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2. 瘟疫(附:大頭天行病,蝦蟆瘟)
論
《內經》曰: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是以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安樂者未之有也。俗名瘟病,醫書曰疫癘,曰黃病,嶺南閩廣等處曰瘴氣,蓋指山嵐霧露煙瘴濕熱惡氣而名之也,一皆觸冒四時不正之氣而為病焉。《傷寒論》曰:春應溫而反清,夏應熱而反寒,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
龐安常曰:疫氣之發,大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悉由氣運郁發、有勝有伏、遷正退位之所致也。視斯疾者,其可不推運氣而治之乎。陶氏曰:夫疫氣之中人,輕重不一,仲景無治法,後人用敗毒散治,甚得理,然亦有愈不愈者,蓋疫氣有淺深,資稟有壯怯。怯而受癘氣之深者,雖智者尚不能治,況庸劣之士乎。
若資稟壯實,所感又淺,則庶幾可愈。切不可作傷寒正治而大汗大下也,但當從乎中治而用少陽、陽明二經藥(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也),看所中陰陽經絡脈證,而以二方加減和治之,殊為切當。學者宜詳察之,毋忽。
脈法
脈陽濡弱,陰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
溫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
溫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弦,十二日死。
溫病八、九日,頭身不疼,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澀澀,按之不鼓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
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方法
丹溪曰:眾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時疫也,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用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為末,神麯糊為丸,每服五、七十丸。氣虛,以四君子湯下。血虛,以四物湯下。痰多,以二陳湯下。熱甚者,加童便(謂人中黃者,人糞也。
今人多有以糞缸中清汁,頓飲一、二碗,病隨愈。然但恐畏其臭穢,不能下咽耳。故丹溪所取人中黃法,於冬月以竹截筒,削去青,兩頭留節,一頭打通一竅,以大甘草納入筒內,以竹釘塞其竅,投糞缸中,二、三個月取出,曬乾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
陶尚文治瘟疫法:
若病只在少陽經者,小柴胡加防風、羌活微發之而愈。若病兼陽明經者,柴、葛二方合服之(小柴胡對升麻葛根湯也)。
若見太陽證,大便泄者,以本方(小柴胡也)去黃芩對五苓散,尤當看脈寒熱,若無寒去桂留芩。
若小便不利,是膀胱本病,本方加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陰經,無熱證見者,用理中湯,此證必須腹痛而瀉。明日瀉止痛止,仍用小柴胡和之。
若入少陰經及厥陰經,用陰證傷寒傳經法治之。
白話文:
瘟疫(附:大頭天行病,蝦蟆瘟)
理論
《黃帝內經》說:如果自然界的清氣保持清淨,人的意志就會正常運作;順應自然,人體陽氣就會鞏固,即使有邪氣侵擾,也不能傷害人。又說:冬天沒有好好儲藏精氣的人,春天一定會得瘟疫。因此,那些經常過度勞累或性生活過多的人,很少有不得病的。俗稱的瘟病,醫書稱為疫癘,也叫黃病,嶺南、福建、廣東一帶則稱為瘴氣,其實都是指山嵐霧露、煙瘴濕熱等惡劣氣候引起的疾病。總之,都是因為接觸到不合時節的異常氣候而導致的疾病。《傷寒論》說: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寒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些都是反常的氣候現象。
龐安常說:疫氣的發生,大的會流行於全國,次之會流行於一個地方,再其次會流行於一個鄉村,最輕的則只在一家人中傳染。這都是由於氣運的鬱結爆發,有時強盛有時潛伏,以及氣運的轉移變化所造成的。看待這種疾病,怎麼能不推算氣運來治療呢?陶氏說:疫氣侵入人體,輕重程度不一。張仲景沒有相關的治療方法,後人使用敗毒散來治療,效果還不錯,但也有些病患無法痊癒。這是因為疫氣有深淺,人的體質也有強弱。體質虛弱又感染了深重的疫氣,即使是聰明的人也難以治好,更何況是平庸的醫生呢?
如果體質強壯,感染的疫氣又比較淺,那麼就比較容易治癒。絕對不能當作一般的傷寒來治療,用大量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應該採取中和的療法,使用少陽、陽明兩經的藥物(少陽用小柴胡湯,陽明用升麻葛根湯)。根據所感染的陰陽經絡和脈象症狀,在這兩個方子的基礎上加減藥物來調和治療,這樣才是最恰當的。學習醫術的人應該仔細觀察,千萬不要忽略。
脈象
脈象呈現陽脈浮弱,陰脈弦緊,又遇到溫熱的氣候,就會轉變成瘟疫。
溫病發病兩三天,出現身體發熱、腹部脹滿、頭痛,食慾如常,脈象直而急,八天就會死亡。
溫病發病四五天,出現頭痛、腹部脹滿、嘔吐,脈象細而弦,十二天就會死亡。
溫病發病八九天,沒有頭身疼痛,眼睛不發紅,臉色不變,反而腹瀉,脈象澀而無力,按壓時感覺不到搏動,時大時小,心下堅硬,十七天就會死亡。
溫病患者如果汗出不來,或者汗出不到腳底,就會死亡。如果厥逆(四肢冰冷)卻反而汗出,脈象堅強而急促,則有生的希望;如果脈象虛弱而軟,則會死亡。
溫病患者如果腹瀉,並且腹痛劇烈,就會死亡。
治療方法
朱丹溪說:眾人患上相同的疾病,這是天行時疫,治療方法有三種,應當補益、疏散和降泄。將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朮、防風、滑石、香附、人中黃研成末,用神曲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氣虛者,用四君子湯送服;血虛者,用四物湯送服;痰多者,用二陳湯送服;熱邪盛者,可以加用童子小便(所謂人中黃,是指人糞)。
現在很多人直接喝糞缸中的清汁,一次喝一兩碗,病就會痊癒。只是擔心人們嫌它臭穢,難以下嚥。所以朱丹溪採取的人中黃方法,是在冬天用竹筒,削去青皮,兩端留著竹節,一端打通一個孔,將大甘草放入竹筒內,用竹釘塞住孔,然後將竹筒投入糞缸中,兩三個月後取出,曬乾後使用。
(以上是朱丹溪的治療方法)
陶尚文治療瘟疫的方法:
如果病情只在少陽經,用小柴胡湯加上防風、羌活,稍微發汗就可以治癒。如果病情兼有陽明經的,則將小柴胡湯和升麻葛根湯合在一起服用。
如果出現太陽經的症狀,並且大便腹瀉,用原方(指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上五苓散。還要根據脈象寒熱來判斷,如果沒有寒象則去掉桂枝,保留黃芩。
如果出現小便不利,這是膀胱本身的疾病,則在原方(指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掉桂枝,加上五苓散。
如果病情進入太陰經,沒有發熱的症狀,則用理中湯,此時一定會出現腹痛腹瀉。第二天腹瀉停止,疼痛也停止,再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如果病情進入少陰經或厥陰經,則用治療陰證傷寒傳經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