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7)

1. 中暑

(祖傳方)

凡人夏月沖斥道途,或於田野中務農作勞,或肥白氣虛之人,不能抵當暑熱,忽然昏悶運僕,其氣將絕。如在日中,即當移病者於陰處,徐徐以溫湯水灌之。如未蘇,急灸氣海穴,以復其元氣。醒後,以大劑滋補之藥補之。切不可灌以涼水,即死。

愚按:《內經》有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憒憒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是則中暑運厥之候也。

白話文:

(祖傳秘方)

一般人在夏天行走在大太陽下,或者在田野中從事農務勞動,又或者體質虛弱的人,無法抵擋暑熱,突然感到昏厥倒地,氣息將要斷絕。如果是在太陽底下發生的,應立即將病人移到陰涼處,慢慢地用溫水餵他。如果還沒醒來,趕快灸氣海穴,以恢復他的元氣。醒來後,要用大量的滋補藥物來補養身體。絕對不能灌冷水,否則會送命。

我認為《黃帝內經》說過:陽氣這種東西,過度勞累就會耗散,精氣耗盡就會阻塞,在夏天會使人出現煎厥,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昏亂得像個廢墟,像水流般止不住。這就是中暑昏厥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