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痢
如力倦氣少惡食,此為挾虛證,宜用白朮、當歸身尾,甚者加人參、陳皮補之,虛回而痢自止。
如久痢,體虛氣弱,滑泄不止,亦當以澀藥止之,訶子肉、豆蔻、白礬、半夏、牡蠣之類,擇而用之。然須以陳皮為佐,恐太澀亦能作疼。又,甚者須灸天樞、氣海(取穴法,見前霍亂門。)
如痢已減十之七、八,穢積已盡,糟粕未實,用炒芍藥、炒白朮、炙甘草、陳皮、茯苓煎湯,下固腸丸二、三十粒。此丸性多燥澀,有去濕實腸之功。若滯氣未盡除者,不可遽用。
如痢後糟粕未實,或食粥稍多,或飢甚方食,腹中作疼,以白朮、陳皮二味煎湯,和之自安。
如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責,此為無血證,倍用歸身尾、芍藥、生地黃,而以桃仁泥佐之,陳皮和之,血生自安。
如痢後腳弱,漸細小,用蒼朮二兩,白芍藥、龜板各二兩半,黃柏五兩,粥糊丸,以四物湯加陳皮、甘草,煎湯送下。
噤口痢,胃口熱甚故也,用黃連、人參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則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又用田螺搗,盦臍中,以引下其熱。胃中熱結,當開以降之。人不知此,多用溫藥甘味,以火濟火,以滯益滯也。亦有誤服熱毒之藥犯胃者,當推明而祛其毒,用糞蛆焙乾為末,清米飲調下一錢匕,其效。
多有時疫作痢,傳染相似,宜推明運氣之勝復以治之。
小兒痢疾,用黃連、黃芩、大黃、甘草煎服。赤痢加桃仁、紅花,白痢加滑石末,同煎。
一小兒八歲,下痢純血,作食積治,蒼朮、白朮、黃芩、白芍藥、滑石、茯苓、甘草、陳皮、神麯煎湯,下保和丸。
凡下痢純血者,如塵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開如竹筒者,唇如硃紅者,俱死。如魚腦髓者,身熱脈大者,俱半死半生。經所謂身涼脈細者生,身熱脈大者死,亦大概言之耳,不可一途而論也。
一方,治熱痢血痢,用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白芍藥、川歸、滑石、甘草、桃仁、白朮等分,神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清六丸,治血痢神效。
溫六丸,治痢及水瀉皆效。(以上二方,並見泄瀉門。)
固腸丸,治濕熱下痢,大便下血,去腸胃陳積之後,用此以燥下濕而實大腸。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細切,略炒)
上一味,研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米飲送下,或用炒芍藥、炒白朮、炙甘草、陳皮、茯苓煎湯下。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十二條)
芍藥湯,行血則便膿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此藥是也。
白芍藥(二錢),當歸尾,黃連,黃芩(各一錢),大黃(七分),甘草,檳榔,木香,桂心(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一盞,空心服。如初病,後重窘迫甚者,倍大黃,加芒硝一錢。如痞滿,氣不宣通,加枳實一錢。如臟毒下血,加黃柏一錢。
白話文:
如果感到身體疲倦、沒有力氣、食慾不佳,這是因為體虛導致的痢疾,應該使用白朮、當歸身尾來調理。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加入人參、陳皮來補養身體,當虛弱的情況改善,痢疾自然就會停止。
如果是長期痢疾,身體虛弱、氣虛,導致大便滑泄不止,也應該使用收澀的藥物來止瀉,例如訶子肉、豆蔻、白礬、半夏、牡蠣等,選擇適合的藥物使用。但是,必須搭配陳皮來輔助,因為收澀的藥物用得太多,也可能引起腹痛。如果情況非常嚴重,還需要針灸天樞穴、氣海穴(取穴方法在前面的霍亂篇有說明)。
如果痢疾已經減輕了七八成,排泄物也已清除乾淨,但腸胃還沒有恢復正常,可以用炒過的芍藥、炒白朮、炙甘草、陳皮、茯苓煎湯服用,再配服二三十粒固腸丸。這種藥丸藥性偏燥、有收澀作用,有去除濕氣、強化腸道的功能。如果體內還有氣滯未消除,就不能急著使用。
如果痢疾過後,腸胃還沒有完全恢復,或者吃了太多稀飯,或是太餓才吃東西,導致腹痛,可以用白朮、陳皮這兩味藥煎湯服用,就可以緩解不適。
如果體內氣血運行順暢,積滯減少,只是因為虛弱而排便困難,這屬於沒有實質積滯的情況,應該加倍使用當歸身尾、芍藥、生地黃,並用桃仁泥來輔助,再用陳皮調和藥性,當血氣恢復正常,情況就會好轉。
如果痢疾後腳部變得軟弱、逐漸變細,可以用蒼朮二兩、白芍藥、龜板各二兩半、黃柏五兩,用粥糊製成藥丸,再用四物湯加上陳皮、甘草煎湯送服。
如果出現噤口痢,是因為胃部有熱導致的,可以用黃連、人參煎湯,整天慢慢喝。如果喝了就吐,可以再強迫自己喝,只要能喝下一口,情況就會好轉。還可以將田螺搗碎,敷在肚臍上,來引導胃熱向下排除。胃中熱結,應該用藥物疏通,讓熱氣向下排出。人們不了解這個道理,常常使用溫熱甘甜的藥物,這樣會加重火氣,使氣滯更加嚴重。也有人是因為誤服了熱性毒藥而傷到胃,應該查明原因,去除毒素。可以用糞蛆焙乾研成粉末,用清米湯調服一小勺,效果很好。
許多時候,會有流行性的痢疾,傳染情況相似,應該仔細分析當年的氣候變化來治療。
小兒痢疾,可以用黃連、黃芩、大黃、甘草煎服。如果是赤痢,要加桃仁、紅花;如果是白痢,要加滑石粉,一同煎服。
有一個八歲的小孩,拉痢純血,被當成食積來治療,用了蒼朮、白朮、黃芩、白芍藥、滑石、茯苓、甘草、陳皮、神麯煎湯,再配服保和丸。
凡是拉痢純血,如果排泄物像腐敗的塵土、漏雨的屋簷水,或是像竹筒一樣直瀉,而且嘴唇紅得像硃砂一樣,都是會死的。如果排泄物像魚腦髓,而且身體發熱、脈搏強大,也是半死半生的狀態。經典醫書所說的「身體涼、脈搏細」是生機的表現,「身體發熱、脈搏強大」是死亡的預兆,也只是大概而言,不能一概而論。
有一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熱性痢疾、血痢,使用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白芍藥、當歸、滑石、甘草、桃仁、白朮等分量相同的藥材,用神麯糊製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清六丸,治療血痢有神奇的功效。
溫六丸,治療痢疾和水瀉都有效果。(以上兩個藥方,在泄瀉篇有說明。)
固腸丸,可以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痢疾、大便帶血,在清除腸胃積滯之後,可以用它來乾燥濕氣、強化大腸功能。
樗根白皮(不限量,切細,略炒)
將上面的藥材研成細末,用米糊製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陳米湯送服,也可以用炒過的芍藥、炒白朮、炙甘草、陳皮、茯苓煎湯送服。
(以上是朱丹溪的治療方法,共有四十二條)
芍藥湯,可以活血化瘀,膿血自然消失;可以調和氣機,裡急後重感自然解除,這個藥方就是指這個。
白芍藥(二錢),當歸尾、黃連、黃芩(各一錢),大黃(七分),甘草、檳榔、木香、桂心(各五分)
將上面的藥材切細,當作一服藥,用水一杯半,煎成一杯,空腹服用。如果是剛發病,後重感強烈,可以加倍大黃的用量,再加入芒硝一錢。如果感到胸悶腹脹、氣機不暢,可以加入枳實一錢。如果是因為腸道有毒而便血,可以加入黃柏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