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八 (17)
卷之八 (17)
1. 吐瀉
陰虛,用四物湯加炒黃柏、酒知母,少用桂為引,或以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痰用二陳湯加知母、黃柏、澤瀉,必用前胡、木香為引,蓋陰虛故痰盛也。如痛不止,亦加乳香、沒藥。二法必先以玉燭散或通經散痰小胃丹大下後用之,或神祐丸、十棗湯皆可,與治帶同。
小兒弄舌,因脾臟有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虛舌舐之,勿用冷藥及下之,少與瀉黃散徐徐服之。有欲飲水者,非熱也,脾胃中津液少也,不可下。若大病後弄舌者,凶。
瀉黃散
藿香葉(七分),梔子(一錢),石膏(五分),甘草(七分半),防風(去蘆,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用蜜、酒炒香熟,以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時時與之。
龜胸乃肺熱脹滿,攻於胸膈,即成龜胸,又乳母多食五辛熱物,亦成此證,宜瀉白散加黃芩。
瀉白散
桑白皮(蜜水拌,炒黃色,一錢),地骨皮(一錢),甘草(炙,五分),加黃芩(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
龜背、兒生下,客風入脊,逐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之以龜尿點骨節,即平。取龜尿法:用蓮葉,置龜於上,尿自出。
重舌木舌,乃小兒舌下生舌也。
用三稜針,於舌下紫脈刺之,出惡血即愈。
又方,用竹瀝調蒲黃末,敷舌上,神效。
又方,治小兒木舌塞口欲滿者。
用紫雪二錢,竹瀝半合,細研和勻,頻敷口,即愈。
治小兒口瘡,用
鹽白梅(燒存性),紅棗(連核燒存性),鉛丹(火飛),人中白(火飛),龍腦(少許)
共為細末,敷之神效。
治小兒鵝口瘡,因白屑滿舌及兩吻,故名鵝口。
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拭口令淨。又用濃煮粟米汁,以綿纏箸頭拭之,更以煅過黃丹摻之,即愈。
又方,治鵝口瘡,不能食乳。
用地雞擂水,塗瘡即愈。(地雞,即匾蟲也,人家磚石下多有之。)
治小兒口瘡,瀉心湯用黃連,為細末,蜜水調服。
治小兒口瘡,用黃柏、細辛各等分,為細末,敷之。
治小兒頦上生瘡,痛癢難忍,用白楊木枝,燒於刀上出瀝敷之,及治鵝口瘡神效。
治小兒走馬牙疳,用白礬置於五倍子內,煅過為末敷之。
治小兒臍風撮口,因臍斷傷風,或尿在胞中,遂成臍風,發熱面赤,啼聲不出,名曰撮口風。
瞿麥(五分),蠍稍(四個),殭蠶(七個),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上為細末,鵝毛管吹些少入鼻中,如噴嚏叫聲可治,後用薄荷汁調與服之。
白話文:
嘔吐腹瀉
如果是因為身體陰液不足,就用四物湯,再加上炒過的黃柏和酒製的知母。少用肉桂作為藥引,或者用前胡、木香作為藥引。如果疼痛不止,就加乳香、沒藥。如果是痰多,就用二陳湯,加上知母、黃柏、澤瀉,一定要用前胡、木香作為藥引,這是因為陰液不足所以痰多。如果疼痛不止,也加乳香、沒藥。以上兩種方法,一定要先用玉燭散或是通經散痰小胃丹等藥物瀉下後再使用,或者用神祐丸、十棗湯也可以,和治療婦女白帶的方法相同。
小孩喜歡伸出舌頭舔弄,是因為脾臟有輕微熱,導致舌頭的脈絡稍微緊繃,所以時不時會虛弱地伸出舌頭舔弄,不要用寒涼的藥物或瀉下的藥物,稍微給予瀉黃散慢慢服用。如果有想喝水的表現,不是因為熱,而是脾胃中的津液不足,不可以瀉下。如果大病之後出現這種舔弄舌頭的情況,就是不好的徵兆。
瀉黃散
藿香葉(七分),梔子(一錢),石膏(五分),甘草(七分半),防風(去掉蘆葦頭,四分)
把以上藥材切細,做成一服的量,用蜂蜜和酒炒香,加水一碗煎到剩半碗,去渣,隨時給小孩服用。
「龜胸」是因為肺熱脹滿,向上侵犯胸膈,就形成了龜胸。另外,哺乳期的母親如果吃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也會導致這種情況,應該用瀉白散加上黃芩。
瀉白散
桑白皮(用蜜水拌過,炒到黃色,一錢),地骨皮(一錢),甘草(烤過,五分),加上黃芩(一錢)
以上藥材做成一服的量,用水煎服。
「龜背」是嬰兒出生後,外來的風邪侵入脊椎,進入骨髓,就形成了龜背,可以用龜尿點在骨節處來治療,就會平復。取得龜尿的方法是:用蓮葉,把烏龜放在上面,尿液自然會出來。
「重舌」、「木舌」是指小孩子舌頭下面又長出一個舌頭。
用三稜針刺破舌頭下面的紫色脈絡,流出惡血就會痊癒。
另外一個方法是用竹瀝調和蒲黃末,敷在舌頭上,效果很好。
另外一個方法,治療小兒木舌塞滿口,快要塞不住的情況。
用紫雪二錢,竹瀝半合,磨細混合均勻,多次塗敷在嘴裡,就會好。
治療小兒口瘡,用:
鹽白梅(燒成炭),紅棗(連核燒成炭),鉛丹(火鍛過),人中白(火鍛過),龍腦(少許)
一起磨成細末,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治療小兒鵝口瘡,是因為白色的屑佈滿舌頭和兩邊嘴角,所以稱為鵝口。
用頭髮纏繞在手指上,沾井水擦拭口腔使其乾淨。再用濃稠的煮小米汁,用棉布纏繞在筷子頭上擦拭,然後用鍛燒過的黃丹摻上,就會痊癒。
另外一個方法,治療鵝口瘡,無法吃奶的情況。
用土鱉(也叫地雞,在人家磚石下有很多)搗爛取汁,塗在瘡口就會痊癒。
治療小兒口瘡,用瀉心湯,加入黃連,磨成細末,用蜜水調和服用。
治療小兒口瘡,用黃柏、細辛各等分,磨成細末,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下巴長瘡,疼痛難忍,用白楊木枝,在刀上燒烤滴出的汁液塗在患處,治療鵝口瘡效果也很好。
治療小兒走馬牙疳,用白礬放在五倍子裡面,鍛燒過後磨成末,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臍風撮口,是因為臍帶剪斷時受了風寒,或尿在肚臍裡面,就形成了臍風,會發燒面色發紅,哭不出聲音,這種情況叫做撮口風。
瞿麥(五分),蠍子尾(四個),殭蠶(七個),紅色腳的蜈蚣(一條)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細末,用鵝毛管吹少量到鼻孔中,如果能打噴嚏、發出聲音就能治好,之後再用薄荷汁調和給他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