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八 (4)
卷之八 (4)
1. 五癇
凡治小兒五癇,皆當隨臟治之。每臟各有一獸所屬。如犬癇,反折上竄,犬叫,肝也。牛癇,目直視,腹滿,牛叫,脾也。雞癇,驚跳,反折,手縱,雞叫,肺也。豬癇,如屍吐沫,豬叫,腎也。羊癇,目瞪吐舌,羊叫,心也。五癇重者死,病後甚者亦死,治法並用五色丸主之。
五色丸
硃砂(另研),珍珠末(各五錢),雄黃(一兩,一作三兩),水銀(二錢半,一作二兩),黑鉛(二兩,同水銀熬)
按:用黑鉛二兩,水銀當作二兩者為是,無疑矣。
上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對於治療兒童的五種癲癇症狀,都應根據不同的臟腑來對症下藥。每種臟腑都相應一種動物的特徵。例如,像犬癇,患者會出現身體向後彎曲,向上衝動,發出類似狗叫的聲音,這是由肝臟問題引起的。牛癇,患者眼睛直視,腹部脹滿,發出類似牛叫的聲音,這是由脾臟問題引起的。雞癇,患者驚嚇跳躍,身體向後彎曲,手腳放鬆,發出類似雞叫的聲音,這是由肺部問題引起的。豬癇,患者像屍體一樣吐出泡沫,發出類似豬叫的聲音,這是由腎臟問題引起的。羊癇,患者眼睛瞪大,舌頭伸出,發出類似羊叫的聲音,這是由心臟問題引起的。如果五種癲癇症狀嚴重或病情惡化,可能會導致死亡,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五色丸。
【五色丸】
硃砂(需單獨研磨),珍珠粉(各五錢),雄黃(一兩,也有說法是三兩),水銀(二錢半,也有說法是二兩),黑鉛(二兩,與水銀一起熬煮)
註解:使用二兩的黑鉛,相對應的水銀應該也是二兩,這是沒有疑問的。
將以上材料和蜂蜜一同熬製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四丸,用煎煮的金銀花和薄荷湯送服。
2. 諸疳證
論
《內經》曰:數食肥,令人內熱;數食甘,令人中滿。蓋其病因肥甘所致,故命名曰疳。若夫襁褓中之乳子,與四五歲之孩提,乳哺未息,胃氣未全,而穀氣尚未充也。父母不能調攝,惟務姑息,舐犢之愛,遂令恣食肥甘,與夫瓜果生冷,及一切烹飪調和之味,朝餐暮食,漸成積滯膠固,以致身熱體瘦,面色痿黃,或肚大青筋,蟲痛瀉利,而諸疳之證作矣。
錢仲陽曰:小兒病疳,多因大病後或吐瀉後以藥下之,致脾胃虛損亡津液而成,蓋此證實由愚醫之所害耳。斯言也,特一端耳,未可悉以為然,其所謂大病吐瀉,豈非飲食之所致歟?夫仲陽為兒醫之祖,豈有誤邪?其所論諸疳形證治法,班班可考,學者不可不審。如疳在肝,則白膜遮睛,法當補肝,地黃丸主之。
疳在心,則面頰赤,身體壯熱,法當補心,安神丸主之。疳在脾,則體黃腹大,好食泥土,法當補脾,益黃散主之,疳在肺,則氣喘,口鼻生瘡,亦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此虛者補其母也。疳在腎,則極瘦而身生瘡疥,法當補腎,地黃丸主之。筋疳則瀉血而瘦,當服補肝地黃丸。
骨疳,喜臥冷地,當服補腎地黃丸。內疳則目腫腹脹,利色無常,或沫青白,漸而瘦弱,此冷證也,宜服木香丸。外疳,鼻下赤爛,自揉鼻頭,有瘡不結痂,繞耳而生,當用治瘡爛蘭香散、白粉散等藥。法曰:諸疳皆依本臟而補其母,則子自安。假令日中潮熱,是心經虛熱也,肝為心之母,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而潮熱愈矣。余皆仿此。
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而治,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冷則用木香丸,熱則當用胡黃連丸,冷熱疳並宜用如聖丸之類。惟小兒之腑臟柔弱,不可痛擊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證。為兒醫者,常當以幼幼之心為心而善調之,毋縱巨膽,妄為施治,以絕人之嗣續,幸甚!
脈法
(並見前總章。)
方法
地黃丸(補肝腎虛),治肝疳白膜遮睛,筋疳瀉血,腎疳身瘦瘡疥,骨疳喜臥冷地。又治胃怯、不言、解顱。小兒年長不能行者,專服神效。
熟地黃(酒洗,八錢),山茱萸,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兒三丸至五丸,熟水空心化下。年長者,量增丸數。
安神丸,治邪熱驚啼,心疳面黃頰赤壯熱。(方見驚風門。)
益黃散(又名補脾散)治小兒脾胃虛寒,脾疳體黃腹大,好食泥土,肺疳氣喘,口鼻生瘡等證。
陳皮(一錢),青皮,訶子皮,甘草(炙,各五分),丁香(二分)
上作一服細切,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愚每於本方加參、術各一錢效)。
木香丸,治瘦冷疳。
木香,青皮,檳榔,肉豆蔻(各二錢半),麝香(一錢,另研),續隨子(一兩,去油),蝦蟆(大壯者,一名蟾酥,俗名風雞,三個,燒存性)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送下。
胡黃連丸,治肥熱疳。
胡黃連,宣黃連(各五錢),硃砂(二錢半,另研)
上為細末和勻,填入獖豬膽內,用淡漿煮,以杖子加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時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
一方,去足蝦蟆五錢,焙乾不燒。
蘭香散,治外疳鼻下赤爛。
蘭香葉(收二錢,燒存性),銅青,輕粉(各五分)
上為細末,干敷之。
白粉散,治疳瘡。
烏賊魚骨末(七錢),白芨末(三錢),輕粉(一錢)
上為末和勻,先用清漿水洗瘡,拭乾敷之。
如聖丸,治冷熱疳瀉。
使君子(一兩,去殼),胡黃連,川黃連,白蕪荑(去皮,炒,各二兩),麝香(五分,另研),干蝦蟆(五個,酒煮搗膏)
上為細末,以蝦蟆膏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五、七丸,以上十丸至十五丸,人參湯下,不拘時服。
香蟾丸,治疳消、食積、蟲積、肉積,及治腹脹大。
三稜(醋浸炒),蓬莪朮(醋浸炒),青皮(去白),神麯(炒),麥糵曲(炒),草龍膽(酒浸炒),檳榔(各五錢),木香(二錢),川楝子(去核,酒煮),使君子(去殼),胡黃連,川黃連(各四錢),陳皮(五錢),白朮(二兩,一作一錢),乾蟾(五個)
上以白朮以上藥俱研為細末,以乾蟾用醋煮爛,搗成膏和藥,如干再加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清米湯送下。
蘆薈丸,治小兒疳氣,腹脹骨熱,
蘆薈(另研),木香,檳榔(各二錢半),蝦蟆(酒浸炙黃,去骨),黃連(各一兩),蕪荑(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各五錢),巴豆(三七粒,去殼,同上四味炒黃,去豆)
上為細末,豬膽汁丸,如小豆大,三歲兒三十丸,米湯下。
又方,治疳積腹大。
胡黃連(去疳積、果積),阿魏(醋浸,去肉積,各五分),麝香(當門子四粒),神麯(炒,去食積),川黃連(炒,去熱積,又去酒積,各二錢)
上為細末,豬膽汁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朮湯送下。
一方有蘆薈五分。
又方,治小兒疳病。
黃連,白朮,山楂肉(各五錢),胡黃連,蘆薈(各三錢,另研),蕪荑(二錢五分),神麯(炒,二錢)
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與之。
(祖傳方)
檳榔丸,小兒疳病,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其效如神。
檳榔(一兩),三稜(煨去毛,切,醋炒),蓬莪朮(醋炒,各五錢),青皮(去穰,麩炒黃色),陳皮(去白,各五錢),雷丸(去殼,五錢),蕪荑(水洗淨,二錢半),鶴蝨(三錢,略炒),乾漆(五錢,炒無煙),木香(三錢,不見火),砂仁(一錢),良薑(二錢,東壁土同炒),麥糵面(五錢,炒),胡黃連(三錢),甘草(三錢,炙),神麯(五錢,炒黃色),山楂肉(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