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二 (3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0)

1. 痰飲

上為細末,神麯糊入薑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送下。此藥重在風化硝。一方加蒼朮五錢,滑石一兩。一方無南星,有白朮。一方有枳實,倍青礞石。

枳實瀉痰,能沖牆倒壁。黃芩治痰,假其下火也。天花粉,大能降上膈熱痰。海粉,熱痰能降,濕痰能燥,頑痰能消。

人中黃,飯丸,如綠豆大,每服十數丸,白湯送下,能降陰火,清痰,又治食積。

痰因火盛逆上,治火為先,白朮、黃芩、石膏之類。

凡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補血制相火,其痰自除,血藥必用薑汁傳送。

痰成塊、吐咯不出、氣鬱滯者,難治。

脾虛者清中氣,二陳湯加白朮之類,兼用提藥。

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

二陳湯,一身之痰都管,治痰之要藥也。欲下行加引下藥,上行加引上藥(引上,柴胡、升麻、防風之類。引下,黃柏、木通、防己之類)。又曰:二陳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陳皮(去白,一錢),半夏(湯泡七次,二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以上丹溪方法又七條)

導痰湯(局方),治風濕痰等證。

半夏(二錢,湯泡七次),南星(煨裂),橘紅(去白),枳殼(麩炒黃色)甘草(炙),茯苓(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如久嗽肺燥熱者,去半夏,加五味子九枚,杏仁五分。

千緡湯(局方),治風痰壅盛。

半夏(湯泡七次,七個四破),皂角(一寸,去皮炒黃),甘草(炙,一寸)

上細切,作一服,入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利膈化痰丸(丹溪)

南星(煨裂),蛤粉,半夏(湯泡),貝母(去心),栝蔞仁(去殼),香附(去皮,童便浸),皂角(去皮弦),杏仁(去皮尖,炒),青黛(各等分)

上以前六味研為細末,卻以皂角杵碎煎濃汁,擂杏仁如泥,再以薑汁和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滾痰丸(王隱君方),治濕熱、食積,成窠囊、老痰。

大黃(酒拌蒸),黃芩(去朽,各半斤),沉香(五錢),礞石(硝煅黃金色,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強弱,加減丸數。

神術丸(丹溪),治痰飲。

蒼朮(一斤,米泔浸),生芝麻(五錢,用水二小盞研細取漿),大棗(十五枚,煮肉研細)

上以蒼朮焙乾為末,然後以芝麻漿及棗肉和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湯下。

黃芩利膈丸(東垣),除胸中熱,利膈上痰。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湯泡七次),澤瀉(去毛),黃連(各五分),天南星(煨裂),枳殼(麩炒),陳皮(去白,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五分)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神麯糊加入薑汁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用薑湯送服。這個藥的重點在於使用風化硝。有個方子會加入蒼朮五錢、滑石一兩。另一個方子則不用南星,改用白朮。還有一個方子會加入枳實,並將青礞石的用量加倍。

枳實能瀉痰,力量強大到能衝倒牆壁。黃芩治療痰,是藉助它降火的功效。天花粉,很能降低上膈的熱痰。海粉,熱痰能降,濕痰能燥,頑痰能消除。

人中黃,做成飯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十幾顆,用白開水送服,能降陰火,清除痰液,也能治療食積。

痰是因火氣旺盛而向上逆行所導致,所以治療要先處理火,可以使用白朮、黃芩、石膏之類的藥材。

凡是久病的人,陰火會上升,導致身體的津液生成痰液,而不是生成血液,應該要補血來抑制相火,這樣痰自然就會消除,而補血的藥必須要用薑汁來引導。

如果痰已經結成塊狀,吐也吐不出來,而且氣機鬱滯,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

脾虛的人應該要清利中氣,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加入白朮之類的藥材,同時搭配提氣的藥物。

健壯脾土,乾燥脾濕,是治療痰的根本。

二陳湯,可以治療全身的痰,是治療痰的重要藥方。如果想要讓藥性往下走,就加入引導向下走的藥材;想要讓藥性往上走,就加入引導向上走的藥材(引導向上走的藥材如柴胡、升麻、防風之類;引導向下走的藥材如黃柏、木通、防己之類)。還有一種說法是,二陳湯加入升提的藥材,能使大便潤滑、小便順暢。

二陳湯的組成: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一錢)、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二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用水一碗,煎到剩七分,溫服。

(以上是朱丹溪所提出的七種方法)

導痰湯(出自《局方》),可以治療風濕痰等症狀。

導痰湯的組成:半夏(二錢,用熱水浸泡七次)、南星(煨烤至裂開)、橘紅(去除白色部分)、枳殼(用麩皮炒至黃色)、甘草(炙烤)、茯苓(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五片,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一碗,溫服。如果久咳而且肺燥熱,可以去掉半夏,加入五味子九顆、杏仁五分。

千緡湯(出自《局方》),可以治療風痰壅盛。

千緡湯的組成: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切成七塊四片)、皂角(一寸,去除外皮炒至黃色)、甘草(炙烤,一寸)。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用水一碗,煎到剩七分,溫服。

利膈化痰丸(出自丹溪)

利膈化痰丸的組成:南星(煨烤至裂開)、蛤粉、半夏(用熱水浸泡)、貝母(去除中心)、栝蔞仁(去除外殼)、香附(去除外皮,用童子尿浸泡)、皂角(去除外皮的弦)、杏仁(去除外皮尖端,炒過)、青黛(各等分)。 將以上前六味藥材磨成細末,然後將皂角搗碎煎煮濃汁,將杏仁搗成泥狀,再用薑汁和蒸餅做成藥丸,像綠豆那麼大,用青黛做外衣,每次服用五十顆,用薑湯送服。

滾痰丸(出自王隱君的方子),可以治療濕熱、食積,以及形成巢穴狀的頑固老痰。

滾痰丸的組成:大黃(用酒拌過蒸熟)、黃芩(去除腐朽部分,各半斤)、沉香(五錢)、礞石(用硝石煅燒成黃金色,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滴水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顆,依照個人體質強弱增減藥丸數量。

神術丸(出自丹溪),可以治療痰飲。

神術丸的組成:蒼朮(一斤,用米泔水浸泡)、生芝麻(五錢,用水兩小碗磨碎取漿)、大棗(十五枚,煮熟去核搗成泥)。 將蒼朮烘乾磨成粉末,然後用芝麻漿和棗泥混合均勻,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七十顆,用溫水送服。

黃芩利膈丸(出自東垣),可以清除胸中的熱,疏通膈上的痰。

黃芩利膈丸的組成: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澤瀉(去除毛鬚)、黃連(各五分)、天南星(煨烤至裂開)、枳殼(用麩皮炒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