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20)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20)

1. 37.少陰病當灸及附子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陳修園曰:此宜灸鬲關二穴以救太陽之寒,再灸關元一穴以助元陽之氣。

元陽存於何處?蓋人身有兩氣海,《內經》謂膈上為氣海,此後天之氣海,所藏者宗氣也(即胸中大氣)。哲學家以臍下為氣海,此先天之氣海,所藏者祖氣,即元氣也。人身之元陽,以元氣為體質,元氣即以元陽為主宰,誠以其能斡旋全身則為元氣,能溫暖全身則為元陽,此元陽本於先天,原為先天之君火,以命門之相火為之輔佐者也(此與以心火為君火,以肝中所寄之少陽相火為相火者,有先天后天之分)。

至下焦氣海之形質,原為脂膜及胰子團結而中空,《醫林改錯》所謂,形如倒提雞冠花者是也。人生結胎之始先生此物,由此而下生督脈,上生任脈,以生全身,故其處最為重要之處,實人生性命之根也。有謂人之元氣、元陽藏貯於胞室者,不知胞室若在女子,其中生瘡潰爛,原可割而去之,若果為藏元氣、元陽之處,豈敢為之割去乎?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附子湯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二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 38.少陰病桃花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之病寒者居多,故少陰篇之方亦多用熱藥。此二節之文,未嘗言寒,亦未嘗言熱。然桃花湯之藥,則純系熱藥無疑也。乃釋此二節者,疑下利膿血與小便不利必皆屬熱,遂強解桃花湯中藥性,謂石脂性涼,而重用一斤,乾薑雖熱,而只用一兩,合用之仍當以涼論者。然試取石脂一兩六錢、乾薑一錢煎服,或涼或熱必能自覺,藥性豈可重誤乎?有謂此證乃大腸因熱腐爛致成潰瘍,故下膿血。

《神農本草經》謂石脂能消腫去瘀,故重用一斤以治潰瘍,復少用乾薑之辛烈,以消潰瘍中之毒菌。然愚聞之,毒菌生於熱者,惟涼藥可以消之,黃連苦參之類是也;生於涼者,惟熱藥可以消之,乾薑、川椒之類是也。桃花湯所主之下膿血果系熱毒,何以不用黃連、苦參佐石脂,而以乾薑佐石脂乎?雖乾薑只用一兩,亦可折為今之三錢,雖分三次服下,而病未愈者約必當日服盡。

夫一日之間服乾薑三錢,其熱力不為小矣,而以施之熱痢下膿血者,有不加劇者乎?蓋下利膿血原有寒證,即小便不利亦有寒者。註疏諸家疑便膿血及小便不利皆為熱證之發現,遂不得不於方中藥品強為之解,斯非其智有不逮,實因臨證未多耳。

遼寧何××,年三十許,因初夏在外地多受潮濕,下痢膿血相雜,屢治不愈。後所下者漸變紫色,有似爛炙,雜以脂膜,腹中切痛,醫者謂此因腸中腐敗,故所下如此,若不能急為治愈,則腸將斷矣。何××聞之懼甚,遂乘火車急還遼寧,長途辛苦,至家,病益劇,下痢無度,而一日止食稀粥少許,求為診治。

其脈微弱而沉,左三部幾不見,問其心中自覺飲食不能消化,且覺上有浮熱,諸般飲食皆懶下咽,下痢一晝夜二十餘次,每欲痢時,先覺腹中墜而且疼,細審病因,確係寒痢無疑,其所下者如爛炙,雜以脂膜者,是其腸中之膜,誠然腐敗隨痢而下也。西人謂此證為腸潰瘍,乃赤痢之壞證,最為危險,所用之藥有水銀基製品,而用於此證實有不宜。即愚平素所遇腸潰瘍證,亦恆治以金銀花、旱三七鴨膽子諸藥,對於此證亦不宜。

蓋腸潰瘍證多屬於熱,而此證獨屬於寒,此誠腸潰瘍證之僅見者也。遂俾用生硫黃細末,摻熟面少許為小丸,又重用生山藥熟地龍眼肉,煎濃湯送服,連服十餘劑,共服生硫黃二兩半(日服藥一劑,頭煎次煎約各送服生硫黃八分許),其痢始愈。

此證脈微弱而沉,少陰之脈也,下者如爛炙兼脂膜,較下膿血為尤甚矣。使其初得下膿血時,投以桃花湯不即隨手可愈乎?乃至病危已至極點,非桃花湯所能勝任,故仍本桃花湯之義,以硫黃代乾薑(上焦有浮熱者忌乾薑不忌硫黃),用生山藥、熟地黃、龍眼肉以代石脂(病入陰虛,石脂能固下不能滋陰,山藥諸藥能固下兼能滋陰),如此變通,仍不失桃花湯之本義,是以多服十餘劑亦能奏效也。至此節之下節,下利不止,下膿血,又添腹痛,小便不利證,亦桃花湯主之。

蓋小便不利因寒者亦恆有之,故投以桃花湯亦能愈也。

奉天石××,忽然小便不通。入西醫院治療,西醫治以引溺管,小便通出。有頃,小便復存蓄若干。西醫又納以橡皮管,使久在其中,有溺即通出。乃初雖稍利,繼則小便仍不能出,遂來院求為診治。其脈弦遲細弱;自言下焦疼甚且涼甚。知其小便因涼而凝滯也。為擬方用人參、椒目、懷牛膝各五錢,附子肉桂當歸各三錢,乾薑、小茴香威靈仙甘草沒藥各二錢。連服三劑,腹疼及便閉皆愈。

遂停湯藥,俾日用生硫黃細末錢許分兩次服下,以善其後。方中之義:人參、靈仙並用,可治氣虛小便不利;椒目、桂、附、乾薑並用,可治因寒小便不利;又佐以當歸、牛膝、茴香、沒藥、甘草諸藥,或潤而滑之,或引而下之,或馨香以通竅,或溫通以開瘀,或和中以止疼,眾藥相濟為功,所以奏效甚速也。

觀此小便不利及《傷寒論》少陰症桃花湯後所附下利膿血治驗之案皆為寒證,非熱證也明矣。

【桃花湯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石脂原為土質,其性微溫,故善溫養脾胃。為其具有土質,頗有黏澀之力,故又善治腸澼下膿血。又因其生於兩石相併之夾縫,原為山脈行氣之處,其質雖黏澀,實兼能流通氣血之瘀滯,故方中重用之以為主藥。至於一半煎湯一半末服者,因凡治下利之藥,丸散優於湯劑,且其性和平,雖重用一斤猶恐不能勝病,故又用一半篩其細末,納湯藥中服之也。且服其末,又善護腸中之膜,不至為膿血凝滯所傷損也。

用乾薑者,因此證其氣血因寒而瘀,是以化為膿血,乾薑之熱既善祛寒,乾薑之辛又善開瘀也。用粳米者,以其能和脾胃,兼能利小便,亦可為治下利不止者之輔佐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