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正傳》~ 卷之八 (16)
卷之八 (16)
1. 吐瀉
花火膏
燈花(三顆)
以乳汁調抹兒口,或抹母乳上,令兒吮之。
治驚啼,邪熱乘心也,安神丸主之。(方見前。)
小兒風痰壅盛,用:
南星(五錢,切片以白礬湯泡曬乾),白附子(二兩)
上二件,共為末,麵糊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薑、蜜、薄荷湯化下。
小兒痰熱骨蒸,用:
二陳湯(五錢),加:升麻(二錢),葛根,白芍藥(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味子(三十粒)
上細切,分三帖,加薑、棗,水煎服。
又方,治前證,用:
胡黃連,檳榔(各一錢),陳皮,雷丸(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曲,使君子,白花蓼(各二錢)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小兒解顱(頭縫不合也),因母氣虛與熱多也。錢氏曰:生下而顱不合,腎氣未成也,雖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面㿠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丹溪用四君子湯合四物湯,有熱加黃連酒炒煎服。更以帛緊束,及以白蘞末敷之。
小兒吃泥,胃氣熱也,用軟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白朮煎服。
小兒脫囊(陰囊腫大墜下而不收也,亦有囊皮脫爛者),木通、甘草、黃連、當歸、黃芩、煎服。囊爛者,以野紫蘇葉(面青背紅者是)為末,香油調敷。皮脫兩丸露者,外以青荷葉包之,敷藥後自生皮。
脫肛(肛門大腸頭脫下也),用東壁土泡湯,先熏後洗。
又方,治前證。
用五倍子為細末敷而頻托入之。
又方,治前證。
用鱉頭燒存性,香油調敷。(一方以此物燒煙燻之,良久自收。)
小兒赤瘤(俗名赤遊風也),此蓋熱毒氣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皮外,赤如丹也。用
生地黃,木通,荊芥(一本有芍藥、桃仁)
苦寒帶表之藥,外以芒硝泡湯洗之,又以芭蕉油塗之,錢氏用白五散敷之,皆效。
白玉散
白堊(音惡,白色土也,五錢),寒水石(一兩)
上為細末,米醋或新汲水調。
小兒臍中汁出並痛,用白礬,火煅枯,干敷。或用黃柏末敷之。
癩頭,用通聖散酒拌,除大黃另用酒炒,共為末,再以酒拌,焙乾,每服一錢,水煎服。外以白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洗之。更以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油調敷之。
又方,治癩頭。
以松樹厚皮(燒存性,二兩),黃丹(火飛,一兩),白礬(火枯),黃連,大黃(各五錢),白膠香(火飛,傾石上,一兩),輕粉(四錄),共為末,熟香油調敷。
丹溪治一小兒,二歲,滿頭生瘡,一日瘡忽自平,遂患痰喘,知其為胎毒也。詢其母,孕時多食辛熱物。遂以人參、連翹、黃連、甘草、陳皮、川芎、芍藥、木通濃煎,入竹瀝與之,數日而安。
尾骨痛,屬陰虛、有痰。
白話文:
花火膏
燈芯草燒成的灰(三根),用母乳調勻塗抹在嬰兒嘴裡,或塗在母親的乳頭上讓嬰兒吸吮。
治療因驚嚇而啼哭、邪熱侵擾心神,可用安神丸治療(藥方見之前)。
小兒風痰過多,可用以下藥方:
製南星(五錢,切片後用白礬水浸泡曬乾)、白附子(二兩),將這兩味藥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如芡實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蜂蜜、薄荷煎湯送服。
小兒痰熱導致骨蒸潮熱,可用以下藥方:
二陳湯(五錢)加上升麻(二錢)、葛根、白芍(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味子(三十粒),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三帖,加生薑、紅棗,用水煎服。
另一藥方,治療上述症狀,可用以下藥方:
胡黃連、檳榔(各一錢)、陳皮、雷丸(各一錢五分)、神麯、半夏曲、使君子、白花蓼(各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小兒解顱(頭骨縫隙不閉合),是因為母親氣虛和體內熱盛導致的。錢乙說:嬰兒出生時頭骨不閉合,是腎氣未足的表現,即使長大後也較少笑容。而且大多眼睛白眼球多,臉色蒼白,身體瘦弱,經常憂愁,很少高興。朱丹溪用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加減,有熱則加黃連用酒炒過後煎服。另外再用布條緊緊束縛頭部,並塗抹白蘞粉。
小兒吃泥土,是因為胃裡有熱,可以用生石膏、黃芩、陳皮、茯苓、白朮煎服。
小兒陰囊脫垂(陰囊腫大下墜且無法收回,也有陰囊皮膚潰爛的),可以用木通、甘草、黃連、當歸、黃芩煎服。陰囊潰爛的,將野紫蘇葉(葉面青色背面紅色的)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皮膚脫落、兩個睾丸外露的,用青荷葉包裹,敷藥後皮膚會自行長出。
脫肛(直腸末端脫出肛門外),用東邊牆壁的土泡水,先薰蒸後清洗。
另一藥方,治療上述症狀。
將五倍子研磨成細末,敷在脫出的部分,並頻繁地將脫出部分推回。
另一藥方,治療上述症狀。
將鱉頭燒成炭,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有個藥方是用此物燒煙燻,很久後就會自行收回。)
小兒赤瘤(俗稱紅遊風),這是因為熱毒之氣侵入皮膚紋理,與血氣搏結,發於皮膚表面,呈紅色。可用:
生地黃、木通、荊芥(有的版本是芍藥、桃仁),這些藥物性味苦寒,有疏散表邪的作用。外部用芒硝水洗,再用芭蕉油塗抹。錢乙用白五散敷,效果都很好。
白玉散
白堊(一種白色土,五錢)、寒水石(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醋或剛打上的井水調和。
小兒肚臍流出汁液並疼痛,用白礬,燒到枯黃,乾燥後敷在患處,或用黃柏粉末敷在患處。
癩頭,用通聖散以酒攪拌,除去其中的大黃另外用酒炒,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酒拌勻,烘乾,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服。外部用燒紅的木炭放入水中,趁熱洗頭。再將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勻後塗抹。
另一藥方,治療癩頭。
用松樹厚皮(燒成炭,二兩)、黃丹(用火煅燒後飛過,一兩)、白礬(燒到枯黃)、黃連、大黃(各五錢)、白膠香(用火煅燒後飛過,傾倒在石頭上,一兩)、輕粉(四錄),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熟香油調勻後塗抹。
朱丹溪治療一個兩歲的小孩,滿頭長瘡,一天瘡突然自己好了,隨後出現痰喘,知道這是胎毒引起的。詢問其母親,得知懷孕時多吃了辛辣熱性的食物。於是用了人參、連翹、黃連、甘草、陳皮、川芎、芍藥、木通濃煎,加入竹瀝給他喝,幾天後就痊癒了。
尾椎骨疼痛,屬於陰虛、有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