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瘟疫(附:大頭天行病,蝦蟆瘟)
論
《內經》曰: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是以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安樂者未之有也。俗名瘟病,醫書曰疫癘,曰黃病,嶺南閩廣等處曰瘴氣,蓋指山嵐霧露煙瘴濕熱惡氣而名之也,一皆觸冒四時不正之氣而為病焉。《傷寒論》曰:春應溫而反清,夏應熱而反寒,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
龐安常曰:疫氣之發,大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悉由氣運郁發、有勝有伏、遷正退位之所致也。視斯疾者,其可不推運氣而治之乎。陶氏曰:夫疫氣之中人,輕重不一,仲景無治法,後人用敗毒散治,甚得理,然亦有愈不愈者,蓋疫氣有淺深,資稟有壯怯。怯而受癘氣之深者,雖智者尚不能治,況庸劣之士乎。
白話文:
論
《黃帝內經》說:蒼天的氣息,清淨則心志安寧,順應它則陽氣堅固,即使有邪氣入侵,也無法傷害。又說:冬天不儲藏精氣,春天就一定會染上瘟病。因此,那些過於房事勞累、辛苦操勞的人,很少能安然無恙。民間稱之為瘟病,醫書則稱之為疫癘,黃病,嶺南、閩廣等地則稱之為瘴氣,都是指山嵐霧露、煙瘴濕熱的惡劣氣息而命名的,都是因為觸犯了四時不正之氣而生病。
《傷寒論》說:春天應該溫暖而反倒寒冷,夏天應該炎熱而反倒寒冷,秋天應該涼爽而反倒炎熱,冬天應該寒冷而反倒溫暖。
龐安常說:疫氣的發作,大則流行天下,其次是流行一方,再其次是流行一鄉,最後是偏著一家,都是由氣運鬱結發散、有盛有衰、遷移正氣退位的緣故。觀察這種疾病,怎能不推究運氣而治療呢?
陶氏說:疫氣侵犯人體,輕重不一,仲景沒有制定治療方法,後人用敗毒散來治療,非常符合道理,但也有治癒和未治癒的人,這是因為疫氣有淺深之分,體質有強壯和虛弱之分。體質虛弱而受到疫氣侵犯深重的人,即使是聰明的人也難以治療,何況庸醫呢?
若資稟壯實,所感又淺,則庶幾可愈。切不可作傷寒正治而大汗大下也,但當從乎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藥(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也),看所中陰陽經絡脈證,而以二方加減和治之,殊為切當。學者宜詳察之,毋忽。
脈法
脈陽濡弱,陰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
溫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
溫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弦,十二日死。
溫病八、九日,頭身不疼,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澀澀,按之不鼓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白話文:
如果體質強健,感染程度輕微,那麼很有可能自行痊癒。切記不可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大汗大瀉,應該採用中和的方法,使用少陽、陽明二經藥物,根據感染的陰陽經絡脈證,加減調整少陽的柴胡湯和陽明的升麻葛根湯來治療,這樣才最恰當。學習者應仔細觀察,不可馬虎。
脈象濡弱而陽氣不足,陰弦緊縮,遇上溫熱病氣,容易變成瘟疫。
溫病發病兩三天,身體發熱,腹部脹滿,頭痛,飲食如常,脈象直而快,八天會死亡。
溫病發病四五天,頭痛腹脹並伴隨嘔吐,脈象細而弦,十二天會死亡。
溫病發病八九天,頭身不疼痛,眼睛不紅,面色不變,反而腹瀉,脈象澀澀,按之不鼓手指,時而有力,心下堅硬,十七天會死亡。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
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方法
丹溪曰:眾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時疫也,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用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為末,神麯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氣虛,以四君子湯下。血虛,以四物湯下。痰多,以大棗下。熱甚者,加童便(謂人中黃者,人糞也。
白話文:
溫病患者若出汗不暢,或者出汗達不到腳部,就會有生命危險。若出現四肢厥逆,自發出汗,脈搏強勁有力,則預示著病人能康復,若脈象虛弱無力,則預示著病人會死亡。
溫病患者如果出現腹瀉,腹痛劇烈,也會有生命危險。
丹溪先生說:許多人患病的症狀都很相似,這是因為流行的時疫所致。治療時有三種方法,分別是補益、散寒和降氣。可以用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研磨成粉末,用神麴糊做成丸劑,每次服用50到70丸。氣虛者,可以用四君子湯來治療;血虛者,可以用四物湯來治療;痰多者,可以用大棗來治療;熱症嚴重者,可以加童便。所謂人中黃,就是人糞。
今人多有以糞缸中清汁,頓飲一、二碗,病隨愈。然但恐畏其臭穢,不能下咽耳。故丹溪所取人中黃法,於冬月以竹截筒,削去青,兩頭留節,一頭打通一竅,以大甘草納入筒內,以竹釘塞其竅,投糞缸中,二、三個月取出,曬乾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
陶尚文治瘟疫法:
若病只在少陽經者,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微發之而愈。若病兼陽明經者,柴、葛二方合服之(小柴胡對升麻葛根湯也)。
白話文:
現代人常以糞缸裡的清水直接喝下一、兩碗,病就好了。但有些人害怕臭穢,無法吞嚥。因此丹溪先生取用人中黃的方法,在冬天用竹子截成筒狀,削去青皮,兩頭留節,一頭打通一個洞,放入大甘草,用竹釘塞住洞口,丟到糞缸裡,二、三個月後取出,曬乾後即可使用。
陶尚文治療瘟疫的方法:
如果病症只在少陽經,可以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稍微發散治療即可痊癒。如果病症同時侵犯陽明經,則需要同時服用柴胡和葛根湯(小柴胡對升麻葛根湯)。
若見太陽證,大便泄者,以本方(小柴胡也)去黃芩對五苓散,尤當看脈寒熱,若無寒去桂留芩。
若小便不利,是膀胱本病,本方加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陰經,無熱證見者,用理中湯,此證必須腹痛而瀉。明日瀉止痛止,仍用小柴胡和之。
若入少陰經及厥陰經,用陰證傷寒傳經法治之。
若初看未端的,且先以敗毒散治之,看歸在何經,再隨經施治,無不效者。
若發黃,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未退,茯苓滲濕湯。
白話文:
如果看到太陽病症,伴有大便泄瀉,就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再加入五苓散,要特別注意脈象的寒熱,如果沒有寒症就去除桂枝,保留黃芩。
如果小便不利,那是膀胱本身的疾病,就用小柴胡湯加入去桂五苓散。
如果進入太陰經,沒有發熱症狀,就用理中湯,這種症狀必須伴隨腹痛和瀉瀉。第二天瀉瀉止住,疼痛也消失,就繼續用小柴胡湯合在一起服用。
如果進入少陰經或厥陰經,就用陰證傷寒傳經的方法治療。
如果剛開始看病還不確定病症,就先用敗毒散治療,觀察病症歸屬於哪條經絡,再依據經絡施治,效果一定很好。
如果出現發黃,就用小柴胡湯合去桂五苓散。如果黃疸沒有消退,就用茯苓滲濕湯。
瘟疫作渴,本方加石膏、知母。濕溫渴,蒼朮白虎湯。
瘟疫發狂不識人,大柴胡湯加當歸。如大便泄者,三黃石膏湯、柴苓湯。
瘟疫胸膈滿悶,本方中加枳殼、橘紅、黃連。若大便不通,大柴胡湯微利之。
白話文:
瘟疫治療方
瘟疫作渴, 應當服用原本的方劑,並加入石膏和知母。
濕溫渴, 應當服用蒼朮白虎湯。
瘟疫發狂不識人, 應當服用大柴胡湯並加入當歸。若大便泄瀉,則應當服用三黃石膏湯或柴苓湯。
瘟疫胸膈滿悶, 應當服用原本的方劑,並加入枳殼、橘紅和黃連。若大便不通,則應當服用大柴胡湯,使其微微通便。
三黃石膏湯
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五分),豆豉(半合),麻黃(一錢),梔子(五枚)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三分,連進三、五劑愈。
敗毒散,治瘟疫。(四時通用。)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三黃石膏湯
方劑:
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五分),豆豉(半合),麻黃(一錢),梔子(五枚)
製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共為一劑,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一杯三分,連續服用三到五劑即可痊癒。
主治:
敗毒散,用於治療瘟疫,四季皆可使用。
方劑: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註解:
- 方劑中藥材的劑量和用法,請參照專業醫師的指導。
- 「[ ]」內為現代中藥名稱,方便理解。
- 古代藥材單位換算,一錢約等於3.75克,一合約等於10克,一盞約等於200毫升。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或沸湯點服亦可。此藥治傷寒瘟疫,風濕風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不問老人、小兒皆可服。或嶺南煙瘴之地,或瘟疫時行,或人多風痰,或處卑濕之地,腳氣痿弱,此藥不可缺也。日三、五服,以知為度。一方加薄荷少許,每服五錢,加姜,水煎服。
九味羌活湯(方見傷寒門。),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服之,取汗而愈,其效如神。
黑奴丸,治瘟毒發斑,煩躁大渴,及時行熱病,六、七日未得汗,脈洪大而數,面赤目眩,身痛大熱,狂言欲走,渴甚。又云: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為壞傷寒,醫所不治,棄為死人,精魄已竭,心下尚溫,斡開其口灌藥,下咽則活。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溫熱服用,也可以用沸水沖服。此藥可以治療傷寒瘟疫、風濕風眩、四肢疼痛、怕冷發熱、脖子僵硬眼睛疼痛,不論老人小孩都可以服用。尤其是在嶺南煙瘴之地,或瘟疫流行之時,或人們容易患風痰,或居住在潮濕的地方,出現腳氣痿弱,這個藥就不可或缺了。每天服用三到五次,以藥效顯著為度。另外一個方法是加入少量薄荷,每次服用五錢,加姜,水煎服。
九味羌活湯可以用來治療瘟疫初感,在一、兩天內服用,使人出汗而痊癒,效果如同神效。
黑奴丸可以用來治療瘟毒發斑、煩躁口渴,以及時行熱病,病程六、七天未出汗,脈搏洪大而快,臉色發紅眼睛昏花,身體疼痛發熱,神志不清想亂跑,口渴難耐。此外,如果病程五、六天以上沒有好轉,熱氣在胸中,嘴巴緊閉不能說話,這是屬於壞傷寒,醫術無法治療,被認為是死人,精氣神已經耗竭,但心口還有些溫熱,可以撬開嘴巴灌藥,藥物順利下咽就能活過來。
黃芩,釜底煤,芒硝,麻黃,梁上塵,小麥奴,灶突墨(各一兩),大黃(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新汲水化服,飲水盡足當發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時頃不汗,再服一丸,須見微利。若不渴,不可與此藥。
神朮散(太無),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憎寒壯熱,身痛,專主山嵐瘴氣之妙劑也。
陳皮(二錢),蒼朮,厚朴(各一錢),甘草,藿香,石菖蒲(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黃芩散(太無)
組成:
- 黃芩、釜底煤、芒硝、麻黃、梁上塵、麥奴、灶突墨(各一兩)
- 大黃(一兩三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大小如彈子。
用法:
用新汲取的清水化服,喝水至飽。當出現發寒症狀時服用,寒退汗出即可痊癒。若服藥後短時間內未見出汗,可再服一丸,並應注意觀察是否有輕微的腹瀉。若無口渴現象,則不可服用此藥。
主治:
四時瘟疫、頭痛項強、惡寒發熱、身痛,尤其適合治療山嵐瘴氣。
加味方:
- 陳皮(二錢)、蒼朮、厚朴(各一錢)、甘草、藿香、石菖蒲(各一錢五分)
注:
- 方中「釜底煤」、「梁上塵」、「灶突墨」均為藥用礦物,現代醫學已不再使用。
- 「麥奴」為小麥的麩皮。
上細切,作一服,加姜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一方無菖蒲,有香附一錢,名神朮散氣散。
附:大頭天行病
丹溪曰:大頭病,乃濕熱在高巔之上,用羌活及酒炒黃芩、酒蒸大黃,隨病加減,切不可用降藥。
東垣曰:陽明邪熱太甚,實資少陽相火而為之也。濕熱為腫,火盛為痛,此邪見於頭,多在兩耳前後先出,皆主其病也。治法大不宜速藥,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宜用緩藥緩服,徐徐少與,當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處治之。陽明為邪首大腫,少陽為邪出於耳項前後也。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片,作為一劑藥,加入三片薑、一顆紅棗,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去渣溫服。另外一種配方則沒有菖蒲,改用一錢香附,名為神朮散氣散。
二黃湯(東垣),治大頭天行疫病。
黃芩(酒製炒),黃連(酒製炒),生甘草(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黏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亦時時少與,毋令飲食在後。如未已,只服前藥,取大便利、邪氣已則止。
前方宜各少加引經藥,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栝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甘草、荊芥、防風,並與上藥相合用之。或云:頭痛酒芩,口渴乾葛,身痛羌活、桂枝、防風、芍藥,俱宜加之。
白話文:
東垣的二黃湯專治流行性腦炎,用黃芩、黃連、甘草各等分,細切,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慢慢喝下。如果病情未退,就用鼠黏子不拘多少,用水煎,加入芒硝等量,也時時少喝一些,不要讓飲食在藥後。如果還沒有好轉,就只服用前面的藥,直到大便通暢,邪氣散去為止。
以上藥方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加一些引經藥,例如陽明熱盛口渴,加石膏;少陽熱盛口渴,加栝蔞根;陽明經絡行滯,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經絡行滯,加甘草、荊芥、防風,與原方藥物一起服用。也有人說頭痛加酒芩,口渴加乾葛,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這些都可以加入藥方。
普濟消毒飲子(東垣),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頭傷寒,諸藥雜治,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而為腫耳。須用下項藥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活者甚眾。時人皆曰天方,謂天仙所制也。遂刻諸石,以傳永久。
黃芩(五錢,酒製炒),黃連(五錢,酒製炒),人參(三錢),陳皮(去白,二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玄參(二錢),白殭蠶(七分,炒),升麻(七分),柴胡(五分),桔梗(三分),板藍根(一錢),馬勃(一錢),鼠黏子(一錢)
白話文:
南宋泰和二年四月,百姓疫病流行,初期感到怕冷发热、身体沉重,接着头面肿胀,眼睛睁不开,呼吸困难,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民间称为“大头伤寒”,各种药物治疗,最终都无法治愈,病情逐渐危重。东垣先生说:“身体上半部分属于阳气,邪热侵入心肺之间,向上攻伐头面而致肿胀。”于是他开出这个方子,研成细末,一半用汤调服,一半用蜂蜜做成丸剂含化,服用后都痊愈,救活了很多人。当时人们都称之为“天方”,认为是天仙所制。于是将它刻在石头上,流传后世。
上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風、川芎、薄荷、當歸身,細切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時稍熱服之。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勢甚者,以砭針刺之。
附:蝦蟆瘟
丹溪曰:蝦蟆瘟,屬風熱,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搗汁,謂火煅蚯蚓糞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調敷之。或五葉藤、車前草皆可搗敷之,有效。
白話文:
藥物服用方法同上。可以另外加入防風、川芎、薄荷、當歸,切碎五錢,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後溫熱服用。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幫助通便。腫脹嚴重者,可以用砭針刺破。
附:蝦蟆瘟
丹溪先生說:蝦蟆瘟屬於風熱,可用防風通聖散加減服用。也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入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用側柏葉搗汁,或用火煅蚯蚓糞敷患處。也可以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用醋調敷患處。五葉藤、車前草都可以搗碎敷用,都有效果。
甘桔湯,治冬瘟,咽喉腫痛。
甘草,桔梗(各等分。)
上細切,水煎,時時頻呷之。
萎蕤散,治冬瘟,頭面腫。
萎蕤(二錢五分),石膏(一錢五分),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青木香,川芎(各五分),干菊花(一錢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日三服。
(祖傳方)
人黃散,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白話文:
甘桔湯用來治療冬瘟,症狀為咽喉腫痛。取等量的甘草和桔梗,切碎後用水煎煮,經常服用。萎蕤散用來治療冬瘟,症狀為頭面腫。取萎蕤二錢五分,石膏一錢五分,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青木香、川芎各五分,干菊花一錢五分,切碎後用水煎煮,一天服用三次。人黃散用來治療一年四季的疫癘,以及大頭天行等疾病。
甘草(三錢),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細研,一兩重)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薄荷桔梗湯送下,日三、五服。煎藥: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五分,水煎服。疫癘,夏感寒,伏於少陰,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腎傷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錢,加姜五片,煎服。大頭天行病,從頤頷腫熱者,又名顱𡵚瘟,東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黃芩、酒蒸大黃加減,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湯不愈者,仍用陳皮、紫蘇發散而愈。
白話文:
將甘草三錢、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以及風露中年遠者佳的糞缸岸(用水研磨成細粉,一兩重)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薄荷桔梗湯送服,一天服用三到五次。煎藥時,將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五分,用水煎服。若是患有疫癘,夏季感受寒氣,寒邪伏於少陰,出現咽痛,之後必定腹瀉的腎傷寒,則需使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錢,加入姜五片煎服。至於大頭天行病,從下巴腫熱者,又名顱𡵚瘟,東垣醫書中有方子使用羌活、酒炒黃芩、酒蒸大黃加減,用水煎服。若服用小柴胡湯十五到十六日未見好轉,則可繼續服用陳皮紫蘇發散而痊癒。
又法:灑炒黃芩、黃連為君,炙甘草為佐,水煎,細細呷之。再加鼠黏子、酒蒸大黃煎,入芒硝,亦細細頻與服之,微利為度。腫減後,去後三味,只服前藥。如渴,屬陽明,加石膏;屬少陽,加栝蔞根。若陽明行經,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加羌活、荊芥、防風。
如頭痛,加黃芩;渴,加葛根;身痛,加羌活、防風、荊芥、桂枝、芍藥,隨宜用之,入上藥相合煎服。或時疫腫毒疙瘩,或臟腑積熱,發於頭項,咽嗌堵塞,水漿不下,或面赤,脈浮洪,熱甚,漏蘆湯治之。升麻、黃芩、大黃各一兩,藍葉(即大青葉)、玄參各二兩,煎服。
白話文:
將黃芩、黃連炒至微黃,作為主藥,炙甘草作為輔藥,用水煎煮,慢慢服用。再加入鼠黏子,用酒蒸煮大黃煎,加入芒硝,同樣慢慢頻頻服用,以微微通便為度。腫脹消退後,去掉後面三味藥,只服用前面的藥。如果口渴,屬於陽明經,就加石膏;屬於少陽經,就加栝蔞根。若陽明經氣血運行不暢,就加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經氣血運行不暢,就加羌活、荊芥、防風。
如果頭痛,就加黃芩;口渴,就加葛根;全身疼痛,就加羌活、防風、荊芥、桂枝、芍藥,依情況適量使用,配合上述藥物煎煮服用。或者流行性疾病引起腫毒疙瘩,或臟腑積熱,發於頭頸,咽喉堵塞,水液無法吞嚥,或者面部發紅,脈搏浮大而有力,熱症嚴重,則可用漏蘆湯治療。升麻、黃芩、大黃各一兩,大青葉、玄參各二兩,煎服。
(丹溪活套)云:眾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時疫。蓋冬月閉藏之時,反行春令,溫勝於寒,而發泄真陰,土勝水虧矣。所勝者妄行,土有餘也。所生者受病,所勝者侮之,火土相合,濕熱相聚。故春來木長之時,無水滋生化源,故人病瘟。治有三法,見前。春感清氣,無汗惡寒,為疫癘,通用升麻葛根湯。
春感清氣,發熱而渴,不惡寒,宜解肌湯,葛根、黃芩、芍藥各一錢,麻黃一錢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棗一枚,水煎服。春溫,發熱咳嗽,身疼口燥渴,脈浮洪熱甚,宜小柴胡湯加桂枝治之。咳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人參。脈實渴,宜大柴胡湯下之。
白話文:
丹溪翁說:很多人同時生病,都是因為當時流行的疫病。因為冬天應該閉藏,卻反而是春天的氣候,溫熱勝過寒冷,導致身體精華外泄,脾土過旺而腎水不足。過旺的土氣妄行,脾土有餘。脾土生肺,肺受到傷害而生病,脾土又侮辱肺金,火土相合,濕熱聚集。所以到了春天木氣生長時,沒有水氣滋養,人就容易得瘟疫。治療有三种方法,前面已經說過。春天感染了清氣,沒有汗惡寒,屬於疫癘,可以用升麻葛根湯。
春天感染了清氣,發燒口渴,不惡寒,應該用解肌湯,葛根、黃芩、芍藥各一錢,麻黃一錢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棗一枚,水煎服。春天溫熱,發燒咳嗽,身體疼痛口乾舌燥,脈象浮洪熱盛,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桂枝治療。咳嗽,加五味子。口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人參。脈象實證口渴,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
渴,加知母、石膏。凡溫病,脈黃柏俱浮,素傷於風,因而傷熱,風熱相搏。其證四肢不收,身熱自汗,頭痛喘息,發渴昏睡,或體重不仁。慎勿發汗,汗之則譫語煩躁,目昧無睛光。病在少陰厥、陰二經,宜萎蕤湯、人參敗毒散、葛根龍膽湯、小柴胡湯。甚者,栝蔞葛根湯。
脈浮身腫汗出,漢防己湯。誤汗者,防己黃耆湯。四時傷寒疫癘,或傷風有汗,或風濕,身腫體痛,惡風口乾,日晡潮熱,脈實,並用人參敗毒散。夏應熱而反寒,夏及秋初而為暴寒,折於盛暑,熱結四肢,則壯熱頭痛,或寒傷於胃,下利膿血或水瀉,脈實者宜下之安。調中湯加:大黃三錢,葛根、黃芩等藥各二錢。
白話文:
口渴時,可以服用知母和石膏。對於溫病,脈象浮,且患者平常容易受風寒,因此傷到熱氣,風熱相互搏鬥。症狀包括四肢無力、發熱自汗、頭痛呼吸急促、口渴昏睡,或身體麻木。要小心不要發汗,因為發汗會導致患者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眼睛昏暗無神。病症屬於少陰厥、陰二經,可以使用萎蕤湯、人參敗毒散、葛根龍膽湯、小柴胡湯治療。病情嚴重者,可以服用栝蔞葛根湯。
脈象浮、身體浮腫、汗出,可以使用防己湯治療。誤服汗藥的,可以使用防己黃耆湯。一年四季的傷寒疫病,或受風寒後出汗,或風濕,身體浮腫疼痛,畏風口乾,下午發熱,脈象實,都可以服用人參敗毒散。夏季應該熱而反寒,夏季和秋季初的時候容易發生暴寒,在盛暑時節,熱氣凝結在四肢,就會出現發熱頭痛,或者寒氣傷到胃,出現腹瀉膿血或水瀉,脈象實者,可以使用調中湯加:大黃三錢,葛根、黃芩等藥各二錢。
(醫案)
東陽李文會內子陳氏,年二十九,三月間得瘟疫證,病三日經水適來,發熱愈甚,至七、八日病劇,胸中氣築作痛,莫能臥。眾醫技窮辭去,黑夜來迎予診治。病者以綿花袋盛托背而坐於床,令婢磨胸不息,手六脈俱微,數極而無倫次,又若蝦游狀。予問曰:恐下早成結胸耳?主人曰:未曾下。
予再思之,三日而經水適來,致中氣虛,與下同。用黃龍湯、四物湯、小陷胸湯共合一劑,加薑、棗煎服。主人曰:此藥何名?予曰:三合湯也。一服而諸病悉減,遂能臥。再服,熱退而病全安。愈後,又因食粥太多而病復熱,又作內傷處治,而用補中益氣湯出入加減調理而愈。
白話文:
東陽的李文會先生的妻子陳氏,二十九歲,三月間染上瘟疫,生病三天後正好來月經,發燒更加嚴重,到第七、第八天病情危重,胸中氣悶疼痛,無法躺下。其他醫生束手無策,紛紛告辭。深夜,李先生請我前來診治。病人用棉花袋支撐著背部坐在床上,讓婢女不停地揉搓她的胸口,六脈皆微弱,脈象極快而且雜亂無章,像蝦子一樣遊動。我問道:「恐怕是下痢過早,導致胸悶閉塞了吧?」李先生說:「她還沒拉肚子。」
我再次思考,她生病三天後正好來月經,導致中氣虛弱,與拉肚子相似。於是,我用黃龍湯、四物湯、小陷胸湯三種藥方合在一起,加入生薑、紅棗煎服。李先生問:「這藥叫什麼名字?」我回答:「叫三合湯。」服用一劑後,所有症狀都減輕了,她能躺下了。再服用一劑,退燒後病全好了。康復後,她又因為吃粥太多導致發燒,我又針對內傷進行治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調整,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