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附:胃風
丹溪曰:胃風為病,初飲食訖,乘風涼而致,其證飲食不下,形瘦腹大,惡風頭多汗,膈塞不通,脈右關弦而緩帶浮,胃風湯主之。
胃風湯(機要)
人參,茯苓,川芎,川歸,桂心,白朮,白芍藥(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八錢,入粟米一小撮,煎服。如腹痛,加木香五分。
(丹溪活套)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胃風病症,通常是在吃飯後,遇到風寒而引發,症狀包括飲食不消化、身形消瘦、肚子卻很大、怕風、頭部容易流汗、胸膈氣悶,脈象右關脈弦緊而緩慢浮動。可以用胃風湯治療。
胃風湯的配方包括人參、茯苓、川芎、川歸、桂心、白朮、白芍,各取等量,細切,每次取八錢,加入少許粟米一起煎服。如果肚子痛,可以加五分木香。
凡中風證,悉以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為主。風痰盛、聲如拽鋸者,加南星、枳殼、皂角、防風、栝蔞仁。如血虛者,加川芎、川歸、白芍藥、生地黃。有瘀血,加桃仁、紅花。如氣虛,加人參、白朮、黃耆。自汗者,以黃耆為君,少用茯苓、半夏,或佐以附子。如風邪盛、自汗身體痛者,加防風、羌活、薄桂。
白話文:
凡是中風的症狀,都以二陳湯加入薑汁、竹瀝為主。如果風痰盛、聲音像鋸子摩擦一樣,則加南星、枳殼、皂角、防風、栝蔞仁。如果血虛,則加川芎、川歸、白芍藥、生地黃。如果有瘀血,則加桃仁、紅花。如果氣虛,則加人參、白朮、黃耆。如果自汗,則以黃耆為主藥,少用茯苓、半夏,或者輔以附子。如果風邪盛、自汗並且身體疼痛,則加防風、羌活、薄桂。
頭目不利或頭痛如破,加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頂痛者,去川芎,加藁本,或加酒炒片芩。如無汗,身體痛,脈浮緩有力,或浮緊,或浮弦,皆風寒在表之證,本方加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秦艽之類,或只用小續命湯倍麻黃以表之。如大便秘結不行,四物三化湯以微利之,三、五日一去可也。
白話文:
頭昏腦脹或頭疼得像要裂開,可以加川芎、白芷、荊芥穗、細辛、蔓荊子。如果是頭頂疼痛,就去掉川芎,加藁本,或者用酒炒過的片芩。如果沒有汗,身體疼痛,脈象浮緩有力,或者浮緊,或者浮弦,都是風寒在表面的症狀,這時候方子裡要加羌活、防風、川芎、白芷、蒼朮、秦艽,或者直接用小續命湯,再加倍麻黃來治表。如果便秘,可以用四物三化湯稍微通便,三天到五天排便一次就可以了。
心血虧欠,致心神恍惚,本方加黃連、遠志、石菖蒲。或心動搖驚悸者,更加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連前共作一劑,煎服。凡中風小便不利者,不可利小便,熱退自能利也。凡中風年老虛弱者,不可吐。氣虛卒倒者,不可吐。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不分左右皆屬痰,用貝母、栝蔞子、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連、黃芩、黃柏、羌活、防風、荊芥、葳靈仙、薄桂、甘草、天花粉。因痰者,加附子、竹瀝、薑汁,入酒一匙,行經行火。
白話文:
心血不足導致神志恍惚,可以加黃連、遠志、石菖蒲。如果心神不安、心悸,還可以加酸棗仁、茯神、側柏葉、竹茹,這些藥材一起煎服。中風患者若小便不暢,不要強行利尿,等熱退了自然就會利尿。中風年老體弱的患者,不要吐,氣虛突然昏倒的患者,也不要吐。肥胖的中風患者,嘴巴歪斜、手腳麻木、分不清左右,都是痰濕所致,要用貝母、栝蔞子、南星、半夏、陳皮、白朮、黃連、黃芩、黃柏、羌活、防風、荊芥、葳靈仙、薄桂、甘草、天花粉。如果是痰濕引起的,再加附子、竹瀝、薑汁,加一匙酒,促進氣血運行,祛除寒濕。
瘦人中風,屬陰虛火熱,四物湯加牛膝、黃芩、黃柏。有痰加痰藥,入竹瀝、薑汁服。遺尿者,屬氣虛,以參耆大劑補之。右癱者,酒芩、酒柏、酒連、防風各五錢,半夏一兩,羌活五錢,人參、蒼朮各一兩,川歸、川芎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五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丸如彈子大,酒化下。肥人憂思氣鬱,右手癱,口渴,補中益氣湯。
有痰,加半夏、竹瀝、薑汁。中風證,口眼歪斜,語言不正,口角流涎,半身不遂,或全體不能舉動,因元氣虛弱,兼酒色之過,而更挾外邪,用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荷、葛根、芍藥、杏仁、川芎、川歸、白朮、細辛、皂角等分,加姜煎,更入竹瀝半杯服,外以艾灸治風穴道,微汗而愈。或有因寒而中,宜姜附湯,每服三錢。
白話文:
瘦弱的人中風,屬於陰虛火熱,要在四物湯的基础上加入牛膝、黃芩、黃柏。如果有痰,就加入化痰的藥物,用竹瀝和薑汁送服。如果出現遺尿,屬於氣虛,要用人參、黃耆等藥物大劑量補氣。右邊癱瘓的,用酒製黃芩、黃柏、連翹、防風各五錢,半夏一兩,羌活五錢,人參、蒼朮各一兩,川芎、川歸各五錢,麻黃三錢,甘草五錢,南星一兩,附子三片,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用酒送服。
肥胖的人因為憂思氣鬱,導致右手癱瘓、口渴,要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有痰,就加入半夏、竹瀝、薑汁。中風的症狀,包括口眼歪斜、語言不清、流口水、半身不遂,甚至全身不能動,都是因為元氣虛弱,再加上縱慾过度,又受到外邪侵襲,要用人參、防風、麻黃、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黃芩、荊芥、天麻、南星、薄荷、葛根、芍藥、杏仁、川芎、川歸、白朮、細辛、皂角等藥物等量,加薑煎煮,再加入半杯竹瀝服用,並用艾灸治療風穴,微微出汗即可痊愈。如果是因为寒氣入侵而中風,要用薑附湯,每次服用三錢。
挾痰挾氣攻刺,加芍藥五分。手足不仁,加防風。挾濕,加白朮。筋脈牽急,加木瓜。肢節痛不可忍,加薄桂一錢,加薑棗,水煎服之。
(祖傳方)
蠲風飲子,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等證。
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薑汁炒),羌活,白芷,川歸(去蘆頭,酒浸洗),川芎,生地黃(酒浸洗),白芍藥,川牛膝(去蘆,酒洗),秦艽(去蘆),何首烏,萆薢,蒼朮(米泔浸一、二宿),白朮,木通(去皮),大楓子肉,葳靈仙,血藤(即過山龍也),防己,丁公藤(各一兩),荊芥穗,海桐皮(去粗皮),五茄皮,天南星(煨制),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去白),赤茯苓(去皮),桑寄生,天麻,殭蠶(炒),釣鉤藤(各五錢),薄桂(去粗皮),草烏頭(去皮尖),甘草節,川烏(去皮臍,炮),豬牙皂角(各二錢半),兩頭尖,陰地蕨(一名地茶),大薊,小薊,理省藤,桑絡藤(各一兩五錢),生薑(一兩另研細)
白話文:
若痰氣攻刺,加芍藥五分;手足麻木,加防風;若有濕氣,加白朮;筋脈緊繃,加木瓜;關節疼痛難忍,加薄桂一錢,再加薑棗,水煎服。
此為祖傳方,名為「蠲風飲子」,專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以及各種手足痠痛、關節僵硬、麻木不仁等症狀。
藥材包括: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薑汁炒)、羌活、白芷、川歸(去蘆頭,酒浸洗)、川芎、生地黃(酒浸洗)、白芍藥、川牛膝(去蘆,酒洗)、秦艽(去蘆)、何首烏、萆薢、蒼朮(米泔浸一、二宿)、白朮、木通(去皮)、大楓子肉、葳靈仙、血藤(即過山龍也)、防己、丁公藤(各一兩)、荊芥穗、海桐皮(去粗皮)、五茄皮、天南星(煨制)、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去白)、赤茯苓(去皮)、桑寄生、天麻、殭蠶(炒)、釣鉤藤(各五錢)、薄桂(去粗皮)、草烏頭(去皮尖)、甘草節、川烏(去皮臍,炮)、豬牙皂角(各二錢半)、兩頭尖、陰地蕨(一名地茶)、大薊、小薊、理省藤、桑絡藤(各一兩五錢)、生薑(一兩另研細)。
上各切細,用無灰好酒二斗五升,以瓷罐一個盛酒浸藥,以皮紙十數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每日清晨、午前、午後、臨臥各服一大白盞,忌雞豬魚羊驢馬飛禽蝦蟹等肉味,及煎煿油膩水果生冷蕎麥熱面一切動氣發風之物,其效如神,萬舉萬全之藥也。
如神救苦散,治癱瘓,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
御米殼(蜜炒,一錢),陳皮(五錢),壁虎(炙黃,即蝘蜓也),乳香,沒藥,甘草(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將以上各藥材切碎,用沒有灰塵的好酒二斗五升,裝入一個瓷罐中浸泡藥材。用皮紙十幾層包好封住罐口。冬天浸泡半個月,夏天浸泡七天,春秋季節浸泡十天。每天清晨、上午、下午、睡前各服用一大白瓷杯。忌食雞、豬、魚、羊、驢、馬、飛禽、蝦、蟹等肉類,以及煎炸油膩、水果、生冷、蕎麥、熱面等一切容易引起氣血流通不暢和風邪發作的食物。藥效神奇,是萬無一失的良藥。
如神救苦散,用於治療癱瘓,手腳疼痛不止的病症。只有疼痛時才服用此藥。
藥材:
- 御米殼(蜜炒,一錢)
- 陳皮(五錢)
- 壁虎(炙黃,即蝘蜓也)
- 乳香
- 沒藥
- 甘草(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服。
(醫案)
予長嫂何氏,年五十七,身肥白,春初得中風,暴僕不省人事,身僵直,口噤不語,喉如拽鋸,水飲不能入,六脈浮大弦滑,右甚於左。以藜蘆末一錢,加麝香少許,灌入鼻竅,吐痰一升許,始知人事,身體略能舉動。急煎小續命湯倍麻黃,連進二服,復以衣被,得汗,漸蘇省,能轉側,但右手足不遂,語言蹇澀。後以二陳湯加芎、歸、芍藥、防風、羌活等藥,合竹瀝、薑汁,日進二、三服。
若三、四日大便不去,則不能言語,即以東垣導滯丸或潤腸丸微利之,則語言復正。如此調理,至六十四歲,得他病而卒。
白話文:
將藥末服用,每次服用三錢,煎煮後服用。
我的長嫂何氏,五十七歲,身材肥胖且白皙。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她中風了,突然昏迷不醒,身體僵直,嘴巴閉著不能說話,喉嚨像被鋸子拉著一樣,水也喝不進去,六脈浮大弦滑,右邊比左邊嚴重。用藜蘆末一錢,加上少許麝香,灌入鼻孔,吐出約一升的痰,才恢復意識,身體可以稍微動彈。趕緊煎煮小續命湯,麻黃的份量加倍,連續服用兩劑,再用棉被蓋住她,讓她出汗,逐漸清醒過來,可以翻身,但右手腳不能動,說話也含糊不清。後來用二陳湯,再加上芎、歸、芍藥、防風、羌活等藥物,混合竹瀝和薑汁,每天服用兩到三劑。
如果三到四天沒有排便,就會說不出話,就用東垣導滯丸或潤腸丸稍微通便,說話就會恢復正常。這樣調理,一直到她六十四歲,因為其他疾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