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八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3)

1. 痘疹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溫酒調下。細切水煎亦可。

辨三陰三陽經候(六)

太陽病,惡寒身熱,小便赤澀,出不快,宜荊芥甘草防風湯。少陽病,乍寒乍熱,出不快,宜連翹防風湯。陽明病,身熱目赤,大便閉實,瘡遍肌肉,出不快,宜升麻葛根湯加紫草。太陰病,自利,四肢逆冷,宜附子理中湯、木香散。少陰病,瘡黑陷,口舌燥,宜四物湯加紫草、紅花。厥陰病,舌卷卵縮,時發厥逆,宜異功散。

三陰病法當救里,故宜以溫劑助之。

荊芥甘草防風湯

荊芥,薄荷,牛蒡子,防風,甘草(炙,各六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六分,食前稍溫服。

連翹防風湯

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赤芍藥,白滑石,蟬蛻,黃芩,紫草茸(各三分),甘草(炙,一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隨兒大小,量數輕重與之。大小便自利者,不宜用。

升麻葛根湯(方見前辨內外因條)。每服加粳米五十粒,紫草半錢煎。

又一方,升麻湯,治斑在面。

升麻(一錢),犀角,射干,黃芩(酒浸焙乾),人參,甘草(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

理中湯

人參,甘草(炙),乾薑(炮,各八分),白朮(八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炮附子三分,甚者五分,量兒大小加減,水煎,食前稍熱服。

木香散

木香,大腹皮(酒洗淨),人參,桂心,青皮,赤茯苓,前胡,訶子(煨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量兒大小,加減分數與之。

異功散

木香,當歸(酒洗去蘆),桂心,白朮(麩炒),茯苓,陳皮,厚朴(薑製),人參,肉果(麵裹煨),丁香,半夏(湯炮七次),附子(泡,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辨三陽證治(七)

(凡痘疹春夏為順,當純陽之時也,古人治法與傷寒同)

足脛熱,兩腮紅,大便秘,小便澀,渴不止,上氣急,脈洪數。

以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若痘疹一發,有密如蠶種布,或如糠秕者,合清表,宜連翹升麻湯。或未出而先發搐,是兼外感風寒之邪,宜茶湯下解毒丸及犀角地黃湯。瘡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當微發散,升麻葛根湯。若瘡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滯,是熱蓄於內,宜煎大黃湯下宣風散。若表大熱者,不可下。黑陷甚者,百祥丸。

若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龐氏地黃膏,外以黃柏膏塗面,佳。

值盛夏暑熱正熾,適瘡大發,煩渴大便實者,宜玉露散及甘露飲子。或昏冒不知人,時作搐搦,瘡倒靨黑陷者,宜豬心龍腦膏。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用溫酒調服,也可以切細用水煎煮服用。

分辨痘疹在三陰三陽經的症狀(六)

太陽經病:怕冷、身體發熱、小便赤黃且排尿不暢快,宜用荊芥甘草防風湯。少陽經病:時而怕冷時而發熱、疹子發不出來,宜用連翹防風湯。陽明經病:身體發熱、眼睛發紅、大便不通暢、疹子遍佈肌肉且發不出來,宜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紫草。太陰經病:腹瀉、四肢冰冷,宜用附子理中湯、木香散。少陰經病:疹子顏色發黑且凹陷、口舌乾燥,宜用四物湯加上紫草、紅花。厥陰經病:舌頭捲縮、睪丸收縮、時而發生昏厥,宜用異功散。

三陰經的病症應該要從調理內部下手,所以應該使用溫熱的藥劑來幫助。

荊芥甘草防風湯

荊芥、薄荷、牛蒡子、防風、炙甘草(各六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飯前稍微溫熱服用。

連翹防風湯

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赤芍藥、白滑石、蟬蛻、黃芩、紫草茸(各三分),炙甘草(一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和病情輕重來給予服用。如果大小便順暢就不適合使用。

升麻葛根湯(藥方在前面分辨內外因的條文)每次服用加粳米五十粒、紫草半錢一起煎煮。

另外還有一個升麻湯的藥方,可以治療臉上的斑點。

升麻(一錢),犀角,射干,黃芩(用酒浸泡後烘乾),人參,甘草(各五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飯前溫服。

理中湯

人參、炙甘草、炮乾薑(各八分),白朮(八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加入炮附子三分,病情嚴重者加至五分,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增減用量,用水煎煮,飯前稍微溫熱服用。

木香散

木香、大腹皮(用酒洗淨)、人參、桂心、青皮、赤茯苓、前胡、訶子(煨過後去核)、半夏(用薑製過)、丁香、甘草(各三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增減用量服用。

異功散

木香、當歸(用酒洗過去除蘆頭)、桂心、白朮(用麩皮炒過)、茯苓、陳皮、厚朴(用薑製過)、人參、肉果(用麵包裹後煨過)、丁香、半夏(用熱水泡七次)、附子(泡過,各三分)

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溫服。

分辨三陽證的治療方法(七)

(通常痘疹在春夏季節發作是順應自然的,因為那時是陽氣旺盛的時候,古人治療痘疹的方法和治療傷寒的方法相同)

腳踝和小腿發熱、兩頰發紅、大便不通暢、小便澀滯、口渴不止、呼吸急促、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

以上七種症狀,不適合服用溫熱的藥物。

如果痘疹一發作,像蠶種一樣密集,或者像米糠一樣細碎,應該要用清熱解表的藥物,宜用連翹升麻湯。如果痘疹還沒發出來卻先出現抽搐,這是因為兼有外感風寒的邪氣,宜用茶湯送服解毒丸和犀角地黃湯。如果疹子發不出來,但大小便正常,這是因為病邪還在表層,應該稍微用發散的藥物,宜用升麻葛根湯。如果疹子呈現青色、乾燥、黑色且凹陷,身體不是特別發熱,但大小便不通暢,這是因為熱邪積聚在體內,宜煎煮大黃湯來往下疏通,再用宣風散。如果表層熱象明顯,就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疹子顏色發黑凹陷嚴重者,可以使用百祥丸。

如果疹子已經發出來而且很密集,有輕微喘氣、口渴想喝水的症狀,可以稍微用瀉下的藥物,宜用當歸丸和龐氏地黃膏,外面再用黃柏膏塗抹臉部,效果很好。

在盛夏暑熱最盛的時候,如果痘疹大發作,出現煩躁口渴、大便不通暢的症狀,宜用玉露散和甘露飲子。如果昏迷不省人事、時而抽搐、疹子倒陷且顏色發黑,宜用豬心龍腦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