,稠者為痰,與《金匱》所載四飲名義不同)。
白話文:
而其證據是,時常吐出稀薄的涎液,經常感覺氣短,飲食不多,這些都是明顯的徵兆(後世把稀薄的痰液稱為「飲」,濃稠的痰液稱為「痰」,與《金匱要略》記載的四種「飲」的名稱不同)。
邑,韓××醫學傳家,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臥則常常發搐,旋髮旋止,如發寒戰之狀,一呼吸之間即愈。即不發搐時,人偶以手撫之,又輒應手而發。自治不效,廣求他醫治療皆不效。留連半載,病勢浸增。後愚診視,脈甚弦細。詢其飲食甚少,知繫心肺脾胃陽分虛憊,不能運化精微,以生氣血。
白話文:
有一個姓韓的醫生,44歲,身患一種怪病。每次躺下,他就會發作癲癇,痙攣旋轉又很快停止,就像發冷發抖的樣子,幾秒鐘後就會恢復。即使沒有發作,別人隨便用手摸他,也會立刻誘發癲癇。他自我治療無效,也找了很多其他醫生治療,都沒有效果。這樣拖了半年,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我為他診脈,發現在他的脈搏非常細小。詢問他的飲食情況,得知他吃得很少,我知道這是由於心肺脾胃陽氣虛弱,不能運化精氣,從而生出血氣。
血虛不能榮筋,氣虛不能充體,故發搐也。必發於臥時者,臥則氣不順也。人撫之而輒發者,氣虛則畏人按也。授以理飲湯方,數劑,飲食加多,搐亦見愈。二十劑後,病不再發。
白話文:
因為血氣不足,無法滋養肌肉和筋骨,氣血不足,無法充滿身體,所以會發生抽搐。抽搐一定發生在睡覺時,因為躺著的時候氣血不順暢。別人撫摸就會發作,是因為氣虛就怕別人碰觸。給予理飲湯方,服用幾劑後,飲食量增加,抽搐也明顯好轉。服用二十劑後,病情不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