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38)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38)

1. 69.論腸結治法

腸結最為緊要之證,恆於人性命有關。或因常常嘔吐,或因多食生冷及硬物,或因怒後飽食,皆可致腸結,其結多在十二指腸及小腸間,有結於幽門者。其證有腹疼者,有嘔吐者,尤為難治。因投以開結之藥,不待藥力施展而即吐出也。亦有病本不吐,因所服之藥行至結處不能通過,轉而上逆吐出者。

是以治此證者,當使服藥不使吐出為第一要著。愚於此證吐之劇者,八九日間杓飲不存,曾用赭石細末五兩,從中又羅出極細者一兩,將所餘四兩煎湯,送服極細者,其吐止而結亦遂開。若結證在極危急之時,此方宜放膽用之。雖在孕婦惡阻嘔吐者,亦可用之(赭石解參赭鎮氣湯後載有數案可參觀),有謂孕婦惡阻,無論如何嘔吐,與性命無關者,乃閱歷未到之言也。

有患此證急欲通下者,愚曾用赭石細末三兩、芒硝五錢,煎湯送服甘遂細末錢半,服後兩點半鐘其結即通下矣。後有醫者得此方以治月餘之腸結證,亦一劑而愈。後聞此醫自患腸結,亦用此方煎湯先服一半,甘遂亦送下一半,藥力下行,結不能開,仍復吐出;繼服其餘一半,須臾仍然吐出,竟至不起。由此知用藥一道,過於放膽固多失事,若過於小心亦多誤事也。

況甘遂之性,無論服多服少,初次服之尚可不吐;若連次服之,雖佐以赭石,亦必作吐。是以拙擬蕩胸加甘遂湯,原用大劑大承氣湯加赭石二兩煎湯,送服甘遂細末二錢。方下注云:若服一劑不愈者,須隔三日方可再服。此固欲緩服以休養其正氣,實亦防其連服致吐也。至於赭石可如此多用者,以其原質為鐵養化合,性甚和平,且善補血,不傷氣分,雖多用於人無損也。特是藥房中赭石,必火煆醋激然後軋細,如此製法,則養氣不全,不如徑用生者之為愈也。

況其雖為石類,與鐵鏽相近(鐵鏽亦鐵養化合),即服生赭石細末,亦於人腸胃毫無傷損。若嫌上方中甘遂之性過猛烈者,本書載有硝菔通結湯方,藥性甚穩善,惟制此藥時,略費手續。方後載有治驗兩則,後又遇此證多次,皆以此方治愈。

白話文:

[69.討論腸結的治療方法]

腸結是最嚴重且攸關性命的症狀之一。可能由於持續的嘔吐,或者過量食用生冷和堅硬的食物,或者是在憤怒後過飽,都可能導致腸結的發生。這種結通常形成在十二指腸和小腸之間,有的也可能在幽門位置。患者可能會有腹痛或嘔吐的症狀,這類病症特別難以治療。因為一旦服用開結的藥物,往往還來不及發揮效用就已被嘔出。也有一些情況,原本病人並未嘔吐,但藥物到了腸結處無法通過,反轉向上,引發嘔吐。

因此,治療此症狀首要之務是讓病人服下的藥不被嘔出。對於嘔吐嚴重的病人,我曾使用五兩的赭石細末,其中篩選出一兩極細的赭石粉,用剩下的四兩熬煮湯汁,送服那極細的一兩,結果嘔吐停止,腸結也隨之打開。如果病情在非常危急的時候,此方可以大膽使用。即使是懷孕的婦女因早孕反應而嘔吐,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在解參赭鎮氣湯後記載了幾個案例可供參考)。有人認為,不管懷孕婦女嘔吐有多嚴重,都不會危及生命,這是沒有足夠經驗的人所說的話。

對於想要快速通便的腸結病人,我曾使用三兩的赭石細末加上五錢的芒硝,熬湯送服一錢半的甘遂細末,服藥兩個半小時後,腸結就得以順利排出了。後來,有一名醫生得到這個處方,用來治療一個月以上的腸結,只用了一劑就痊癒了。後來聽說,該醫生自己得了腸結,也是用這個方子,先喝了一半的藥湯,另一半的甘遂也跟著吞下,但藥力下行,腸結卻未能打開,反而引發嘔吐;再喝剩下的藥,不久還是嘔吐,最後不幸離世。由此可知,用藥之道,太過大膽固然容易出差錯,但太過謹慎也常會錯失良機。

此外,甘遂的特性是,無論服用多少,第一次服用或許不會嘔吐,但如果連續服用,即使輔以赭石,也會引發嘔吐。因此,在我設計的蕩胸加甘遂湯中,原是使用大量的大承氣湯加兩兩赭石煎湯,送服兩錢的甘遂細末。方子下面的注釋寫道:如果服用一劑後沒有好轉,必須隔三天才能再次服用。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緩慢服藥,讓身體正氣得到恢復,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連續服用導致嘔吐。至於赭石之所以可以大量使用,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鐵氧化合物,性質平和,並且能補血,不會傷害氣分,即使大量使用對人體也無害。只是,藥房中的赭石,一定要經過火燒醋淬後再研磨細,這樣的製作方式,養氣不全,不如直接使用生赭石更有效。

此外,儘管赭石屬於石類,但其性質接近鐵鏽(鐵鏽也是鐵氧化合物),即使服用生赭石細末,也不會對人體腸胃造成任何傷害。如果認為上述處方中甘遂的藥性過於強烈,本書中另有一個硝菔通結湯的處方,藥性穩定且效果良好,只是在製作上稍微麻煩一些。該處方後面附有兩個治療成功的案例,之後遇到多次腸結,也都用這個處方成功治療。

2. 70.論結胸治法

結胸之證,有內傷外感之殊。內傷結胸,大抵系寒飲凝於賁門之間,遏抑胃氣不能上達,阻隔飲食不能下降。當用乾薑八錢,赭石兩半,川樸、甘草各三錢開之。其在幼童,脾胃陽虛,寒飲填胸,嘔吐飲食成慢驚,此亦皆寒飲結胸證。可治以莊在田《福幼編》逐寒蕩驚湯。若用其方寒痰仍不開,嘔吐仍不能止者,可將方中胡椒倍用二錢。

若非寒飲結胸,或為頑痰結胸,或為熱痰結胸者,阻塞胸中之氣化不能升降,甚或有礙呼吸,危在目前,欲救其急,可用硼砂四錢開水融化服之,將其痰吐出。其為頑痰者,可再用栝蔞仁二兩,苦葶藶三錢(袋裝)煎湯飲之,以滌盪其痰。其為熱痰者,可於方中加芒硝四錢。

有胸中大氣下陷,兼寒飲結胸者,其證尤為難治。(曾治一趙姓媼,案詳回陽升陷湯後,可參閱)。

至於外感結胸,傷寒與溫病皆有。傷寒降早可成結胸,溫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結胸,皆外感之邪內陷與胸中痰飲互相膠漆也。無論傷寒、溫病,其治法皆可從同。若《傷寒論》大陷胸湯及大陷胸丸,俱為治外感結胸良方,宜斟酌病之輕重淺深,分別用之。至拙擬之蕩胸湯,亦可斟酌加減,以代諸陷胸湯、丸。

有內傷結胸與外感結胸相併而成一至險之結胸證者。在奉天時曾治郝××,年四十餘,心下痞悶杜塞,飲食不能下行,延醫治不效。繼入東人醫院,治一星期,仍然無效。浸至不能起床,吐痰腥臭,精神昏憒。再延醫診視,以為肺病已成,又兼胃病,不能治療。其家人惶恐無措,迎愚診治。

其脈左右皆弦,右部則弦而有力,其舌苔白厚微黃,撫其肌膚髮熱,問其心中亦覺熱,思食涼物,大便不行者已四五日,自言心中滿悶異常,食物已數日不進,吐痰不惟腥臭,且又覺涼。愚籌思再四,知系溫病結胸。

然其脈不為洪而有力,而為弦而有力,且所吐之痰臭而且涼者何也?蓋因其人素有寒飲,其平素之脈必弦,其平素吐痰亦必涼(平素忽不自覺,今因病溫咽喉發熱覺痰涼耳),因有溫病之熱與之混合,所以脈雖弦而仍然有力,其痰雖涼,而為溫病之熱熏蒸,遂至腥臭也。為疏方用蔞仁、生赭石細末各一兩,玄參、知母各八錢,蘇子、半夏、黨參、生薑各四錢,煎湯沖服西藥留苦四錢。

一劑胸次豁然,可進飲食,右脈較前柔和,舌苔變白,心中猶覺發熱,吐痰不臭,仍然覺涼。遂將原方前四味皆減半,加當歸三錢,服後大便通下,心中益覺通豁。惟有時覺有涼痰自下發動,逆行上衝,周身即出汗。遂改用赭石、黨參、乾薑各四錢,半夏、白芍各三錢。川樸、五味、甘草各二錢,細辛一錢,連服數劑,寒痰亦消矣。

此證原寒飲結胸與溫病結胸相併而成,而初次方中但注重溫病結胸,惟生薑一味為治寒飲結胸之藥。因此二病之因,一涼一熱,原難並治。若將方中之生薑改為乾薑,則溫病之熱必不退。至若生薑之性雖熱,而與涼藥並用實又能散熱。迨至溫病熱退,然後重用乾薑以開其寒飲。

此權其病勢之緩急先後分治,而仍用意周匝,不至顧此失彼,是以能循序奏效也。

白話文:

[70.討論結胸的治療方法]

結胸的症狀,有因內傷和外感的不同。由內傷導致的結胸,主要是因為寒氣和飲食殘留在賁門處,抑制了胃氣不能向上運行,阻礙了飲食的正常消化。治療上,應使用乾薑八錢,赭石兩半,川樸、甘草各三錢來開通。對於小孩,如果脾胃的陽氣虛弱,寒氣和飲食殘留在胸口,引發嘔吐和慢性驚嚇,這也是寒飲結胸的症狀。可以使用莊在田《福幼編》中的逐寒蕩驚湯。如果使用該方後,寒痰仍然存在,嘔吐也不能停止,可以將方中的胡椒用量加倍到二錢。

如果不是寒飲結胸,可能是頑固痰結或熱痰結胸,這些情況會阻塞胸口的氣流通暢,甚至影響呼吸,危及生命,為了緊急救援,可以使用四錢硼砂,用熱水溶解服用,使其吐出痰液。如果是頑固的痰結,可以再用二兩栝蔞仁,三錢苦葶藶(袋裝)煎湯飲用,以清除痰液。如果是熱痰,可以在方中加入四錢芒硝。

有些結胸是由胸口大氣下陷,同時伴有寒飲結胸的情況,這種情況更難治療。

至於外感導致的結胸,無論是感冒還是溫病都可能出現。感冒如果治療過晚可能會形成結胸,同樣的,溫病即使不是治療過晚也可能形成結胸,都是因為外感病邪深入,與胸口的痰飲互相纏繞。無論是感冒還是溫病,治療方法都可以相同。《傷寒論》中的大陷胸湯和大陷胸丸,都是治療外感結胸的好方,應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使用。

有些情況,內傷結胸和外感結胸同時發生,形成極度危險的結胸。在奉天時,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名叫郝XX的患者,年齡四十多歲,胸口悶堵,無法正常進食,醫生治療無效。後來轉入東方人的醫院,一週後依然無效。直到他無法起牀,吐出的痰腥臭,精神恍惚。其他醫生診斷認為他的肺部已經受損,同時伴有胃病,無法治療。家屬十分恐慌,邀請我進行診治。

他的脈象左右都呈弦狀,右邊的脈象弦而有力,舌苔白厚帶點黃色,皮膚摸起來發熱,他說心裡也覺得熱,想吃涼的食物,大便已經四五天沒有排泄,他自己說心裡非常滿悶,已經幾天沒吃東西,吐出的痰不僅腥臭,而且感覺涼。經過深思熟慮,我知道這是溫病導致的結胸。

然而,他的脈象並非洪大有力,而是弦而有力,而且他吐出的痰為何既臭又涼呢?因為他本來就有寒飲的問題,他的脈象通常都是弦,他吐出的痰通常都是涼的(只是他平時沒有注意到,現在因為溫病導致喉嚨發熱,才感覺到痰是涼的),因為溫病的熱氣與寒飲混合,所以脈象雖然呈弦狀,但仍有力,痰雖然涼,但被溫病的熱氣燻蒸,變得腥臭。我開的處方使用了栝蔞仁、生赭石細末各一兩,玄參、知母各八錢,蘇子、半夏、黨參、生薑各四錢,煎湯後,加上西藥留苦四錢。

服用一劑後,胸口豁然開朗,可以進食,右邊的脈象比之前柔和,舌苔變白,心裡雖然還覺得熱,但吐出的痰不再腥臭,只是仍然感覺涼。於是,我把處方中的前四味藥都減半,並加入當歸三錢,服用後,大便順利排出,心裡感覺更加舒暢。只是偶爾感覺有涼痰從下面往上沖,全身就會出汗。於是,我改用赭石、黨參、乾薑各四錢,半夏、白芍各三錢,川樸、五味、甘草各二錢,細辛一錢,連續服用幾劑,寒痰也消失了。

這個病例原本是由寒飲結胸和溫病結胸同時存在的,而第一次開的處方主要針對溫病結胸,只有生薑一味藥是治療寒飲結胸的。由於這兩個病的原因,一個是涼,一個是熱,原本很難一起治療。如果把處方中的生薑換成乾薑,那麼溫病的熱氣就不會退去。然而,生薑雖然性熱,但與涼藥一同使用,實際上卻能散熱。等到溫病的熱氣退去,再大量使用乾薑來開通寒飲。

這種根據病情的緩急,先後分階段治療的方法,同時考慮全面,避免顧此失彼,因此能逐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