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傳

《醫學正傳》~ 卷之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6)

1. 急慢驚風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陳皮(各五分),甘草,薄荷(各二分),半夏,天麻(各七分),細辛(三分),全蠍(去毒,炒,一枚)

上細切,作一服,加姜三片,水一盞,煎至七分服。

鎮驚丸,鎮驚寧神,退心熱夜啼,化痰止嗽。

珍珠(一錢),琥珀,天竺黃,雄黃(各三錢),金箔(研,十片),膽星(五錢),牛黃(二錢),麝香(五分),硃砂(三錢半)

上為細末,麥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薄荷、薑、蜜湯化下。

奪命丹,治急驚不省人事,目定直視,牙關不開,唇白或黑者。

南星,半夏(各四錢,為末,以生薑汁捏和作餅子,焙乾),珍珠(新白者,二錢,研),巴豆(去油淨,一錢),硃砂(四錢),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黍米大,每一歲兒一丸,燈心湯化下。

利驚丸,治急驚風神效。

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醜(頭末,半兩,生用)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兒一丸,三歲兒二丸,五歲兒三丸,溫薄荷水下,食後服。

瀉青丸(又名瀉肝丸)治肝熱急驚搐搦等證。

羌活,川芎,梔子仁,草龍膽,當歸,防風(去蘆),川大黃(濕紙裹煨,各等分,一本無大黃)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淡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抱龍丸,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沐浴後,並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則免痰熱驚悸之證。

雄黃(二錢半,水飛),辰砂(另研,五錢),天竺黃(一兩),天南星(焙為末,臘月納牛膽中陰乾,百日取研,秤四兩,如無,只將生乾者,去皮臍炒熱用,然不及膽星),麝香(五錢,別研,恐太多,今用二錢半)

上為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子大,溫水化下。百日兒每丸分作三服,一歲兒半丸,五歲兒二丸,童草三五丸。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細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臘月用雪水煮甘草和丸,尤佳。

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南星三日,煮三五沸,去皮取白肉切,焙炒黃色為末,每八兩,以甘草二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慢火煎至半碗,去渣,旋旋灑入南星末,徐徐研之,令甘草水淨,入余藥。

龍膽湯(千金)治嬰兒出腹,血脈實盛,寒熱交作,四肢驚掣,並諸疳驚等證。

草龍膽,釣鉤藤,柴胡,黃芩,桂枝,茯神,芍藥,甘草(各三錢),蜣螂(七枚,炒),大黃(五錢)

上細切,用水一升,煮至五合,徐徐服之。

宣風散,治急驚風,搐搦不定。

檳榔(二枚),陳皮,甘草(各五錢),黑醜(四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二兩)

白話文:

[急慢驚風]

人參白朮湯:

用人參、白朮各三點七五克,茯苓、陳皮各一點八七五克,甘草、薄荷各零點七五克,半夏、天麻各二點六二五克,細辛一點一二五克,全蠍一枚(需去除毒性並炒過)。

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劑。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約200毫升煎煮至剩下約140毫升,溫服。

鎮驚丸:

有鎮定驚嚇、安定心神、消除心熱引起的夜啼、化痰止咳的功效。

使用珍珠三點七五克,琥珀、天竺黃、雄黃各十一點二五克,金箔十片(需研磨成粉),膽星十八點七五克,牛黃七點五克,麝香一點八七五克,硃砂十三點一二五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麥粉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六丸,用薄荷、薑、蜜調成的湯送服。

奪命丹:

用於治療突發驚厥、意識不清、雙眼直視、牙關緊閉、嘴唇蒼白或發黑等緊急情況。

使用南星、半夏各十五克(研磨成粉,用生薑汁調和做成餅狀,烘乾),珍珠七點五克(要用新鮮、潔白的,研磨成粉),巴豆三點七五克(需去除油性),硃砂十五克,金箔、銀箔各十片,輕粉、麝香各一點八七五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如小米般大小。一歲的幼兒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湯送服。

利驚丸:

治療急驚風,效果顯著。

使用天竺黃七點五克,輕粉、青黛各三點七五克,黑醜十五克(使用頭部磨成的粉末,生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一歲的幼兒每次服用一丸,三歲的幼兒服用二丸,五歲的幼兒服用三丸,用溫的薄荷水送服,飯後服用。

瀉青丸(又名瀉肝丸):

用於治療肝熱引起的急驚、抽搐等症狀。

使用羌活、川芎、梔子仁、草龍膽、當歸、防風(去除蘆頭)、川大黃(用濕紙包裹後煨過)各取相同份量(有些版本沒有大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芡實般大小。每次服用半丸到一丸,用煎煮過的淡竹葉湯和少許砂糖調和後,溫水送服。

抱龍丸:

用於治療感冒、瘟疫引起的發熱、昏睡、呼吸粗重、風熱痰多引起的咳嗽,也用於治療驚風、抽搐,以及蠱毒、中暑等情況。沐浴後也可服用。身體強壯的小孩可以經常服用,以避免痰熱、驚悸等症狀。

使用雄黃九點三七五克(用水漂洗),辰砂十八點七五克(另外研磨),天竺黃三十七點五克,天南星一百五十克(烘焙成粉末,在臘月時放入牛膽中陰乾一百天後取出研磨,如果沒有,可以用生的乾品,去除表皮和臍部,炒熱後使用,但效果不如膽星),麝香九點三七五克(另外研磨,原本用量過多,現在使用七點五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煮過的甘草膏調和成丸子,如皂角般大小,用溫水送服。百日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的三分之一,一歲的幼兒服用半丸,五歲的幼兒服用二丸,幼童服用三至五丸。未婚女子因白帶或伏暑引起的疾病,可以加入少許鹽,細嚼一兩丸,用剛打上來的水送服。在臘月用雪水煮甘草和丸,效果更佳。

另一種方法:用米漿水或新水浸泡南星三天,煮三到五次,去除外皮取白色部分,切開烘炒至黃色研磨成粉。每三百克南星粉,用甘草七點五克拍碎,用水400毫升,用小火煎至200毫升,去除藥渣,慢慢倒入南星粉中,邊倒邊研磨,直到甘草水完全融入,再加入剩餘的藥材。

龍膽湯(出自《千金方》):

用於治療嬰兒出生後,血脈充盛、寒熱交替、四肢抽搐,以及各種疳積引起的驚風等症狀。

使用草龍膽、釣鉤藤、柴胡、黃芩、桂枝、茯神、芍藥、甘草各十一點二五克,蜣螂(炒過)七枚,大黃十八點七五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水500毫升,煎煮至剩下約250毫升,慢慢服用。

宣風散:

用於治療急驚風、抽搐不止。

使用檳榔二枚,陳皮、甘草各十八點七五克,黑醜一百五十克(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取磨成粉末的頭部,共七十五克)。