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24)
三、醫論 (24)
1. 47.厥陰病白虎湯證
《傷寒論》原文: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太陽篇白虎湯證,脈浮滑是表裡皆有熱也。此節之白虎湯證,脈滑而厥,是里有熱表有寒也,此所謂熱深厥深也。愚遇此等證,恆先用鮮白茅根半斤切碎,煮四五沸,取湯一大碗,溫飲下,厥回身熱,然後投以白虎湯,可免病家之疑,病人亦敢放膽服藥。若無鮮茅根時,可以藥房中干茅根四兩代之。
若不用茅根時,愚恆治以白虎加人參湯,蓋取人參能助人生髮之氣,以宣通內熱外出也。
白話文:
【47.厥陰病使用白虎湯的情況】
根據《傷寒論》中的記載:如果一個人在受到風寒後,出現脈象滑而手足逆冷的現象,這表示體內有熱,這種情況下應使用白虎湯作為治療。
在太陽篇中,提到使用白虎湯的情況,脈象浮滑,表示體表和體內都有熱象。然而,在這一節中所描述的白虎湯適用情況,脈象雖滑但伴隨手足逆冷,這表示體內有熱而體表卻有寒象,也就是俗稱的「熱深厥深」的情況。在我遇到這樣的病例時,我通常會先讓患者服用半斤新鮮的白茅根,切碎後煮沸四五次,取出一大碗湯汁,溫熱飲用。待手足回暖、身體發熱後,再給予白虎湯,這樣可以避免患者的懷疑,他們也會更有勇氣接受藥物治療。如果找不到新鮮的白茅根,可以用藥店中的乾燥茅根四兩來替代。
如果不使用茅根的話,我通常會選擇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這是因為人參能夠幫助人體產生髮散熱氣的能力,有助於體內熱氣的外泄。
2. 48.厥陰病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證
《傷寒論》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沈堯封曰:叔和釋脈法,細極謂之微,即此之脈細欲絕,即與脈微相渾。不知微者,薄也,屬陽氣虛,細者小也,屬陰血虛,薄者未必小,小者未必薄也。蓋榮行脈中,陰血虛則實其中者少,脈故小;衛行脈外,陽氣虛則約乎外者怯,脈故薄。況前人用微字,多取薄字意,試問:「微云淡河漢」,薄乎?細乎?故少陰論中脈微欲絕,用通脈四逆主治回陽之劑也。此之脈細欲絕,用當歸四逆主治補血之劑也。
兩脈陰陽各異,豈堪混釋!
【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大棗二十五枚擘,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即前方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切,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溫五服。
王和安曰:厥陰經氣來自足少陰經,宣於手太陰經,成循環不息之常度。若以血寒自鬱於臟,脈象應有弦凝之徵。今脈細欲絕,可知少陰經氣來源先虛,及複本經受臟寒之感,則虛寒轉甚,細而欲絕也。
治以當歸四逆湯,意在溫肝通郁,而必以桂枝、白芍疏浚經氣之源,細辛、通草暢達經氣之流,內有凝寒,重加吳萸、生薑,溫經通氣,仍加入原方以全其用,解此,則治經氣之定義可三反矣。
白話文:
【傷寒論】中提到,如果手腳冰冷到近乎無溫度,且脈搏細弱幾乎要斷絕,這時候應該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然而,如果患者體內長期存在寒涼,則應該使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沈堯封解釋說,叔和在脈法中描述的"細極",實際上指的是"微",這就是文中所說的"脈細欲絕",和"脈微"的概念混淆了。但事實上,"微"是形容脈象薄弱,通常與陽氣虛弱相關;而"細"則是指脈象細小,通常與陰血不足有關。薄弱的脈象不一定細小,同樣地,細小的脈象也不一定薄弱。因為陰血在脈管中運行,陰血不足時,脈管中的實質物質減少,脈象因此顯得細小;陽氣在脈管外保護脈管,陽氣不足時,對脈管的保護力下降,脈象因此顯得薄弱。過去,人們使用"微"這個詞,往往帶有"薄弱"的意思。試想一下,"微雲淡河漢",這句詩中的"微"是形容薄弱還是細小呢?因此,在少陰論中,脈微欲絕的情況下,使用通脈四逆來治療,目的是回復陽氣;而在脈細欲絕的情況下,使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目的是補充陰血。
兩種脈象,陰脈和陽脈,各有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當歸四逆湯的配方】為當歸、桂枝(去皮)、芍藥、細辛、大棗(擘開)、炙甘草、通草,每種各三兩。將這些藥材放入八升水中煮,煮至剩三升後,去除殘渣,溫熱服用,每日三次,每次一升。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的配方】在上述基礎上,再加入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切片),然後用水六升和清酒六升混合煮,煮至剩五升後,去除殘渣,分五次溫熱服用。
王和安認為,厥陰經的氣源自足少陰經,並在手太陰經中宣發,形成一個不斷循環的正常狀態。如果血液因寒冷而自行鬱結在臟腑,脈象會呈現出弦凝的特徵。然而,現在脈象細弱到近乎斷絕,可以推知,足少陰經的氣原本就已經虛弱,再加上厥陰經受到臟腑寒涼的影響,虛寒的情況更加嚴重,脈象也因此變得細弱且近乎斷絕。
治療時使用當歸四逆湯,目的是溫暖肝臟,疏通鬱結,並通過桂枝和白芍來疏通經氣的來源,細辛和通草來促進經氣的流通。如果體內有凝固的寒涼,則應添加更多的吳茱萸和生薑,以溫暖經絡,疏通氣血,並且在原方中加入這些藥材,以確保其作用完整,理解這一點,對於治療經氣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3. 49.厥陰病白頭翁湯證
《傷寒論》原文: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醫宗金鑑》注曰:三陰俱有下利證,自利不渴屬太陰,自利渴屬少陰。惟厥陰下利,屬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穀;屬熱者消渴,下利後重,便利膿血。此熱利下重,乃鬱熱奔逼廣腸、魄門重滯難出。初痢用此法以寒治熱,久痢則宜用烏梅丸,隨所利而從治之,調其氣使之平也。
白頭翁湯所主之熱利下重,當自少陰傳來,不然則為伏氣化熱竄入厥陰,其證雖熱,而仍非外感大實之熱,故白頭翁湯可以勝任。乃有病在陽明之時,其病一半入府,一半由經而傳於少陽,即由少陽入厥陰而為腑臟之相傳。則在厥陰者既可成厥陰熱利之下重,而陽明府中稽留之熱,更與之相助而為虐,此非但用白頭翁湯所能勝任矣。愚遇此等證,恆將白頭翁、秦皮加於白虎加人參湯中,則莫不隨手奏效也。
曾治一中年婦人,於孟春感冒風寒,四、五日間延為診治。其左脈弦而有力,右脈洪而有力,舌苔白而微黃,心中熱而且渴,下利膿血相雜,裡急後重,一晝夜二十餘次,即其左右之脈象論之,斷為陽明、厥陰合併病。
有一醫者在座,疑而問曰:凡病涉厥陰,手足多厥逆,此證則手足甚溫何也?答曰:此其所以與陽明並病也,陽明主肌肉,陽明府中有熱,是以周身皆熱,而四肢之厥逆,自不能於周身皆熱時外現也。況厥陰之病,即非雜以陽明,亦未必四肢皆厥逆乎?醫者深韙愚言,與病家皆求速為疏方,遂為立方如下:
生石膏(三兩搗細),生杭芍(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野臺參(四兩),白頭翁(八錢),秦皮(六錢),天花粉(八錢),甘草(三錢)
上藥八味,共煎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方中之義,是合白虎加人參湯與白頭翁湯為一方,而又因證加他藥也。白虎湯中無知母者,方中芍藥可代知母也。蓋芍藥既能若知母之退熱滋陰,而又善治下利者之後重也。無粳米者,方中生山藥可代粳米也,蓋山藥汁漿濃郁,既可代粳米和胃,而其溫補之性,又能助人參固下也,至於白頭翁湯中無黃連、黃柏者,因與白虎湯並用,有石膏之寒涼,可省去連、柏也。又外加天花粉者,因其病兼渴,天花粉偕同人參最善生津止渴。
將此藥三次服完,諸病皆減三分之二。再診其脈仍有實熱未清,遂於原方中加滑石五錢,利其小便,正所以止其大便,俾仍如從前煎服,於服湯藥之外,又用鮮白茅根半斤煎湯當茶,病遂全愈。
白話文:
[49.厥陰病白頭翁湯證]
《傷寒論》提到,如果患者有熱性腹瀉且排便困難,應使用白頭翁湯治療。
【白頭翁湯方】,需要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以上四種藥材,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下二升,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一升,若病情未見好轉,可再服用一升。
《醫宗金鑑》解釋道:三陰都有腹瀉的情況,若無口渴感的腹瀉屬於太陰,口渴的腹瀉屬於少陰。而只有厥陰的腹瀉,屬於寒性的,會有四肢冰冷且無口渴,排泄物呈現清稀的穀物狀態;屬於熱性的,會有口渴、排便後仍有便意感,且排泄物有膿血。這種熱性腹瀉且排便困難,是由於熱氣在大腸和肛門處聚集,導致排便困難。初次腹瀉可使用此方法,以寒性藥材治療熱性病症,若長期腹瀉則應使用烏梅丸,根據腹瀉的狀況進行調理,使身體恢復平衡。
白頭翁湯主要治療熱性腹瀉且排便困難,通常是由少陰傳來,否則可能是潛伏的熱氣進入厥陰。即使有熱氣,但並非外感的大熱,因此白頭翁湯能有效治療。然而,有些疾病在陽明階段,一部分進入腑部,一部分通過經絡傳到少陽,再由少陽進入厥陰,形成腑臟之間的互相影響。此時,厥陰的熱性腹瀉且排便困難,加上陽明腑中殘留的熱氣,情況變得更嚴重,單靠白頭翁湯可能無法完全治療。我遇到這種情況時,常會將白頭翁和秦皮加入白虎加人參湯中,效果極佳。
曾經治療過一位中年女性,她在春天初期感染風寒,經過四五天後找我診治。她的左手脈象弦而有力,右手脈象洪而有力,舌苔白中帶微黃,心中感到熱且口渴,排泄物為膿血混合,一天內排便二十多次。根據她的脈象,可判斷為陽明和厥陰同時發病。
當時有一醫生在場,懷疑地問:一般涉及厥陰的疾病,手腳多會冰冷,為什麼這位患者的四肢卻很溫暖呢?我回答說:這就是她同時患有陽明病的原因。陽明主肌肉,陽明腑中有熱氣,所以全身都感到熱,四肢的冰冷不會在全身都熱的時候出現。況且,即使厥陰病沒有伴隨陽明病,四肢也不一定會冰冷。該醫生對我的解釋表示贊同,病人及其家人也要求我盡快開方。於是,我開了以下的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碎),生杭芍(八錢),生懷山藥(八錢),野臺參(四兩),白頭翁(八錢),秦皮(六錢),天花粉(八錢),甘草(三錢)
以上八種藥材,共煎煮三杯,分三次溫熱服用。
這個處方結合了白虎加人參湯和白頭翁湯,並根據病情添加其他藥材。白虎湯中沒有知母,但方中的杭芍可以替代知母,因為杭芍既能像知母一樣退熱滋陰,又善於緩解腹瀉後的便意。方中沒有粳米,生懷山藥可以替代粳米,因為山藥汁液濃厚,既能代替粳米調和胃部,又能幫助人參鞏固下焦。白頭翁湯中沒有黃連和黃柏,由於與白虎湯一起使用,有生石膏的寒涼性質,可以省略黃連和黃柏。另外,加入天花粉,因為病人有口渴症狀,天花粉與人參配合,非常適合生津止渴。
服用三次藥後,所有症狀減輕了三分之二。再次診脈,發現實熱尚未完全消除,於是在原方中加入滑石五錢,促進小便,以減少大便次數。讓病人按之前的煎煮方式服用,除了服用湯藥,還建議她喝半斤鮮白茅根煎的茶,最後病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