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八 (27)
卷之八 (27)
1. 痘疹
一證,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紅點,此毒氣發越不透,必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里半助養之劑,用四聖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斑湯。
四聖散,紫草木香湯(即紫草湯,方並見前。)
絲瓜湯
苦絲瓜(不拘幾個,連皮子燒存性,為末)
上每服一抄,時時用米湯調服。
此物發痘瘡最妙,或以紫草、甘草煎湯調服尤佳。
萬全散(阮氏)治痘瘡出不紅潤。
防風,人參,蟬蛻(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入薄荷三葉,煎六分,溫服。熱而實者,加升麻。
安斑湯(湯氏)
紫草,木通(各五分),蟬蛻,防風(各三分),甘草(二分)
上細切,水一鍾,煎五分,溫服。
一證,外實之人,皮膏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不快,宜消毒飲、透肌散。如大便秘實,於消毒飲內加大黃、梔子仁,煎服。瘡出太稠,宜犀角地黃湯、張氏解毒防風湯。血氣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聖湯加薄荷、枳殼。口中氣熱,咽痛,口舌生瘡,宜甘露飲子。驚風搐搦,宜抱龍丸。煩渴,宜獨參湯、黃耆六一湯。
透肌散
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上細切,水煎服,或與消毒飲同煎服,尤妙。
如聖湯
桔梗(二錢),甘草(一錢)
一方加牛蒡子、麥門冬(各一錢)
上細切,水煎,時時服之。
抱龍丸(見驚風門)
辨外證逆順(十三)
身體溫暖者順,寒涼者逆。能食大便實者順,不能食大便利者逆。
辨外證輕重(十四)
輕者:作三次出,大小不一,頭面稀少,耳中無,根窠紅活,肥滿光澤。
重者:一齊並出,如蠶種布,灰白色瀉利而渴,身溫腹脹,頭溫足冷。
辨痘瘡初末形證(十五)
微者,其邪在腑,發為細疹,狀如蚊喙所螫,點點赤色,俗名麩瘡。甚者,其邪在臟,為痘瘡。狀如豌豆,根赤頭白,穴出膿水,俗名疱瘡。二、三日始見,微微欲出,如粟如黍,或如綠豆,或如水珠,光澤明淨者佳。四日,大小不等,根窠紅,光澤者輕,如稠密陷頂並瀉者重。
六日、七日,瘡形肥紅光澤者輕,如身熱氣喘、口乾腹脹、足指冷者,重。八日、九日,長足紅滿,瘡蠟色者輕,如寒戰悶亂、腹脹煩渴、氣急咬牙者,重之至也。十日、十一日,瘡當結靨痂欲落之時,將愈。十二、十三日,當靨而不靨者為逆,身稍熱,利之以防其餘毒,身不壯熱,或腹脹,或瀉渴,用十二味異功散救之。
辨不藥而愈(十六)
痘腳稀疏,根窠紅綻,不瀉不渴,乳食不減,四肢溫和,身無大熱。
以上六證,並不須服藥,惟宜善加調護,須使房室溫盎,屏諸穢氣,忌見外人,毋犯房色,及往來婦人月水並腋臭者,皆不可近,惟宜燒大黃、蒼朮以辟惡氣,勿宜燒沉檀、降真、乳香、腦麝。幃帳之內,宜懸胡荽,或以胡荽浸灑噴床帳,並燒木香為佳。夫痘瘡之毒,最怕穢惡之氣觸犯,切不可信僧道看經解穢,況無纖毫之力,而反恐被其穢惡之氣觸犯,亦不可恃其能解而不預防,戒之戒之!
白話文:
有些情況,痘疹會形成血疱,但有的地方還是紅點,這表示毒氣無法順利發散出來。這時病人通常會食慾不振,如果大便還算正常,可以服用一些半溫補、半滋養的藥方,像是四聖散加減,或是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斑湯。
四聖散_和_紫草木香湯(也就是紫草湯,藥方前面有提過)
_絲瓜湯_的作法是:
用幾條苦絲瓜,連皮燒成灰,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一小撮,用米湯調服。
這東西對發痘疹很有幫助,也可以用紫草、甘草煎湯調服,效果更好。
萬全散(阮氏的藥方)可以治療痘疹顏色不紅潤。
藥材包含:防風、人參、蟬蛻(等量)。
將以上藥材切細,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杯,放入三片薄荷葉,煎煮到剩六分,溫服。如果體質燥熱且病情嚴重,可以加入升麻。
安斑湯(湯氏的藥方)的組成是:
紫草、木通(各五分),蟬蛻、防風(各三分),甘草(二分)。
將以上藥材切細,加水一杯,煎煮到剩五分,溫服。
另一種情況是,體格強壯、皮膚厚實、毛孔緊密的人,毒氣難以發散,導致痘疹長不出來,這種情況應該用消毒飲、透肌散。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在消毒飲中加入大黃、梔子仁煎服。如果痘疹長得太密集,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張氏解毒防風湯。如果氣血不足,可以用十奇散。如果喉嚨腫痛,可以用如聖湯加上薄荷、枳殼。如果口中發熱,咽喉疼痛,或口舌生瘡,可以用甘露飲子。如果出現驚風抽搐,可以用抱龍丸。如果感到口渴,可以用獨參湯、黃耆六一湯。
_透肌散_的配方是:
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水煎服,或與消毒飲一起煎服,效果更好。
_如聖湯_的成分是:
桔梗(二錢),甘草(一錢)。
也有人會加入牛蒡子、麥門冬(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水煎服,隨時飲用。
抱龍丸(藥方在驚風篇有說明)
判斷外在症狀的順逆(十三)
身體溫暖是好的現象,身體冰冷是不好的現象。能吃東西且大便正常是好的現象,不能吃東西且腹瀉則是不好的現象。
判斷外在症狀的輕重(十四)
輕微的痘疹會分三次長出來,大小不一,頭臉比較稀疏,耳朵裡沒有,痘疹的根部紅潤,飽滿有光澤。
嚴重的痘疹會一次長出來,像蠶卵一樣密集,顏色灰白,而且會腹瀉、口渴、身體發熱、肚子脹,頭熱腳冷。
判斷痘疹的初期、末期症狀(十五)
輕微的痘疹,是因為邪氣在臟腑,會長出細小的疹子,像蚊子咬的一樣,呈現點點紅色,俗稱麩瘡。嚴重的痘疹,是因為邪氣侵入內臟,會長出像豌豆一樣的痘瘡,根部是紅色,頂端是白色,有膿水滲出,俗稱疱瘡。痘疹大約兩三天後開始出現,微微冒出,像小米或黍米那麼大,也可能像綠豆或水珠,有光澤透明是好的現象。四天後,痘疹大小不一,根部紅潤有光澤是輕微的,如果很密集又凹陷,而且會腹瀉則是嚴重的。
第六、七天,痘瘡長得肥大、紅潤有光澤是輕微的,如果身體發熱、呼吸急促、口乾腹脹、腳趾冰冷則是嚴重的。第八、九天,痘瘡長得飽滿、呈現蠟色是輕微的,如果發冷顫抖、意識不清、腹脹口渴、呼吸急促、咬牙則是嚴重到極點了。第十、十一天,痘瘡應該開始結痂,準備脫落,表示快要痊癒了。第十二、十三天,應該結痂卻沒有結痂是不好的現象,如果身體稍微發熱,可以用瀉藥來清除殘留的毒素。如果身體沒有發熱,但是肚子脹、腹瀉或是口渴,可以用十二味異功散來治療。
判斷不需用藥就能痊癒的情況(十六)
痘疹長得稀疏,根部紅潤,沒有腹瀉、口渴,食慾沒有減少,四肢溫暖,身體沒有發高燒。
以上六種情況,都不需要服藥,只要好好照顧就行。要注意保持房間溫暖,排除污穢之氣,避免外人探視,禁慾,不要接近來月經的婦女或是有狐臭的人。可以燒大黃、蒼朮來驅除惡氣,不要燒沉香、檀香、降真、乳香、冰片、麝香。可以在床帳內懸掛胡荽,或是用胡荽浸水噴灑床帳,也可以燒木香。痘瘡最怕穢惡之氣侵擾,千萬不要相信和尚道士誦經解穢,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會帶來穢氣。也不要仗恃他們能解穢而疏於防範,務必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