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斑疹(附:冷丹)
論
《內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夫少陰所至者,言君火有餘,熱令大行,戊子戊午之歲也。在人則心主之心火太過,則制己所勝而燒爍肺金。蓋肺主皮毛,故紅點如蚤之狀,見於皮膚之間,心火侮而乘之之色也,名曰癮疹;或傷寒溫熱病而發斑斑如錦文者,名曰發斑,皆熱毒之所致也。
其證有陽毒,有陰毒,是皆冬應寒而反溫,人受不正之氣,故至春夏而發為斑爛,夫陽脈浮數而陰脈實大者,名為溫毒。或為內外結熱極深,舌卷焦黑,鼻若煙煤,狂言見鬼,面赤而斑爛者,名為陽毒。如溫病下之太早,熱氣乘虛入胃,或下之太遲,熱病鬱積胃中,或醫者誤用熱藥過多,胃氣熱甚,及內傷熱病,虛火燔灼肺之間,皆能成發斑也。是故發赤斑者半生半死,發黑斑者九死一生。
白話文:
論
《內經》說:少陰經所到達的地方就會出現瘍疹。 少陰經所到之處,指的是君火過盛,熱氣流通無阻,如同戊子年或戊午年一樣。 在人體而言,心主心火,若心火過盛,就會克制肺金,導致肺金受損。 由於肺主皮毛,所以皮膚上就會出現紅色的小點,如同跳蚤大小,這就是心火侵犯肺金所造成的顏色,稱為癮疹。 也可能因傷寒溫熱病而出現斑點,如同錦繡的紋路,稱為發斑,這些都是熱毒引起的。
發斑的症狀可分為陽毒和陰毒,都是因為冬天應該應寒而反溫,人體受到不正之氣的影響,所以到了春夏才會發作斑爛。 如果陽脈浮數而陰脈實大,稱為溫毒。 也可能是因為內外結熱很深,舌頭捲縮焦黑,鼻孔如煙煤,胡言亂語,面部發紅並出現斑點,這就是陽毒。 如果溫病下瀉過早,熱氣乘虛而入胃,或者下瀉過晚,熱氣鬱積在胃中,或者醫生誤用過多熱藥,導致胃氣熱盛,以及內傷熱病,虛火灼燒肺臟,都可能導致發斑。 因此,出現紅色斑點的人,半生半死;出現黑色斑點的人,九死一生。
治法用化斑湯(即人參白虎湯)、升麻葛根湯、玄參升麻湯、黑膏、黑奴丸之類,是皆正治之法也,學者宜詳察而用之。
脈法
脈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在表,故陽脈浮數。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脈多沉伏,或細而散,或絕無。(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故發斑者,血散於肌膚,故脈伏。)
方法
白話文:
治療方法可用化斑湯、人參白虎湯、升麻葛根湯、玄參升麻湯、黑膏、黑奴丸等,這些都是正統的治療方法,學者應詳細觀察後再使用。
脈象方面,陽脈浮而數,陰脈實而大。這是因為火氣盛於表,所以陽脈浮而數;下焦積熱,所以陰脈實而大。
脈象也可能沉伏,或者細而散,或者完全摸不到。滑伯仁說:「脈象是血液的波動。發斑的人,血液散佈到皮膚上,所以脈象沉伏。」
丹溪曰:發斑屬氣熱挾痰而作,自里而發於外,通聖散中消息用,當微汗以散之,下之非理也。
戴氏曰:有色點而無顆粒者,曰斑。一云:發斑似傷寒,痰熱之病發於外也。
有屬裡者,因胃熱助手少陰火,入手太陰肺也,故紅點如斑,生於皮毛間耳,白虎、瀉心、調味承氣從長選用之。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宜補以降之。
疹屬熱與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戴氏曰:疹,浮小有顆粒者是也,隨出即沒,沒而又出,主乎解散,汗之即愈,通聖散中消息用之。
白話文:
丹溪認為,發斑是氣熱夾雜痰濕所致,由內而外發作,可用通聖散逐漸緩解,宜用微汗散之,不可攻下。
戴氏說,有顏色斑點,沒有顆粒的,叫做斑。也有人說,發斑像傷寒,是痰熱病症外發。
若斑點屬於內熱,則因胃火助少陰火,侵入太陰肺,導致皮毛間出現紅色斑點。可用白虎湯、瀉心湯、調胃承氣湯等方劑治療。
內傷引起的發斑,是胃氣極度虛弱,導致體內火氣外遊所致,宜用補益之法,同時兼顧降火。
疹則是由熱與痰在肺部引起,應清肺火、降痰,或用解散法發汗,也有可能需要攻下。
戴氏認為,疹是浮起的小顆粒,忽隱忽現,以解散為治,發汗即可痊癒,可用通聖散緩解。
丹疹皆是惡毒熱血蘊蓄於命門,遇君相二火合起即發也。如遇熱時,以通聖等辛涼之劑解之;寒月,以升麻葛根等辛溫之劑解之。
凡丹疹,先從四肢起而後入腹者,死。
有乳孩因胎毒兩腋生癤,後腹脹發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杵汁,調原蠶沙敷之而愈。
冷丹屬血風血熱,用通聖散。有痰血相搏,用蟬蛻、殭蠶、荊芥、南星治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條)
白話文:
丹疹的診治
丹疹,是惡毒熱血積聚在命門之處,遇到君火、相火交合而發病。
治療方法:
- 夏天發病時,用通聖等辛涼藥物來解毒。
- 冬天發病時,用升麻、葛根等辛溫藥物來解毒。
症狀預後:
- 丹疹如果先從四肢開始,然後蔓延到腹部,就容易致命。
案例分享:
- 有一個嬰兒,因為胎毒在兩腋下長了癤,後來腹部脹大,發出紅色的疹子,像雲霞一樣。用剪刀草搗汁,加入原蠶沙敷在患處,就治好了。
冷丹的治療:
- 冷丹是血風血熱導致的,可以用通聖散來治療。
- 如果伴隨著痰血,可以用蟬蛻、僵蠶、荊芥、南星來治療。
以上是關於丹疹治療的七條經驗總結。
消風散
荊芥穗,甘草(炙),陳皮(去白),厚朴,白殭蠶(炒),蟬蛻(去土,炒),人參,茯苓,防風,川芎,藿香,羌活(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二錢,煎荊芥湯或茶清調下。
葛根橘皮湯(元戎),治肌膚斑駁,冬溫治發,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白話文:
消風散
組成:
- 荊芥穗
- 甘草(炙)
- 陳皮(去白)
- 厚朴
- 白殭蠶(炒)
- 蟬蛻(去土,炒)
- 人參
- 茯苓
- 防風
- 川芎
- 藿香
- 羌活(各等分)
用法: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二錢,煎服,可搭配荊芥湯或茶水服用。
葛根橘皮湯
**出處:**元戎(古代醫書)
**主治:**肌膚斑駁,冬季溫病發熱,咳嗽伴隨心悶,並伴有嘔吐清汁。
注:
- 以上中藥名稱皆為現代中藥學中的通用名稱。
- 各等分指各藥材份量相同。
- 二錢約等於6克。
- 煎服指將藥材放入水中煮沸,取汁服用。
- 茶清指茶葉泡水後的清澈液體。
葛根,橘紅,杏仁,知母,黃芩,麻黃,甘草(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陽毒升麻湯(活人),治傷寒一、二日間,身發斑爛,或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疼痛,面赤狂言,下利,脈浮大咽痛。(方見傷寒門。)
玄參升麻湯(活人),治發斑咽痛煩躁譫語。(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葛根、橘紅、杏仁、知母、黃芩、麻黃、甘草等份,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從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這個方子叫陽毒升麻湯,用來治療傷寒初期,身體出現斑點,或者吐瀉後轉為陽毒,腰背疼痛,臉色發紅,胡言亂語,腹瀉,脈搏浮大,咽喉疼痛。另外,玄參升麻湯則是用來治療出現斑點、咽喉疼痛、煩躁、神志不清的患者。
陽毒梔子湯(活人),治傷寒壯熱百節煩痛,身發斑爛。
升麻,梔子仁,黃芩,芍藥(各一錢),石膏(二錢),知母(一錢五分),杏仁(七分半),柴胡(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入姜三片,香豉一百粒,煎服。
犀角消毒飲(和劑),治發斑癮疹等證。
牛蒡子(四分),荊芥穗,防風(去蘆,各三錢),甘草(一分),犀角(一錢五分,另鎊為細末,不入湯煎)
白話文:
【陽毒梔子湯】(活人):此方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高燒、全身關節疼痛,以及皮膚出現紅斑的情況。
- 升麻:1錢
- 梔子仁:1錢
- 黃芩:1錢
- 芍藥:1錢5分
- 石膏:2錢
- 知母:1錢5分
- 杏仁:7分半
- 柴胡:1錢
- 甘草:5分
將以上藥物細切後,混合成一劑,加入3片薑和100粒香豉,煎煮後服用。
【犀角消毒飲】(和劑):此方適用於治療皮膚出現斑點或疹子等症狀。
- 牛蒡子:4分
- 荊芥穗:3錢
- 防風(去除蘆頭):3錢
- 甘草:1分
- 犀角:1錢5分,另外研磨成細粉,不加入湯中煎煮。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調犀角末服。
解毒防風湯(和劑),治發斑及癮疹癢痛。
防風(一錢五分),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穗,枳殼,牛蒡子(炒,各七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升麻葛根湯(仲景),治傷寒陽明實熱發斑。(方見傷寒門。)
陰毒升麻鱉甲湯,治陰斑。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兩碗水煎煮到剩下一碗,加入犀角粉後溫服。這道藥方名叫解毒防風湯,用於治療發斑及癮疹引起的癢痛。
藥材包括:防風(1.5錢)、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穗、枳殼、牛蒡子(炒,各7.5分)
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兩碗水煎煮到剩下一碗,去渣後溫服。
升麻葛根湯用於治療傷寒陽明實熱發斑,陰毒升麻鱉甲湯用於治療陰斑。
升麻(二錢),當歸,甘草(各一錢五分),蜀椒(二十粒),鱉甲(炙,一錢),雄黃(四分,另研)
上細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調雄黃末服。
加味羌活散,治感四時不正之氣,發為癮疹。
羌活,前胡(各一錢),人參,桔梗,甘草(炙),枳殼(麩炒黃色),川芎,天麻,茯苓(各五分),蟬蛻,薄荷(各三分)
白話文:
升麻(六克),當歸,甘草(各四.五克),蜀椒(二十粒),鱉甲(炙,四.五克),雄黃(一分六,另外研磨)
以上材料細切,用水兩杯,煎至一杯,過濾掉渣,加入雄黃粉末服用。
加味羌活散,用於治療受到四時不正常氣候影響,引發的癮疹。
羌活,前胡(各四.五克),人參,桔梗,炙甘草,麩炒黃色的枳殼,川芎,天麻,茯苓(各二.五克),蟬蛻,薄荷(各一.五克)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調中湯,治內傷外感所發陰斑。
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砂仁,藿香,芍藥(煨),甘草(炙),桔梗(去蘆),半夏(湯泡七次),白芷,羌活,枳殼(各七分),川芎(五分),麻黃(去節),桂枝(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二大盞,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做成一劑藥,加入生薑三片,用兩大碗水煎煮,直到剩下一碗,溫熱服用。
調中湯用於治療內傷外感引起的陰斑。
藥材包括:蒼朮(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砂仁、藿香、芍藥(煨)、甘草(炙)、桔梗(去蘆)、半夏(湯泡七次)、白芷、羌活、枳殼(各七分)、川芎(五分)、麻黃(去節)、桂枝(各三分)。
將藥材切成細末,做成一劑藥,加入生薑三片,用兩大碗水煎煮,直到剩下一碗,溫熱服用。
化斑湯(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發斑脈伏。即傷寒門白虎加人參湯也。守真《類萃》又加白朮,水煎,時時服之。
黑膏(活人),治溫毒發斑。(冬月大溫,人受不正之氣,至春發斑如錦文,脈浮散屬陽,沉伏屬陰,用此以消疫毒之氣。)
生地黃(半斤),香豉(一升)
上二味細切,以豬膏二斤合煎之,取濃汁如膏,用雄黃麝香如豆大內中,攪和勻,每服用彈子大,白湯化下。
大青四物湯(活人),治瘟疫發斑。
白話文:
化斑湯(仲景所創),用來治療傷寒病人在發汗、吐瀉之後,出現斑點,脈象沉伏的症狀。這和傷寒門的白虎加人參湯是一樣的。守真《類萃》一書中又加入白朮,水煎服,隨時服用。
黑膏(活人所創),用來治療溫毒導致的發斑。冬天很溫暖,人體受到不正之氣的侵襲,到了春天就會出現像錦緞一樣的斑點,脈象浮散屬於陽氣,沉伏屬於陰氣,用黑膏來消除疫毒之氣。
生地黃(半斤),香豉(一升)
將以上兩種藥材切碎,用豬膏二斤一起煎煮,取濃稠的汁液做成膏狀,加入雄黃和麝香,每粒如豆子大小,攪拌均勻。每次服用彈子大小,用白湯送服。
大青四物湯(活人所創),用來治療瘟疫導致的發斑。
大青(四錢),阿膠(炒成珠子),甘草(炙,各二錢),香豉(一合)
上細切,作一服,水煎服之。
(祖傳方)
加味敗毒散,治瘟疫及癮疹等證。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歸,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人參(各五分),甘草,薄荷(各二分半)
加:白朮,防風,荊芥,蒼朮,芍藥,生地黃(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此因虛而感冒風濕以致發斑者,服之良驗。
白話文:
大青四錢,阿膠炒成珠子,甘草炙,各二錢,香豉一合,將這些藥材細切,做成一劑,用水煎服。這是祖傳的方子,叫做加味敗毒散,用於治療瘟疫和癮疹等症狀。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歸、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人參各五分,甘草、薄荷各二分半,再加上白朮、防風、荊芥、蒼朮、芍藥、生地黃各五分,將所有藥材細切,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兩枚,用水煎服。此方適用於因虛弱而感冒風濕,導致發斑的患者,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