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1)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11)

1. 2.薯蕷納氣湯

治陰虛不納氣作喘逆。

生山藥(一兩),大熟地(五錢),萸肉(五錢,去淨核),柿霜餅(四錢,沖服),生杭芍(四錢),牛蒡子(二錢,炒搗),蘇子(二錢,炒搗),甘草(二錢,蜜炙),生龍骨(五錢,搗細)

前方,治陰陽兩虛作喘,此方,乃專治陰虛作喘者也。方書謂肝腎虛者,其人即不能納氣,此言亦近理,然須細為剖析。空氣中有氧氣,乃養物之生氣也。人之肺臟下無透竅,而吸入之養氣,實能隔肺胞,息息透過,以下達腹中,充養周身。肝腎居於腹中,其氣化收斂,不至膨脹,自能容納下達之氣,且能導引使之歸根。

有時腎虛氣化不攝,則上注其氣於沖,以衝下連腎也。夫沖為血海,實亦主氣,今因為腎氣貫注,則沖氣又必上逆於胃,以衝上連胃也。由是,沖氣兼挾胃氣上逆,並迫肺氣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來也。又《內經》謂肝主疏,泄腎主閉藏。夫肝之疏泄,原以濟腎之閉藏,故二便之通行,相火之萌動,皆與肝氣有關,方書所以有肝行腎氣之說。今因腎失其閉藏之性,肝遂不能疏泄腎氣使之下行,更迫於腎氣之膨脹,轉而上逆。

由斯,其逆氣可由肝系直透膈上,亦能迫肺氣上逆矣,此又喘之所由來也。方中用地黃、山藥以補腎,萸肉、龍骨補肝即以斂腎,芍藥、甘草甘苦化陰,合之柿霜之涼潤多液,均為養陰之妙品,蘇子、牛蒡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氣轉而下行,即能引藥力速於下達也。至方名薯蕷納氣湯者,因山藥補腎兼能補肺,且饒有收斂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

或問:養氣雖能隔肺胞透過,亦甚屬些些無多,何以當吸氣內入之時,全腹皆有膨脹之勢?答曰:若明此理,益知所以致喘之由。人之臟腑皆賴氣以撐懸,是以膈上有大氣,司肺呼吸者也;膈下有中氣,保合脾胃者也,臍下有元氣,固性命之根蒂者也。當吸氣入肺之時,肺胞膨脹之力,能鼓舞諸氣,節節運動下移,而周身之氣化遂因之而流通。

且喉管之分支下連心肝,以通於奇經諸脈,當吸氣內入之時,所吸之氣原可由喉管之分支下達,以與肺中所吸之氣,相助為理也。下焦肝腎(奇經與腎相維繫)屬陰,陰虛氣化不攝則內氣膨脹,遂致吸入之氣不能容受而急於呼出,此陰虛者所以不納氣而作喘也。

白話文:

[2.薯蕷納氣湯]

這帖藥方用來治療因陰虛無法正常納氣而產生的喘息逆氣。

藥材包含:生山藥60克、熟地25克、萸肉25克(去淨籽)、柿霜餅16克(服用前沖泡)、生杭芍16克、炒搗牛蒡子8克、炒搗蘇子8克、蜜炙甘草8克、搗細生龍骨25克。

前面的藥方是用來治療陰陽兩虛導致的喘息,這帖藥方則專門針對陰虛導致的喘息。古籍記載,肝腎虛弱的人,無法有效納氣,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進一步解析。

空氣中的氧氣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人的肺部下方並無孔隙,但吸入的氧氣卻能穿透肺泡,直接達到腹部,滋養全身。肝臟和腎臟位於腹部,其氣化功能如果正常,不會產生膨脹,可以容納下達的氣息,並且引導它們歸根。

然而,有時候腎臟虛弱,氣化功能異常,會將氣息向上推到沖脈,因為沖脈下端連接腎臟。沖脈本是血海,但也主宰氣息。現在因為腎氣貫注,沖脈的氣息會逆向流向上胃,因為沖脈上端連接胃部。因此,沖脈的氣息攜帶著胃氣上逆,同時迫使肺部的氣息也上逆,這是產生喘息的原因之一。

《內經》指出,肝臟主管疏泄,腎臟主管封閉儲存。肝臟的疏泄作用原本是為了輔助腎臟的封閉儲存,所以排尿排便以及性慾萌動都與肝氣相關,因此有「肝行腎氣」的說法。現在因為腎臟失去封閉儲存的功能,肝臟就無法疏泄腎氣使其下行,反而受到腎氣膨脹的壓力,轉而上逆。

由此,逆向的氣息可由肝臟系統直接穿透橫膈膜上部,也能迫使肺部的氣息上逆,這是產生喘息的另一原因。方中使用地黃、山藥補腎,萸肉、龍骨補肝並收斂腎氣,芍藥、甘草苦甘化陰,加上柿霜的涼潤多汁,都是養陰的良藥,蘇子、牛蒡子能清痰降逆,使逆氣轉而下行,幫助藥效快速到達下部。藥方命名為「薯蕷納氣湯」,是因為山藥不僅能補腎,還能補肺,且具有強烈的收斂效果,對治療喘息有著極大的功效。

有人問:雖然氧氣能穿透肺泡,但量似乎不多,為什麼當吸氣進入肺部時,整個腹部都有膨脹的感覺?回答是:瞭解這個原理,就能明白產生喘息的原因。人體的臟腑都依賴氣息支撐,因此橫膈膜上方有大氣,控制肺部呼吸;橫膈膜下方有中氣,保護脾胃;肚臍下方有元氣,鞏固生命的根基。當吸氣進入肺部時,肺泡膨脹的力量能鼓勵各部位的氣息,依次向下移動,使全身的氣息循環得以順暢。

而且,喉管的分支向下連接心臟和肝臟,通往奇經脈絡,當吸氣進入時,吸入的氣息可以通過喉管的分支向下,與肺部吸入的氣息互相協調。下焦的肝臟和腎臟(奇經脈絡與腎臟相連)屬於陰性,陰虛導致氣化功能異常,內部氣息膨脹,導致吸入的氣息無法被接受,急於呼出,這就是陰虛者無法正常納氣而產生喘息的原因。

2. 3.滋培湯

治虛勞喘逆,飲食減少,或兼咳嗽,並治一切陰虛羸弱諸證。

生山藥(一兩),於術(三錢,炒),廣陳皮(二錢),牛蒡子(二錢,炒搗),生杭芍(三錢),玄參(三錢),生赭石(三錢,軋細),炙甘草(二錢)

痰鬱肺竅則作喘,腎虛不納氣亦作喘。是以論喘者恆責之肺、腎二臟,未有責之於脾、胃者。不知胃氣宜息息下行,有時不下行而轉上逆,並迫肺氣亦上逆即可作喘。脾體中空,能容納諸回血管之血,運化中焦之氣,以為氣血寬閒之地,有時失其中空之體,或變為緊縮,或變為脹大,以致壅激氣血上逆迫肺,亦可作喘。

且脾脈緩大,為太陰濕土之正象,虛勞喘嗽者,脈多弦數,與緩大之脈反對,乃脾土之病脈也。故重用山藥以滋脾之陰,佐以於術以理脾之陽,脾臟之陰陽調和,自無或緊縮、或漲大之虞。特是,脾與胃臟腑相依,凡補脾之藥皆能補胃。而究之臟腑異用,脾以健運磨積,宣通津液為主;胃以熟腐水穀、傳送糟粕為主。

若但服補藥,壅滯其傳送下行之機,胃氣或易於上逆,故又宜以降胃之藥佐之,方中之赭石、陳皮、牛蒡是也。且此數藥之性,皆能清痰涎利肺氣,與山藥、玄參並用,又為養肺止嗽之要品也。用甘草、白芍者,取其甘苦化合,大有益於脾胃,兼能滋補陰分也。並治一切虛勞諸證者,誠以脾胃健壯,飲食增多,自能運化精微以培養氣血也。

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劇,脈數至七至,用一切治喘藥皆不效,為制此方。將藥煎成,因喘劇不能服,溫湯三次始服下,一劑見輕,又服數劑全愈。

或問:藥之健脾胃者,多不能滋陰分,能滋陰分者,多不能健脾胃,此方中芍藥、甘草同用,何以謂能兼此二長?答曰:《神農本草經》謂芍藥味苦,後世本草謂芍藥味酸。究之,芍藥之味苦酸皆有。陳修園篤信《神農本草經》謂芍藥但苦不酸。然嚼服芍藥錢許,恆至齼齒,兼有酸味可知。

若取其苦味與甘草相合,有甘苦化陰之妙(甘苦化陰說始於葉天士),故能滋陰分。若取其酸味與甘草相合,有甲己化土之妙(甲木味酸己土味甘),故能益脾胃。此皆取其化出之性以為用也。又陳修園曰:芍藥苦平破滯,本瀉藥非補藥也。若與甘草同用,則為滋陰之品,與生薑、大棗、桂枝同用,則為和營衛之品,與附子、乾薑同用,則能收斂元陽,歸根於陰,又為補腎之品。本非補藥,昔賢往往取為補藥之主,其旨微矣。

按此論甚精,能示人用藥變化之妙,故連類及之。

西人謂:心有病可以累肺作喘,此說誠信而有徵。蓋喘者之脈多數,夫脈之原動力發於心,脈動數則心動亦數可知。心左房之赤血與右房之紫血,皆與肺循環相通。若心動太急,逼血之力過於常度,則肺臟呼吸亦因之速過常度,此自然之理也。然心與腎為對待之體,心動若是之急數,腎之真陰不能上潮,以靖安心陽可知。

由是言之,心累肺作喘之證,亦即腎虛不納氣之證也。

西人又謂:喘證因肺中小氣管,痰結塞住,忽然收縮,氣不通行,呼吸短促,得痰出乃減。有日日發作者,又數日或因辛苦寒冷而發作者,又有因父母患此病傳延者。發作時,苦劇不安,醫治無良法。應用紙浸火硝水內,取出曬乾,置盆內燃點,乘煙焰熏騰時,以口吸養氣入肺(火硝多含養氣)。

或用醉仙桃干葉當煙吸之,內服樟腦鴉片酒壹貳錢、更加薑末一分半、白礬七釐共為散,水調服。雖未必能除根,亦可漸輕。按:此證乃勞疾之傷肺者,當名為肺勞。雖發作時甚劇,仍可久延歲月。其治法當用拙擬黃耆膏。

肺勞之證,因肺中分支細管多有瘀滯,熱時肺胞松客氣化猶可宣通,故病則覺輕;冷時肺胞緊縮其痰涎恆益杜塞,故病則加重。此乃肺部之錮疾,自古無必效之方。惟用曼陀羅熬膏,和以理肺諸藥,則多能治愈。爰將其方詳開於下:

曼陀羅正開花時,將其全科切碎,榨取原汁四兩,入鍋內熬至若稠米湯;再加入硼砂二兩,熬至融化;再用遠志細末、甘草細末各四兩,生石膏細末六兩,以所熬之膏和之,以適可為丸為度,分作小丸。每服錢半,若不效可多至二錢,白湯送下,一日兩次。久服病可除根。若服之覺熱者,石膏宜加重。

肺臟具闟闢之機。其闟闢之機自如,自無肺勞病證。遠志、硼砂最善化肺管之瘀,甘草末服,不經火炙、水煮,亦善宣通肺中氣化,此所以助肺臟之闢也。曼陀羅膏大有收斂之力,此所以助肺臟之闟也。用石膏者,因曼陀羅之性甚熱,石膏能解其熱也。且遠志、甘草、硼砂皆為養肺之品,能多生津液,融化痰涎,俾肺臟闟闢之機靈活無滯,則肺勞之喘嗽自愈也。

按:,醉仙桃即曼陀羅花也。其花白色,狀類牽牛而大,其葉大如掌而有尖,結實大如核桃,實蒂有托盤如錢,皮有芒刺如包麻,中含細粒,如火麻仁。渤海之濱生殖甚多,俗呼為洋金花。李時珍謂:「服之令人昏昏如醉,可作麻藥。」又謂:「熬水洗脫肛甚效。」蓋大有收斂之功也。西人藥學謂:用醉仙桃花實葉,俱要鮮者榨汁,或熬干,或曬乾作膏。每服三釐,能補火止疼、令人熟睡,善療喘嗽。正與時珍之說相似。然此物有毒不可輕用。今人治勞喘者,多有取其花與葉,作煙吸之者,實有目前捷效,較服其膏為妥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