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3)
卷之二 (3)
1. 瘟疫(附:大頭天行病,蝦蟆瘟)
黃芩(酒製炒),黃連(酒製炒),生甘草(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黏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亦時時少與,毋令飲食在後。如未已,只服前藥,取大便利、邪氣已則止。
前方宜各少加引經藥,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栝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甘草、荊芥、防風,並與上藥相合用之。或云:頭痛酒芩,口渴乾葛,身痛羌活、桂枝、防風、芍藥,俱宜加之。
普濟消毒飲子(東垣),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頭傷寒,諸藥雜治,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而為腫耳。須用下項藥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活者甚眾。時人皆曰天方,謂天仙所制也。遂刻諸石,以傳永久。
黃芩(五錢,酒製炒),黃連(五錢,酒製炒),人參(三錢),陳皮(去白,二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玄參(二錢),白殭蠶(七分,炒),升麻(七分),柴胡(五分),桔梗(三分),板藍根(一錢),馬勃(一錢),鼠黏子(一錢)
上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風、川芎、薄荷、當歸身,細切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時稍熱服之。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勢甚者,以砭針刺之。
附:蝦蟆瘟
丹溪曰:蝦蟆瘟,屬風熱,防風通聖散加減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側柏葉搗汁,謂火煅蚯蚓糞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調敷之。或五葉藤、車前草皆可搗敷之,有效。
甘桔湯,治冬瘟,咽喉腫痛。
甘草,桔梗(各等分。)
上細切,水煎,時時頻呷之。
萎蕤散,治冬瘟,頭面腫。
萎蕤(二錢五分),石膏(一錢五分),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青木香,川芎(各五分),干菊花(一錢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日三服。
(祖傳方)
人黃散,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甘草(三錢),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細研,一兩重)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薄荷桔梗湯送下,日三、五服。煎藥: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五分,水煎服。疫癘,夏感寒,伏於少陰,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腎傷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錢,加姜五片,煎服。大頭天行病,從頤頷腫熱者,又名顱𡵚瘟,東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黃芩、酒蒸大黃加減,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湯不愈者,仍用陳皮、紫蘇發散而愈。
白話文:
瘟疫(附:大頭天行病,蝦蟆瘟)
黃芩(用酒拌炒過),黃連(用酒拌炒過),生甘草(各等量)
將上述藥材切細,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至剩七分,溫熱服用,慢慢啜飲。如果症狀沒有減退,就用鼠黏子不拘量,用水煎煮,加入等量的芒硝,也時常少量給病人服用,不要讓病人在服用藥物後馬上進食。如果還是沒有好轉,就只服用之前的藥方,直到大便通暢、邪氣排出為止。
之前的藥方可以適當加入引經藥,如果是陽明經的口渴,就加入石膏;如果是少陽經的口渴,就加入栝蔞根。陽明經的行經藥有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經的行經藥有甘草、荊芥、防風,將這些藥材與之前的藥材一起使用。有人說:頭痛加酒炒過的黃芩,口渴加乾葛,身體疼痛加羌活、桂枝、防風、芍藥,這些都可以適當加入。
普濟消毒飲子(李東垣的方子),泰和二年四月,百姓多患瘟疫,最初感到怕冷、發熱、身體沉重,接著頭面腫脹,眼睛睜不開,氣喘、咽喉不適,口乾舌燥,俗稱大頭傷寒。各種藥物雜亂使用,都不能治好,病情逐漸危急。李東垣認為:身體上半部屬於天的氣。邪熱侵入心肺之間,向上攻擊頭面而導致腫脹。需要用以下藥物共研成細末,一半用湯水調服,時時服用,一半用蜂蜜製成藥丸含服,全部服完後就能痊癒,救活了很多人。當時的人都稱之為天方,認為是天上的神仙所製。於是將藥方刻在石頭上,以便永久流傳。
黃芩(五錢,用酒拌炒過),黃連(五錢,用酒拌炒過),人參(三錢),陳皮(去除白色內膜,二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玄參(二錢),白殭蠶(七分,炒過),升麻(七分),柴胡(五分),桔梗(三分),板藍根(一錢),馬勃(一錢),鼠黏子(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服用方法如上所述。或者可以加入防風、川芎、薄荷、當歸身,切細後取五錢,用兩碗水煎至剩一碗,飯後稍熱服用。如果大便乾硬,就加入用酒蒸過的大黃一錢或二錢來幫助排便。如果腫脹嚴重,就用砭石針刺破放血。
附:蝦蟆瘟
朱丹溪說:蝦蟆瘟,屬於風熱,可以用防風通聖散加減使用。或者用小柴胡湯加防風、羌活、荊芥、薄荷、桔梗煎服,外用側柏葉搗汁,或用火煅燒過的蚯蚓糞敷在患處。或者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用醋調勻敷在患處。或者用五葉藤、車前草搗爛敷在患處,都有效果。
甘桔湯,治療冬季瘟疫引起的咽喉腫痛。
甘草,桔梗(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水煎煮,時時頻繁地啜飲。
萎蕤散,治療冬季瘟疫引起的頭面腫脹。
萎蕤(二錢五分),石膏(一錢五分),麻黃,白薇,羌活,杏仁,甘草,青木香,川芎(各五分),干菊花(一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作為一劑,用兩碗水煎至剩一碗,去除藥渣,一天服用三次。
(祖傳方)
人黃散,治療四季的瘟疫、大頭天行等病。
甘草(三錢),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糞坑邊的土(選擇風吹日曬多年、遠離水源的土比較好,用水飛法研成細末,一兩重)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薄荷桔梗湯送服,一天服用三到五次。煎藥用: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五分,用水煎服。瘟疫,夏天感受寒邪,潛伏在少陰經,出現咽喉疼痛,接著一定會腹瀉,稱為腎傷寒,可以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錢,加生薑五片,煎服。大頭天行病,從下巴到腮幫腫脹發熱的,又名顱𡵚瘟,李東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過的黃芩、酒蒸過的大黃加減,用水煎服。如果服用小柴胡湯十五、六天沒有好轉,就仍然用陳皮、紫蘇發散邪氣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