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40)
三、醫論 (40)
1. 72.論肝病治法
(附:新擬和肝丸)
肝為厥陰,中見少陽,且有相火寄其中,故《內經》名為將軍之官,其性至剛也。為其性剛,當有病時恆侮其所勝,以致脾胃受病,至有脹滿、疼痛、泄瀉種種諸證。因此方書有平肝之說,謂平肝即所以扶脾。若遇肝氣橫恣者,或可暫用而不可長用。因肝應春令,為氣化發生之始,過平則人身之氣化必有所傷損也。
白話文:
肝臟屬於厥陰之氣,但又夾雜了少陽之氣,此外還有相火寄居其中。因此《內經》稱呼肝臟為「將軍之官」,它的性質非常剛烈。由於肝臟性質剛烈,生病時常常欺負它所剋制的脾胃,導致脾胃出現腹脹、疼痛、腹瀉等各種症狀。因此,醫書中提到「平肝」的說法,意思是平肝可以扶助脾胃。如果遇到肝氣過旺的情況,可以用「平肝」方法暫時控制,但不能長期使用。因為肝臟與春季相應,是氣血化生的開始,過度平肝會損害人體的氣血化生。
有謂肝於五行屬木,木性原善條達,所以治肝之法當以散為補(方書謂肝以斂為瀉以散為補)。散者即升發條達之也,然升散常用,實能傷氣耗血,且又暗傷腎水以損肝木之根也。
白話文:
有人說肝臟在五行中屬木,木的特性本性應該是通暢舒達的,所以治療肝臟的方法應該是透過疏通、散發來進行調理(醫書上說肝藏器以收斂來治療就是瀉,用疏散來治療就是補)。疏散就是讓氣血上升、通暢。但是如果經常使用升散的方法,實際上會耗傷氣血,而且還會暗中損傷腎水,進而影響肝木的根基。
有謂:肝惡燥喜潤。燥則肝體板硬,而肝火肝氣即妄動;潤則肝體柔和,而肝火肝氣長寧靜。是以方書有以潤藥柔肝之法。然潤藥屢用,實與脾胃有礙,其法亦可暫用而不可長用。然則治肝之法將惡乎宜哉?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肝臟討厭乾燥,喜歡濕潤。乾枯的話,肝臟會變得硬邦邦,導致肝火和肝氣亂動;濕潤的話,肝臟會變得柔軟,肝火和肝氣就能夠保持安靜。因此,藥方中會有使用滋潤藥物來軟化肝臟的方法。但是,滋潤藥物經常使用的話,其實會對脾胃造成負擔,這種方法只能暫時使用,不可長期使用。那麼,治療肝臟的方法到底該怎麼做呢?
《內經》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金匱》謂:「知肝之病,當先實脾。」先聖後聖,其揆如一,此誠為治肝者之不二法門也。惜自漢、唐以還,未有發明其理者。獨至黃坤載,深明其理謂:「肝氣宜升,膽火宜降。然非脾氣之上行,則肝氣不升,非胃氣之下行,則膽火不降。
白話文:
《內經》說:「厥陰經的疾病無法治療時,應該從陽明經著手」。《金匱要略》說:「要了解肝臟疾病,首先要充實脾胃。」古聖先賢的見解是一致的,這的確是治療肝病不二的法則。可惜自漢代、唐代以來,沒有人能闡明這個道理。直到黃坤載,才深入瞭解這個道理,他說:「肝氣應該上升,膽火應該下降。但是,如果不是脾氣上升,肝氣就無法上升;如果不是胃氣下降,膽火就無法下降。
」旨哉此言,誠窺《內經》、《金匱》之精奧矣。由斯觀之,欲治肝者,原當升脾降胃,培養中宮,俾中宮氣化敦厚,以聽肝木之自理。即有時少用理肝之藥,亦不過為調理脾胃劑中輔佐之品。所以然者,五行之土原能包括金木水火四行,人之脾胃屬土,其氣化之敷布,亦能包括金木水火諸臟腑。所以脾氣上行則肝氣自隨之上升,胃氣下行則膽火自隨之下降也。
白話文:
這句話真是太精闢了,它真正地洞悉了《內經》和《金匱要略》的精要。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想要治療肝臟疾病,首先應該健脾胃,培育中焦,讓中焦的氣化功能強盛厚實,從而聽任肝木自行調理。即使偶爾使用一些治療肝臟的藥物,也只不過是作為調理脾胃藥方的輔助藥品。這是因為:五行中的土能夠涵蓋金、木、水、火四行,人體的脾胃屬土,它們的氣化作用能夠涵蓋金、木、水、火等臟腑。所以脾氣上升,肝氣自然隨之上升;胃氣下降,膽火自然隨之下降。
又《內經》論厥陰治法,有「調其中氣,使之和平」之語。所謂調其中氣者,即升脾降胃之謂也。所謂使之和平者,即升脾降胃而肝氣自和平也。至仲景著《傷寒論》,深悟《內經》之旨,其厥陰治法有吳茱萸湯;厥陰與少陽臟腑相依,乃由厥陰而推之少陽治法,有小柴胡湯。二方中之人參、半夏、大棗、生薑、甘草,皆調和脾胃之要藥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討論厥陰證的治療方法時,提到「調和體內的氣,讓它平和」。所謂「調和體內的氣」,就是升提脾氣,降泄胃氣。所謂「讓它平和」,就是升提脾氣,降泄胃氣,肝氣自然就會平和。
到了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深刻領悟了《黃帝內經》的精髓,他的厥陰證治療方法有吳茱萸湯;因為厥陰和少陽的臟腑相鄰,所以從厥陰推而廣之,少陽證的治療方法有小柴胡湯。這兩方的組成中都有人參、半夏、大棗、生薑、甘草等,都是調和脾胃的重要藥物。
且小柴胡湯以柴胡為主藥,而《神農本草經》謂其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三複《神農本草經》之文,則柴胡實亦為陽明胃府之藥,而兼治少陽耳。欲治肝膽之病者,易弗祖《內經》而師仲景哉!
白話文:
小柴胡湯以柴胡為主要藥物,而《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能治療腸胃內的鬱結之氣、飲食停滯、寒熱邪氣,促進新陳代謝。仔細閱讀《神農本草經》後可以發現,柴胡實際上是屬於陽明胃府的藥物,同時兼治少陽。如果想要治療肝膽疾病,不如捨棄《內經》的說法,改跟隨仲景的理論吧!
獨是,肝之為病不但不利於脾,舉凡驚癇、癲狂、眩暈、腦充血諸證西人所謂腦氣筋病者,皆與肝經有涉。蓋人之腦氣筋發源於腎,而分派於督脈,系淡灰色之細筋。肝原主筋,肝又為腎行氣,故腦氣筋之病實與肝臟有密切之關係也。
白話文:
基本上,肝臟的疾病不只對脾臟不利。凡是驚厥、癲癇、眩暈、腦充血等症狀,西醫稱為「腦氣筋病」,都與肝經有關。這是因為人的腦氣筋源自腎臟,而分佈在督脈上,是一種淡灰色的細筋。肝臟本來就主管筋,又負責腎臟的氣血運行,所以腦氣筋的疾病確實與肝臟有密切關聯。
治此等證者,當取五行金能制木之理,而多用五金之品以鎮之,如鐵鏽、鉛灰、金銀箔、赭石(赭石鐵養化合亦含有金屬)之類,而佐以清肝潤肝之品,若羚羊角、青黛、芍藥、龍膽草、牛膝(牛膝味酸入肝,善引血火下行,為治腦充血之要藥,然須重用方見奇效)諸藥,俾肝經風定火熄,而腦氣筋亦自循其常度,不至有種種諸病也。若目前不能速愈者,亦宜調補脾胃之藥佐之,而後金屬及寒涼之品可久服無弊。
且諸證多系挾有痰涎,脾胃之升降自若而痰涎自消也。
白話文:
針對此類證狀,應根據五行相剋原理,即金能克木,多用金屬類藥材鎮壓,例如鐵鏽、鉛灰、金銀箔、赭石(赭石含有鐵質),並輔以清肝潤肝藥材,如羚羊角、青黛、芍藥、龍膽草、牛膝(牛膝酸味入肝,能引血火下行,是治療腦充血的重要藥物,但需大劑量才能發揮奇效)。這樣可以平息肝經風火,讓腦氣筋絡恢復正常運作,就不會產生各種疾病。如果短期內無法痊癒,還應搭配調理脾胃的藥物,之後才能長期服用金屬和寒涼藥物,而不產生副作用。
有至要之證,其病因不盡在肝,而急則治標,宜先注意於肝者,元氣之虛而欲上脫者是也。其病狀多大汗不止,或少止復汗,而有寒熱往來之象。或危極至於戴眼,不露黑睛;或無汗而心中搖搖,需人按住;或兼喘促。此時宜重用斂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氣將脫之路。
白話文:
某些危急疾病,其病因不僅在於肝臟,但病情急迫,需要立即治療症狀。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關注肝臟的變化,就是元氣虛弱,有欲往上脫離的徵兆。
其病症通常表現為大量的汗液無法止住,或者稍微止住後又開始出汗,同時伴有寒熱交替的現象。病情危急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翻白眼,眼白完全露出,看不見瞳孔;或者沒有出汗,但心中慌亂不安,需要有人按住;或伴有氣促。
此時,應重點使用收斂肝臟的藥物,以防止肝臟疏泄過度,從而阻止元氣脫離的通路。
至汗止、怔忡、喘促諸疾暫愈,而後徐圖他治法。宜重用山茱萸淨肉至二兩(《神農本草經》山萸肉主治寒熱即指此證),斂肝即以補肝,而以人參、赭石、龍骨、牡蠣諸藥輔之。拙著來復湯後載有本此法挽回垂絕之證數則,可參閱也。
白話文:
當患者出現盜汗、心悸、氣喘等症狀逐漸緩解時,再採取其他治療方法。應重點使用山茱萸淨肉,用量達到二兩(《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山茱萸淨肉主治寒熱,指的是這種情況)。通過滋養肝臟來收斂肝氣,並輔以人參、赭石、龍骨、牡蠣等藥物。我在《來復湯》一書中記錄了使用此法的幾例挽救垂危患者的病例,可以參考。
究之肝膽之為用,實能與脾胃相助為理。因五行之理,木能侮土,木亦能疏土也。曾治有飲食不能消化,服健脾暖胃之藥百劑不效。診其左關太弱,知系肝陽不振,投以黃耆(其性溫升肝木之性亦溫升有同氣相求之義,故為補肝之主藥)一兩,桂枝尖三錢,數劑而愈。又治黃疸,診其左關特弱,重用黃耆煎湯,送服《金匱》黃疸門硝石礬石散而愈。
白話文:
探究肝膽的功能,實際上可以幫助脾胃運作。因為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木(肝膽)雖然可以剋制土(脾胃),但也可以疏通土(脾胃)。
曾經治療過一個患者,吃飯後食物不能消化,服用健脾暖胃的藥物很多次都無效。診斷發現他的左關脈很弱,判斷是肝陽虛弱,於是給他服用了黃耆(其性溫升,肝木之性也溫升,有同氣相求的道理,所以是補肝的主要藥物)一兩,桂枝尖三錢,服用幾劑後就痊癒了。
又治療過一個黃疸患者,診斷發現他的左關脈特別弱,於是重用黃耆煎湯,搭配《金匱要略》黃疸門的硝石礬石散服用,服用了後也痊癒了。
若是皆其明徵也。且膽汁入於小腸,能助小腸消化食物,此亦木能疏土之理。蓋小腸雖屬火,而實與胃腑一體相連,故亦可作土論。膽汁者,原由肝中回血管之血化出,而注之於膽,實得甲乙木氣之全,是以在小腸中能化胃中不能化之食,其疏土之效愈捷也。又西人謂肝中為回血管會合之處,或肝體發大,或肝內有熱,各管即多凝滯壅脹。
白話文: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證據。而且,膽汁進入小腸,可以幫助小腸消化食物,這也是木能疏土的道理。因為小腸雖然屬火,但實際上它與胃腑相連,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土。膽汁是由肝臟中的迴流血管中的血液轉化而來的,並注入膽囊,實際上得到了甲乙木氣的全部作用,因此在小腸中可以分解胃中無法消化的食物,其疏通土的作用更加快速。此外,西方人認為肝臟是迴流血管匯合的地方,肝臟體積變大或肝內有熱,各管道就會變得堵塞和充血。
由斯知疏達肝鬱之藥,若柴胡、川芎、香附、生麥芽、乳香、沒藥皆可選用;而又宜佐以活血之品,若桃仁、紅花、樗雞、䗪蟲之類,且又宜佐以瀉熱之品,然不可驟用大涼之藥,恐其所瘀之血得涼而凝,轉不易消散,宜選用連翹、茵陳、川楝子、梔子(梔子為末,燒酒調敷,善治跌打處青紅腫疼,能消瘀血可知)諸藥,涼而能散,方為對證。
白話文:
從這裡可以知道疏通肝鬱的藥物,例如柴胡、川芎、香附、生麥芽、乳香、沒藥都可以選擇使用;另外,還應該搭配活血的藥材,例如桃仁、紅花、樗雞、䗪蟲等,並且應該搭配瀉熱的藥材,但不能突然使用大寒的藥物,因為瘀血遇寒會凝固,反而不易消散,應選擇連翹、茵陳、川楝子、梔子(梔子研成粉末,用燒酒調和敷用,擅長治療跌打處的青紅腫痛,可以得知能消散瘀血)等藥物,性寒又能散熱,纔是針對證狀用藥。
肝體木硬,宜用柔肝之法。至柔肝之藥,若當歸、芍藥、柏子仁、玄參、枸杞、阿膠、鱉甲皆可選用,而亦宜用活血之品佐之。而活血藥中尤以三七之化瘀生新者為最緊要之品,宜煎服湯藥之外,另服此藥細末日三次,每次錢半或至二錢。則肝體之木硬者,指日可柔也。
白話文:
肝臟的性質屬於木頭,堅硬,因此需要使用軟化肝臟的方法。軟化肝臟的藥物,例如當歸、芍藥、柏子仁、玄參、枸杞、阿膠、鱉甲等都可以選擇使用,而且也應該使用活血的藥物輔助治療。活血藥物中,尤其是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生新血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藥物。除了煎服湯藥之外,還應該另外服用三七細末,一天三次,每次半錢到二錢。如此一來,肝臟的堅硬性質就會隨著時間而得到軟化。
《內經》謂:「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所謂苦急者,乃氣血忽然相併於肝中,致肝臟有急迫難緩之勢,因之失其常司。當其急迫之時,肝體亦或木硬,而過其時又能復常。故其治法,宜重用甘緩之藥以緩其急,其病自愈,與治肝體長此木硬者有異。曾閱《山西醫志》二十四期,有人過服燥熱峻烈之藥,驟發痙厥,角弓反張,口吐血沫。
白話文:
《內經》中提到:「肝臟具有苦燥急迫的特性,因此需要用甘味的藥物來緩解這種急迫感。」所謂的苦急,是指氣血突然在肝臟中交織在一起,導致肝臟出現急迫難以緩解的狀況,從而喪失其正常的運作。當急迫感發生時,肝臟可能會變得僵硬,但過一段時間後又會恢復正常。因此,治療方法應重點使用甘緩的藥物緩解急迫感,這樣疾病自然會痊癒,與治療肝臟長期僵硬的情況不同。
我曾閱讀過《山西醫志》第 24 期,其中記載有人服用了過量燥熱強烈的藥物,突然發作痙攣,身體彎曲成弓形,口吐血沫。
喬××遵《內經》之旨,但重用甘草一味,連煎服,數日全愈,可謂善讀《內經》者矣。然此證若如此治法仍不愈者,或加以涼潤之品,若羚羊角、白芍,或再加鎮重之品,若硃砂(研細送服)、鐵鏽,皆可也。
白話文:
喬氏遵循《黃帝內經》的原則,專門大量使用甘草一種藥材,連續煎服幾天,便完全康復了。這可以說是善於研讀《黃帝內經》的人。然而,如果用這種方法治療這種疾病仍然無法痊癒,可以加入一些清涼滋潤的藥材,如羚羊角、白芍;或者再加入一些鎮重安神的藥材,如研細的硃砂(送服)或鐵鏽,這些都是可以的。
【新擬和肝丸】,治肝體木硬,肝氣鬱結,肝中血管閉塞,及肝木橫恣侮克脾土。其現病或脅下脹疼,或肢體串疼,或飲食減少,嘔噦,吞酸,或噫氣不除,或呃逆連連,或頭疼目脹、眩暈、痙癇,種種諸證。
白話文:
【新擬和肝丸】,用於治療肝臟堅硬、肝氣鬱結、肝血管堵塞,以及肝氣過盛侵害脾胃的情況。常見症狀包括:
- 肋骨下疼痛
- 身體各處遊走性疼痛
- 食慾不振、嘔吐酸水、反酸
- 打嗝不停、呃逆連連
- 頭痛、眼脹、眩暈、抽搐等各種症狀。
粉甘草(五兩細末),生杭芍(三兩細末),青連翹(三兩細末),廣肉桂(兩半去粗皮細末),冰片(三錢細末),薄荷冰(四錢細末),片硃砂(三兩細末)
白話文:
將五兩粉甘草、三兩生杭芍、三兩青連翹、半兩去粗皮的廣肉桂、三錢冰片、四錢薄荷冰以及三兩片硃砂,分別研磨成細末。
上藥七味,將前六味和勻,水泛為丸,梧桐子大,晾乾(不宜曬),用硃砂為衣,勿餘剩。務令堅實光滑始不走味。每於飯後一點鐘服二十粒至三十粒,日再服。病急劇者,宜空心服;或於服兩次之後,臨睡時又服一次更佳。若無病者,但以為健胃消食藥,則每飯後一點鐘服十粒即可。
白話文:
上等的藥材有七種,將前六種藥材混勻,加水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陰乾(不要曬乾),用硃砂做外衣,不要留餘粉。務必做到堅實光滑,才能防止藥材揮發。每次飯後一小時服用 20 到 30 粒,一天服用兩次。病情嚴重者,宜空腹服用;或在服藥兩次後,臨睡前再服一次效果更佳。如果沒有疾病,只把它作為健胃消食藥服用,則每次飯後一小時服 10 粒即可。
數年來肝之為病頗多,而在女子為尤甚。醫者習用香附、青皮、枳殼、延胡開氣之品,及柴胡、川芎升氣之品。連連服之,恆有肝病未除,元氣已弱,不能支持,後遇良醫,亦殊難為之挽救,若斯者良可慨也。此方用甘草之甘以緩肝;芍藥之潤以柔肝;連翹以散其氣分之結(嘗單用以治肝氣鬱結有殊效);冰片、薄荷冰以通其血管之閉;肉桂以抑肝木之橫恣;硃砂以制肝中之相火妄行。且合之為丸,其味辛香甘美,能醒脾健胃,使飲食加增。
白話文:
近年來,肝病的人數不少,而女性的情況尤為嚴重。醫生們習慣使用香附、青皮、枳殼、延胡等行氣的藥物,以及柴胡、川芎等昇氣的藥物。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經常出現肝病未除,元氣卻已虛弱,無法支撐身體。後來即使遇到好醫生,也很難挽回。這樣的情況令人感到惋惜。
這個藥方使用甘草的甘味來緩解肝氣;芍藥的滋潤來柔化肝臟;連翹來散開氣分的鬱結(單獨使用連翹治療肝氣鬱結,曾有顯著效果);冰片、薄荷冰來疏通血管的閉塞;肉桂來抑制肝木的過度生長;硃砂來制止肝中相火的妄行。而且這些藥物合製成丸劑,口味辛香甘美,能夠醒脾健胃,增加飲食量。
又其藥性平和,在上能清,在下能溫(此藥初服下覺涼及行至下焦則又變為溫性)。故凡一切肝之為病,服他藥不愈者,徐服此藥,自能奏效。
白話文:
此外,這種藥性情平和,可以上清下溫(服用此藥時開始時會覺得涼爽,但藥效進入下焦後,又會變成溫性)。所以凡是所有因肝臟而生的疾病,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法痊癒的,慢慢服用此藥,自然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