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108)
一、醫方 (108)
1. 8.雞胵湯
治氣鬱成臌脹,兼治脾胃虛而且郁,飲食不能運化。
生雞內金(四錢,去淨瓦石糟粕搗碎),於術(三錢),生杭芍(四錢),柴胡(二錢),廣陳皮(二錢),生薑(三錢)
《內經》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誠以脾也者,與胃相連以膜,能代胃行其津液。且地居中焦(為中焦油膜所包),更能為四旁宣其氣化。脾若失其所司,則津液氣化凝滯,腫滿即隨之矣。是臌脹者,當以理脾胃為主也。西人謂脾體中虛,內多回血管。若其回血管之血,因脾病不能流通,瘀而成絲成塊,原非草木之根荄所能消化。
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瓦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瘀積可知。故能直入脾中,以消回血管之瘀滯。而又以白朮之健補脾胃者以駕馭之,則消化之力愈大。柴胡,《神農本草經》謂「主腸胃中飲食積聚,能推陳致新」,其能佐雞內金消瘀可知。且與陳皮並用,一升一降,而氣自流通也。
用芍藥者,因其病雖系氣臌,亦必挾有水氣,芍藥善利小便,即善行水,且與生薑同用,又能調和營衛,使周身之氣化流通也。夫氣臌本為難治之證,從擬此方之後,連治數證皆效。
治一叟年六旬,腹脹甚劇。治以此湯數劑,其效不速。用黑醜一錢炒研細,煎此湯送下,兩劑大見功效。又去黑醜,再服數劑全愈。若小便時覺熱,且色黃赤者,宜酌加滑石數錢。
雞內金雖饒有消化之力,而諸家本草,實有能縮小便之說,恐於證之挾有水氣者不宜。方中用白芍以利小便,所以濟雞內金之短也。
《內經》謂:「按之窅而不起者,風水也。」愚臨證體驗以來,知凡系水臌,按之皆不能即起。氣臌則按之舉手即起。或疑若水積腹中,不行於四肢,如方書所謂單腹脹者,似難辨其為氣為水。不知果為水證,重按移時,舉手則有微痕,而氣證則無也。且氣臌證,小便自若,水臌證,多小便不利,此又其明徵也。
白話文:
【雞胵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因情緒鬱悶導致腹部脹大,同時也能治療脾胃虛弱且鬱悶,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雞內金(四錢,需去除所有雜質後搗碎)、於術(三錢)、生杭芍(四錢)、柴胡(二錢)、廣陳皮(二錢)、生薑(三錢)。
根據《內經》所述:「所有的濕腫和飽滿感,都與脾臟有關。」因為脾臟與胃部透過薄膜相連,能代替胃部運行津液。它位於中焦(被中焦油膜包圍),更能向四周宣佈氣化的功能。一旦脾臟失去應有的功能,津液和氣化會變得凝滯,隨之而來的就是腹部的脹大。因此,治療腹部脹大的主要目標應該是調理脾胃。西方醫學認為脾臟中間是空的,內部有很多迴圈血管。如果這些血管中的血液因脾臟疾病而無法順利流動,就會形成絲狀或塊狀的瘀血,這並不是一般的草藥可以消解的。
雞內金是雞的胃部,能夠消化瓦石、銅鐵等物質,可見其分解有形瘀積的能力。因此,它可以直達脾臟,消除血管中的瘀滯。加上白朮這種強健脾胃的藥材,可以增強其消化能力。柴胡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能「處理腸胃中的食物堆積,推陳出新」,顯示其輔助雞內金消瘀的作用。再加上陳皮,一升一降,使氣血得以順暢流通。
使用芍藥的原因是,雖然病情主要由氣脹引起,但必定伴隨著水分問題。芍藥有利尿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水分,同時配合生薑使用,可以調和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使全身的氣血循環更順暢。氣脹本來就是較難治療的病症,但自從配製了這個藥方後,連續治療多個案例都取得了效果。
治療一位六十歲的老翁,他腹部脹得非常厲害。服用幾劑此湯後,效果不明顯。後來加入一錢炒黑醜,研磨細碎後,用此湯送服,服用兩劑後就見到了明顯的療效。之後去掉黑醜,再服用幾劑,病情完全恢復。如果排尿時感到熱感,且尿液呈黃紅色,可適量添加滑石。
雞內金雖具有強大的消化力,但各家中草藥典籍確實提到它可能縮小排尿量,對於有水分問題的患者可能不適合。方中加入白芍以促進排尿,彌補雞內金的不足。
根據《內經》所述:「按壓下去後,不會立即彈起的,是風水的症狀。」經過臨牀經驗,得知所有水脹的病人,按壓後都不會立刻彈起。但氣脹的病人,只要一抬手就能迅速恢復。有人可能會疑惑,如果水分積聚在腹部,未影響四肢,就像醫書上所稱的單純腹部脹大,似乎很難區分是氣脹還是水脹。然而,如果是水脹,長時間按壓後抬起手,會留下微弱的痕跡;氣脹則不會。此外,氣脹的病人排尿正常,而水脹的病人通常排尿困難,這也是明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