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急慢驚風

《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夫小兒八歲以前曰純陽,蓋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無以平木,故肝木常有餘,而脾土常不足也。為父母者,而有失於保養,其或衣服寒暄不調,以致外邪侵襲,或飲食之飢飽失節,以致中氣損傷,是故急慢驚風之候作矣。夫惟急驚屬肝木風邪有餘之證,治宜清涼苦寒瀉氣之藥。

慢驚屬脾土中氣不足之候,治宜中和甘溫補中之劑。若夫急驚之候,因聞不常之聲,或遇驢馬禽獸之號,以致面青口噤,或聲嘶而厥,發過則容色如故,良久復作,其身熱,面赤引飲,口鼻中氣熱,大小便黃赤色,惺惺不睡。蓋熱甚則生痰,痰盛則生風,偶因驚而發耳,宜用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丹等藥。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各種風邪導致的頭暈目眩,都屬於肝木失調。小孩子八歲以前是純陽之體,因為他們腎水不足,心火旺盛,所以肺金受制,無法制約肝木,導致肝木過盛,脾土不足。如果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讓他們穿衣不當,導致外邪入侵,或者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就會引起急驚風或慢驚風。急驚風屬於肝木風邪過盛,應該用清熱解毒、瀉氣的藥物治療。慢驚風屬於脾土中氣不足,應該用溫補中氣的藥物治療。如果孩子因為聽到不尋常的聲音,或者遇到驢馬禽獸的叫聲,就出現面色青白、口緊閉、聲音嘶啞、昏厥等症狀,發作後又恢復正常,過一會兒又發作,並且伴有發熱、面紅、口渴、口鼻氣熱、大小便黃赤、睡不安穩等現象,這是因為熱盛生痰,痰盛生風,偶爾因驚嚇而發作,可以用錢氏利驚丸、瀉青丸、抱龍丸、宣風散、五福化毒丹等藥物治療。

慢驚之證,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吐瀉日久,中氣大虛,而致發搐,發則無休止時,其身冷,面黃不渴,口鼻中氣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視,手足瘛瘲,筋脈拘攣。蓋脾虛則生風,風盛則筋急,俗名天吊風者,即此候也,治宜東垣黃耆湯、錢氏鉤藤丸、溫白丸、丹溪參朮湯送下硃砂安神丸之類。錢氏謂急驚為無陰之證,因心經實熱而陰不能以配陽,是為陽盛陰虛之候也。

白話文:

慢驚的症狀,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長期吐瀉,中氣虛弱,進而引發抽搐,發作時無休止,患者身體冰冷,臉色發黃不渴,口鼻中氣寒涼,大小便顏色發白,昏睡時眼睛外露,眼球向上看,手腳抽搐,筋脈緊繃。這是因為脾虛則生風,風盛則筋急,民間俗稱天吊風,就是這種情況。治療應當使用東垣的黃耆湯、錢氏的鉤藤丸、溫白丸、丹溪的參朮湯等方劑,並佐以硃砂安神丸等。錢氏認為急驚是無陰的症狀,因為心經實熱,陰氣不足而無法配陽,是陽盛陰虛的表現。

謂慢驚為無陽之證,因脾土虛甚而陽不能以勝陰,是為陰盛陽虛之候也。

愚按:小兒急慢驚風之證,其虛實寒熱,如天淵之隔,故急驚者十生一死,慢驚者十死一生。俗醫多不諳此理,混為一途而治,誤人多矣。業幼科者,宜推幼幼及人之心為心,庶幾斯世無夭折之赤子矣,幸甚!

脈法

(並見前總章。)

方法

丹溪曰:錢氏方乃小兒科之祖,其立例極妙,若能增損而用之,無不驗也。

又曰:驚風有二: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溫補。一云:當養脾,用參朮煎湯下安神丸。急驚屬痰熱,宜涼瀉。一云:用養血藥作湯,下降火清痰丸子抱龍丸之類。世以一藥通治二證,甚謬。

白話文:

慢驚屬於陽氣不足的症狀,因為脾土虛弱,陽氣無法克服陰氣,導致陰盛陽虛。

我認為,小兒急慢驚風的虛實寒熱,差異很大,就像天淵之別。急驚十個孩子中能活一個,而慢驚十個孩子中只有一個能活。很多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混淆兩種情況而治療,誤了許多人。從事兒科的醫生,應該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心,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夭折,真是可喜可賀!

錢氏的方劑是小兒科的鼻祖,他的方子設定得非常巧妙,只要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量,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驚風分為兩種:慢驚屬於脾虛引起,死亡率高,應該溫補治療。例如可以用人參、白朮煎湯,然後服用安神丸。急驚屬於痰熱引起,應該涼瀉治療。例如可以用養血藥熬湯,然後服用清痰丸、抱龍丸等。世人用一種藥物治療兩種疾病,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以上丹溪方法凡二條)

東垣治驚論曰: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必殺人。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硃砂之類,勿用寒涼之藥,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後瀉其木。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

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金,丁香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其風木旺證,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瀉金。如寒水來乘脾土,其病嘔吐腹痛,瀉痢青白,益黃散聖藥也,今立一方,先瀉火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

白話文:

(使用[上丹溪方法共有兩種])

東垣對於驚嚇的理論認為:對於外在事物引起的驚嚇,應以[黃連安神丸]來鎮定心神。如果是由於氣血活動所導致的驚嚇,則可用[寒水石安神丸],但大忌使用[防風丸],因為辛溫的藥物會致人於死地。為什麼呢?因為辛味、散發、浮動、熱性的藥物都是屬於火的特性。如果因驚嚇而出現青色,應該首先鎮定肝臟,使用硃砂等類的藥物,切勿使用寒涼的藥物,大忌使用[涼驚丸]。風木旺盛必定會影響脾胃,應該先強化土的特性,然後再瀉木的特性。閻孝忠編輯錢氏方時,使用益黃補土的方法是錯誤的。

這段文字中提到的藥物有[丁香],辛熱性助火,導致火旺而土更虛弱。還有[青橘皮],瀉肺金,丁香辛熱性大瀉肺與大腸。脾胃虛弱時,反而更應瀉木補土,而非助火瀉金,這會進一步削弱土的特性,殺人無疑。對於風木旺盛的情況,右關脈洪大,手掌熱,腹部皮膚熱,不能以助火瀉金的方式治療。如果寒水來侵犯脾土,導致的病症包括嘔吐、腹痛、腹瀉青白色糞便,[益黃散]是聖藥。現在此段文字提出一種新方,先瀉火補土,這是神妙的治療方法。

黃耆湯(東垣,治慢驚風之神藥也。)

黃耆(二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五分),加白芍藥(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溫服。上三味皆甘溫能助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而大補肺金,所補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虛,風木何由而來剋土,然後瀉風之邪。

又曰:夫益黃散、理中丸、養神丸之類,皆治脾胃寒濕太盛神品之藥也。若得脾胃中伏熱、勞役不足之證,及服熱藥巴豆之類,致胃虛而成慢驚之證,用之必傷人命。夫慢驚風者,皆由久瀉脾胃虛而生也。錢氏以羌活膏療慢驚風,誤矣。脾虛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從後來者為虛邪,火旺能實其木,木旺故來剋土。

白話文:

東垣認為黃耆湯是治療慢性驚風的特效藥。方劑包含黃耆兩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五分、白芍藥一錢,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溫熱的藥汁。黃耆、人參、甘草都性甘溫,能補益元氣,甘味也能瀉火。根據《內經》記載,內熱過盛可以用甘味瀉火,酸味收斂。白芍藥性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同時又能大補肺金,補益金土之位,金氣旺盛,火氣虛弱,風木之邪就不會剋制土氣,從而達到瀉風的作用。

此外,益黃散、理中丸、養神丸等藥物,都是治療脾胃寒濕過盛的特效藥。如果出現脾胃伏熱、勞損不足的症狀,或者服用熱藥如巴豆等導致胃虛而引起慢性驚風,服用這些藥物就會傷人。慢性驚風的病因大多是久瀉導致脾胃虛弱。錢氏用羌活膏治療慢性驚風是錯誤的。脾胃虛弱是因為火邪乘虛而入,所以說「從後來者為虛邪」,火氣旺盛就能使木氣實,木氣旺盛就會剋制土氣。

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於脾土中瀉火以甘寒,更於脾土中補金以酸涼,使脾土中金旺火衰,風木自虛矣。損食多進藥愈,上藥是也。

益黃散(東垣)治胃中風熱。(又治風木旺,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或寒水乘脾土,嘔吐腹痛,瀉痢青白,亦佳。)

黃耆(二錢),陳皮(去白),人參(各一錢),白芍藥(七分),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黃連(少許)

上為細末,分三服,每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食前服。

安神丸(錢氏)治邪熱驚啼,心疳,面黃頰赤,壯熱。

白話文:

當要滋補心經時,可以用甘溫的藥材來補益脾土,進而滋養心經。同時,也要在脾土中瀉火,可用甘寒的藥材來達到目的。此外,還需在脾土中補益金氣,可用酸涼的藥材來達到目的,使脾土中的金氣旺盛,火氣衰退,風木自然虛弱。飲食上減少食用損傷脾胃的物品,多服用藥物來治療,這就是上藥的作用。

益黃散是東垣所創,用於治療胃中風熱。此外,也能治療風木旺盛、右關脈洪大、掌中熱、腹皮熱等症狀,以及寒水侵犯脾土所導致的嘔吐、腹痛、瀉痢等症狀。

藥方為:黃耆二錢,陳皮去白一錢,人參一錢,白芍藥七分,生甘草五分,炙甘草五分,黃連少許。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分三服,每服用一盞水煎至半盞,飯前服用。

安神丸是錢氏所創,用於治療邪熱驚啼、心疳、面黃頰赤、壯熱等症狀。

麥門冬(去心),馬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甘草(炙,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一字)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化下。慢驚,用參朮煎濃汁化下。

白朮散(錢氏)治積痛,和胃生津止瀉。頻瀉利將欲成慢驚風者,服之決效。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去皮),炙甘草,藿香(各一錢),乾葛(二錢)

白話文:

將麥門冬去心,馬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炙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一分,研磨成細末,用煉蜜搓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半丸,用砂糖水磨化服用。若是慢驚,則用人參、白朮、木香、去皮白茯苓、炙甘草、藿香各一錢,乾葛二錢,煎成濃汁,用濃汁化服藥丸。此方名為白朮散,為錢氏所創,主治積痛,和胃生津止瀉。對於頻繁腹瀉,幾乎要發展成慢驚風的人,服用此方效果顯著。

上細切,分二服,每服水一盞,煎至半盞,溫服。

丹溪加山藥、白扁豆(炒)、肉豆蔻(麵裹,火煨,各一錢,用生薑一片煎)。若慢驚風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三枚,去梢毒)、白附子(八分,麵裹煨)同煎服,不拘時候。

一方,治驚風。

用母丁香一粒細嚼,人中白少許,以其母中指取血調,擦牙上,即蘇。

白話文:

將藥材切細,分成兩份,每份用一杯水煎煮,煎至半杯,溫熱服用。如果驚風已經發作,可以加入細辛、天麻、全蠍、白附子一起煎服,不限時間服用。另外,可以用母丁香細嚼,加入少量人中白,用拇指取血調和,塗抹在牙齒上,可以幫助清醒。

急慢驚風,發熱口瘡,手心伏熱,痰熱,痰嗽、痰喘,並用湧法。重劑用瓜蒂散,輕劑用苦參、赤小豆末,以酸虀汁調服,吐之。吐後稍定,更用防風通聖散為末,蜜丸服之。間以桑羊干為末,米飲調服,以平其風氣。

又方,治急慢驚風。

薄荷葉,寒水石(各五錢),青黛,白殭蠶,硃砂(各一錢),全蠍(二枚,炒),豬牙皂角,槐角(各五分)

白話文:

急慢性驚風、發燒口瘡、手心發熱、痰熱、痰咳、痰喘,都可以用催吐法治療。病情嚴重者,用瓜蒂散;病情輕者,用苦參和赤小豆末,以酸醋汁調服,催吐。吐完後稍微穩定,再用防風通聖散研末,做成蜜丸服用。間歇服用桑羊干研末,用米湯調服,以平息風氣。

另一個方法是,治療急慢性驚風,可以用薄荷葉、寒水石、青黛、白殭蠶、硃砂、全蠍、豬牙皂角、槐角等藥材。

上為細末,燈草湯和乳汁調,時時灌之。

又方,治慢驚風,子母俱服。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陳皮(各五分),甘草,薄荷(各二分),半夏,天麻(各七分),細辛(三分),全蠍(去毒,炒,一枚)

上細切,作一服,加姜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服。

鎮驚丸,鎮驚寧神,退心熱夜啼,化痰止嗽。

珍珠(一錢),琥珀,天竺黃,雄黃(各三錢),金箔(研,十片),膽星(五錢),牛黃(二錢),麝香(五分),硃砂(三錢半)

白話文:

上藥材細磨成粉末,然後用燈草湯和乳汁調和,隨時灌服。

另一個方子,用於治療緩慢的驚風,母親和孩子都需要服用。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陳皮(各五分)、甘草、薄荷(各二分)、半夏、天麻(各七分)、細辛(三分)、全蠍(去毒,炒,一枚)。

這些藥材細切後,做成一份藥劑,加上三片薑,一杯水,煎至剩下七分,然後服用。

鎮驚丸,用於鎮定驚嚇,安寧神經,消除心熱和夜間啼哭,還能化解痰液,止咳。

珍珠(一錢)、琥珀、天竺黃、雄黃(各三錢)、金箔(研磨,十片)、膽星(五錢)、牛黃(二錢)、麝香(五分)、硃砂(三錢半)。

上為細末,麥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薄荷、薑、蜜湯化下。

奪命丹,治急驚不省人事,目定直視,牙關不開,唇白或黑者。

南星,半夏(各四錢,為末,以生薑汁捏和作餅子,焙乾),珍珠(新白者,二錢,研),巴豆(去油淨,一錢),硃砂(四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黍米大,每一歲兒一丸,燈心湯化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麥麵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五到六丸,用薄荷、薑、蜜水送服。此方專治突然驚嚇昏迷不醒、眼神呆滯、嘴巴緊閉、嘴唇發白或發黑的人。

取南星、半夏各四錢,研成粉末,用生薑汁混合搓成餅狀,烘乾;珍珠(新白者)二錢,研磨;巴豆(去油淨)一錢;硃砂四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一歲的孩子服用一丸,用燈心湯送服。

利驚丸,治急驚風神效。

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醜(頭末,半兩,生用)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兒一丸,三歲兒二丸,五歲兒三丸,溫薄荷水下,食後服。

瀉青丸(又名瀉肝丸)治肝熱急驚搐搦等證。

羌活,川芎,梔子仁,草龍膽,當歸,防風(去蘆),川大黃(濕紙裹煨,各等分,一本無大黃)

白話文:

利驚丸:

利驚丸,主治急驚風,效果顯著。

配方:

  • 天竺黃:二錢
  • 輕粉:一錢
  • 青黛:一錢
  • 黑醜(生用):半兩(頭末)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蜜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 一歲兒童:一丸
  • 三歲兒童:二丸
  • 五歲兒童:三丸

溫熱薄荷水送服,飯後服用。

瀉青丸(又名瀉肝丸):

瀉青丸,又名瀉肝丸,主治肝熱引起的急驚、抽搐等症狀。

配方:

  • 羌活
  • 川芎
  • 梔子仁
  • 草龍膽
  • 當歸
  • 防風(去蘆)
  • 川大黃(濕紙包裹煨製,各等分,部分方劑沒有大黃)

製法:

以上藥材均等分,研磨成細粉,製成丸劑。

用法: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淡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沐浴後,並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則免痰熱驚悸之證。

雄黃(二錢半,水飛),辰砂(另研,五錢),天竺黃(一兩),天南星(焙為末,臘月納牛膽中陰乾,百日取研,秤四兩,如無,只將生乾者,去皮臍炒熱用,然不及膽星),麝香(五錢,別研,恐太多,今用二錢半)

白話文:

上等材料研磨成細末,然後煉製成蜂蜜丸,大小類似芡實,每次服用半丸到一丸,可以將淡竹葉湯和砂糖加入溫水中一起吞服。

抱龍丸,用於治療傷風瘟疫,導致的發熱、昏睡、呼吸粗重、風熱痰多引起的咳嗽,也適用於驚風、抽搐以及中毒中暑的情況。在沐浴後,也可以使用此藥丸。對於壯實的小孩,建議定期服用,以預防痰熱驚悸的症狀。

雄黃(二錢半,用水研磨),辰砂(單獨研磨,五錢),天竺黃(一兩),天南星(烘烤後研磨成粉,放在牛膽中陰乾一百天後研磨,稱為四兩,若沒有,可以使用乾燥的新鮮天南星,去掉皮膚和種子後炒熱使用,但效果不如膽星),麝香(五錢,單獨研磨,為了避免過量,現在使用二錢半)。

上為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子大,溫水化下。百日兒每丸分作三服,一歲兒半丸,五歲兒二丸,童草三五丸。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細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臘月用雪水煮甘草和丸,尤佳。

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南星三日,煮三五沸,去皮取白肉切,焙炒黃色為末,每八兩,以甘草二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慢火煎至半碗,去渣,旋旋灑入南星末,徐徐研之,令甘草水淨,入余藥。

龍膽湯(千金)治嬰兒出腹,血脈實盛,寒熱交作,四肢驚掣,並諸疳驚等證。

白話文:

將甘草膏煮成丸子,大小如皂子,用溫水送服。百日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分成三份,一歲的嬰兒服用半丸,五歲的嬰兒服用兩丸,兒童服用三到五丸。婦女白帶或暑熱,可服用少許鹽,細嚼一到兩丸,用新鮮井水送服。冬天可以用雪水煮甘草丸,效果更好。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南星浸泡在漿水或新鮮水中三天,煮沸三到五次,去皮取白色肉,切片後焙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末。每八兩南星粉末,加入兩兩半拍碎的甘草,用水兩碗,小火煎煮至半碗,去渣,慢慢地將南星粉末撒入甘草水中,不停地研磨,直到甘草水變得清澈,再加入其他藥材。

龍膽湯是出自《千金方》的方劑,用於治療嬰兒出生後血脈充盈,寒熱交替,四肢抽搐,以及各種疳積驚癇等症狀。

草龍膽,釣鉤藤,柴胡,黃芩,桂枝,茯神,芍藥,甘草(各三錢),蜣螂(七枚,炒),大黃(五錢)

上細切,用水一升,煮至五合,徐徐服之。

宣風散,治急驚風,搐搦不定。

檳榔(二枚),陳皮,甘草(各五錢),黑醜(四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二兩)

上為細末,二、三歲兒蜜湯調下半錢,以上一錢,食前服。

五福化毒丹,治急驚風、痰熱搐搦等證。

白話文:

草龍膽、釣鉤藤、柴胡、黃芩、桂枝、茯神、芍藥、甘草各三錢,蜣螂七枚炒過,大黃五錢,一起研磨成細末,用一升水煮至五分之一,慢慢服用,可以治療急驚風,四肢抽搐不停的症狀。

檳榔兩枚,陳皮、甘草各五錢,黑醜四兩,半生半炒,取頭尾兩兩,研磨成細末,二到三歲的孩子用蜜湯調服半錢,成人用一錢,飯前服用,可以治療急驚風、痰熱引起抽搐的症狀。

桔梗(微炒),玄參(洗焙,各六兩),青黛(研),牙硝(枯,各二兩),人參(三兩,去蘆),茯苓(去皮,五兩),炙甘草(一兩半),銀箔(八片,為末),金箔(八片,為衣),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入研藥拌勻,煉蜜丸,每兩分作十二丸,一歲兒每一丸分四服,薄荷水化下。瘡疹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以雞翎刷口內。

金箔丸,治急慢驚風,痰涎壅盛。

半夏(湯泡七次),天南星(煨裂),白附子(炮),防風(去蘆,各五錢),雄黃,硃砂(各二錢半),生犀末(一錢),牛黃,龍腦,麝香(各五分),金箔(二十片)

白話文:

將桔梗微炒,玄參洗淨焙乾,各取六兩,青黛研磨,牙硝去濕,各取二兩,人參去蘆頭取三兩,茯苓去皮取五兩,甘草炙烤取一兩半,銀箔八片磨成粉,金箔八片包成衣狀,麝香五分另行研磨。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加入煉好的蜂蜜製成丸藥,每兩分成十二丸。一歲小孩每次服用一丸,分四次用薄荷水送服。若因瘡疹餘毒,上攻口齒,導致涎血臭氣,則可用生地黃汁化開一丸,用雞毛刷塗抹口腔內。此方名為金箔丸,主治急慢驚風、痰涎壅盛,由半夏、天南星、白附子、防風、雄黃、硃砂、犀牛角末、牛黃、龍腦、麝香及金箔等藥材製成。

上為細末,薑汁調面打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人參湯下。慢驚風,去龍腦。

鉤藤飲,治吐利,脾胃氣弱,虛風慢驚。

釣鉤藤(五分),蟬蛻,防風(去蘆),人參,麻黃(去節),白殭蠶(炒),天麻,蠍尾(去毒,炒,各二分),甘草(炙),川芎(各一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量人大小,加減分數與之。虛寒者,加附子末半分。

溫白丸,治小兒脾氣虛弱,泄瀉瘦怯,冷疳洞泄,及吐瀉久病,轉成慢驚,身冷瘛瘲等證。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最多服用二十顆,用人參湯送服。可以治療慢驚風,去除龍腦。

鉤藤飲可以治療嘔吐腹瀉,脾胃虛弱,虛風慢驚。

取釣鉤藤五分,蟬蛻、防風(去蘆)、人參、麻黃(去節)、白殭蠶(炒)、天麻、蠍尾(去毒,炒),各二分,甘草(炙)、川芎各一分半。

將所有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一杯水煎至六分,溫熱服用。根據個人體質,可以適當加減藥量。如果體寒者,可以加附子末半分。

溫白丸可以治療小兒脾胃虛弱,腹瀉消瘦,冷疳洞泄,以及長期腹瀉嘔吐轉成慢驚,身體寒冷抽搐等症狀。

天麻(五錢),白殭蠶(炒),白附子(生),全蠍(去毒,炒),天南星(湯泡七次,焙,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寒食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姜米湯下。

涼驚丸,治驚疳。

草龍膽,防風(去蘆),青黛(各三錢),鉤藤(二錢),黃連(一兩二錢),龍腦(一錢),牛黃,麝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麥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銀湯送下。

白話文:

天麻五錢、白殭蠶炒、白附子生、全蠍去毒炒、天南星湯泡七次焙,各二錢五分,研成細末,以湯浸寒食麵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至七丸,最多可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空腹用薑米湯送服。此方名為涼驚丸,可治療驚癇和疳積。

草龍膽、防風去蘆、青黛各三錢,鉤藤二錢,黃連一兩二錢,龍腦、牛黃、麝香各一錢,研成細末,用麥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至五丸,最多可服用一至二十丸,用金銀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