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7)

1. 破傷風

《內經》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大風苛毒,而弗能為害也。若夫破傷風證,因事擊破皮肉,往往視為尋常,殊不知風邪乘虛而客襲之,漸至變為惡候。又諸瘡久不合口,風邪亦能內襲,或用湯淋洗,或著艾焚灸,其湯火之毒氣,亦與破傷風邪無異。

其為證也,皆能傳播經絡,燒爍真氣,是以寒熱間作,甚則口噤目斜,身體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死在旦夕,誠可哀憫!治之之法,當同傷寒處治,因其有在表、在裡、半表半裡三者之不同,故不離乎汗、下、和三法也。是故在表汗之,在裡者下之,在表裡之間者宜和解之,又不可過其法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風是百病的根源。」人體若能保持清淨,則皮膚毛孔緊閉,即使遇到強烈的風寒,也不容易侵襲。然而,一旦皮膚破損,風寒便乘虛而入,逐漸發展成嚴重病症。

那些久久不愈的傷口,也容易被風寒入侵。有人用熱水清洗傷口,或用艾草熏灸,這些熱湯火毒,與破傷風的風邪無異。

風寒入侵後,會傳播到經脈,損耗人體的正氣,因此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嚴重者口不能言,眼睛斜視,身體僵硬,如同弓一般反張,性命危在旦夕,實為可憐!

治療破傷風的方法,應效仿治療傷寒的方法。根據風寒入侵的部位不同,分為表、裡、半表半裡三種情況,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主要依靠汗、下、和三種法。

若風寒在表,則應以發汗之法驅散;若風寒在裡,則應以瀉下之法排出;若風寒在表裡之間,則應以和解之法調和。但不可過於使用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病情灵活调整。

閭閻野人,多不識此證殺人之易,早不求醫治療,而袖手待斃,哀哉!

脈法

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脈長有力,陽明也。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

河間曰:太陽宜汗,陽明宜下,少陽宜和解,若能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愚按:河間先生論破傷風脈證,詳明甚矣,何其但云三陽,而不及於三陰?蓋風邪在於三陽之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傳入三陰,其證已危,或腹滿自利,口燥咽乾,舌卷卵縮,皆無可生之證,故置而弗論也。

方法

丹溪曰:破傷風同傷寒壞證治,看在何經而用本經藥驅逐之,誤則殺人。劉河間有法有方,宜選而用之。

白話文:

鄉間百姓大多不了解這種病症的致命性,等到病情嚴重才求醫治療,卻已經無濟於事,實在令人悲嘆!

脈象方面,表脈浮而無力,屬於太陽經;脈象長而有力,屬於陽明經;脈象浮而弦小,屬於少陽經。

河間先生說:太陽經宜用發汗法,陽明經宜用瀉下法,少陽經宜用和解法,只要能明瞭這三種方法來治療,就一定能治好病。

我認為河間先生論述破傷風脈象和病症,已經非常詳細,為何只提到三陽經,而沒有提到三陰經?這是因為風邪主要侵犯三陽經,應該及早按照方法治療,就能痊癒。如果等到風邪傳入三陰經,病情已經非常危急,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口乾舌燥、舌頭捲縮等症狀,這些都是無藥可救的病症,所以就不再贅述了。

治療方法方面,丹溪先生說:破傷風和傷寒壞證的治療方法相似,要觀察病邪侵犯了哪條經絡,就用相應的經絡藥物來驅逐病邪,如果用藥錯誤,就會致命。劉河間先生有治療破傷風的方法和藥方,應該仔細選擇並使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

羌活防風湯(河間)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地榆,細辛(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一錢,大便秘只加大黃五分,緩緩令通。

白話文:

羌活防風湯(河間)

治破傷風寒,初傳在表。

藥材:

  • 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當歸(各一錢)
  • 芍藥(一錢)
  • 甘草、地榆、細辛(各五分)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切碎,作一劑。
  2. 用水一盞半(約300毫升),煎至一盞(約200毫升)。
  3. 去渣,熱服,不拘時間。
  4. 依病情輕重加減藥量。
  5. 若患者發熱,可加黃連一錢。
  6. 若患者便秘,可加黃連五分,慢慢通便。

白朮防風湯(河間)若服前藥太過,令自汗者,宜服此藥。

白朮(一錢),防風(二錢),黃耆(一錢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臟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藥。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服熱藥汗出不休者,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小芎黃湯,二三服後,用大芎黃湯下之。

小芎黃湯(河間)

川芎(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如果之前服用藥物過度,導致自汗,應該服用白朮防風湯。白朮一錢、防風二錢、黃耆一錢五分,細切,水煎服,溫服不拘時。如果臟腑調和,自汗症狀減輕,便可以繼續服用此藥。如果患有破傷風,臟腑秘結,小便赤黃,自汗不止,而且是因為服用熱藥導致汗出不止,則說明體內並無寒症,應該盡快服用瀉藥。可以先服用小芎黃湯兩三服,之後再用大芎黃湯瀉下。小芎黃湯由川芎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組成。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三服即止,再用後藥。

大芎黃湯(河間)

川芎(一錢),羌活,黃芩,大黃(各一錢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溫服,宜和為度。

發表雄黃散(河間)

雄黃(一錢),防風(二錢),草烏(一錢,泡裂)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里和,至愈可服;里未和,不可服。

大蜈蚣散(河間)

蜈蚣(黃赤足各一條),江鰾(五錢,即魚膠,炒),左蟠龍(五錢,炒煙盡為度,即野鴿糞)

白話文:

【大芎黃湯】(河間)

川芎(1錢),羌活,黃芩,大黃(各1錢5分)

以上材料需細切,製成一份,加水半杯,煎煮至一杯,溫熱服用,無固定時間限制,服3次即可停止,再使用後方藥。

【發表雄黃散】(河間)

雄黃(1錢),防風(2錢),草烏(1錢,泡後裂開)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取一字,以溫酒調服。內臟適應後,至痊癒方可服用;若內臟尚未適應,則不可服用。

【大蜈蚣散】(河間)

黃赤腳蜈蚣各一條,江鰾(5錢,即魚膠,炒熟),左蟠龍(5錢,炒至煙盡為止,即野鴿糞)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取一字,以溫水調服。內臟適應後,至痊癒方可服用;若內臟尚未適應,則不可服用。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清酒調下。治法依前用,里和,至愈可服;但有里證,不可服。次當下之,用蜈蚣散四錢,巴豆霜五分,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漸加至六七丸,清酒調蜈蚣散少許送下,宣利為度。內外風去,可服羌活湯緩緩而治,不拘時候服之。羌活湯者,治半在表半在裡之藥也。

大羌活湯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石膏(煅,另研),防風,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四分),薄荷,白芷(各二分)

白話文:

先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清酒送服。治療方法沿用之前,內外調和,直到痊癒即可服用。但如果出現內在症狀,就不可服用。接著服用下瀉藥,將蜈蚣散四錢和巴豆霜五分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逐漸增加到六七丸,用清酒調和少許蜈蚣散送服,以瀉下為度。內外風邪消除後,可以服用羌活湯緩慢治療,不限時間服用。羌活湯是治療半表半里病症的藥方。

大羌活湯的藥方如下: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石膏(煅燒後研磨)、防風、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白茯苓、蔓荊子(各四分),薄荷、白芷(各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入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稍熱服,不拘時,日進二服。

防風湯(河間)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里,宜服此藥。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一錢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小蜈蚣散

蜈蚣(黃赤足各一條),江鰾(三錢)

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傳入里,當服左龍丸,漸漸看大便軟硬,加巴豆霜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藥,加入生薑五片,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稍微溫熱後服用,不限時間,一天服用兩次。此藥方為防風湯,出自河間醫家,用於治療破傷風,以及傷寒初期症狀尚未深入體內者。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一錢二分,切碎,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一盞,溫熱後服用。此藥方為小蜈蚣散,將蜈蚣(黃赤足各一條)和江鰾(三錢)研磨成細末,用防風湯調服。若上述藥方解表效果不佳,感覺症狀深入體內,則應服用左龍丸,並根據大便軟硬程度,適量添加巴豆霜服用。

左龍丸(河間)

左蟠龍(五錢,炒),白殭蠶(五錢,炒),江鰾(五錢,炒),雄黃(一錢)

上同為細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里證不已,當於左龍丸末一半內,入巴豆霜半錢,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漸加至以利為度。若利後,更服後藥。若搐痙不已,亦宜服後藥羌活湯也。

小羌活湯(河間)治搐痙不止。

羌活,獨活,防風,地榆(各一錢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如有熱,加黃芩。有痰,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全在養血為度。

白話文:

治療左邊疼痛的左龍丸,用左蟠龍、白殭蠶、江鰾、雄黃等藥材製成,每次服用十五丸,溫酒送服。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將左龍丸研末,加入巴豆霜,每次服用一丸,逐漸增加劑量直至通便。通便後再服用其他藥物。如果抽搐痙攣不止,也應該服用小羌活湯。小羌活湯用羌活、獨活、防風、地榆等藥材製成,每次煎水服用一盞,如有發熱,加黃芩;有痰,加半夏。如果病程長,氣血虛弱,邪氣入胃,就要以養血為主。

養血當歸地黃湯(河間)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錢),細辛(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

雄黃散(河間)治表藥。

南星(三錢,泡),半夏(五錢,泡七次,去臍),天麻(五錢),雄黃(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有涎,於此藥中加大黃,為下藥。

地榆防風散(河間)治破傷風、中風,半在表,半在裡,頭微汗,身無汗,不可發汗,宜以表裡治之。

白話文:

河間的養血方「當歸地黃湯」由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錢,細辛五分組成,細切後用水煎服。河間的治表藥「雄黃散」由南星三錢泡製,半夏五錢泡製七次去臍,天麻五錢,雄黃二錢五分組成,研為細末,溫酒調服。若有涎,可加入大黃作為下藥。河間的治破傷風、中風的「地榆防風散」,適合頭微汗、身無汗,不可發汗的患者,宜以表裡雙治。

地榆,防風,地丁草,馬齒莧(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調下。

白朮湯,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手足搐搦。

白朮,葛根(各二錢),升麻,黃芩(酒炒,各一錢),芍藥(四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

江鰾丸(河間)治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澀,知病在裡,宜以此藥下之。

江鰾(銼炒,五錢),野鴿糞(炒,五錢),雄黃(一錢),白殭蠶(五錢,炒),蜈蚣(黃赤足,一對),天麻(五錢)

白話文:

地榆、防風、地丁草、馬齒莧各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溫米飲送服。此方名為白朮湯,用於治療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手足搐搦。

白朮、葛根各二錢,升麻、黃芩(酒炒)各一錢,芍藥四錢,甘草五分,切細,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

江鰾丸(河間)用於治療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澀,知病在裡。江鰾(銼炒,五錢)、野鴿糞(炒,五錢)、雄黃(一錢)、白殭蠶(炒,五錢)、蜈蚣(黃赤足,一對)、天麻(五錢)等藥材組合而成。

上為細末,分作三分,用二分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用一分入巴豆霜一錢同和,亦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不用硃砂為衣。每服以前硃砂衣丸子二十丸,巴豆霜丸一丸,第二服二丸,加至利為度,再單服硃砂衣丸子,病愈止藥。

(祖傳方)

治初破傷風,發熱紅腫,風邪將欲傳播經絡而未入深者,屢驗。

杏仁(去皮,研細),羅白麵(各等分)

上以二味和勻,用新汲水調和如膏,敷傷處,腫消熱退。

一方,治破傷風發熱。

用蟬蛻略炒研細,酒調一錢七服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分成三份,取其中兩份與米飯一起煮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硃砂包裹。另外取一份藥粉加入一錢巴豆霜,同樣與米飯煮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不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前,先吃二十顆硃砂包裹的丸子,再吃一顆巴豆霜丸子,第二次服用增加到兩顆巴豆霜丸子,直到藥效發揮為止,之後只服用硃砂包裹的丸子,直到病癒為止。

此方為祖傳秘方,專治初期破傷風,症狀為發熱紅腫,風邪將要侵犯經絡但尚未深入。經多次驗證,效果顯著。

將杏仁去皮研磨成細粉,與羅白麵等量混合,用新鮮的水調成膏狀,敷在患處,腫消熱退。

另一方專治破傷風發熱。

將蟬蛻略微炒一下,研磨成細粉,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一錢,七次即可見效。

(醫案)

安文陳珍四兄,因勸鬥毆,眉稜骨被打破,得破傷風,頭面大腫發熱。予適在彼家,以九味羌活湯服取汗,外用杏仁搗爛,入白麵少許,新汲水調敷瘡上,腫消熱退而愈。後以此法治若干人,皆驗。

附:翻花瘡(一名綿花瘡,一名廣東瘡。)

川芎,天花粉(各五錢),輕粉(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一分半),辰砂(一錢一分半),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分,溫酒下,日三服。一方無川芎、天花粉二味,亦效。

白話文:

安文陳珍的四哥,因為勸架打架,眉骨被打破,得了破傷風,頭臉腫脹發熱。我恰好在他們家,就用九味羌活湯讓他喝,出汗後,外用杏仁搗碎,加入少許麵粉,用新鮮水調勻敷在傷口上,腫脹消退,發熱退去,就痊癒了。後來用這個方法治療了好幾個人,都驗證了效果。

附:翻花瘡,又叫綿花瘡、廣東瘡。

川芎、天花粉各五錢,輕粉二錢五分,雄黃一錢一分半,辰砂一錢一分半,麝香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分,溫酒送服,一天三次。還有一種方法沒有川芎、天花粉,也同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