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31)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31)

1. 60.論腦貧血治法

(附:腦髓空治法)

腦貧血者,其腦中血液不足,與腦充血之病正相反也。其人常覺頭重目眩,精神昏憒,或面黃唇白、或呼吸短氣、或心中怔忡。其頭與目或間有作疼之時,然不若腦充血者之脹疼,似因有收縮之感覺而作疼。其劇者亦可猝然昏僕,肢體頹廢或偏枯。其脈象微弱,或至數兼遲。

白話文:

腦貧血的人,腦中血液不足,這和腦充血的病症剛好相反。這些人常常覺得頭重眼花,精神恍惚,有時面色發黃嘴脣蒼白,有時呼吸急促,有時胸中發悶。他們的頭部和眼睛偶爾會有疼痛的時候,但不像腦充血者那樣脹痛,感覺像是收縮導致的疼痛。嚴重的情況下,也會突然昏迷,四肢無力或偏癱。他們的脈象微弱,有時會出現脈搏數而緩的情形。

西人但謂腦中血少,不能榮養腦筋,以致腦失其司知覺、司運動之機能。然此證但用補血之品,必不能愈。《內經》則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此二語實能發明腦貧血之原因,並已發明腦貧血之治法。蓋血生於心,上輸於腦(心有四血脈管通腦)。然血不能自輸於腦也。

白話文:

西方醫學只認為腦部血液不足,無法供應腦部營養,導致腦部失去知覺和運動功能。然而,用補血的方法治療這種疾病,並不能治癒。《黃帝內經》則說:「上行之氣不足,腦部因此而得不到滋養」,這兩句話真實地點出了腦貧血的原因,並也提出了腦貧血的治療方法。因為血是由心臟產生的,然後向上輸送到腦部(心臟有四條血脈管通向腦部)。但是,血液不能自動輸送到腦部。

《內經》之論宗氣也,謂宗氣積於胸中,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由此知胸中宗氣,不但為呼吸之中樞,而由心輸腦之血脈管亦以之為中樞。今合《內經》兩處之文參之,知所謂上氣者,即宗氣上升之氣也。所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者,即宗氣不能貫心脈以助之上升,則腦中氣血皆不足也。

白話文:

《內經》討論宗氣時提到,宗氣聚集在胸中,貫通心臟的脈絡,並協助呼吸。由此可知,胸中的宗氣不僅是呼吸的中樞,更與輸送血液到腦部的血管系統有關,成為其中樞。

將《內經》兩段文字結合後,我們可以瞭解到所謂的「上氣」,就是宗氣上升的氣。而「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則表示宗氣無法貫通心脈,幫助其上升,導致腦中氣血不足。

然血有形而氣無形,西人論病皆從實驗而得,故言血而不言氣也。因此知腦貧血治法固當滋補其血,尤當峻補其胸中宗氣。以助其血上行。持此以論古方,則補血湯重用黃耆以補氣、少用當歸以補血者,可為治腦貧血之的方矣。今錄其方於下並詳論其隨證宜加之藥品。

白話文:

雖然血液有形,但氣無形。西方人討論疾病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所以只談論血液而不談論氣。由此可知,治療腦貧血的方法當然是滋養血液,但更重要的是要大力補益胸中的宗氣,以幫助血液上行。根據這一理論來分析古方,補血湯大量使用黃耆來補氣,少用當歸來補血,可以作為治療腦貧血的標準方劑。現在把這個方劑記錄如下,並詳細討論隨證而宜增加的藥物。

生箭耆一兩、當歸三錢。呼吸短氣者,加柴胡、桔梗各二錢。不受溫補者,加生地、玄參各四錢。素畏寒涼者,加熟地六錢、乾薑三錢。胸有寒飲者,加乾薑三錢、廣陳皮二錢。

白話文:

生曬人參一兩、當歸三錢。呼吸短促者,加柴胡和桔梗各二錢。不適應溫補者,加生地和玄參各四錢。向來怕寒涼者,加熟地六錢和乾薑三錢。胸中有寒氣鬱結者,加乾薑三錢和廣陳皮二錢。

《內經》:「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二語,非但據理想象也,更可實徵諸囟門未合之小兒。《靈樞》五味篇謂「大氣摶於胸中,賴穀氣以養之,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大氣即宗氣也。觀小兒慢驚風證,脾胃虛寒,飲食不化,其宗氣之衰可知。更兼以吐瀉頻頻,虛極風動,其宗氣不能助血上升以灌注於腦更可知。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這不僅僅是根據想像所得出的結論,也可以從囟門未合的嬰兒身上得到驗證。《靈樞》的「五味篇」中說:「宗氣聚於胸中,依賴穀物之氣滋養,如果不吃飯半天,宗氣就會衰弱,一天就會嚴重不足」,這裡的宗氣就是肺氣。

觀察小兒患有慢驚風時,脾胃虛寒,飲食不消化,可以看出他們的宗氣衰弱。再加上他們經常嘔吐腹瀉,身體虛弱到極點,風動,說明他們的宗氣無法幫助血液上升,灌注到大腦就更難了。

是以小兒得此證者,其囟門無不塌陷,此非上氣不足頭為不滿之明徵乎?王勉能謂:「小兒慢驚風證,其脾胃虛寒,氣血不能上朝腦中,既有貧血之病,又兼寒飲填胸,其陰寒之氣上衝腦部,激動其腦髓神經,故發癇痙」,實為通論。

白話文:

因此,小兒患上這種疾病後,囟門都會塌陷,這不就是上氣不足導致頭部不能飽滿的明顯證據嗎?王勉說:「小兒慢驚風的症狀是脾胃虛寒,氣血不能上升到腦部,既有貧血的問題,再加上寒飲積聚在胸中,導致陰寒之氣上衝腦部,刺激腦髓神經,所以會發作抽搐」,這作為一個普遍的理論來說是對的。

方書謂:真陰寒頭疼證,半日即足損命。究之此證實兼因宗氣虛寒,不能助血上升,以致腦中貧血乏氣,不能禦寒,或更因宗氣虛寒之極而下陷,呼吸可至頓停,故至危險也。審斯,知欲治此證,拙擬回陽升陷湯可為治此證的方矣。若細審其無甚劇之實寒者,宜將乾薑減半,或不用亦可。

白話文:

中醫書籍上說:真陰寒導致的頭痛,半日即可致死。究其原因,此證實虛兼因宗氣虛寒,無法協助血液上升,導致腦中氣血不足,無法抵禦寒冷,或更因為宗氣虛寒極度而下陷,呼吸可能因此突然停止,所以才會如此危險。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治療此證,拙劣的回陽升陷湯可以作為治療此證的藥方。如果仔細探究,沒有特別嚴重的實寒(如無形的寒氣凝結)的人,適宜將乾薑減半,或不用也可以。

《內經》論人身有四海,而腦為髓海。人之色欲過度者,其腦髓必空,人之腦髓空者,其人亦必頭重目眩,甚或猝然昏厥,知覺運動俱廢,因腦髓之質原為神經之本源也。其證實較腦貧血尤為緊要。治之者,宜用峻補腎經之劑,加鹿角膠以通督脈。並宜清心寡慾,按此服藥不輟,還精補腦之功自能收效於數旬中也。

白話文:

《內經》說人體有四個「海」,而腦就是「髓海」。如果一個人過度縱慾,那麼他的腦髓就會空虛。腦髓空虛的人,一定會感到頭重眼花,甚至突然昏厥,失去知覺和行動能力,這是因為腦髓的物質是神經的根本。所以,腦髓空虛比腦貧血更嚴重。治療時,應該使用強補腎經的藥方,加上鹿角膠來疏通督脈。同時,還要保持心境清淨寡慾。按照這個方法服藥,堅持不斷,補精益腦的效果會在數十天內顯現出來。

2. 61.論腦貧血痿廢治法

(附:干頹湯、補腦振痿湯)

肢體痿廢,而其病因實由於腦部貧血也。按生理之實驗,人之全體運動皆腦髓神經司之,雖西人之說,而洵可確信。是以西人對於痿廢之證皆責之於腦部。而實有腦部充血與腦部貧血之殊。蓋腦髓神經原借血為濡潤者也,而所需之血多少,尤以適宜為貴。彼腦充血者,血之注於腦者過多,力能排擠其腦髓神經,俾失所司。

白話文:

四肢無力萎縮,其病根其實在於腦部缺血。根據生理學實驗,人體的運動全部由腦髓神經控制,即使是西方人的說法,這點也非常可信。因此,西方人對於無力萎縮的病症,都歸咎於腦部。實際上腦部充血和腦部缺血是不同的。因為腦髓神經原本要靠血液滋潤,血液供應的多少,以適當為佳。至於腦部充血的人,血液流向腦部的過多,能夠壓迫腦髓神經,使它無法發揮作用。

至腦貧血者,血之注於腦者過少,無以養其腦髓神經,其腦髓神經亦恆至失其所司。至於腦中之所以貧血,不可專責諸血也,愚嘗讀《內經》而悟其理矣。

白話文:

對於腦部貧血的人來說,流入大腦的血液過少,不足以滋養腦髓神經,因此腦髓神經也常常會失去其應有的功能。至於腦部之所以會貧血,不能只歸咎於血液本身。我曾經研讀《內經》,領悟其中的道理。

《內經》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夫腦不滿者,血少也。因腦不滿而貧血,則耳鳴、頭目傾眩即連帶而來,其劇者能使肢體痿廢不言可知。是西人腦貧血可致痿廢之說原與《內經》相符也。然西醫論痿廢之由,知因腦中貧血,而《內經》更推腦中貧血之由,知因上氣不足。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當上半身氣血不足時,腦部營養不良,導致耳鳴、頭暈目眩。」腦部營養不良是因為氣血不足。由於腦部營養不良而貧血,就會出現耳鳴、頭暈目眩等症狀。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身體虛弱無力,無法言語。因此,西醫認為貧血會導致身體虛弱與《黃帝內經》的說法是一致的。然而,西醫只知道身體虛弱是因為腦部貧血,而《黃帝內經》進一步指出,腦部貧血是由於上半身氣血不足。

夫上氣者何?胸中大氣也(亦名宗氣)。其氣能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彼腦充血者,因肝胃氣逆,挾血上衝,原於此氣無關,至腦貧血者,實因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也。是以欲治此證者,當以補氣之藥為主,以養血之藥為輔,而以通活經絡之藥為使也。爰本此義擬方於下。

【干頹湯】,治肢體痿廢,或偏枯,脈象極微細無力者。

白話文:

什麼是「上氣」?指的是胸中的大氣(也稱為宗氣)。這股氣可以主宰全身,運轉腦部,暢通血脈。如果腦部充血,是因為肝胃之氣逆行,攜帶血液上衝,與這股氣無關。而腦部貧血,是因為胸中的大氣虛弱,無法幫助血液上升。因此,想要治療這些症狀,應該以補氣的藥材為主,搭配養血的藥材作為輔助,再使用通活經絡的藥材作為推動。根據這個原則,擬定了以下的藥方。

生箭耆(五兩),當歸(一兩),甘枸杞果(一兩),淨杭萸肉(一兩),生滴乳香(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真鹿角膠(六錢搗碎)

白話文:

生黃耆(500 公克),當歸(100 公克),甘枸杞果(100 公克),淨杭菊花(100 公克),生乳香(30 公克),生沒藥(30 公克),真鹿角膠(60 公克,搗碎)

先將黃耆煎十餘沸,去渣。再將當歸、枸杞、萸肉、乳香、沒藥入湯同煎十餘沸,去渣。入鹿角膠末融化取湯兩大盅,分兩次溫飲下,

白話文:

先將黃耆煮沸十多次,濾去渣滓。再將當歸、枸杞、萸肉、乳香、沒藥放入湯中一起煮沸十多次,濾去渣滓。把鹿角膠末溶解,取兩大碗湯水,分成兩次溫熱喝下。

方中之義,重用黃耆以升補胸中大氣,且能助氣上升,上達腦中,而血液亦即可隨氣上注。惟其副作用能外透肌表,具有宣散之性,去渣重煎,則其宣散之性減,專於補氣升氣矣。當歸為生血之主藥,與黃耆並用,古名補血湯,因氣旺血自易生,而黃耆得當歸之濡潤,又不至燥熱也。萸肉性善補肝,枸杞性善補腎,肝腎充足,元氣必然壯旺,元氣者胸中大氣之根也。

白話文:

配方的原理,大量使用黃耆來提振胸中氣力,而且還能幫助氣往上提,到達腦部,這樣血液也會隨著氣往上輸送。只是它的副作用會透出皮膚表面,有宣散的作用,如果去除雜質再煎煮,那麼它的宣散作用就會減弱,專注於補氣提氣。當歸是生血的主要藥材,和黃耆一起用,古時候稱之為補血湯,因為氣旺了,血就容易生出,而黃耆因為有了當歸的滋潤,也不會燥熱。萸肉的特性是擅長補肝,枸杞的特性是擅長補腎,肝腎充足,元氣自然就會旺盛,而元氣就是胸中氣力的根源。

且肝腎充足則自脊上達之督脈必然流通,督脈者又腦髓神經之根也。且二藥皆汁漿稠潤,又善贊助當歸生血也。用乳香、沒藥者,因二藥善開血痹,血痹開則痿廢者久瘀之經絡自流通矣。甩鹿角膠者,誠以腦既貧血,其腦髓亦必空虛,鹿角其所熬之膠善補腦髓,腦髓足則腦中貧血之病自易愈也。此方服數十劑後身體漸漸強壯,而痿廢仍不愈者,可繼服後方。

【補腦振痿湯】,治肢體痿廢偏枯,脈象極微細無力,服藥久不愈者。

白話文:

當肝腎功能良好時,從脊椎上行的督脈就會暢通無阻,而督脈正是大腦和神經的根源所在。另外,這兩種藥材的汁液濃稠潤澤,對於當歸補血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使用乳香和沒藥,是因為這兩種藥材能有效疏通血瘀,一旦血瘀消除,久經瘀阻的經絡便能恢復暢通。加入鹿角膠,是因為大腦缺血後,腦髓必定空虛,而鹿角膠能有效補養腦髓,腦髓充足後,大腦的缺血問題自然也容易痊癒。服用此方數十劑後,身體會逐漸強壯,但若痿廢症狀仍未好轉,可接續服用後續方劑。

生箭耆(二兩),當歸(八錢),龍眼肉(八錢),杭萸肉(五錢),胡桃肉(五錢),䗪蟲(三枚大者),地龍(三錢去淨土),生乳香(三錢),生沒藥(三錢),鹿角膠(六錢),制馬錢子末(三分)

共藥十一味,將前九味煎湯兩盅半,去渣,將鹿角膠入湯內融化,分兩次送服制馬錢子末一分五釐。

白話文:

生黃耆(120 克),當歸(40 克),龍眼肉(40 克),杭白芍(25 克),胡桃仁(25 克),全蠍(3 個大號),地龍(15 克,去淨土),生乳香(15 克),生沒藥(15 克),鹿角膠(30 克),制馬錢子粉(1.8 克)

此方於前方之藥獨少枸杞,因胡桃肉可代枸杞補腎,且有強健筋骨之效也。又嘗閱《滬濱醫報》,謂腦中血管及神經之斷者,地龍能續之。愚則謂必輔以䗪蟲,方有此效。蓋蚯蚓(即地龍)善引,䗪蟲善接(斷之能自接),二藥並用能將血管神經之斷者引而接之,是以方中又加此二味也。加制馬錢子者,以其能瞤動神經使靈活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跟以前的藥方只少了枸杞,因為核桃仁可以代替枸杞補腎,而且還有強健筋骨的效果。我又曾經看過《上海醫學報》,說腦中血管和神經斷裂,蚯蚓能修復它們。我認為蚯蚓(也就是地龍)必須搭配全蠍才能發揮這種效果。因為蚯蚓擅長引導,全蠍擅長黏接(斷掉的地方能自動黏合),這兩味藥一起使用,就能把斷掉的血管和神經引導並黏合起來,所以這個藥方中又加上了這兩味藥。加制馬錢子是為了讓它能促進神經活動,使神經靈活。

此方與前方若服之覺熱者,皆可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數錢。

白話文:

如果服用後覺得發熱,可以在這個方劑中適當添加一些天花粉和天冬。

天津於××,年過四旬,自覺呼吸不順,胸中滿悶,言語動作皆漸覺不利,頭目昏沉,時作眩暈。延醫治療,投以開胸理氣之品,則四肢遽然痿廢。再延他醫,改用補劑而仍兼用開氣之品,服後痿廢加劇,言語竟不能發聲。愚診視其脈象沉微,右部尤不任循按,知其胸中大氣及中焦脾胃之氣皆虛陷也。

白話文:

天津的張先生,年過四十,自覺呼吸不順暢,胸中感到悶脹,說話和動作都漸漸變得很困難,頭腦昏沉,時常頭暈。他請醫生治療,給他開了疏通胸氣的藥物,結果四肢突然痿弱無力。他再找其他醫生,改用補藥,但還是同時使用疏通氣的藥物,服用後痿弱的情況更加嚴重,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我診視他的脈象,發現脈象沉細微弱,尤其是右邊的脈象幾乎摸不到,知道他胸中的氣和中焦脾胃的氣都虛弱下陷了。

於斯投以拙擬升陷湯加白朮、當歸各三錢。服兩劑,諸病似皆稍愈,而脈象仍如舊。因將耆、朮、當歸、知母各加倍,升麻改用錢半,又加黨參、天冬各六錢,連服三劑,口可出聲而仍不能言,肢體稍能運動而不能步履,脈象較前有起色似堪循按。

白話文:

接著,我開了一副升陷湯,再加入白朮、當歸各三錢。病人服了兩劑之後,各種症狀好像都有點好轉,但脈象仍然和之前一樣。於是我將耆、朮、當歸、知母的劑量都加倍,升麻用半錢,還加入黨參、天冬各六錢。病人連服三劑後,可以發出聲音但還不能說話,肢體也能稍微活動但還不能走路,脈象比先前有改善,感覺可以把脈了。

因但將黃耆加重至四兩,又加天花粉八錢,先用水六大盅將黃耆煎透,去渣,再入他藥,煎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服下,又連服三劑,勉強可作言語,然恆不成句,人扶之可以移步。

白話文:

因此將黃耆加重到四兩,並加入天花粉八錢,先用六大盅水將黃耆煎煮透徹,去掉渣滓,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服用,又連續服用三劑,勉強可以說話,但仍無法說出完整句子,需要有人攙扶才能移動。

遂改用干頹湯,惟黃耆仍用四兩,服過十劑,脈搏又較前有力;步履雖仍需人,而起臥可自如矣;言語亦稍能達意,其說不真之句,間可執筆寫出,從前之頭目昏沉眩暈者,至斯亦見輕。俾繼服補腦振痿湯,囑其若服之順利,可多多服之,當有脫然全愈之一日也。

白話文:

於是改用幹頹湯,只有黃耆仍然使用四兩。服用過十劑後,脈搏比之前有力;行走仍然需要旁人扶持,但起身躺下可以自如;言語也能稍稍表達意思,有些說出來不完整的話語,偶爾可以提起筆寫出來。之前頭腦昏沉眩暈的症狀,到了這時也減輕了。接著讓他繼續服用補腦振痿湯,囑咐他如果服用順利,可以多多服用,總有一天會完全康復。

,:此證其胸滿悶之時,正因其呼吸不順也。其呼吸之所以不順,因胸中大氣及中焦脾胃之氣皆虛而下陷也。醫者竟投以開破之藥,是以病遽加重。至再延他醫,所用之藥補多開少,而又加重者,因氣分當虛極之時,補氣之藥難為功,破氣之藥易生弊也。愚向治大氣下陷證,病人恆自覺滿悶,其實非滿悶,實短氣也,臨證者細細考究,庶無差誤。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胸悶,是因為呼吸不順暢。呼吸不順暢,是因為胸中的大氣以及中焦的脾胃之氣都虛弱而下陷。醫生竟然用開破的藥物,導致病情加重。

等到再次找醫生看診,使用的藥物補多開少,病情又會加重。這是因為當氣分虛弱到極點時,補氣的藥物難以發揮作用,而破氣的藥物容易產生弊端。

我過去治療大氣下陷的病症,病人常自覺胸悶,其實不是胸悶,而是氣短。臨牀診治時,要仔細考究,才能避免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