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嘔吐

《內經》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火。東垣曰:夫嘔、吐、噦三者俱屬於胃,胃者揔司也,以其氣血多少為異耳。嘔者陽明也,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吐者太陽也,太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血病也。噦者少陽也,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氣病也。

河間曰:胃膈熱甚則為嘔,火氣炎上之象也。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納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下通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證食已即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衝胸而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

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長,其證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法當以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於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秘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外有傷寒,陽明實熱太甚而吐逆者。

有內傷飲食,填塞太陰,以致胃氣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熱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氣虛,胃氣衰甚,聞穀氣則嘔噦者。有脾濕太甚,不能運化精微,致清痰留飲鬱滯上中二焦,時時噁心吐清水者。宜各以類推而治之,不可執一見也。

脈法

《脈經》曰: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跌陽脈浮者,胃氣虛,寒氣在上,噯氣在下,二氣相爭,但出而不入,其人即嘔而不得食,恐怖即死,寬緩即瘥。

脈陽緊陰數,其人食已則吐,陽浮而數亦為吐。

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變為反胃。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名曰虛。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故吐。

方法

丹溪曰:胃中有熱,膈上有痰,二陳湯加炒梔子、姜炒黃連、生薑,煎服。

凡嘔吐者,切不可下,逆之故也。

有久病吐者,胃氣虛不納穀也,生薑、人參、黃耆、白朮、香附治之。凡痞滿短氣而嘔,宜補中氣,止可用調中益氣湯。

肝火出胃,逆上嘔吐,抑青丸。(方見火門。)

夏月嘔吐不止,五苓散加薑汁,入湯調服。

吐蟲而嘔,用黑錫炒成灰,檳榔末、米飲調服。

噁心吐清水者,有熱有痰有虛,皆用生薑,隨證佐藥治之。

胃中有熱者,二陳湯加薑汁製炒黃連、黃芩。挾虛者,加人參、白朮。又云:胃虛弱,嘔者,二陳湯加砂仁、藿香、白朮。

白話文:

嘔吐

《內經》說:各種嘔吐酸水,突然腹瀉,都是因為體內有火。朱丹溪認為:嘔、吐、噦這三種情況都跟胃有關,胃負責整體運作,只是氣血狀況不同而已。嘔是陽明經的問題,陽明經氣血旺盛,所以嘔吐時會有聲音也有內容物,是氣血都出了問題。吐是太陽經的問題,太陽經血多氣少,所以吐的時候有內容物但沒聲音,是血出了問題。噦是少陽經的問題,少陽經氣多血少,所以噦的時候有聲音但沒內容物,是氣出了問題。

河間說:胃和膈膜熱到極點就會嘔吐,這是火氣往上衝的現象。吐有三種情況,分別是氣、積食和寒引起的,都要從三焦來討論。上焦在胃的入口,向上連接天氣,主要負責納入食物而不排出。中焦在胃的中部,向上連接天氣,向下連接地氣,主要負責消化食物。下焦在肚臍下方,向下連接地氣,主要負責排出而不納入。因此,上焦引起的嘔吐,都是因為氣的問題,氣屬於陽,脈象是浮而洪大,症狀是吃完就吐,想喝水,大便乾硬,氣往上衝胸口導致疼痛,治療方法應該是降氣、調理中焦。

中焦引起的嘔吐,都是因為積食,積食有陰陽之分,食物和氣互相影響形成積食而疼痛,脈象是浮而長,症狀可能是先痛後吐,也可能是先吐後痛,治療方法應該用有毒性的藥物去除積食,同時用檳榔、木香來疏通氣機。下焦引起的嘔吐,都是因為寒,屬於地道,脈象是沉而遲緩,症狀是早上吃的東西晚上才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才吐出來,小便清澈量多,大便乾結不通暢,治療方法應該用有毒性的藥物來疏通便秘,溫暖寒氣,等大便逐漸通暢後,再用調理中焦的藥來調和,避免大便再度乾結,這樣病就會自己好。另外,還有外感傷寒,陽明經實熱太過也會導致嘔吐。

還有因為飲食不節制,填塞太陰經,導致胃氣不能順暢流通而嘔吐的情況。還有因為胃熱而嘔吐的,因為胃寒而嘔吐的,還有久病身體虛弱,胃氣衰弱,聞到食物氣味就想嘔吐的。還有因為脾濕太重,無法運化食物精華,導致清痰和水液積聚在身體上中二焦,常常感到噁心想吐清水的。這些情況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辨證治療,不能只用一種方法。

脈象

《脈經》說:嘔吐且脈象虛弱,小便又頻繁,身體微微發熱,還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跌陽脈浮,表示胃氣虛弱,寒氣在上,氣往上逆,導致只能吐不能吃,如果感到恐懼就會死亡,如果能寬心放鬆病情就會好轉。

脈象呈現陽脈緊,陰脈數,這種人吃完飯就會吐。陽脈浮且數也表示嘔吐。

寸口脈緊而又像空心的蔥管一樣,緊代表寒,空代表虛,虛寒互相搏擊,脈象會變成陰脈結而遲緩,這種人會噎住,關上脈搏跳動很快,這種人會吐。

脈象弦,代表虛弱,胃氣不足,早上吃的東西晚上才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才吐出來,這樣會變成反胃。寒在上面,醫生反而用瀉下的藥,導致脈象反而更弦,所以說這是虛症。

寸口脈微弱而跳動快,微弱代表氣不足,氣不足就會導致營養不足,營養不足就會導致血不足,血不足就會導致胸口發冷,所以會嘔吐。

方法

朱丹溪說:胃裡有熱,膈膜上有痰,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炒過的梔子、姜炒黃連、生薑一起煎服。

凡是嘔吐的人,絕對不能用瀉下的藥,因為這樣會讓氣逆亂。

有久病嘔吐的人,是因為胃氣虛弱不能容納食物,可以用生薑、人參、黃耆、白朮、香附來治療。凡是腹脹、氣短而嘔吐的人,應該補中氣,可以用調中益氣湯。

肝火侵犯胃,導致氣逆往上而嘔吐,可以用抑青丸。

夏天嘔吐不止,可以用五苓散加薑汁,用溫水調服。

吐出蟲子導致嘔吐,可以用黑錫炒成灰,再加入檳榔末,用米湯調服。

噁心想吐清水的人,可能是因為有熱、有痰或身體虛弱,都可以用生薑,再根據具體情況搭配其他藥物來治療。

胃裡有熱的人,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薑汁製炒過的黃連、黃芩。如果同時有虛弱的情況,可以加入人參、白朮。還有人說,胃虛弱而嘔吐的,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砂仁、藿香、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