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八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8)

1. 痘疹

辨五不治證(十七)

癢塌,寒戰咬牙,渴不止。痘紫黑色,喘喝不寧。灰白色,陷頂,腹脹。頭溫足冷,悶亂飲水。氣促,泄瀉,渴。

辨疹有陰陽二證(十八)

赤疹屬陽,遇清涼而消。白疹屬陰,遇溫暖而減。

傷寒時氣發斑附(十九)

溫毒發斑,宜玄參升麻湯;重,用荊防敗毒散。

胃爛斑,因陽明胃實失下,或下之太早所致,宜化斑湯、龐氏石膏湯。時氣斑,宜石膏湯。陽毒斑,胃實之人誤服熱劑,或加以風暑,宜陽毒升麻湯。

玄參升麻湯

玄參(去苗洗),升麻,甘草(各一錢半)

上煎服。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或加薄荷五葉。

化斑湯(即白虎湯加玄參也。)

石膏湯(龐氏)

香豉(一合),蔥白(五錢),石膏(一兩),梔子(一錢),生薑(五錢),大青,升麻,芒硝(各一錢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升半,煮取七合,去渣,下芒硝,放溫,徐徐服之。

陽毒升麻湯

升麻,犀角(鎊),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辨瘡後餘毒(二十)

一、毒氣流於太陰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並膝臏腫痛,宜消毒飲。重者,十六味流氣飲加附子或酒浸大黃煎服,及必勝膏、蜆子水等敷之。

消毒飲(方見前。)

十六味流氣飲

川芎,川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黃耆,桂心,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甘草,紫蘇,枳殼(各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服。氣血虛而自利者,加熟附子。大便實,加大黃。

必勝膏

馬齒莧(杵汁),豬膏脂,石蜜

上以三味共熬為膏,塗腫處。

蜆子水

蜆子(不拘多少,活者,以水養五日,旋取此水洗手面,漸生肉,無瘢痕)

一、毒氣流於太陰肺經,則臑內並手腕腫,流為赤癰毒,宜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雄黃解毒丸利之。氣血虛者,十補湯加桔梗、枳殼、犀角煎服。咽喉不利或腫痛,宜薄荷如聖湯。

五福化毒丹(方見驚風門。)

每兩分作十二丸,一歲兒,一丸分作四服,用薄荷水化下。瘡餘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用翎刷入口內。

如聖湯(方見前。)

雄黃解毒丸

鬱金,雄黃(研飛,各一錢半),巴豆(去皮膜油,四十粒)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熟茶清下,量兒大小與之。

一、毒氣流入大腸,則便膿血,或下腸垢,或大便秘結,宜犀角地黃湯。身煩熱渴,宜黃連解毒湯。熱勢盛者,小承氣湯。下利者,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丸、駐車丸。

白話文:

痘疹

辨別五種無法治癒的症狀

痘疹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屬於無法治癒的:

  1. 搔癢難耐且皮膚塌陷,伴隨寒顫、咬牙、口渴不止。
  2. 痘疹呈現紫黑色,呼吸急促、煩躁不安。
  3. 痘疹呈灰白色、凹陷,腹部脹滿。
  4. 頭部發熱而腳部冰冷,心中煩悶、胡亂飲水。
  5. 呼吸急促、腹瀉、口渴。

辨別疹子陰陽兩種證型

紅色的疹子屬於陽證,遇到清涼的環境會消退。白色的疹子屬於陰證,遇到溫暖的環境會減輕。

傷寒、時疫發斑的相關情況

因溫熱毒邪引起的發斑,適合用玄參升麻湯治療;情況嚴重時,則用荊防敗毒散。 因胃腸腐敗引起的發斑,是因為陽明胃腸實熱,沒有及時疏導,或是過早使用瀉藥導致,適合用化斑湯、龐氏石膏湯治療。 因時疫引起的發斑,適合用石膏湯治療。 因陽毒引起的發斑,是胃腸實熱的人誤服熱性藥物,又加上風暑所致,適合用陽毒升麻湯治療。

玄參升麻湯

玄參(去除莖苗、洗淨)、升麻、甘草(各1.5錢) 將上述藥材煎煮後服用。

荊防敗毒散

柴胡、甘草、人參、桔梗、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荊芥穗、防風(各0.4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一碗水煎煮至七分,溫服。也可加入五片薄荷葉。

化斑湯(即白虎湯加上玄參)

石膏湯(龐氏)

豆豉(1合)、蔥白(5錢)、石膏(1兩)、梔子(1錢)、生薑(5錢)、大青、升麻、芒硝(各1.5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一升半水煎煮至七合,去除藥渣,放入芒硝,待藥液溫熱時,慢慢服用。

陽毒升麻湯

升麻、犀角(磨粉)、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1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一碗,飯前溫服。

辨別瘡疹後的殘留毒素

  1. 若毒素侵入太陰脾經,會導致四肢、手腕、膝蓋紅腫疼痛,適合用消毒飲治療。情況嚴重者,用十六味流氣飲加上附子或酒浸大黃煎服,並外敷必勝膏、蜆子水等。

消毒飲(方子在前面已提到)

十六味流氣飲

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黃耆、桂心、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甘草、紫蘇、枳殼(各0.4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一碗水煎煮至七分後服用。如果氣血虛弱且出現腹瀉,則加入熟附子。如果大便乾結,則加入大黃。

必勝膏

馬齒莧(搗爛取汁)、豬油、蜂蜜 將上述三種材料混合熬製成膏,塗抹在紅腫的部位。

蜆子水

將活蜆子放在水中養五天,取此水洗手洗臉,可以使皮膚慢慢長出新肉,不留疤痕。

  1. 若毒素侵入太陰肺經,會導致上臂內側及手腕紅腫,化膿成瘡毒,適合用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雄黃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氣血虛弱,則用十補湯加上桔梗、枳殼、犀角煎服。如果咽喉不適或腫痛,則用薄荷如聖湯。

五福化毒丹(方子在驚風門中已提到) 每兩藥材分成十二丸,一歲的嬰兒,一丸分成四次服用,用薄荷水化開後餵服。若瘡毒上攻,出現口齒疼痛、流涎帶血且有臭味,則用生地黃自然汁化開一丸,用羽毛刷塗入口內。

如聖湯(方子在前面已提到)

雄黃解毒丸

鬱金、雄黃(磨成粉末,各1.5錢)、巴豆(去皮膜及油脂,40粒)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到三丸,用溫熱的茶水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1. 若毒素侵入大腸,會導致大便帶膿血,或排出腸垢,或大便秘結,適合用犀角地黃湯治療。如果身體煩熱口渴,則用黃連解毒湯治療。如果熱勢嚴重,則用小承氣湯。如果出現腹瀉,則用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丸、駐車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