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醫學或問(凡五十一條)
其色青而帶白,是為賊邪,難治故多死,法曰甚者從之,謂反治也。若但青如蒼璧之澤,乃是正邪,本經自病,勿藥而愈。四時皆仿此而推。又四時皆帶紅黃為吉,青黑為凶。若此之類,皆色診之要訣,學者其可忽乎。
或問:傷寒之邪中人固無定體,然手足各有六經,何故只傳足之六經,而不及於手之六經乎?劉草窗謂:足六經屬水土木,蓋水得寒則冰,土得寒則坼,木得寒則葉落枝枯;手之六經惟屬金與火,蓋火勝水而能敵寒,金得寒而愈堅剛。其理甚明,將何以議之乎?曰:言似近理而實不然者也,請陳一得如下:蓋人之有身,頂天履地,身半以上,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是以上體多受風熱,下體多感寒濕。
其為六節之氣,前三氣時值春夏,其氣升浮,萬物生長,故人之身半以上應之;後三氣時值秋冬,其氣降沉,故人之身半以下應之。自十月小雪之後,為六氣之終,太陽寒水用事,房勞辛苦之人,其太陽寒水之氣,乘虛而客入於足太陽膀胱之經,同氣相求故也。又曰熱先於首而寒先於足,其義亦通。
寒邪鬱積既久,次第而傳於陽明少陽,以及三陰之經,皆從足經傳始,而漸及於手之六經而已矣,此人身配合天地之理,不期然而然也,何疑之有哉。
或問:三焦為腑,有以心胞絡為臟者,有以命門為臟者。脈訣云:三焦無狀空有名。或謂三焦與心胞絡,皆有名無實之腑臟,而其位俱在胸膈之中。或謂心胞絡乃胸中之脂膜。又或謂之裹心之肉。凡此議論不一,其孰非而孰是歟?請明以告我。曰:其理蘊奧,甚矣難言。雖然,若夫天人之理不明,其可謂之醫乎,請略陳其梗槩如下:凡萬物之有形質著乎地者,必有象以應乎天也。
且以五行之理論之,如在地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行,在天則有風熱濕燥寒火之六氣,蓋人肖天地,其五臟六腑之具於身者,與天地造化生成之理若合符節。是故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臟腑為肝為膽。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臟腑為心為小腸。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臟腑為脾為胃。
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臟腑為肺為大腸。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臟腑為腎為膀胱。五者之外,又有相火遊行於天地上下氣交之中,故合為五運六氣;人身之相火,亦遊行於腔子之內,上下肓膜之間,命名三焦,亦合於五臟六腑。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夫《內經》以心胞絡為臟,配合三焦而為六臟六腑,總為十二經也,其兩腎本為一臟,初無左右之分。越人始分之,亦未嘗言其為相火之臟。玉叔和始立說,以三焦合命門為表裡,亦有深意寓焉。蓋命門雖為水臟,實為相火所寓之地。其意蓋謂左屬陰,右屬陽,左屬血,右屬氣,左屬水,右屬火,靜守常而主乎水,動處變而化為火者也。
白話文:
臉色呈現青色又帶白色,這表示是邪氣侵入,難以治療,所以多半會死亡。治療原則是,嚴重的要採取「反治法」,也就是用與病症相反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只是像青色玉璧那樣的光澤,那是身體本身的正氣生病,不用吃藥也會自己好。一年四季都可以這樣推斷。另外,臉色帶紅或黃色是吉兆,青或黑色是凶兆。這些都是診斷顏色的重要訣竅,學習的人不可以忽略。
有人問:傷寒的邪氣侵入人體沒有固定的部位,但是手腳各有六條經脈,為什麼傷寒只會傳到腳的六條經脈,而不會傳到手的六條經脈呢?劉草窗認為:腳的六條經脈屬性是水、土、木,水遇到寒冷會結冰,土遇到寒冷會裂開,木遇到寒冷會葉落枝枯。手的六條經脈只屬性金和火,火能克制水而能抵禦寒冷,金遇到寒冷會更加堅硬。這個道理很明顯,請問你怎麼看?我說:這個說法表面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不是這樣。我來說說我的看法:人頂著天、踩著地,身體的上半部由天氣主宰,下半部由地氣主宰,所以上半身多受到風熱影響,下半身多受到寒濕影響。
一年有六個時節的氣,前三個時節是春夏,陽氣上升,萬物生長,所以人體的上半身和這時節相應;後三個時節是秋冬,陽氣下降,所以人體的下半身和這時節相應。從十月小雪之後,是一年中六氣的結束,太陽寒水主事,過度勞累的人,他們的太陽寒水之氣,就會趁虛侵入腳的太陽膀胱經,這是同氣相求的緣故。另外,也有說法是熱先從頭部開始,寒先從腳部開始,這也是有道理的。
寒邪鬱積久了,就會依序傳到陽明、少陽,以及三陰的經脈,都是從腳的經脈開始傳,然後才慢慢傳到手的六條經脈。這是人體配合天地自然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有人問:三焦是腑,有人說心包絡是臟,有人說命門是臟。《脈訣》說:三焦沒有形狀,只是空有名稱。有人說三焦和心包絡,都是有名無實的腑臟,而且它們的位置都在胸膈之中。有人說心包絡是胸中的脂肪膜,也有人說是包著心臟的肉。這些說法不一致,到底哪個對哪個錯呢?請你明白地告訴我。我說:這個道理很深奧,很難說清楚。雖然如此,如果不懂得天地人之間的道理,怎麼能稱得上是醫生呢?我簡單地說一下:凡是萬物有形狀而附著在地面上的,一定有天上的現象來對應它。
用五行的理論來說,在地面上有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在天空則有風、熱、濕、燥、寒五種氣,加上相火就成了六氣。人效法天地,身體裡的五臟六腑,和天地造化生成的道理完全相符。所以,天上的風,對應地上的木,對應人體的肝和膽。天上的熱,對應地上的火,對應人體的心和小腸。天上的濕,對應地上的土,對應人體的脾和胃。
天上的燥,對應地上的金,對應人體的肺和大腸。天上的寒,對應地上的水,對應人體的腎和膀胱。在這五種之外,還有一種相火在天地之間上下流動,所以合稱為五運六氣。人體的相火,也在腔子裡面,在上下肓膜之間流動,這就是三焦,也符合五臟六腑的規律。丹溪說:天沒有這種火,就不能產生萬物;人沒有這種火,就不能生存。
《內經》把心包絡當作臟,配合三焦成為六臟六腑,總共有十二經脈。兩腎本來是一個臟,沒有左右之分。越人開始把它們分開,但也沒有說它是相火的臟。玉叔和才提出三焦和命門是表裡的關係,這也有很深的含義。命門雖然是水臟,實際上是相火寄居的地方。它的意思是左邊屬陰,右邊屬陽;左邊屬血,右邊屬氣;左邊屬水,右邊屬火。左邊靜守常規而主宰水,右邊活動變化而化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