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一 (35)
卷之一 (35)
1. 傷寒
抵當湯,治血結胸,譫語,因瘀血結於胸中,狂言,小腹亦滿,漱水不欲咽者。
虻蟲(去翅足,炒),水蛭(各十五枚,炒黃色),桃仁(一十個,去皮尖,另研),大黃(三錢)
上細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血下止後服。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水結胸。
半夏(四錢),茯苓(三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入生薑自然汁半合,再煎一、二沸,溫服。
梔子豆豉湯,治吐下後,心胸懊憹無奈,或大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痛結。
肥梔子(四枚),香豉(五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先煮梔子至一盞,納豉同煮至七分,去渣溫服,得吐止後服。
玄參升麻湯,治發斑咽痛。
升麻,玄參,甘草(各五錢)
上細切,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渣溫服。
陽毒升麻湯,治陽毒,赤斑出,狂言,吐膿血。
升麻(二錢),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甘草(生用,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姜(附湯並加減法),治下後復發汗,晝不得眠,無表證而脈微者。
乾薑(五錢),附子(一枚,生用)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頓服。如下利厥逆、脈不至者,加甘草五錢,倍乾薑,添水煎服。如面赤者,加蔥九莖。嘔者,加生薑。咽痛,加桔梗。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三錢,名通脈四逆湯。吐利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脈微欲絕,本方煎成正藥,加豬膽汁半合攪勻,分二服,其脈即起。少陰證,腹痛或泄利下重,本方中加芍藥二錢五分。
藿香正氣散(和劑),治四時感冒,頭痛憎寒壯熱,或風濕氣,霍亂吐瀉。常服,除山嵐瘴氣。
大腹皮(先以手指拔淨,用清酒洗淨曝乾,再用烏豆煮汁洗淨用。蓋此物恐有鳩鳥糞毒,不制即殺人),紫蘇(連莖葉用),藿香,白芷,茯苓(各六分),厚朴(薑汁製炒),白朮,陳皮(去白),桔梗,半夏(各四分),甘草(炙,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二盞,煎至一盞三分,溫服。
不換金正氣散(和劑),治四時感冒傷寒,瘟疫時行,及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利赤白,及出遠方,不伏水土,並皆治之。
厚朴(薑汁製炒),陳皮(去白),藿香,半夏(湯泡十次),蒼朮(米泔浸,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加減涼膈散(東垣),退六經熱,及傷寒餘熱不解,胸煩等證。
連翹(一錢),梔子,薄荷葉,淡竹葉,黃芩,桔梗(各五分),甘草(生,一錢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日三、五服,熱退即止。易老曰:涼膈散減芒硝、大黃,加桔梗,同為舟楫之劑,浮而上之,治胸膈中與六經熱。以其手足少陽之氣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氣同相火遊行於身之表,膈與六經乃至高之分,此藥浮載亦至高之劑,故能於無形之中,隨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經熱也。
白話文:
抵當湯:治療因瘀血阻塞在胸腔,導致胡言亂語、精神錯亂,肚子也脹滿,想漱口卻不想吞下去的情況。
藥材:
- 虻蟲(去除翅膀和腳,炒過)
- 水蛭(各15枚,炒至黃色)
- 桃仁(10個,去皮尖,另外搗碎)
- 大黃(3錢)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後溫服。等到瘀血排出後再服用。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因水液停留在胸腔而造成的胸悶。
藥材:
- 半夏(4錢)
- 茯苓(3錢)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後,加入半合的生薑自然汁,再稍微煮沸一兩次,溫服。
梔子豆豉湯:治療嘔吐或腹瀉後,心中煩悶難受,或者腹瀉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鬱悶疼痛的症狀。
藥材:
- 肥梔子(4枚)
- 香豉(5錢)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先用兩杯水煮梔子至一杯,再加入豆豉同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等到嘔吐停止後再服用。
玄參升麻湯:治療發斑和咽喉疼痛。
藥材:
- 升麻
- 玄參
- 甘草(各5錢)
將上述藥材切細,加入三杯水煎煮至一杯半,去除藥渣後溫服。
陽毒升麻湯:治療陽毒,出現紅色斑點,胡言亂語,吐膿血的症狀。
藥材:
- 升麻(2錢)
- 犀角屑
- 射干
- 黃芩
- 人參
- 甘草(生用,各1錢)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兩杯水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後溫服。
姜(附湯並加減法):治療腹瀉後又發汗,導致白天無法入睡,沒有表證(感冒症狀)但脈搏微弱的情況。
藥材:
- 乾薑(5錢)
- 附子(1枚,生用)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兩杯水煎煮至一杯,去除藥渣後立即服用。如果出現腹瀉、手腳冰冷、脈搏摸不到的情況,則加入甘草5錢,乾薑加倍,加水煎煮服用。如果臉色發紅,則加入蔥9根。如果嘔吐,則加入生薑。如果咽喉疼痛,則加入桔梗。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仍然摸不到,則加入人參3錢,此時稱為「通脈四逆湯」。如果嘔吐腹瀉停止,但汗出不止且手腳冰冷、抽筋,脈搏微弱幾乎消失,將本方煎好後,加入半合的豬膽汁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脈搏就會恢復。如果是少陰證,出現腹痛或腹瀉、裡急後重,則在本方中加入芍藥2錢5分。
藿香正氣散:治療四季感冒,出現頭痛、怕冷發熱,或是風濕,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經常服用可以去除山區的瘴氣。
藥材:
- 大腹皮(先用手指拔除乾淨,用清酒洗淨曬乾,再用烏豆煮汁洗淨,因為此物可能有鳩鳥糞便的毒性,不處理會致命)
- 紫蘇(連莖葉一起用)
- 藿香
- 白芷
- 茯苓(各6分)
- 厚朴(用薑汁泡製後炒過)
- 白朮
- 陳皮(去白)
- 桔梗
- 半夏(各4分)
- 甘草(炙過,2分)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生薑3片、大棗2枚,以及兩杯水,煎煮至一杯三分,溫服。
不換金正氣散:治療四季感冒、傷寒、流行瘟疫,以及山區瘴氣,出現忽冷忽熱、霍亂吐瀉、腹瀉或便血,以及到外地旅行,水土不服等情況。
藥材:
- 厚朴(用薑汁泡製後炒過)
- 陳皮(去白)
- 藿香
- 半夏(用熱水浸泡十次)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各1錢)
- 甘草(5分)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生薑3片、大棗2枚,以及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溫服。
加減涼膈散:退除六經熱,以及傷寒後餘熱未清、胸悶等症狀。
藥材:
- 連翹(1錢)
- 梔子
- 薄荷葉
- 淡竹葉
- 黃芩
- 桔梗(各5分)
- 甘草(生用,1錢5分)
將上述藥材切細,作為一劑。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每日服用三到五次,等到熱退後就停止服用。名醫易老認為:涼膈散減去芒硝、大黃,加入桔梗,如同舟船,可以向上引導藥力,治療胸膈和六經之熱。因為手足少陽之氣都下降到胸膈,三焦之氣和相火在體表運行,胸膈和六經都是至高之處,此藥如同載著藥力的舟船,可以到達至高之處,因此能在無形之中,隨著藥性往上走,去除胸膈和六經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