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二 (4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5)

1. 霍亂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渴者以涼水調下,不渴者以溫水調下,不拘時候。

理中丸(仲景)

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涼水化下。

六和湯(河間),治霍亂,吐瀉不止。

白朮,半夏(泡),砂仁(炒),杏仁(泡去皮尖),人參,甘草(各五分),赤茯苓,藿香(洗去土),白扁豆(薑汁拌炒),木瓜(各一錢),香薷,厚朴(薑汁製炒,各二錢)

上細切,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漿水散(機要),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脈弱不能言語,甚而吐逆不止。

半夏(二錢),附子,乾生薑,炙甘草,桂心(各五分),良薑(三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漿水煎服之。

姜附湯(活人),治霍亂,吐瀉轉筋,手足厥冷,多汗。(方見傷寒門。)

理中湯(局方),治過食生冷,遂成霍亂吐瀉,食不消,心腹滿悶不快。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更加丁香、附子,名丁香治中湯。宜臨病斟酌施治。(方見傷寒門。)

(祖傳方)

灸法:治霍亂已死而胸中尚有暖氣者,灸之立蘇。

其法,以鹽填滿臍孔,灸之不計壯數。

又法,治霍亂吐瀉不止,灸天樞、氣海、中脘四穴,立愈。

天樞二穴,在臍心兩傍各開二寸。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半。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

洗法,治霍亂轉筋。

用大蓼一握,水煮熏洗,立效。

(丹溪活套)云:凡霍亂不渴,用生薑理中湯。如渴,用五苓散加五味子、麥門冬、滑石。轉筋,用四物湯加酒芩、紅花、南星、蒼朮。又云:冬月,用理中湯。夏月,用黃連香薷散,放井中浸冰冷,頓服乃效。

一方,治吐瀉,用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砂仁、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參、炒神麯各等分,水煎。遇寒加乾薑,寒甚加附子。

白話文:

霍亂

第一方: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如果口渴,用涼水調服;如果不渴,用溫水調服。服用時間不拘。

理中丸(仲景):

白朮、人參、乾薑、甘草各等分。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涼水化開服用。

六和湯(河間): 用於治療霍亂,吐瀉不止。

白朮、半夏(泡過)、砂仁(炒過)、杏仁(泡過並去皮尖)、人參、甘草各五分;赤茯苓、藿香(洗去泥土)、白扁豆(用薑汁拌炒)、木瓜各一錢;香薷、厚朴(用薑汁製過並炒過)各二錢。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兩碗煎至一碗,溫服。

漿水散(機要): 用於治療突然腹瀉如水,全身出汗、冰冷,脈搏微弱、無法說話,嚴重時甚至嘔吐不止。

半夏二錢;附子、乾生薑、炙甘草、桂心各五分;良薑三分半。將以上藥材切碎,作一劑,用米漿水煎煮後服用。

姜附湯(活人): 用於治療霍亂,吐瀉、抽筋、手腳冰冷、大量出汗。(此方見傷寒門。)

理中湯(局方): 用於治療因過食生冷食物而導致的霍亂,出現吐瀉、消化不良、心腹脹悶不舒服等症狀。如果在理中湯中加入青皮、陳皮,則稱為治中湯。如果再加入丁香、附子,則稱為丁香治中湯。應該根據病情靈活應用。(此方見傷寒門。)

祖傳方:

灸法: 用於治療霍亂已死但胸中仍有暖氣的情況,用艾灸可以使其立刻甦醒。

方法是,在肚臍孔中填滿鹽,然後進行艾灸,次數不限。

另一種灸法: 用於治療霍亂吐瀉不止,艾灸天樞、氣海、中脘四個穴位,可以立刻痊癒。

天樞穴:在肚臍兩側各兩寸處。氣海穴:在肚臍下方一寸半處。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處。

洗法: 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抽筋。

取一大把蓼草,用水煮開後熏洗患處,立刻見效。

丹溪活套: 說:凡是霍亂不口渴的,用生薑理中湯。如果口渴,用五苓散加五味子、麥門冬、滑石。如果抽筋,用四物湯加酒芩、紅花、南星、蒼朮。還說:冬天用理中湯。夏天用黃連香薷散,放入井中浸泡冰涼,立刻服用才能見效。

一方: 用於治療吐瀉,用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砂仁、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參、炒神麯各等分,用水煎煮。如果遇寒,加入乾薑;如果寒邪嚴重,加入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