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2)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12)

1. 20.陽明病三承氣湯證

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兩方,皆治足陽明有實熱者也。至熱入手陽明之府,致大便因熱燥結,其燥結愈甚者,蘊蓄之熱必愈深,此非開其燥結其熱固不能消也。若斯則攻下之劑,若承氣湯諸方在所必需矣。

白話文:

白虎湯和白虎加人參湯這兩個方劑,都是用來治療足陽明經有實熱症狀的。當實熱嚴重到到達足陽明經所屬的腑,就會導致大便因熱而乾燥結實。結實的乾燥愈嚴重,蓄積的實熱就愈深。如果不及時解除乾燥結實,那麼實熱就無法消退。如果這樣,攻下的藥劑,比如承氣湯等方劑,就必不可少了。

《傷寒論》原文: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來未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白話文:

陽明病的脈象遲緩,即使出汗也不怕冷,全身一定會覺得沉重、呼吸短促、腹部脹滿而喘氣。如果有潮熱感,這是身體外邪即將解除的跡象,可以攻裡解表。手腳濕熱出汗的,是已經大便不通的徵兆,可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出汗很多,同時有點發燒惡寒,是外感邪氣還沒完全解除,體溫不會潮熱,還不能用大承氣湯。如果腹部脹滿不通,可用小承氣湯,稍微調和胃氣,不要讓它大瀉下。

首句為陽明病脈遲,此見陽明病脈遲為當下之第一明徵也。而愚初度此句之義,以為凡傷寒陽明之當下者,若其脈數,下後恆至不解,此言脈遲,未必遲於常脈,特表明其脈不數,無慮其下後不解耳。迨至閱歷既久,乃知陽明病當下之脈原有遲者。然其脈非為遲緩之象,竟若蓄極而通,有遲而突出之象。

白話文:

首先,陽明病的脈搏通常較慢,這是陽明病的早期典型徵兆。然而,我最初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所有傷寒陽明病患者,其脈搏在服下瀉藥後通常不會加快,這裡所說的「遲」,並不一定是比正常脈搏更慢,只是說明脈搏不快,不必擔心服用瀉藥後病情不會好轉。然而,經過長期的臨牀經驗,我發現陽明病在發病初期脈搏確實有慢的現象。但這種慢脈並非緩慢無力的,而是好像蓄積了大量能量,突然爆發的樣子,表現為雖然脈搏慢,但卻很強勁。

蓋其脈之遲,因腸中有阻塞也。其遲而轉能突出者,因陽明火盛,脈原有力,有阻其脈之力而使之遲者,正所以激其脈之力而使有跳躍之勢也。如此以解脈遲,則脈遲之當下之理自明也。

白話文:

脈搏遲緩的原因是腸道中有阻塞。脈搏遲緩但又突然變得跳動,是因為陽明火氣旺盛,脈絡原本有力,但受到阻塞而變慢,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激發了脈搏的力量,讓它有跳躍的趨勢。用這個道理來解釋脈搏遲緩,就能明白遲脈當下的機理了。

然愚臨證實驗以來,知陽明病既當下,其脈遲者固可下,即其脈不遲而亦不數者,亦可下。惟脈數及六至則不可下,即強下之,病必不解,或病更加劇。而愚對於此等證,原有變通之下法,即白虎加人參湯,將石膏不煎入湯中,而以所煎之湯將石膏送服者是也。愚因屢次用此方奏效,遂名之為白虎承氣湯,爰詳錄之於下,以備醫界採用。

白話文:

然而,我從臨牀經驗中發現,陽明病出現後,脈搏遲緩者當然可以下泄,即使脈搏不遲緩也不數快者,也可以下泄。但是,脈搏數快以及跳動六次以上者,就不可以下泄,即使勉強下泄,病情也不會好轉,甚至會加重。而我對於這種情況,本來有一種變通的下法,就是白虎加人參湯,把石膏不煮入湯中,而是用湯藥把石膏送服的方法。我多次使用這個方子有效,所以我給它命名為「白虎承氣湯」,詳細記錄在下面,供醫學界參考採用。

生石膏八錢搗細,大潞黨參三錢,知母八錢,甘草二錢,粳米二錢。藥共五味,將後四味煎湯一盅半,分兩次將生石膏細末用溫藥湯送下。服初次藥後,遲兩點鐘,若腹中不見行動,再服第二次。若腹中已見行動,再遲點半鐘大便已下者,停後服。若仍未下者,再將第二次藥服下。至若其脈雖數而洪滑有力者,用此方時亦可不加黨參。

白話文:

生石膏 40 克,研磨成細粉。 潞黨參 15 克。 知母 40 克。 甘草 10 克。 粳米 10 克。

將後四味中藥加入 1.5 碗水中煎煮。分兩次將生石膏粉末用溫熱的藥湯送服。

第一次服藥後,過 2 小時,腹中若無動靜,再服用第二次。

若腹中已經出現排便反應,再過半小時大便已排出,即可停止服藥。若仍未排便,再將第二次藥服用下。

如果患者脈搏雖快,但洪滑有力,服用此方時可以不添加黨參。

愚從前遇寒溫證之當下而脈象數者,恆投以大劑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其大便亦可通下。然生石膏必須用至四五兩,煎一大碗,分數次溫服,大便始可通下。間有服數劑後大便仍不通下者,其人亦恆脈淨身涼,少用玄明粉二三錢和蜜沖服,大便即可通下。然終不若白虎承氣湯用之較便也。

白話文:

過去我在遇到寒熱徵候的患者時,通常會開立大量的大劑量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讓患者的大便通暢。然而,生石膏必須用到四到五兩,煎煮一大碗分次溫服,大便才能通暢。偶爾有患者服用數劑後大便仍不通暢,此時患者通常脈象乾淨、身體涼爽,我便會少量使用玄明粉二至三錢,加蜂蜜調和後服用,大便即可通暢。不過,總的來說,不如使用白虎承氣湯方便。

生石膏若服其研細之末,其退熱之力一錢可抵煎湯者半兩。若以之通其大便,一錢可抵煎湯者一兩。是以方中只用生石膏八錢,而又慎重用之,必分兩次服下也。

白話文:

生石膏如果服用研磨成細末,其退燒的效果一錢抵得上煎服半兩。如果用來通大便,一錢抵得上煎服一兩。因此,藥方中只用八錢生石膏,而且使用時要很謹慎,必須分兩次服用。

寒溫陽明病,其熱甚盛者,投以大劑白虎湯,其熱稍退,翌日恆病仍如故。如此反復數次,病家遂疑藥不對證,而轉延他醫,因致病不起者多矣。愚後擬得此方,凡遇投以白虎湯見效旋又反復者,再為治時即用石膏為末送服。其湯劑中用五六兩者,送服其末不過一兩,至多至兩半,其熱即可全消矣。

白話文:

對於寒熱交替的陽明病,如果發熱特別厲害,服用了大劑量的白虎湯後,發熱症狀會稍微減輕,但到了第二天,病情又會反覆發作。這樣反覆發作幾次後,病人就會懷疑藥方不對症狀,於是轉而求醫其他醫生,因此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很多。

我後來思考出了這個方法,凡是服用了白虎湯後見效但又反覆發作的患者,再次治療時就使用石膏研磨成粉末服用。湯劑中使用五六兩石膏,搭配服用一兩左右的石膏粉末,最多不超過兩兩半。這樣一來,發熱症狀就能完全消除了。

【大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白話文:

大承氣湯方

  • 大黃:4 兩,用酒清洗
  • 厚朴:半斤,烤製後去皮
  • 枳實:5 枚,烤製
  • 芒硝:3 錢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白話文:

用這四種藥材加上一斗水,先將前兩種藥物煮至剩下五升,濾去渣滓,再加入大黃,煮至剩下二升,濾去渣滓,再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煮沸一兩滾,分兩次溫熱服用,如果成功便血,剩下的藥液不要再喝。

大承氣湯方,所以通腸中因熱之燥結也。故以大黃之性善攻下,且善瀉熱者為主藥。然藥力之行必恃臟腑之氣化以斡旋之,故佐以樸、實以流通腸中鬱塞之氣化,則大黃之攻下自易為力矣。用芒硝者,取其性寒味鹹,善清熱又善軟堅,且兼有攻下之力,則堅結之燥糞不難化為溏糞而通下矣。

方中之用意如此,藥味無多,實能面面精到,而愚對於此方不無可疑之點,則在其藥味分量之輕重也。

白話文:

大承氣湯的配方,用來通暢腸道中因熱造成的乾燥積結。因此,以大黃為主要藥物,因為大黃性善於攻下,且善於瀉熱。但藥力要發揮作用,必須依靠臟腑之氣化來運轉,所以佐以厚樸、枳實來疏通腸道氣化的鬱塞,這樣大黃的攻下作用就容易發揮了。使用芒硝,是因為它性寒味鹹,善於清熱又善於軟堅,而且兼有攻下的作用,這樣堅結的乾燥糞便就不難化為溏糞而排出通暢。

《神農本草經》謂大黃能推陳致新,是以有黃良之名,在陽明蘊有實熱大便燥結者,原宜多用。至厚朴不過為大黃之輔佐品,竟重用至半斤,較大黃之分量為加倍,若按一兩為今之三錢折算,復分兩次服之,則一次所服之藥,當有厚朴一兩二錢。夫厚朴氣溫味辛,若多用之,能損人真氣,為人所共知,而其性又能橫行達表,發出人之熱汗。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說大黃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因此有「黃良」之稱,對於陽明經有實熱、大便乾燥者,原本應該多用。至於厚朴只是大黃的輔助品,竟然重用達半斤,比大黃的份量多一倍。若按一兩等於現在三錢計算,再分成兩次服用,一次服用的藥物中就會有厚朴一兩二錢。厚朴氣溫味辛,用量過多會損害人體真氣,是眾所周知的。而且它的性質還能橫行達表,使人發出熱汗。

憶愚少時,曾治一陽明實熱大便燥結證,方中用大黃三錢,服後大便未通下,改延他醫,方中重用厚朴一兩,服後片時出熱汗遍體,似喘非喘,氣弱不足以息,未逾半日而亡矣。此誠可為前車之鑑也。是以愚謂此方之分量必有差誤,愚疑此方厚朴之分量,當亦如小承氣湯為大黃分量之半,其原本或為厚朴之分量半大黃,大抵由此半字而誤為半斤也。

白話文:

記得我年輕時,曾經治療過一位陽明實熱大便燥結的患者。處方中使用了三錢大黃,服藥後大便不通。後來換了另一位醫生,處方中大量使用了厚朴,一兩。服藥後不久,患者全身大汗淋漓,像喘又不像喘,呼吸微弱,不足以支撐呼吸。不到半天就死亡了。這真是可以作為前車之鑑。因此,我認為處方的分量一定有差錯。我懷疑處方中厚朴的分量,應該像小承氣湯中厚朴的分量是​​大黃分量的二分之一一樣。其原始處方可能為厚朴二分之一大黃,大概是因為這個「二」字而誤成了二分之一斤。

再者,本節原文以陽明病脈遲五字開端,所謂脈遲者,言其脈象雖熱而至數不加數也(非謂其遲於平脈)。此乃病者身體素壯,陰分尤充足之脈。病候至用大承氣湯時,果能有如此脈象,投以大承氣湯原方,亦可隨手奏效。而今之大承氣湯證如此脈象者,實不多見也。此乃半關天時,半關人事,實為古今不同之點。

白話文:

此外,本章開頭提到「陽明病脈遲」五個字。所謂「脈遲」,是指脈象雖然熱,但頻率並不增加(而不是指脈搏比正常脈搏更慢)。這是一種身體健康的病人,陰分特別充足的脈象。如果在需要使用大承氣湯治療的時候,病人真的出現這種脈象,那麼按照原方服用大承氣湯,也能立竿見影。但是現在出現大承氣湯證的病人中,這種脈象已經很少見了。這是因為時空環境和人為因素的變化,導致古今不同之點。

即厚朴之分量原本如是,醫者亦當隨時制宜為之通變化裁,方可為善師仲景之人。非然者,其脈或不遲而數,但用硝、黃降之,猶恐降後不解,因陰虛不能勝其燥熱也,況更重用厚朴以益其燥熱乎?又或其脈縱不數,而熱實脈虛,但用硝、黃降之,猶恐降後下脫,因其氣分原虧,不堪硝、黃之推蕩也,況敢重用厚朴同枳實以破其氣乎?昔葉香岩用藥催生,曾加梧桐葉一片作引,有效之者,轉為香岩所笑。或問其故,香岩謂:「余用梧桐葉一片時,其日為立秋,取梧桐一葉落也。

白話文:

厚朴的用量本來就是這樣的,醫生也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調整,才能成為像名醫仲景那樣的高手。不然的話,如果病人脈細數,只用硝石和黃連來降火,恐怕降火後無法解除病症,因為陰氣虛弱而無法戰勝燥熱。再大量使用厚朴會加重燥熱,豈不是更糟?還有一種情況,即使脈搏不細數,但熱氣實脈虛,只用硝石和黃連降火,恐怕降火後會下脫,因為病人的氣血本來就虧損,經不起硝石和黃連的折騰。這時怎麼敢再配合厚朴和枳實一起破氣呢?從前,葉香巖用藥催生,曾經加一片梧桐葉作為引子。有人用了有效,卻被葉香巖嘲笑了。有人問為什麼,葉香巖說:「我用梧桐葉那一天,正是立秋,取梧桐一葉落之意。」

非其時,將用梧桐葉何為?」由斯知名醫之治病,莫不因時制宜,原非膠柱鼓瑟也。是以愚用承氣湯時,大黃、芒硝恆皆用至七八錢,厚朴、枳實不過用二錢。或仿調胃承氣湯之義,皆減去不用,外加生赭石細末五六錢,其攻下之力不減大承氣原方,而較諸原方用之實為穩妥也。

白話文:

如果不在適當時機使用,那麼還要梧桐葉做什麼呢?由此可見,有名醫治病,沒有不根據時令而施治的,本來就不是死板照搬古方的。因此,我使用承氣湯時,大黃、芒硝總是用至七八錢,厚朴、枳實只需要用二錢。有時按照調胃承氣湯的用義,全部減去不用,另外加入生赭石細末五六錢,它的瀉下作用並不比大承氣湯的原方差,而比起原方使用起來更加穩妥。

至其脈象數者,及脈象雖熱而重按無力者,又恆先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煎湯一大碗,分數次溫飲下,以化胃中燥熱,而由胃及腸即可潤其燥結,往往有服未終劑,大便即通下者。且下後又無虞其不解,更無慮其下脫也。其間有大便未即通下者,可用玄明粉三錢,或西藥留苦四錢,調以蜂蜜,開水沖服。

白話文:

至於脈象數小時,或是脈象雖熱但重按無力的人,我們通常先服用一大碗大劑量白虎加人參湯,分幾次溫熱飲用,以化解胃中的燥熱,而從胃部到腸道都能潤澤乾燥的結塊。往往服用沒吃完藥,大便就通暢了。而且服用後也不用擔心無法解便,更不用擔心會脫水。如果大便還沒有馬上通便,可以使用三錢玄明粉,或四錢西藥留苦,用蜂蜜調和,開水沖服。

或外治用豬膽汁導法,或用食鹽(若用熬火硝所出之鹽更佳)融水灌腸,皆可通下。至通下之後,亦無不愈者。

【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白話文:

可以用豬膽汁外敷,或者用食鹽(用熬製火硝得到的鹽效果更好)溶於水灌腸,都能通便。只要能通便,病症自然就會痊癒。

【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用酒清洗,厚朴二兩去皮炙烤,枳實三枚大個的炙烤。

以上三味藥,用水四升煮至一升二合,去渣,分兩次溫服。第一次服用湯藥後要換衣服,如果沒有換衣服就全部喝完。如果換了衣服,就不要再喝了。

大承氣湯所主之病,大腸中有燥糞,是以用芒硝軟堅以化其燥糞。小承氣湯所主之病為腹大滿不通,是其病在於小腸而上連於胃,是以但用大黃、樸實以開通其小腸,小腸開通下行,大便不必通下,即通下亦不至多,而胃中之食可下輸於小腸,是以胃氣得和也。此大、小承氣湯用法之分別也。而二承氣湯之外,又有調胃承氣湯,更可連類論及之。

白話文:

大承氣湯主要治療大腸中積有乾燥糞便的疾病,因此使用芒硝來軟化堅硬的糞便,以便化解其乾燥。小承氣湯主要治療腹部脹滿不通的疾病,其病根在於小腸,並向上連接胃,因此只使用大黃和樸實來打通小腸。小腸打通後,下行就會暢通,大便不必通下,即使通下也不會很多,而胃中的食物可以順利運送到小腸,因此胃氣得以調和。這就是大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用法的區別。除了這兩種承氣湯之外,還有調胃承氣湯,可以一併討論。

【調胃承氣湯方】,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大黃雖為攻下之品,原善清血分之熱,心中發煩實為血分有熱也。大黃浸以清酒,可引其苦寒之性上行以清心之熱而煩可除矣。證無大便燥結而仍用芒硝者,《內經》謂熱淫於內治以鹹寒。芒硝味鹹性寒,實為心家對宮之藥(心屬火,咸屬水故為心家對宮之藥),其善清心熱,原有專長,故無大便燥結證而亦加之也。用甘草者,所以緩藥力之下行,且又善調胃也。

不用樸、實者,因無大便燥結及腹滿之證也。

白話文:

雖然大黃是一種瀉下的藥,但它本來就擅長清掉血中的熱。心中煩躁,其實是因為血中就有熱。把大黃浸泡在清酒中,可以讓大黃苦寒的性質向上走,從而清掉心中的熱,煩躁就會消除。

在沒有大便祕結的情況下,仍然使用芒硝,是因為《內經》中說,熱邪侵入體內,可以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芒硝味道鹹,性寒,正好是心髒對應的藥物(心屬火,鹹屬水,所以芒硝是心髒對應的藥物)。它擅長清心熱,本來就非常擅長,所以即使沒有大便祕結,也會加用芒硝。

使用甘草,是為了緩和藥力的瀉下作用,同時甘草也能調和胃氣。

承氣湯雖有三方,而小承氣及調胃承氣,實自大承氣變化而出。《傷寒論》所載三承氣主治之證不勝錄,然果洞悉三方之各有用意,及三方藥力輕重各有區別,且所主之病雖有上、中、下之分,而究之治上可及於中,治中可及於下,分治之中,仍有連帶關係,自能凡遇宜用承氣湯證,斟酌其宜輕宜重,分別施治而無差謬矣。

至於愚用承氣湯之經過,又恆變化多端,不拘拘於三承氣湯中之藥味也。今試舉數案以徵明之。

白話文:

承氣湯雖然有三個方子,但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其實都是從大承氣湯變化而來的。《傷寒論》中記載了三承氣湯主治的證狀非常多,但是如果深入瞭解這三個方子的各自用意,以及它們藥力的輕重不同,而且它們主治的疾病雖然有上、中、下之分,但仔細研究後可以發現,治療上焦的也可以影響到中焦,治療中焦的也可以影響到下焦,在分治的過程中,仍然有連帶的關係。所以,在需要使用承氣湯的情況下,根據病情輕重適當選擇方子,分開治療就不會出錯。

大承氣湯所主之證,原宜脈遲,其有脈不遲而洪實有力者,亦不妨用。惟其脈不遲而轉數,若因大便燥結,而遽投以大承氣湯,其脈之無力者,恆因大便通後而虛脫。其脈之有力者,下後縱不至虛脫,其病亦必不能愈,所謂降後不解也。凡遇此等脈,必設法將其脈數治愈,然後再通其大便。

白話文:

大承氣湯適合的證狀,通常脈象應該較慢,但如果脈象不慢、反而洪實有力,也不妨使用。但是,如果脈象不慢反而轉快,如果是因為大便乾結,就立刻服用大承氣湯,其中脈象虛無力的患者,常會因為大便通暢後而虛脫。脈象有力的患者,雖然下瀉後不會虛脫,但其疾病也不會痊癒,這就是所謂的「降後不解」。凡是遇到這種脈象,必須設法治療脈象過快的情形,才能再次通便。

曾治一叟,年近六旬,因外感之熱過甚,致大便旬日未通,其脈數逾六至,心中煩熱,延醫數人,皆不敢用降下之劑,然除降下外,又別無治法。愚診其脈象雖數,重按甚實,遂先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每劑分三次溫服下,連服兩劑,壯熱全消,脈已不數,大便猶未通下,繼用淨芒硝細末三錢,蜂蜜一兩,開水沖服,大便通下,病遂愈。

白話文:

我曾治療一位接近六十歲的老伯伯。他因為感受了過多的外來熱氣,導致了長達十天的便祕,脈搏跳動每分鐘超過六十次,心中煩躁發熱。他找了幾位醫生診治,但是都沒有人敢用瀉下通便的藥方。可是除了瀉下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了。我診察了他的脈象,雖然脈搏跳動得很頻繁,但是按壓下去卻覺得很紮實。於是我決定先給他服用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每劑分成三次溫服。連續服用兩劑後,他強烈的發熱症狀就完全消失了,脈搏也不再跳動得那麼頻繁。但是便祕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於是,我接著使用三錢淨芒硝細末,配一兩蜂蜜,用開水沖服。結果順利通便,病情也痊癒了。

曾治一少年,因外感實熱,致大便燥結,旬余未下,其脈亦數逾六至,且不任重按,亦投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地黃代方中知母,生山藥代方中粳米,煎湯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溫飲下。初服一劑,脈數見緩,遂即原方略為減輕,俾再煎服,擬後服至脈象復常,再為通其大便,孰意次劑服完而大便自通下矣。且大使通下後,外感之實熱亦消解無餘矣。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一位少年,因為外感風邪熱邪,導致大便乾硬結塊,十幾天都沒有排便。他的脈象又快又有力,超過六次一呼一吸,而且按壓脈搏時會感覺很硬。我也用白虎湯加上人參煎煮,用生地黃代替方子中的知母,用生山藥代替方子中的大米。煎一大碗湯藥,讓他分多次慢慢溫熱服下。第一次服用一劑後,脈搏的次數明顯減緩,於是我就稍微減少方子裡的藥材,讓他再煎服。打算等服藥後脈象恢復正常,再想辦法通便。沒想到服完第二劑,大便就自然通暢了。而且大便通暢後,外感的實熱也完全消除了。

此直以白虎加人參湯代承氣湯也,自治愈此病之後,凡遇有證之可下而可緩下者,恆以白虎湯代承氣,或以白虎加人參湯代承氣,其涼潤下達之力,恆可使大便徐化其燥結,無事用承氣而自然通下,且下後又無不解之虞也。

白話文:

這直接用白虎湯加人參湯代替承氣湯。我在治癒此病後,凡是遇到證狀可以通便,但也可緩緩通便的,我都用白虎湯代替承氣湯,或用白虎湯加人參湯代替承氣湯。它們的涼爽滋潤、下達之力,都能讓大便慢慢化解乾燥結塊。不需要用承氣湯,就能自然通便。而且通便後也不會有腹瀉的擔憂。

治一少婦,於大怒之餘感冒傷寒,熱傳陽明,大便燥結,醫者兩次投以大承氣皆吐出。診其脈弦長有力,蓋脈現弦長,無論見於何部,皆主肝火熾盛,此不受藥之所以然也。遂於大承氣湯中將樸、實減輕(樸實各用錢半),加生杭芍、生赭石各一兩,臨服藥時,又恐藥湯入口即吐出,先用白開水送服生赭石細末三錢,繼將藥服下,閱三點鐘大便通下而病即愈矣。

白話文:

治療一位年輕主婦,她在盛怒之後感冒傷風,熱氣傳到陽明經脈,大便乾結。醫生兩次給她服用大承氣湯,她都吐了出來。醫生診脈時發現她的脈搏強而有力,脈象顯現弦長,無論出現在哪個部位,都表明肝火旺盛,這也是她服藥後吐藥的原因。

於是,醫生減少了大承氣湯中的大黃和芒硝(各減至錢半),增加了生杭芍和生赭石各一兩。在服用藥物之前,醫生擔心藥湯一入口就會吐出來,於是先用白開水服下了三錢生赭石粉末,然後再服下藥湯。大約三小時後,大便通暢,疾病痊癒。

又治一人素傷煙色,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今因受外感實熱,十六七日大便猶未通下,心中煩熱,腹中脹滿,用洗腸法下燥糞少許,而脹滿煩熱如舊,醫者謂其氣虛脈弱,不敢投降下之藥。

白話文:

另外治療一位長期吸煙而受傷的人,平時大便約七八天一次,現在因為外感實熱,十六七天了大便仍未排出,心中煩熱,腹中脹滿。使用洗腸法排出一些乾燥的糞便,但脹滿煩熱的症狀依然如故。醫生認為他氣虛脈弱,不敢投予瀉下的藥物。

及愚診之,知其脈雖弱而火則甚實,遂用調胃承氣湯加野臺參四錢,生赭石、天門冬各八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徐徐溫飲下,飲至兩次,腹中作響,覺有開通之意,三次遂不敢服,遲兩點鐘大便通下,內熱全消,霍然愈矣。

有服承氣湯後,大便之燥結不下,繼服些許他藥而燥結始下者,試再舉兩案以明之。

白話文:

我仔細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雖然微弱,但火氣卻很旺盛。於是,我使用了調胃承氣湯,並添加了四錢野臺參、八錢生赭石和八錢天門冬。將它們一起煎煮成一大碗湯藥,分成三次徐徐溫熱飲用。

她喝到第二次時,肚子裡發出響聲,感覺到有暢通的跡象。到了第三次,她就不敢再喝了。兩個小時後,她順利排便,身體內的熱氣也完全消除了。她的病情奇蹟般地痊癒了。

邑中名醫劉××,愚初學醫時,家中常延之,一日,見先生治一傷寒熱入陽明大便燥結證,從前醫者,投以大承氣湯兩劑不下,繼延先生治之,單用威靈仙三錢,煎湯服後大便通下,病亦遂愈。

白話文:

地方上有名氣的中醫師劉××,我剛學醫的時候,家裡經常請他來治療。有一天,我看到劉先生治療一位傷寒熱入陽明大腸,導致大便燥結的病人。之前的醫生給病人開了兩劑大承氣湯,但都沒有效果。後來請劉先生來治療,他只用了三錢威靈仙,煎湯給病人服用後,大便就通暢了,病也因此痊癒。

愚疑而問曰:威靈仙雖能通利二便,以較硝、黃攻下之力實遠不如,乃從前服大承氣湯兩劑大便不下,何先生只用威靈仙三錢而大便即下乎?答曰:其中原有妙理,乃前後所用之藥相藉以成功也。

白話文:

有人疑惑地問:威靈仙雖然能促進排尿和排便,但與硝石和黃芩的瀉下作用相比實在差得遠,以前服用兩劑大承氣湯都沒能瀉下大便,為何先生只用三錢威靈仙就能瀉下大便呢?回答說:其中確實有奧妙的道理,是之前用的藥物相互作用才達到了效果。

蓋其從前所服之大承氣湯兩劑,猶在腹中,因其臟腑之氣化偶滯,藥力亦隨之停頓,借威靈仙走竄之力以觸發之,則硝、黃力之停頓者,可陡呈其開通攻決之本性,是以大便遂通下也。是威靈仙之於硝、黃,猶如槍炮家導火之線也。愚聞如此妙論,頓覺心地開通,大有會悟,後有仿此醫案之時,亦隨手奏效。

因並錄之於此,由此知醫學雖貴自悟,亦必啟發之有自也。

白話文:

之前服用的兩劑大承氣湯,還停留在腹中,由於臟腑氣化運轉不暢,藥力也跟著停滯,藉助威靈仙的發散之力,觸發它。如此一來,大黃、硝石的藥力就能恢復原本暢通、攻邪的特性,於是大便就能順暢排出。威靈仙之於大黃、硝石,就像槍炮引線一樣。我聽了這番精妙的論述,頓時覺得豁然開朗,領悟頗深。之後再遇到類似案例時,隨手用藥也能奏效。

鄰村霍××,當怒動肝火之餘感受傷寒,七八日間腹中脹滿,大便燥結,醫者投以大承氣湯,大便未通下,肋下轉覺疼不可支。其脈左部沉弦有力,知系肝經氣鬱火盛,急用柴胡三錢,生麥芽一兩,煎湯服後,至半點鐘肋下已不覺疼,又遲一點余鍾,大便即通下。大便下後,腹即不脹,而病脫然全愈矣。

白話文:

隔壁村的霍先生,在憤怒動了肝火的時候,又受了風寒。七、八天後,腹中脹滿,大便乾結。醫生給他服用了大承氣湯,但大便仍未通暢。霍先生肋骨下方開始疼痛,疼痛劇烈難忍。醫生把脈發現,霍先生左邊脈搏沉伏有力,知道是肝經氣血鬱結,火氣旺盛所致。於是,醫生趕緊用柴胡三錢,生麥芽一兩煎湯讓他服用。服用後,半個小時後,霍先生的肋骨下方疼痛消失。大約又過了一個多小時,大便就通暢了。大便通暢後,腹脹也消失了。霍先生的病完全好了。

此案實仿前案之義,亦前後藥力相藉以通大便也。蓋腎為二便之關,肝行腎之氣,肝又主疏泄,大便之通與不通,實於肝有關係也。調其肝鬱,即可以通行大便,此中原有至理。至於調肝用柴胡而又必佐以生麥芽者,因麥芽生用亦善調肝者也。且柴胡之調肝,在於升提,生麥芽之調肝,在於宣通,若因肝不舒但用柴胡以升提之,恐初服下時肋下之疼將益劇。

白話文:

這個案例其實是仿照前面的案例,也是用前後藥物的功效互相配合來促進大便通暢。腎臟是排便的通道,肝臟推動腎臟的氣血,肝臟又主導疏通,大便是否通暢其實與肝臟有關。調解肝氣鬱結,就能夠讓大便順暢,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至於調解肝臟用柴胡,又一定要搭配生麥芽一起使用,是因為生麥芽生用也有調解肝臟的功能。而且柴胡調解肝臟的機制是升提,生麥芽調解肝臟的機制是宣通,如果因為肝氣不暢只用柴胡升提,恐怕剛開始服用時肋骨下的疼痛會更加劇烈。

惟柴胡之升提,與麥芽之宣通相濟以成調肝氣之功,則肝氣之郁者自開,遏者自舒,而徐還其疏泄之常矣。且柴胡之性不但善調肝氣也,《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三複《神農本草經》之文,是柴胡不但善於調肝,兼能消脹滿通大便矣。

白話文:

柴胡有昇提作用,麥芽有宣通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可以調和肝氣。這樣一來,鬱滯的肝氣就得以疏散,被遏制的肝氣也就得以舒展,逐漸恢復其疏泄的功能。

而且,柴胡的功效不僅限於調和肝氣。《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可以治療心腹腸胃的氣滯、飲食積聚、寒熱邪氣,促進新陳代謝。反覆研讀《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可知柴胡不僅擅長調肝,還能消脹通便。

然柴胡非降下之藥也,其於大便之當通者,能助硝黃以通之,若遇脾胃之氣下溜大便泄瀉者,伍以耆、術轉能升舉脾胃之氣以止泄瀉,柴胡誠妙藥也哉。善於用柴胡者,自能深悟此中之妙理也。

白話文:

柴胡雖然不是治療下痢的藥物,但是如果大便應該通暢的時候,柴胡可以幫助硝黃藥來通便。如果遇到脾胃之氣下陷、導致大便溏泄的情況,使用柴胡配伍黨參、白朮,可以起到升舉脾胃之氣、止泄瀉的作用。柴胡的確是很好的藥物,擅長使用柴胡的人,一定能夠深刻領會其中的道理。

至於妊婦外感熱實,大便燥結者,承氣湯亦不妨用,《內經》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然此中須有斟酌,以上所列方中諸藥,芒硝斷不可用。至赭石則三月以前可用,三月以後不可用。其餘雖皆可用,然究宜先以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代承氣,即不能完全治愈,後再用承氣時亦易奏效也。

白話文:

對於懷孕期間外感熱邪、大便乾燥的人,可以使用承氣湯,正如《內經》所說:「有特別原因就不會傷身,也不會白白流掉孩子。」

但使用時需要斟酌,其中芒硝絕對不能用。赭石在懷孕前三個月可以用,但三個月後就不能用。其他藥材都可以用,但最好先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代替承氣湯。即使不能完全治好,之後再用承氣湯也會比較容易見效。

曾治一婦人,妊過五月,得傷寒證,八九日間脈象洪實,心中熱而煩躁,大便自病後未行,其臍上似有結糞,按之微疼,因其內熱過甚,先用白虎加人參湯清之,連服兩劑內熱頗見輕減,而臍上似益高腫,不按亦疼,知非服降下之藥不可也。

白話文: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懷孕超過五個月的婦女,她得了傷寒症。在八九天內,她的脈搏強而有力,心中發熱煩躁,自從發病以來,她一直沒有大便。在她的肚臍上方似乎有一團硬塊,按壓時會感到輕微的疼痛。由於她的內熱過於嚴重,我最初開了白虎湯加人參湯來清熱。連續服用兩劑後,她的內熱明顯減輕,但肚臍上的腫塊似乎變得更高更腫,即使不按壓也會感到疼痛。我意識到如果不服用瀉下藥物,情況將無法改善。

然從前服白虎加人參湯兩劑,知其大便雖結不至甚燥,治以降下之輕劑當可奏效,為疏方,用大黃、野臺參各三錢,真阿膠(不炒另燉兌服)、天冬各五錢,煎湯服下,即覺臍上開通,過一點鐘,疼處即不疼矣。又遲點半鐘,下結糞十餘枚,後代溏糞,遂覺霍然全愈,後其胎氣亦無所損,屆期舉子矣。

白話文:

然而,此前服用過兩劑白虎湯加人參湯,我知道他的大便雖然乾燥,但不會嚴重到不行。治療方法應以輕瀉劑為主,當可見效。因此,開立了一帖通便方,使用大黃、野臺參各三錢,真阿膠(不經過炒製,另外燉煮後兌入藥湯中服用)、天冬各五錢,煎煮服下。服下後立即感覺肚臍處通暢,過了一個時辰,疼痛的地方就不再疼痛了。又過了一個半時辰,排出了十幾枚硬結大便,之後排出了溏便,頓時感覺完全康復了。之後他的胎氣也無損害,到了預產期順利生產了。

至方中之義:大黃能下結糞,有人參以駕馭之,則不至於傷胎。又輔以阿膠,取其既善保胎,又善潤腸,則大便之燥者可以不燥矣。用天冬者,取其涼潤微辛之性(細嚼之實有辛味),最能下行以潤燥開瘀,兼以解人參之熱也。

白話文:

中藥方的原理:

大黃可以排除積結的糞便,但是加入人蔘來緩和它的作用,就不會傷害胎兒。再加入阿膠,既能保護胎兒,又能潤腸,乾結的糞便就可以得到緩解。

使用天冬,是因為它有良好的涼潤性,稍有辛辣味(細細咀嚼後能嘗出辛味),最能潤燥開瘀,同時也能減輕人蔘的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