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祖傳方)

和中飲,治痢疾,不分赤白久近,服之無有不效者。但發熱噤口不食者,不可服。

陳皮,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草果仁(七分),甘草(三分),陳倉米(二錢),砂糖(三錢),粟殼(醋炙,一錢五分),烏梅(一個)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三根飲,治休息痢年久不愈者,其效如神。

五倍木根,蒼耳草根,臭樗木根(刮取白皮)

上各等分,細切,每服七錢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大黑豆三十六粒,糯米四十九粒,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二防飲,治痢後不謹,感冒寒濕,或涉水履霜,以致兩足痛痹,如刀劙虎咬之狀,膝臏腫大,不能行動,名鶴膝風,此藥神效。

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甘草(炙五分),川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各一錢),防風,防己,羌活,牛膝(各七分),杜仲(薑汁拌炒),萆薢(各一錢),附子(童子尿浸三日,去皮臍,七分,冬月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仁齋云:下痢噤口不食者,雖曰脾虛,蓋亦熱氣閉隔心胸間所致也。俗用木香則失之溫,用山藥則失之閉,惟真料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以道地粳米飲(多年陳倉米尤佳)溫調下。或人參、茯苓、石蓮子肉,入些少菖蒲,為末與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其參苓白朮散本方該有縮砂,或少入木香,見內傷門。)

(醫案)

一子年將五十,夏秋間得痢疾,月餘服藥而少愈,穢積已,但盡糟粕,不食,晝夜五、六次入廁,兼脫肛不安,又半月諸藥不效。予記祖傳一方,用池塘中鱉一個,如法修事,多用生薑米糒作羹,入沙糖一小塊,不用鹽醬熟煮,吃一、二碗,三日不登廁,大腸自此實矣,肛門亦收而不脫。

夫此證蓋因脾土受虛,致肺與大腸俱失化源之所滋養,是故大腸不行收令也,此母能令子虛耳。鱉乃介蟲屬金,而有土性溫,能補脾肺。又況肺惡寒,先得芩、連等寒涼之味已多,今用生薑之辛以補肺金,用沙糖之甘以補脾土,肺氣既實,其大腸亦隨而實,故得以行收令也,故其功效如是之驗焉。

白話文:

和中飲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痢疾,無論是紅痢還是白痢,病程長短都有效。但是如果發燒、嘴巴緊閉不吃東西,就不能服用。

藥材包括:陳皮、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草果仁七分、甘草三分、陳倉米二錢、砂糖三錢、醋炙粟殼一錢五分、烏梅一個。

將以上藥材切細,分成一份,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三根飲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反覆發作、多年不癒的休息痢,效果神奇。

藥材包括:五倍木根、蒼耳草根、臭椿木根(刮取白皮),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細,每份使用七錢重,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大黑豆三十六粒、糯米四十九粒,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

二防飲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痢疾痊癒後,因為沒有好好調養,感受風寒濕邪,或是涉水踩霜,導致雙腿疼痛麻木,像刀割或老虎咬一樣,膝蓋腫大,不能行走,這種情況稱為鶴膝風,這個藥方效果很好。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黃耆各一錢、炙甘草五分、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各一錢、防風、防己、羌活、牛膝各七分、杜仲(用薑汁拌炒)、萆薢各一錢、附子(用童子尿浸泡三天,去除皮和臍,七分,冬天用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細,分成一份,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一位名為仁齋的醫師說:下痢導致嘴巴緊閉不吃東西,雖然說是因為脾虛,但其實也是因為熱氣阻塞在心胸之間造成的。一般人使用木香會太溫熱,使用山藥會太過閉塞,只有用真材實料的人參、茯苓、白朮散,再加上石菖蒲末,用道地的粳米粥(多年陳倉米更好)溫熱調服。或者用人參、茯苓、石蓮子肉,加入少量菖蒲磨成粉服用。胸口一旦舒暢,自然就會想吃東西了。(這個人參、茯苓、白朮散的原本配方應該有縮砂,或者可以加入少量木香,這個在內傷門裡有提到。)

醫案

有一個人將近五十歲,在夏天和秋天得了痢疾,吃了一個月的藥稍微好一點,大便雖然排出了穢物,但是卻只排出食物殘渣,而且不吃飯,白天黑夜都跑廁所五、六次,還兼有脫肛的情況,非常不舒服,又過了半個月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我記起一個祖傳的藥方,用池塘裡的鱉一隻,按照方法處理,多用生薑和米熬成羹,加入一小塊砂糖,不要放鹽和醬油,煮熟後吃一、兩碗,三天沒有上廁所,大腸就恢復正常了,肛門也縮回不再脫出。

這個病是因為脾土虛弱,導致肺和大腸失去了滋養的來源,所以大腸不能正常收縮。這是因為母親(脾土)虛弱導致兒子(肺和大腸)也跟著虛弱。鱉屬於甲殼類動物,屬性為金,同時也有溫補脾土的特性,可以補益脾肺。況且肺不喜寒,之前已經吃了太多黃芩、黃連等寒涼的藥物,現在用生薑的辛味來補肺金,用砂糖的甘味來補脾土,肺氣強盛之後,大腸也會跟著強盛,所以能夠正常收縮。因此,這個藥方效果才會如此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