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48)
卷之二 (48)
1. 泄瀉
(丹溪活套)云:泄瀉注下如水,用生料五苓散,加蒼朮、車前子,倍白朮,為末,米湯調服。濕熱甚、下泄如熱湯者,本方去桂,加滑石、黃芩、梔子、木通之類。如腹中㽲痛,下泄清冷,喜熱手蕩熨,口不燥渴,乃寒泄也。本方倍桂,加肉豆蔻。有氣,加木香。病甚者,更加丁香、附子。
作丸服。如久泄,穀道不合,或脫肛,此元氣下陷、及大腸不行收令而然。用白朮、芍藥、神麯、陳皮、肉豆蔻、訶子肉、五倍子、烏梅為丸,以四君子湯加防風、升麻,煎湯送下。如食積,時常腹痛,瀉積先以木香檳榔丸或東垣枳實導滯丸推遂之,而後以四苓加厚撲、蒼朮、神麯、麥芽之類,作丸服之,以安胃氣。
如瀉水腹不痛者,屬氣虛,宜四君子湯倍白朮,加黃耆、升麻、柴胡、防風之類,補以提之而愈。
(祖傳方)
治暴泄注下用。
車前子(一兩,微炒)
上一味,研為細末,清米飲調服。
又方,治腹痛泄瀉用。
艾葉(一握),車前子葉(一握,陰乾)
上先將二葉細切,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入薑汁,再煎一沸,稍熱服,立愈。
(醫案)
一人泄瀉,日夜無度,諸藥不效。偶得一方,用針沙、地龍、豬苓三味,共為細末,生蔥搗汁,調方寸匕,貼臍上,小便長而瀉止。
一人吐瀉三日,垂死囑付後事。予為灸天樞、氣海三穴,立止。
白話文:
(丹溪活套)說:腹瀉,大便像水一樣流出來,可以用生料五苓散,加上蒼朮、車前子,白朮的份量加倍,磨成粉,用米湯調服。如果濕熱很嚴重,拉出來的像熱湯一樣,這個方子要去掉桂枝,加上滑石、黃芩、梔子、木通之類的藥。如果肚子裡隱隱作痛,拉出來的是清冷的液體,喜歡用熱的東西敷,而且口不乾渴,這是屬於寒性腹瀉。這個方子要加倍桂枝的份量,加上肉豆蔻。如果有脹氣,加上木香。病情嚴重的,可以再加丁香、附子。把它們做成藥丸來服用。如果腹瀉很久,肛門閉合不緊,甚至脫肛,這是因為元氣下陷,以及大腸失去了收斂的作用。可以用白朮、芍藥、神麯、陳皮、肉豆蔻、訶子肉、五倍子、烏梅做成藥丸,用四君子湯加上防風、升麻煎的湯送服。如果因為消化不良,時常肚子痛,腹瀉是排出積滯的,要先用木香檳榔丸或東垣枳實導滯丸來疏導,之後再用四苓散加上厚朴、蒼朮、神麯、麥芽之類的藥,做成藥丸來服用,以安定胃氣。
如果拉肚子像水一樣卻不肚子痛,這是因為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白朮的份量加倍,加上黃耆、升麻、柴胡、防風之類的藥,用補氣的方式來提升它,就會痊癒。
(祖傳方)
治療突然腹瀉,大便像水一樣流下來,可以用:
車前子(一兩,稍微炒過)
把上面的藥磨成細粉,用清米湯調服。
另外有個方子,治療肚子痛的腹瀉,可以用:
艾葉(一把),車前子葉(一把,陰乾)
先把兩種葉子切細,用水兩碗煎到剩一碗,去掉藥渣,加入薑汁,再煮沸一下,稍微溫熱的時候服用,馬上就會好。
(醫案)
有一個人腹瀉,日夜不停,各種藥都沒有效果。偶然得到一個方子,用針砂、地龍、豬苓三味藥,一起磨成細粉,用生蔥搗汁,調一小匙的藥粉,貼在肚臍上,小便變多,腹瀉就止住了。
另有一個人上吐下瀉三天,快要死了,交代後事。我為他灸天樞、氣海三個穴位,馬上就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