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9)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9)

1. 14.太陽病桃核承氣湯證

以上所論傷寒太陽篇,諸方雖不一致,大抵皆治太陽在經之病者也。至治太陽在府之病其方原無多,而治太陽府病之至劇者,則桃核承氣湯是也。試再進而詳論之。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方】,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去皮,芒硝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此證乃外感之熱,循三焦脂膜下降結於膀胱,膀胱上與胞室之脂膜相連,其熱上蒸,以致胞室亦蘊有實熱血蓄而不行,且其熱由任脈上竄,擾亂神明,是以其人如狂也。然病機之變化無窮,若其胞室之血蓄極而自下,其熱即可隨血而下,是以其病可愈。若其血蓄不能自下,且有欲下不下之勢,此非攻之使下不可。

惟其外表未解,或因下後而外感之熱復內陷,故又宜先解其外表而後可攻下也。

大黃:味苦、氣香、性涼,原能開氣破血,為攻下之品,然無專入血分之藥以引之,則其破血之力仍不專,方中用桃仁者,取其能引大黃之力專入血分以破血也。徐靈胎云:桃花得三月春和之氣以生,而花色鮮明似血,故凡血鬱、血結之疾,不能自調和暢達者,桃仁能入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去瘀之功多者何也?蓋桃核本非血類,故不能有所補益,若瘀血皆已敗之血,非生氣不能流通,桃之生氣在於仁,而味苦又能開泄,故能逐舊而不傷新也。

至方中又用桂枝者,亦因其善引諸藥入血分,且能引諸藥上行以清上焦血分之熱,則神明自安而如狂者可愈也。

特是,用桃核承氣湯時,又須細加斟酌,其人若素日少腹恆覺䐜脹,至此因外感之激發,而䐜脹益甚者,當防其素有瘀血,若誤用桃核承氣湯下之,則所下者,必紫色成塊之血,其人血下之後,十中難救一二。若臨證至不得已必須用桃核承氣湯時,須將此事說明以免病家之誤會也。

熱結膀胱之證,不必皆累及胞室蓄血也。人有病在太陽旬余不解,午前稍輕,午後則肢體痠懶、頭目昏沉、身似灼熱、轉畏寒涼、舌苔純白、小便赤澀者,此但熱結膀胱而胞室未嘗蓄血也。此當治以經府雙解之劑,宜用鮮白茅根銼細二兩,滑石一兩,共煮五六沸取清湯一大盅,送服西藥阿斯匹林瓦許,周身得汗,小便必然通利,而太陽之表裡俱清矣。

白話文:

這個章節談的是中醫對太陽病使用桃核承氣湯治療的理論。太陽病,如果未能及時治癒,熱氣就會積聚在膀胱,導致患者精神恍惚,像瘋狂一樣。如果血液自行排出,病情就會好轉。然而,如果外表的病狀還未消除,就不能直接攻治內臟,應先治療外表的病症。外表病況得到緩解後,如果腹部下方仍有緊繃結塊的現象,這時就可以用桃核承氣湯進行攻治。

桃核承氣湯的配方是:五十顆桃仁去皮尖,二兩桂枝去皮,四兩大黃去皮,二兩芒硝,二兩炙甘草。將這些材料用水煮至剩一半的量,去掉渣滓後加入芒硝,再次加熱至微微沸騰,然後熄火。在飯前溫服五合,每天三次,會有輕微的瀉下作用。

這種情況是由外感熱邪沿著三焦脂膜下降,結於膀胱所致。膀胱上方的胞室脂膜受到熱氣蒸騰影響,導致胞室內有實熱和血液淤積。而且,熱氣沿著任脈上升,幹擾心神,所以病人會顯得瘋狂。然而,疾病變化無常,如果胞室內的血液過度淤積而自然排出,熱氣就能隨血液下降,病況也就會好轉。但如果血液無法自行排出,且有欲排未排的情況,就必須使用攻下的方法。

如果外表的病狀仍未消除,或是因排汗後,外感熱邪再次內陷,就應先治療外表病狀,然後再攻下。大黃能開氣破血,有助於攻下,但單獨使用效果有限。桃仁能將大黃的力量導向血液,增強破血的效果。桂枝也能將藥物導入血液,並幫助清除上焦血液中的熱氣,從而使心神安定,消除病人的瘋狂狀態。

使用桃核承氣湯時,必須謹慎判斷。如果患者平時就感覺下腹脹痛,在外感刺激下,脹痛會更加嚴重,這可能是由於長期的血液淤積。若不慎使用桃核承氣湯,排出的血液可能會呈現紫黑色,且成塊狀,這種情況下,病人出血後往往難以挽救。因此,在必要使用桃核承氣湯時,必須事先解釋清楚,以免患者家屬誤解。

熱氣積聚在膀胱的病狀,不一定都會影響到胞室的血液淤積。有些人在太陽穴附近病痛十多天未能痊癒,上午症狀較輕,下午則肢體酸懶,頭目昏沉,身體像被燒灼,但又怕冷,舌苔純白,小便赤紅刺痛,這是熱氣只在膀胱,胞室並無血液淤積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經絡和腑臟同時治療的藥方。宜使用二兩新鮮白茅根切細,一兩滑石,一起煮沸五、六次,取出清湯一大碗,配服一片阿斯匹林,全身出汗後,小便就會通暢,太陽病的表裡都能得到清理。

2. 15.太陽陽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湯證

傷寒之傳經,自太陽而陽明,然二經之病恆互相連帶,不能劃然分為兩界也。是以太陽之病有兼陽明者,此乃太陽入陽明之漸也,桂枝加葛根湯所主之病是也。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音殳),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葛根四兩。

上六味,以水七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太陽主皮毛,陽明主肌肉,人身之筋絡於肌肉之中,為其熱在肌肉,筋被熱鑠有拘攣之意,有似短羽之鳥,伸頸難於飛舉之狀,故以𠘧𠘧者狀之也。至葛根性善醒酒(葛花尤良,古有葛花醒酲湯),其涼而能散可知。且其能鼓胃中津液上潮以止消渴,若用以治陽明之病,是借陽明府中之氣化,以逐陽明在經之邪也,是以其奏效自易易也。

白話文:

感冒傳經的情況下,一般會從太陽經傳到陽明經,然而這兩條經絡的疾病常常是互相影響的,無法完全分割開來。因此,太陽經的病有可能同時伴有陽明經的症狀,這表示病毒正逐漸進入陽明經。桂枝加葛根湯就是治療這種情況的。

根據《傷寒論》的記載:如果得了太陽經的病,出現頸部和背部僵硬,而且出汗怕風的症狀,就應該使用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葛根湯的藥方】:桂枝2兩去皮,芍藥2兩,炙甘草2兩,生薑3兩切片,大棗12枚掰開,葛根4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加入七升水中煮沸,煮至剩三升後,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不需要喝粥,其他的護理和禁忌都跟桂枝湯一樣。

太陽經主要影響皮膚和毛髮,陽明經則主要影響肌肉。人體的筋絡位於肌肉中,如果熱度影響到了肌肉,就會使筋絡受到損傷,有緊縮的感覺,就像短翅膀的小鳥,伸長脖子卻難以飛翔的樣子,因此用"𠘧𠘧"來形容這種狀態。至於葛根,它的性質能解酒,尤其是葛花,古代就有葛花醒酲湯。由此可見,葛根性涼且具有散熱的效果。此外,它還能促進胃中的津液上升,幫助止渴。如果用來治療陽明經的病,就是利用陽明經的氣化作用,驅除在經絡中的邪氣,因此效果自然顯著。

3. 16.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

桂枝加葛根湯是治太陽兼陽明之有汗者。至太陽兼陽明之無汗者,《傷寒論》又另有治法。其方即葛根湯。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煎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陳古愚曰:桂枝加葛根湯與此湯,俱治太陽經腧之病,太陽之經腧在背,經云:「邪入於腧,腰脊乃強。」師於二方皆云治項背𠘧𠘧,𠘧𠘧者,小鳥羽短,欲飛不能飛,而伸頸之象也。但前方治汗出,是邪從肌腠而入腧,故主桂枝;此方治無汗,是邪從膚表而入腧,故主麻黃。

然邪既入腧,肌腠亦病,方中取桂枝湯全方加葛根、麻黃,亦肌表兩解之治,與桂枝二麻黃一湯同意而用卻不同,微乎微乎!

白話文:

[16.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

桂枝加葛根湯用於治療同時有太陽病和陽明病且有出汗症狀的患者。對於太陽病和陽明病但無出汗症狀的情況,《傷寒論》則提供了另一種治療方法,這就是葛根湯。

根據《傷寒論》原文,如果患者有太陽病,項部和背部僵硬,無汗且畏風,應使用葛根湯。

【葛根湯配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掉節部),桂枝二兩(去掉皮部),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成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以上七種藥材粗碎,加入十升水,先煮麻黃和葛根至水量減少二升,去掉浮沫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熬煮至剩三升,去掉殘渣,溫熱服用一升,使其微微出汗,無需喝粥,其餘照著桂枝湯的用法和禁忌。

陳古愚說: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都可用來治療太陽經腧的病症,太陽經腧位於背部,古書記載:「邪氣侵入腧穴,會導致腰脊僵硬。」老師在兩個方子中都提到能治療項背僵硬,這僵硬就像小鳥翅膀短小,想飛卻飛不起來,只能伸長脖子的形象。然而,前者用於有出汗症狀的患者,表示邪氣由肌肉皮膚進入腧穴,所以主要使用桂枝;後者用於無汗的患者,表示邪氣由皮膚表面進入腧穴,所以主要使用麻黃。

但是,既然邪氣已經進入腧穴,肌肉皮膚也會受到影響,方子中選用桂枝湯全部的成分,再加上葛根和麻黃,這是對肌表和皮膚兩方面進行治療的方法,與桂枝二麻黃一湯原理相同,但使用方式略有差異,這種差異十分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